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一奇
编者的话:现代的青年们,恐怕很难想象,在近代历史上,我们的祖国曾经遭受怎样的苦难;我们的前辈,为了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曾经历经了怎样千辛万苦的斗争;中华民族的先进人物,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曾经走过怎样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正是为了帮助青年们了解我国的近代历史,本刊特辟这个专栏。考虑到青年的特点,采用说故事、讲历史的方法,所以取名《史话》。青年们读了,有什么感想和意见,欢迎来信告诉我们。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近代史话,当然要从鸦片战争讲起。
鸦片战争是怎样爆发的?为什么从那以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这就得把话扯远一点,说一说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
马戛尔尼出使中国
1793年7月,一支由三艘船舰组成的英国船队到达天津大沽口。船上有军官、医生、机械师、测绘员、画家等一百三十五人,为首的叫做马戛尔尼,是个男爵。他们还带来了六百箱物品,有天文仪器、钟表、军器等。英国派出这支船队来华,究竟是为了什么?表面上说是来向乾隆皇帝拜寿的。乾隆早在1790年就庆祝了八十寿辰,事过两年,他们却突然不远万里赶来补贺,岂不令人费解?
马戛尔尼率领使团来华后,对清政府装出谦恭有礼的姿态。比如在使团进北京时,清政府提出在船上挂起“英国使臣进贡之船”的旗帜,马戛尔尼对此虽然不满,却装作“视若无睹,置之不问”,而且在船上挂起乾隆的肖像。
清朝政府真的以为人家是来“朝贡”的,予以隆重的接待,特派直隶总督梁肯堂专程到大沽口迎接。当时乾隆正在热河行宫,马戛尔尼一行便由北京赶到热河避暑山庄。乾隆在万树园接见了马戛尔尼和他的秘书,亲自设宴款待,赠予厚礼,还派大学士和珅、将军福康安陪同游览。
皇上接见了,使团的任务完成了,理应离华回国。但是马戛尔尼却迟迟不肯启程。他缠住和珅等大臣,要商讨什么扩大通商事宜。和珅不予答复,马戛尔尼终于“图穷匕首见”,拿出一纸外交照会,要求清朝政府:开放舟山、宁波、天津等口岸;允许英国官员常驻北京,在北京设洋行;把舟山附近的一个小岛和广州附近一地作为英国人的居留地。赤裸裸地露出了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嘴脸。
强盗急于打开中国的大门
派遣马戛尔尼出使中国,说明英国资产阶级急于打开中国的大门。早在1640年,英国就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这个地处欧洲边缘的二流岛国,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的头号强国。1769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以此为标志的英国工业革命,使原来的手工工场逐步被以蒸汽为动力的大机器生产所取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英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开辟国外市场,抢夺原料产地,扩大殖民地。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封建的中国,就成了英国资产阶级垂涎的肥肉了。这时,在各国对华贸易中,英国虽然居于首位,但是在中英贸易中,中国还保持着出超的有利地位。这是因为中国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消化不了太多的英国工业品;相反,中国的茶叶等特产却为英国所必需。到十八世纪末,东印度公司自中国输出的茶叶一项,即可抵销英国输入中国的三项主要商品(毛织品、金属品、棉花)。英国资产阶级每年只好用大量白银来购买中国的特产。英国资产阶级认为,这种不利状况是中国政府闭关政策造成的,所以急于打开中国的门户,占领中国广大的市场。马戛尔尼就是带着这个使命来华的。
当时正是乾隆末年,清朝已开始走下坡路,但国力表面上仍很强盛,英国资产阶级不知底里,所以用“文”的一手,来策划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天朝大国”的幻梦
西方殖民者来敲中国的大门了,但是中国的封建统治者,还沉睡在“天朝大国”的幻梦中。
马克思针对当时中国的情况,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合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马克思几笔就把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形势勾画出来了。
当时中国的封建制度已经快要走到了它的终点了。虽然“忽喇喇似大厦将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但是表面上依然“鲜花著锦之盛”。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闭眼不看西方资本主义带着血腥气的蓬勃发展,仍然狂妄地自命为高于万邦的“天朝”,把这些外国看作是微不足道的蛮夷小国。马戛尔尼来华明明抱有侵略意图,乾隆等人却说人家是来“朝贡”,是英王“倾心向化”。资产阶级冒险家马戛尔尼野心勃勃,在恭顺的外衣掩护下,刺探中国的经济、资源、交通、国防等情报,为英国资产阶级下一步的侵略作准备。而清朝统治者却自我陶醉,真是昏庸得可以!
