杜文勇
在《朱德选集》出版之际,我们向青年朋友介绍朱德同志青年时代的故事。和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朱德同志也不是一开始就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他在青年时代也经历了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过程。这里记载的正是朱德同志在执着地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留下的足迹……
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朱德同志的青年时期—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是中国人民灾难深重的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腐败的清王朝屈膝投降,中国完全被推进半殖民地的深渊。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社会上出现了革新与守旧两派思想的激烈斗争。朱德接受了废除旧学、提倡新学的新思想,十九岁那年离开私塾,考入南充中等学校,开始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一系列新学问。后来又转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如饥似渴地接受新知识。朱德为救国救民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十分明确。当时,帝国主义对中国一面进行政治、经济的侵略,一面实行文化侵略。他们办起许多旨在培养洋奴的教会学校。曾经有人问过朱德:“你想求学,为什么不去教会学校读书?”朱德回答说:“我是个爱国者!传教士在教会学校要把中国人变成轻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的人,我当然不去!”
1908年,朱德从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了,他在“废科举、兴学校”的新思潮中,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回到仪陇县,联络了几位好友办起一所新学校。当时社会上尊孔读经的旧思想十分严重,地主豪绅、秀才举人视新学为异端,咒骂新学“野蛮”,“有损国粹”。朱德他们宣传动员了两个多月,只招收了十二名学生。就是这十二名,保守派也大为震惊,警告社会要小心“一犬吠影,百犬吠声”。有人在校门口还贴出讽刺诗:“十二学生五教员,口尽义务心要钱。究竟如何办下去,且看朱章刘李田”。“朱”,即指朱德同志。反动政府支持封建顽固势力,竟把学校封闭了。朱德他们联合了社会上一些进步人士据理斗争,迫使反动政府勉强同意开学。顽固分子还不甘心,他们造谣、告状,甚至雇用流氓把粪泼撒在校门口,搜罗打手袭击师生。朱德也不示弱,组织学生学武术、拳棍来对抗。后来,朱德在回忆仪陇办学这段生活时说:“我开始了反对封建主义的真正斗争。”
朱德办学时,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当时,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在四川人民中有了影响。朱德也曾看过还处在秘密状态下的《民报》—同盟会的机关报,他很快就接受了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并且意识到“教书不是一条生路”,只有用革命的手段,才能赶走帝国主义,推翻清王朝。
为了救国救民,朱德决心弃文就武,到云南讲武堂去学军事。临行前,他和几位共同办学的热血青年秘密聚会,共同发誓:“在中国从清廷和外国压制下解放出来之前,绝对不求官,不做官,而且立志不娶!”这真是“千古英雄,爱国同怀赤子之心”。这几位青年庄严宣称:从李、刘、田、章、朱这五个人身上,可以理解什么叫献身!
