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信力的源泉

1983-08-21 03:00蒋丰
中国青年 1983年9期
关键词:留学生祖国中华

蒋丰

“史鉴使人明智。”—这是我最喜爱的一句箴言。想起几年前,我和许多涉世未深的青年朋友一样,并不了解更不懂得祖国的历史。当关闭了十年的“大门”被打开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裕的物质生活情状,奇迹般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再看看中国的现状,我们迷茫了。作为当代青年中的幸运者,我有机会来到大学的历史系攻读,有机会翻阅世界的史册,有机会详读祖国的史卷。特别是当我把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投放到世界民族发展史这个大背景下来阅读、来比较、来思考的时候,我惊异地体验到,了解中华民族威赫壮丽的史迹,成了引发我的民族自信力的源泉。每每掩卷之际,我的心灵深处禁不住涌起阵阵崇高而圣洁的感情—伟大的中华呵,我为你而骄傲!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告诉我,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就生息繁衍在今天云南元谋一带,掀开了祖国历史的

第一页。大禹治水,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开始进入奴隶社会。成汤伐桀,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已经有了文字记载的历 史。百家争鸣,公元前475年的战国大踏步地跨入了封建社会。具有悠久历史的祖国,与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一起,并称四大文明古国。展开世界历史的画卷,人们可以看到:由塞姆人创建的古代埃及,历史久远,文化灿烂。但到公元前六世纪,国力日衰,奴隶和贫民的不断起义动摇了埃及奴隶制国家基础,国家陷入分裂的局面,公元前525年,被东方兴起的波斯帝国所灭。此后,埃及便长期丧失了独立:公元前四世纪,被马其顿征服;公元前一世纪,被罗马帝国所控制;公元七世纪,又置于阿拉伯人统治之下,至今已演化成以阿拉伯人为主体的国家了。由达罗毗荼人创建的古代印度,到公元前20世纪左右,被落后的雅利安人征服了,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历史散失殆尽。由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创建的古代巴比伦,屡遭异族侵略,主权几经易手,富丽繁华的千古名城而今已是荒无人烟的旷野,巴比伦的名称今已难觅。世界上多少古老的文明衰落了、中断了;世界上多少庞大的帝国分裂了、消失了;而世界民族之林里,中华民族仍以其丰姿巍然屹立。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常常想,为什么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能够历经劫难而未衰,屡遭挫折而未亡,千百万年延绵不断而且愈益勃发呢?历史的发展是复杂的,这种历史现象,固然有其多方面的原因,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这便是中华民族有其内在的巨大的凝聚力。春秋时期杂居在黄河流域的蛮、夷、戎、狄、华夏等民族,到战国时期凝聚成一个更大的华夏族,到汉朝发展成为汉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居于我国北部和西部地区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迁入内地,经过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和隋的统一以及唐的强盛,他们也都和汉族凝聚在一起了。辽宋夏金元时期,契丹、女真、党项人等建立的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同居于中原的宋政权进行了长期激烈的争夺,与此同时,逐渐同汉族凝聚在一起。到元朝时,在黄河流域的契丹族、女真族同汉族已差别不大、亲如一家了。明清时期,留居中原的蒙古和色目人,长期和汉族生活在一起;入关后的满族也和关内各民族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逐渐完成了满、汉与其他各民族的凝聚,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上,具有如此伟大凝聚力的民族,唯我中华!

伟大的民族凝聚力,必然蕴积着和焕发出伟大的民族创造力。我们的先哲先人们,正是以这种民族创造力,先于许多国家和民族创造着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通观世界历史,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之时,欧洲尚处于奴隶制阶段。一千年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揭开了西欧封建时代的序幕,中国的大地上正在进行北魏孝文帝改革。公元九世纪,查理曼帝国的分裂与英吉利王国的形成,标志着封建制度在西欧的建立,而此时的中国,正在世界东方的舞台上演出着封建社会威武的史剧—唐朝的繁荣。强盛的国力,发达的经济,完整的制度,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学习先进的中国,许多国家派出自己的“留学生”,来到唐都长安。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百济、高丽三国屡次选派贵族子弟到长安读书,有的新罗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时称“宾贡进士”,即来自邻邦的进士,相当于我们今天在国外取得的硕士学位。还有的“留学生”担任了唐朝的官职。公元840年,由长安回国的一批新罗留学生,多达百余名。他们回国后,参照唐朝的行政制度,改革了国内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今天的日本是一个资本主义的大国,唐初时的日本还是一个落后的奴隶制国家。具有好学上进精神的日本民族,以极大的热忱,向中国学习。唐代,日本派来的“遣唐使”共达19次之多!开始每次一二百人,规模还不算大。公元八世纪后,每次一般都要有四五百人。“遣唐使”中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后,分头学习专业,有的留华几年,也有住上十几年、几十年的。唐朝初年,日本皇室及一些“留学生”学习中国的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取法“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并效法“租庸调”制,直接促成大化革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除朝鲜和日本外,中亚细亚人、波斯人、大食人、缅甸人等等,也都络绎不绝地来到长安,长安城里宾客如云,形成了中外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大场面,长安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一座著名的国际都市。唐朝遗风至今可见。遍布世界许多地方的“唐人街”,表明了各国人民对中国唐朝的仰慕;日本的“唐织”、“唐纸”、“唐绘”、“唐乐”等,也都是唐朝时流传过去的。我在初学隋唐史时看到,在世界范围内,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上升时期,我们的祖国曾经以其独特的文明,何等辉煌地吸引着别国他族!当今的一些青年朋友,不是艳羡国外那一座座现代化的文明都市么,但我却想,中华唐代的长安,对于当时追求文明追求进步的他国青年,比之今天一些人所向往的巴黎、伦敦、纽约或东京,一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漫游在中华发展史的长河里,我时常思潮奔涌—既然古中华曾为举世向往的文明之邦,今天我们也就一定能够使新中华以高度文明的雄姿崛起而为世界所瞩目;既然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等发明创造使得古中华的科学技术在当时遥遥领先,那么新中华的科学之鹏也就一定能够奋飞到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总而言之,既然我们为中华古代的文明而自豪,也就应该为中华近代的落后而奋起。热爱中华,理应了解中华;振兴中华,理应懂得中华。中华民族发展史所培育起来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力,是中华民族之魂。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让我们振奋起民族自信心吧,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必将在当今世界上放射出奇光异彩!

猜你喜欢
留学生祖国中华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