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腐朽为神奇

1982-07-15 05:54邹身城
读书 1982年2期
关键词:洪秀全太平天国家谱

邹身城

宗谱、族谱、家谱,原是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是一种陈旧的东西。然而只要经过马列主义的熔炼,腐朽也可以化为神奇。对社会科学工作者——包括历史研究工作者、遗传学者、社会学者、人口学者来说,许多宗谱往往包含着某些有用的材料,足以为一些新课题提供研究的线索。

最近出版的《洪氏宗谱》,便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这本宗谱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的家世和他的早期活动的一些宝贵材料和线索,而且可以小中见大,从中看到一个时代的侧面和历史浪潮的波澜。

关于洪秀全的出生地,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如今根据《宗谱》可以弄清自洪氏始祖讼三由嘉应州石坑堡迁居花邑官禄村,后虽有族人外迁,而洪秀全之父、祖、曾祖,却都世居官禄,并无外迁,可供洪秀全出生于官禄之参证。

关于洪秀全致死的原因,历来也有不同说法,现据《宗谱》所记:“得病沉重,医治无效,甲子年四月二十七日归世去矣。”可知他并非自杀,而确系疫殁。

关于洪仁的长子流亡海外一事,简又文《太平天国洪氏遗裔访问记》中谈到葵秀(即葵元)于太平天国失败后,逃回广东某村为佣,后因清吏侦缉,逃亡美洲。《宗谱》也说:“纬房十七世葵元,仁之子,出外洋。”至今海外的一些华侨仍保持有纪念太平天国的习俗,可知太平军战士和他们的后代流亡海外的当不在少数。

作为家谱学这门边缘学科来说,本书也有可取之处。据史籍记载,清代乾隆六年(一七四一年)至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年),人口激增至四亿一千余万。有人对此表示怀疑,《宗谱》以可靠的数据证实康熙、乾隆年间人口空前激增的事实。洪氏祖先洪讼三于康熙四十年(一七○一年)从嘉应州石坑堡迁居到花县官禄村,全家不满十口,但到道光末年(一八五○年),这个家族“共约五百人”,列具名字与辈份。前后一百五十年,人口激增达五十倍。

广东、广西居住着大量的客家人,客家来自何处,迁徙由何原因,向来众说纷纭。《宗谱》清楚地记录了客家迁徙的足迹,叙述了客家人口从中原因战祸、或为生活所迫而逐步南迁,为研究客家的来历和我国人口迁移史,提供了重要材料。

参阅《花县县志》,康熙年间建县之始,尚无“官禄”这个地名。当地口碑,这里原无居民,后来客家移民开发,才聚为村落。再参看光绪《嘉应州志》有云:“邑无北宋以前土著。或疑当日草莱未辟,今邑中旧族南宋来者亦复寥寥,当是北宋前甫启榛;而南宋后迭遭兵灾,土著逃亡,仅存一二,而遗黎凋翅,转徙他乡。历元而明,中原衣冠世族稍稍迁至。……闽之邻粤者相率迁移来梅,大约以宁化为最多,所有戚友,询其先世皆宁化石壁乡人。”按宁化属福建汀州,与《宗谱》所载大体符合。以上事例都说明家谱的研究有助于有关学科的深入探讨,是具有着一定的科学价值的。

《洪氏宗谱》是新中国公开出版的第一本家谱。它的问世,已经引起国内外的注意,它将为沉默了几十年的家谱学带来新的生机。当然,社会主义时代不再需要新修家谱,但整理研究一些有代表性的家谱,仍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当代历史地理学专家谭其骧教授曾根据家谱研究内地移民史,已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在研究《洪氏宗谱》的过程中,得闻台湾省藏有洪秀全家世的重要史料,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洪仁被俘后在南昌府的口供较我们所知的为详。我们热切地希望祖国能及早和平统一,海峡两岸学者能够会合交流,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洪氏宗谱》,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十一月第一版0.50元)

猜你喜欢
洪秀全太平天国家谱
浅析新沂市博物馆馆藏两件清代晚期文物
洪秀全为何承认“下凡”
潘光旦嗜治家谱
近代早期先进人士的复兴中国梦之路
岁月沉淀中的老家谱
阳翰笙《李秀成之死》的政治影射内涵
由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资政新篇》评价内容引发的思考
洪秀全宗教思想对太平天国的影响
太平天国也说“国”
吹牛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