马戛尔尼回国后,写了一本出使笔记,就在这本笔记中,他看出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不复以科学为人生所急”,也不重视武器的改良。“对于西洋物质上之进步,亦以此一概抹杀。”马戛尔尼曾向大学士和珅谈到欧洲的新发明日多一日,并炫耀气球的发明,可以载人升入天空,表示愿意派人来北京表演。他以为和珅听了一定很高兴,但恰恰相反,和珅态度极为冷漠,而且对一切科学技术进步的消息,一律傲然视之。清朝军队还在使用刀矛弓箭,枪炮很少。马戛尔尼在访问中很注意这一点。他说他在万树园中看见的乾隆皇帝出狩图,大都作骑马弯弓、射杀虎狼之状,“未有一图绘他种军器,或绘火器之形者”。而欧洲国家,大半已用火器代替弓箭了。马戛尔尼曾邀请清朝名将福康安检阅自己的卫队演习欧洲新式火器操法。同和珅一样,福康安对先进技术极为冷漠,对于马戛尔尼的邀请,岸然答道:“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希罕。”马戛尔尼据此推断:如果将来英国和中国开仗,中国用落后的武器能否抵抗得住是有疑问的。他甚至狂妄地设想,如果俄国也来插手,中国就会土崩瓦解。
尽管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清朝统治者依然志骄意满,穷奢极欲,对人民敲骨吸髓,社会政治日益黑暗。马戛尔尼在笔记中写道:清朝官吏贪污盛行,“墨吏极多,层层剥削之”。一次黄河决口,朝廷名义上“拨发库银十万两,赈济灾民,而户部先没去其二万两,以下每一转手,则没去若干两,自二万一万以致数千百不等,层层干没之”。一边是黄河决口,百万人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一面却是河督衙门昼夜狂宴,“食品多豚脯、鹅掌、驼峰、猴脑等珍怪之物”。有的宴会竟长达三昼夜。
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各族人民纷纷揭竿造反。马戛尔尼在笔记中记述道:“近年中国各省,兵乱之事,几于无岁无之。”他认为中国犹如得了疟疾的病人,“大寒大热,交克其身,日日不已,有不精疲力倦者乎”。
面临殊死的决斗
中国的闭关自守不可能打消外国资产阶级的侵略野心。中国的日益衰弱,使外国侵略者更有机可乘。
1808年,英国政府把十三艘兵船开到广东海面,劫掠澳门,闯入虎门。1816年,英国舰队护送使节来华,竟在广东海面轰击中国炮台和船只。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雇员、传教士郭士立到中国沿海刺探情报,扬言“全中国的一千只师船,不堪一只兵舰的一击”。气焰已很嚣张。1834年,英国派出的第一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竟指挥兵舰侵入虎门。
各种各样的办法都试过了,但是中国的大门仍然未被打开。英国资产阶级对这种局面日益焦急愤怒,认为这是他们商业利益的巨大损失。1835年,英国格拉斯哥工商联合会向英国政府提出备忘录说:“只要我们对中国的商务,处在这样受限制的不稳固的状态中,所望于对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饶的帝国进行贸易的利益,就必然大受损害。但是对于我们这样商业国家的利益而言,目标是太重要了。”备忘录表示,“深信陛下政府会采取各式各样的办法,来扫除妨碍达到目标的障碍的。”
英国资产阶级终于“采取各式各样的办法”中最恶毒的一种——贩卖鸦片来打开中国的市场了。鸦片有效地帮助了英国资产阶级,改变了他们在对华贸易中逆差的不利局面,打开了中国紧闭的门户。鸦片贸易使中英关系更加紧张起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