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的影响下解放出来

1981-08-20 05:12马文珍
中国青年 1981年8期
关键词:媒婆责任制社员

马文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关于农村的一系列政策究竟正确不正确?是向社会主义前进,还是向资本主义倒退?我的思想上经历了一个从抵触到接受,由消极埋怨到自觉贯彻的过程。

1978年秋,我们地区农村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对这种变化,一些团的干部很不适应,于是议论纷纷,提出很多问题。有的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建国以来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又到人民公社,从小到大,好不容易走过这段路程,怎么现在又要走回头路?有的认为,共青团的工作就是要教育团员青年树立共产主义思想,为集体多作贡献。而现在却鼓励个人发家致富,方向对不对?我们入党入团时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现在搞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发生两极分化怎么办?有的担心:白干了社会主义,倒退到资本主义去了……。我当时认识也很模糊,特别是对包产到户抵触较大,认为它毕竟是小农经济的产物,战胜不了大的自然灾害,也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符合农业发展的方向。由于思想不通,在工作上就采取了一种消极的态度:开各级团的会议,不谈推行生产责任制方面的情况,不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不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来个不管不问。去年团中央提出抓城市青年的道德教育,我们就干脆来了个“放弃农村抓城市”。

1980年5、6月间,团省委鉴于我们地区实行生产责任制早而广,要求我们研究在实行责任制以后如何开展农村团的工作,我们才勉强地下去了。真没想到,这一下去倒治了我的“思想病”。在逐步深入的调查中,看到了自己从未见过的新气象,听到了在办公室里听不到的农民的心里话。所见所闻的事实,解决了自己原来思想上迷惑不解的问题。

现在这种生产关系上的“退”是真正的“进”。以前我们总是抽象地讲方向,在道理上绕来绕去,总也绕不清。一下去接触实际,看看事实,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我区凤阳县是全省有名的穷县,过去年年要吃国家返销粮、救济粮,还年年有人外出要饭。自从实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以来,产量大幅度增加。1979年粮食总产达四亿四千多万斤,比1978年增产49.1%,比历史最高水平的77年增长19%;油料总产1400万斤,比历史最高水平的77年增长近三倍,征购超额完成54.5%。调出粮食四千多万斤,超过合作化以来二十六年上调粮食的总和。和1978年相比,集体积累增长82.6%;社员人均收入99.98元,增长48.7%。如今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没有人出去要饭了,到处充满了农家乐。整个滁县地区粮食产量也不断增长。1980年全区粮食总产达32亿斤,实现了多年向往的“粮食总产突破30亿斤,人均生产突破1000斤”的愿望。去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但没有减产,粮食还增产13.6%。去年国家从我省调出的粮食中,我区有4.5亿斤,占全省54.5%。事实说明,包产到户后,不是搞垮了集体经济,而是巩固和发展了集体经济。多年来,由于“左”的思想的干扰,一味强调“大”和“公”才是方向,结果破坏了生产力,使国家、集体、社员都穷了,集体经济成了一个空壳。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物质财富迅速增多,社员和国家、集体都得到了好处。这种生产关系上的“退”是真正的“进”,是真正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那种吃不饱肚子的“方向”,农民是不需要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能够顺民心,合民意,就是方向对头,政策英明。

说包产到户是单干、资本主义,谁是地主资本家呢?我们对不同类型的生产队逐户进行了经济分析,发现不仅大多数户的收入增加了,烈军属、职工家属、五保户、劳力弱的户收入增加的幅度也不小,多年的超支户也翻身了。从滁县章广公社郭畈、东秦、瓦屋张、南庄四个队共100户的典型情况看,80年比79年人均收入增加57.7%,其中大小队干部12户增加64.9%,烈军属户3户增加48.7%,国家干部、职工2户增加184.7%。对五保户的口粮、烧柴、食油和零用钱物,从各户向队里所交的提留中解决。烈军属仍享受过去优抚待遇标准。社员在谈到有人担心“两极分化”时风趣地说:“说我们包产到户是单干、资本主义,谁是地主资本家呢?干部工资高的几百元,低的几十元,相差十多倍,不也没有两极分化吗?”还有的说:“城市可搞个体工商户,农村为什么不能包产到户?”从调查情况看,实行包产到户后,社员之间的收入虽然有高有低,但这是纠正了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错误之后,出现的正常现象,是先富后富和富的程度上的差别,而不是两极分化。

