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遥
近一两年来各地出版社开始重视地方文献出版工作,很有成绩。这是一件好事。我国一直有重视地方艺文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地方志还是乡贤著述,都有许多人一直在努力编辑出版着。这种论著不可免的带有浓重的乡土观念、宗教意识、封建思想。书中或为同乡前辈吹捧、辩护,或为地方政治集团进行宣传鼓动,是有不少消极作用的。但从文化的保存与积累、流通和发展上看,自也有其不可抹煞的好处。
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单纯依靠中央国家一级的出版机构,很难面面俱到地照顾到丰富、庞杂的地方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切实可行的办法应该是调动、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在地方上说,则又是一种责无旁贷的光荣义务。他们完全有条件开展这一工作,也应该得到全国人民的鼓励与支持。
随便举一些例子。广东整理了《南汉书》等“广东地方文献丛书”,福建出版了《先王实录校注》等“八闽文献丛刊”;四川出版了《巴蜀古史论述》等“巴蜀史研究丛书”,……就都是有重点、有规划的丛书。湖南出版了有关王夫之一套书和近代湖南历史人物丛著,也是规模宏大的。山东出了牟庭《同文尚书》等一套“山左名贤遗书”,还有王献唐的遗著,都带有更浓重的学术性。其他省市也都出版了类似的地方色彩著作,数量质量虽然参差不一,但却表现了相似的理解、方向,可以说已初步形成了一种风气。这是一种好的风气。总的说来,这类书本身在文史范畴内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在国家出版机构的统筹安排中,却不一定都能得到优先的考虑,但从地方角度看来,份量就大不相同。这类书都不是能够赚钱的货色,相反,往往是要赔本的。出版社能放弃武侠惊险小说而出版这类严肃的著作,也是值得鼓励的。同时,这类书在地方上出,在编辑上也有其特定的有利条件。即使在工作中有困难,也还可以取得当地高等院校以及全国的学术力量的协助。目前看来,在选题、整理、校订等方面存在的某些不足之处,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渠道得到改善与解决。
浙江在这方面的工作值得注意。这与地方特点是不可分割的。既是人文荟萃之区,又拥有西湖这样的胜地。先天的条件是极好的,关于西湖的一些小册子,很早以前就已着手编印了,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着重点也放在普及与适应旅游需要上。《武林旧事》、《梦梁录》这样的书的重印,是部分满足了读者需要的。但只是据常见的旧本翻印,没有经过更好的加工。后来在这基础上又印出了《南宋临安两志》等“杭州掌故丛书”,则是进一步向纵深的发展。没有看到丛书的编辑意图说明,读者的希望自然是不能让钱唐丁氏的《武林掌故丛编》专美于前,或仅只是它的重复。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与崭新的风格,在重印旧作时也应有更高水平的加工。他们又印了《浙江文献丛考》一类的新作,还开阔视野印行了浙江地方志的新著,都显示了新的努力方向,但在体例、内容、写法上都还有更加提高的余地。主要是内容的不够丰富、充实,还不能取代旧时的《浙江通志》与府县志,即便是对现状的记述也还是简略和不够生动的。《浙江近代史》则概述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以来浙江的历史,是一种有意义的开拓,在全国地方史研究中是有新意的著作。也说明了出版者眼光并未受到某种特定的局限。
说到地方史,和地方名产一样,全国各地都各有其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研究好这些课题是可以为全国性的历史研究打下良好基础的。例如东北地区就出版了不少从清开国史直到“满洲国”的研究著作与人物传记(如《清太宗全传》与《张作霖传》),四川出版了四川军阀的史料,山西研究阎锡山,河南研究袁世凯,云南有方国瑜教授的《滇史论丛》(上海出版),就都是具有不同程度学术价值的著作,有些也是饶有趣味的历史著作,是受到许多读者欢迎的。
最近在书店里又看到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流寇志》,这是“明末清初史料选刊”的一种,是浙江海盐彭孙贻的著作。奇怪的是却陈列在文学艺术柜里,与当代作家的小说放在一起。买回来一看,前面有“代前言”,说明了此书的流传、衍变与特色,是有自己的见解并对读者有所帮助的前言。全书校点印刷也很不坏。可惜还有错字。如“代前言”中引“弘光五年”正月张缙彦奏,五年就可能是元年之误,弘光小朝廷实在没有如此长命。对张缙彦这个人物的估计也不免过于忠厚。这时他恐怕还在李自成部队的看管之下。当然他也有可能钻空子与弘光小朝廷暗通声气。
过了两天,无意中在另一家书店里却听到一种有关的议论。他们在担心这《流寇志》怕是订得太多了,可能销不掉,弄不好会落得个廉价处理的下场也说不定。决定订数的同志一见这书名就条件反射地想到了《荡寇志》,那可是卖得快的旧小说。书名虽有一字之差,想来内容也差不多,就大方地订了若干册,连预定通知中的简单说明好象也不曾看。
这当然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它被放在“中国小说”柜台里的原因。
说到这里,不能不想到,对出版界出现的这一新风气,广大读者,出版部门,领导机关都还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与关怀。肯定成绩,指出缺点,热情扶持,使之有更大的发展。首要的一点怕是花些时间与气力,对已出版的有关书籍读一遍,分析研究一番,并写出有份量的评论来。这类书必然有它的读者,数量也不会太少。但与《荡寇志》之类比起来,读者是要少一些的,而且销得必然也慢一些。因此,万一一时“滞销”,也不必急于“处理”。
一九八三、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