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铭
老年人用药的弊害多
有人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率,比60岁以下的人大2~3倍(分别为15.4%和6.3%)。而且不良反应的程度,随用药量的增多而增加,尤其以每天服六种以上药物者的危险性最大。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对700名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发现80岁以上年龄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而41~50岁年龄组仅为12%。佛罗里达大学报告,在6063名连续住院的患者中,因药物引起疾病而住院的占8%(177名),而其中的41%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老年人用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涉及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例如,药物造成的精神错乱、幻觉、惊厥、弛缓性无力、周围神经病变、眼球震颤、抑郁、肺水肿、肺嗜酸细胞增多症、类脂性肺炎、恶心和呕吐、便秘、胃肠道出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黄疸(肝细胞性、梗阻性或混合性)、淋巴结病、锥体外路综合症等。
发生弊害的原因
1,老年人器官的功能,如肾脏、肝脏、呼吸的功能都有下降,因而对药物的解毒能力、排泄能力都有减退。
2,老年人往往存在多种疾病,即使没有年龄的因素,多种疾病同时用药,也会影响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性。
3,许多老年人常常不在医生指导下自行用药,并喜欢应用特异性较强和强效的药物或仅为了延年益寿,长期服用各种药物,因而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4,因耳聋、视力不好或痴呆而发生误服药物。
5,医生用药过滥或针对老人特点不够。
老人合理地多用药仍属正常
1,老年人的慢性病残比较多。据美国统计,65岁以上老人有慢性病残的达90%,而17岁以下的人仅占20%。国内以及我们自己的不完全统计,每个老年人至少有2~3种病,或者说平均有5,5种慢性病残。所以,增加用药是老年人的实际需要。
2,现代新的预防药物不断涌现,服用这些药物已成为防治各种老年疾病的重要保健措施。
3,使用多种药物治病,以协调各种药物的利弊,减少其副作用,其本身就是现代医药学的一个特点。由于这种种原因,老年人合理地多用一些药物,自然是正常的现象了。多用药产生弊害的可能性当然要增大,这里的关键是怎样防止用药的弊害。
怎样防止用药的弊害
1,用药的目的要明确,选药精当,将老人的药物负担保持在最低限度。注意有些药物单用或与少数药配合使用尽管或可耐受,一旦与许多药物组合在一起使用却可能使老人不能耐受。
2,根据老人的特点用药。比如不能按年轻人的用量运用链霉素、四环素,以及巴比妥类催眠药,否则易招致蓄积中毒,运用肾上腺素,可使年轻人血压上升,在老人却有时反使血压下降,老人对吗啡很敏感等等。一般地说,老年人用药量要相应减少。
3,严格注意副作用。某些副作用如意识不清,步态不稳、低血压、排尿不利或便秘,发生在治疗单一疾病而其他方面健康的青年人,可能不算回事,如果发生在一个脆弱但仍然活动的老人,却有可能使他成为一个错乱的、不能行动的、大小便失禁的残废。
4,对没有明显可治疾病而反复要求治疗的老人,可给予适当的安慰剂,避免他去自己服用强烈药物;对于忧虑老人常见的一些症状如焦虑、眩晕、口干、恶梦,安慰剂也易见效。
5,采用多种疗法,减少药物治疗。如某些关节疾病,周围神经病、运动系统障碍,可以使用理疗和运动疗法、针灸疗法等。某些精神心理障碍可通过思想工作,精神治疗改善等等。
6,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老人切不可随意自行服药,特别是一些强效或作用剧烈的药物更不可自行服用。药店对老人自购药物要慎重,必要时要加限制。
7,防止误服药物。据说一个清醒的老人,自己最多也只能掌握三到四种药物而不至于弄错。老人还会将大堆药片搞乱而错服药物。因此,医生要耐心地向老人交代清楚用药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直至他们掌握,药房、药店发药要帮助老人弄清各种药的区别;封袋标签要明显,服法书写完整、清楚、醒目;老人诊疗时最好有人陪伴,陪伴人也要弄清药物的用法,在老人服药时可予以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