质量好、价格便宜的农业机械被抢购一空。实践证明,各种责任制的实行会逐步加快农业机械化的速度。农民说:“农业机械过去是买不起,买得起也用不起”,“卖了活牛买铁牛,买了铁牛变死牛”。现在有钱了,买得起。但要买质量好、价格便宜、实用的农业机械。嘉山县原有拖拉机1489台,实行包产到户初期,部分社队卖出159台。但到了80年,生产队和社员从农机公司新买拖拉机351台,一年净增192台。凤阳县1980年社员联户购买大型拖拉机14台,手扶拖拉机501台,排灌机192台,脱粒机707台。一次,山东荣城县农机厂运来50部拖拉机出售,几天功夫就被农民抢购一空,没买到的要求他们再运一批来卖。象凤阳、嘉山两县这样发展下去,农业机械化的步子是坚实的,前景是广阔的,速度是可观的。

包产到户后能否战胜大的自然灾害?去年我们地区遇到特大洪涝灾害。定远、嘉山两县80%以上实行了包产到户。在灾害面前没死伤一个人,没丢掉一条牛。嘉山县为了保住女山湖丰收圩四十多华里的圩堤,一声令下,一万三千七百多名民工,两小时之内就赶到工地参加抗洪救险战斗,坚持五天五夜,战胜两次洪峰,保住了丰收圩。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是从哪里来的?他们说,正是生产责任制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密切结合起来的结果。

实践帮助我解放了思想,使我懂得了党中央关于农村的一系列政策,是从我国农村目前的实际出发制定的。以前我所以对它不理解甚至抵触,主要是因为自己思想上受“左”的影响较深,是用“左”的眼光看问题。在我们成长的重要阶段,正是“左”的一套理论、观点、做法盛行的时期,以“左”的思想观察分析问题成为习惯,而自己又长期没有认识和加以清理。同时,由于自己实践经验少,往往只从概念上理解和记住了要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对理想的实现,需要由低到高一步一步地走的道理,并不真正懂得和理解,往往忽视客观可能性。又不真正了解群众的心愿,不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在实践中的作用和威力。这就使自己思想上长期受“左”的影响和束缚,而不能解脱。我深深感到,要使自己跟上伟大变革的时代,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和政策,最紧迫的任务是认认真真地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懂得点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经常深入实际,向实践学习,不断地清除“左”的思想影响。

盼把爱情的

桥梁架到农村

最近编辑部收到的读者来信中,要求在农村建立婚姻介绍所的呼声甚高。

山东省牟平县姜格庄公社东场大队一青年来信说:俺这些笨嘴拙腮整天与土坷垃打交道的农村青年,要自己找对象可没有那套本事。这就不得不把自己的婚姻大事交给那些腰里掖着“口袋”的媒婆,什么志同道合、情投意顺,全被媒婆那两片嘴给代替了。要想得到新娘子,媒婆的“口袋”装不满不行啊!要不,还得筷子敲碟,唱自己的“光棍曲”。听说城市办起了婚姻介绍所,我们的心里也翻起了羡慕的浪花。农村要是办起婚姻介绍所,就能防止媒婆骗钱财。山西曲沃县城关公社两名共青团员来信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这虽然是句旧话,但现在还有不少农村青年的婚姻操纵在媒婆手里,否则就算不上是“明媒正娶”。然而有些媒人弄虚作假,勒索财物,不但给男女双方造成精神痛苦,而且造成生活上的困难。如果农村办起婚姻介绍所,该多好啊!

河北柏各庄农垦区一个青年来信说:我今年26岁了,为找不到对象得了失眠症。象我这种情况在农村为数不少,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社交活动少,文化生活贫乏,没有寻求对象的社交场所;二是多年来,有的基层的党团妇联组织忽视了青年人的婚姻恋爱问题;三是农村居住分散,集聚的机会少,想得到美满的婚姻那是相当难的。因此我们迫切希望把爱情的桥梁架到农村来。湖北省黄陂县滠口公社红星大队两名青年来信说:由于农村社交活动少,青年男女互相了解困难,这也导致了近亲之间恋爱结婚的增多,直接影响了下一代的健康水平。湖南省祁东县上升公社军民大队一青年来信说:我们农村青年活动少,见世面少,“出门田头站,回家床上叹”。男女青年之间的交往接触是罕见之事,不少人为此悲观苦恼,有的则不安心务农外游他乡。

他们呼吁有关领导和部门重视这件事情,尽快地让婚姻介绍所这朵绚丽的新花在农村大地上开放。

(刘秀芹整理)

猜你喜欢
媒婆责任制社员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媒婆李
媒婆李
降火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首考”
In situ synthesis ofhydrophobic magnesium hydroxide nanoparticles in a novelimpinging stream-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
主审法官责任制论析
本期话题:古代媒婆的故事
杜润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幕后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