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1908年底,朱德同志离开家乡,满怀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热忱奔赴云南。
当时,爱国青年走的路都是很艰难的。朱德这次出走,在家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本来,全家辛辛苦苦十多年培养一个子弟读书,就是为了免除一家人挨饿,支撑起门户。在“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社会里,一个读过书的人要去参军,这在人们眼里简直是“发疯”了。全家人都说他念书把脑筋念坏了。离别时,家中没有一个人来送行。朱德也很痛苦。他知道自己违背了世代相传的孝道,他应当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可是,他自觉对家庭的忠诚应当服从对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忠诚。
路已选定,朱德义无反顾。他扛着铺盖卷,徒步翻山越岭,走了整整十一个星期,才从成都到达昆明。他考进了云南陆军讲武堂。这个讲武堂本是清政府为培养军事人才办起的,里面却有不少进步人士秘密建立了同盟会。在这里,朱德结识了有强烈民主革命精神的教官蔡锷等人,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朱德在讲武堂过着紧张而充实的生活。他觉得军事技术对解救中华民族是不可少的,因此就努力从事军事学的研究。他还十分关心政治,经常在蔡锷处借书读,他读了孟德斯鸠的《法意》,介绍华盛顿的小册子,还有一些国家改革的书。朱德是高材生,在讲武堂青年中有很高威望。他后来回忆说:“我一心一意地投入了讲武堂的工作和生活,从来没有这样拚命干过。我知道我终于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国于水火的道路,满腔热忱,觉得中国青年可以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了,云南起而响应,朱德参加了蔡锷领导的著名的云南武装起义。起义时,他被任命为连长,带领一连人率先攻入云南总督衙门,从床底下拉出吓得发抖的总督老爷,一刀砍下他的辫子。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这是震惊世界的大事,人民欢欣鼓舞。朱德因为作战有功,被提拔为团长,这一年他24岁。
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篡夺后,朱德跟随蔡锷将军,发动了讨袁护国起义。朱德作为开路先锋的团长,在川南与袁军激战45昼夜,赢得顽强善战、忠于事业的美名,被人们誉为蔡锷部的“四大金刚”之一,升为旅长。
袁世凯垮台后,段棋瑞上台,国家政权又落在一个新军阀手里。革命党内部分裂,军阀连年混战,祖国满目疮痍。朱德陷入深深的苦闷之中:爱国主义运动一次次都失败了,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到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去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新阶段,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爆发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青年朱德被“五四”运动所吸引,他热心地组织了一个学习小组,邀集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讨论新思想,讨论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当时,他们虽然连一本《共产党宣言》也找不到,许多问题讨论不清楚,但是,通过中国辛亥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的比较,也得出了一些真切的结论。为什么俄国革命能够胜利,中国人民的斗争总是失败呢?朱德的看法是:“俄国人的革命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是采用了我们从未听说过的理论和方法的共产主义者。”
新的革命真理吸引着他。1922年,朱德决定辞退滇军旅长职务,去找党,去学习共产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对这一决定许多人不理解。当时旅长薪俸很高,每月一千多元。可是,他毅然丢弃了荣华富贵,只身赶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在上海他没有找到党组织,又奔赴北京,仍未找到。无奈,又返回上海,终于找到了当时是中共总书记的陈独秀。朱德十分激动。可是,陈独秀根本看不起他,说他是“行伍出身的军人,没有资格革命”,冷冷地拒绝了他。
这真象一盆冷水浇到朱德头上。但是他没有灰心。既然已经看到了真理就不半途而废。他要继续寻求!当时我国许多革命者到法国、德国留学。朱德同志决定到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德国去。到那里学习革命的真理,寻找党组织。
朱德先到巴黎,急切地四处打听消息,终于知道了旅欧支部的负责人叫周恩来,住在柏林康德大街。他立即搭车赶往柏林,找到了周恩来。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讲述了自己怎样不满足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换汤不换药的民主革命,讲述了自己为什么下决心到欧洲……最后,他真诚地提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郑重表示:同意介绍朱德同志入党。
1922年11月,朱德同志光荣地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位经历长期奋斗、多次失败的忠诚的爱国者,终于找到了政治上的皈依。从此,他开始以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崭新面貌,踏上了献身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的征程。
在柏林,朱德同志带着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种种问题,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周恩来同志亲自送他的《共产党宣言》,他一读再读。他还读《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共产主义ABC》及中共理论刊物《向导》等,学起来十分认真,记了不少笔记。
共产主义的血液一经注入爱国主义者的肌体,人的思想就会出现飞跃与升华—这就是世界观的转变。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朱德兴奋地说:“从此我抛弃了旧我,开始了最有意义的革命的新生。”
朱德在德国还积极参加工人运动,深入地搞社会调查,组织声援国内“五卅”工人运动……他曾两次被德国反动政府逮捕,在“驱逐出境人员”名单上,朱德的名字赫然列在第一位。
1926年,国内革命形势出现了新的高涨。朱德按照党的指示回到祖国。不久,他就参与了领导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我们党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