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焕等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爱情的忠诚和专一,志趣的一致和投合,双方的信任和谅解,会给一个家庭带来幸福。而在不幸的家庭中,夫妻之间的猜忌,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消极因素,它给家庭生活投下了阴影。
一位青年朋友向我倾诉着他的痛苦:一次看电影,他碰到一位相识的女同志,回家时又是同路,就一起走了。他爱人的一位同事碰见后,加油添醋地把此事说给这位青年朋友的爱人听了。由此,他爱人就开始猜疑起来,怎么解释也不相信。这对青年夫妇的感情出现了裂痕。后来,竟然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他到一位朋友家去了几次,他爱人却怀疑他与那位朋友的妻子有暖昧关系,回家就骂他是“张忠良式”的人物。
这个真实的故事说来令人啼笑皆非。可是,生活中此种平地风波也并不是个别的。我们应当作何解释呢?
有一点应当承认,在这位青年朋友家里,以及在所有产生猜忌的夫妇中间,几乎原来都是彼此非常相爱的。有情,才会产生猜疑和嫉妒;无情,只会引起相互憎恶。猜忌者,往往还是为了爱,只是爱得很奇特。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病态,也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精神生活现象。所以,出现问题后,就不应当简单粗暴地对待,不要把深情的爱也当作污水,连同猜忌一起泼掉。而应当进行细致、合情、入理、体贴的“冷处理”。
应当说,生活中确实有负情、背信、感情他属和行为不轨的情况。这显然会给家庭生活造成很大的不幸。一方对此心怀疑惧,是常情所可理解的。但任何感情他属或行为不轨之事,总会有蛛丝马迹,疑似之谜,终有端倪可寻。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也要尊重事实,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于自己的爱人,总应当有一个基本的信任。如果这种信任需要改变,那首先必须依据事实。固然,人是会发展变化的,但变化也必然要有一定的表现形式,比如:性格逐渐暴躁,或不肯承担家务,或行迹捉摸不定等等,决不会一夜之间就变成“张忠良”或“陈士美”。这里面就有个感情和理智的关系问题。听到旁人的只言片语,甚至碰到那位青年朋友的爱人的同事那样添油加醋、不负责任地乱说的时候(这种情况确是有的),千万不要一触即发、暴跳如雷,而应当冷静地思索,分析对方的全部表现和事发过程;被猜忌的一方也必须体谅对方的心情,不能受不得委屈而大吵大闹。这样,或许可把猜忌消除于萌芽状态吧!
所谓猜忌,就是疑惑对方对自己不利而怀恨。它的特点往往是靠主观臆断、捕风捉影,而不会作实事求是的冷静分析。其结局又往往是灾难性的家庭不幸,作为一种难咽的苦果出现在双方面前。你知道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奥赛罗》吧。悲剧的前半部,描绘了高尚而纯真的爱情。屡建奇勋的黑人奥赛罗在威尼斯军队内被提升为将军。元老勃拉班修温顺美丽的女儿苔丝狄蒙娜,不顾父亲和社会舆论的反对,和这位黑人将军结为夫妇,其爱情的真挚炽烈,至今也令人神往。悲剧的后半部,描绘的正是猜忌带来的巨大不幸。奥赛罗轻信坏人的挑唆,对妻子的贞洁产生了猜疑,嫉妒心驱使他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用被子闷死了自己如此深爱的多情而无辜的妻子。等到真相大白以后,悔恨交加的奥赛罗,也就自刎于爱妻的脚下。猜忌,使一对情人进入了坟墓。
文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它告诉我们,爱情如果离开了理智和相互信任,就必然会带来不幸,酿成悲剧。
一些青年人爱说:爱情是自私的。这句话,如果仅从爱情的严肃和专一来说,不无一定道理;但若将这句话理解为一方对另一方的“占有”,则是完全错误的。把爱情视为“占有”,这是私有观念在爱情和家庭生活中的延伸。这种“占有”观又往往是猜忌的出发点。有些青年人认为,既然我俩相爱,你就完全属于我的,一切必须以我为核心,整天围着我这个轴心转,否则,就是对我不忠诚,就是投向别人的怀抱了。显然,这不符合社会主义社会里爱情和家庭生活所应遵循的原则。
大家都知道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的故事。他们在茫茫的西伯利亚流放地决定共同生活道路的时候,曾经约定两条:第一,决不盘问对方;第二,决不隐瞒对对方的看法。这两条,表现了双方之间的完全尊重和信任,这正是革命者对待爱情和生活的应有的高尚情操。今天的青年夫妇,如果已经发生了猜忌这种不幸,该怎么办呢?不妨先按列宁夫妇讲的第二条原则,把问题放到桌面上,开诚布公地谈清双方的看法。一旦真相大白,疑团冰释,愁云四散,猜忌造成的不幸裂痕就会得到愈合。
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既是男女双方的结合,又同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那种成天迷恋于卿卿我我、唧唧私语的爱情生活,即使爱得如胶似漆,其内容也是苍白无力的,也是难以持久的。事实上,经过热恋阶段的缠绵悱恻,组成了家庭,进入了正常的婚姻生活以后,爱情可能出现表面上的“低落”。这往往是因为双方更趋成熟,正以家庭为基地,潜心投入到各自所从事的事业中去了。撇开大千世界,把爱人拘束于一已的私屋,这实际上是办不到的;如再“小心眼”看事,很容易产生猜疑。因此要克服猜忌,根本的一条,就是把爱情与事业联系起来。
这里还要特别讲一讲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友谊的问题。在封建社会,有“男女授受不亲”之说,还有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定,男女之间当然就没有友谊与往来,更无爱情可言。鲁迅笔下的阿Q,在想入非非的时候,还用封建的道德观念观察社会,凡是男人与女人在讲话,他必猜疑为其中定有勾搭。人们读到这些地方,都以为阿Q是可笑的。时间和社会早已经前进了,我们怎么能够仍以过去时代的观念和眼光来看待男女关系,特别是猜忌自己的爱人呢?新中国的建立带给我国人民的巨大幸福之一,就是妇女的解放。妇女们走出家门,走向社会,走向各自的岗位。在社会上,男女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广,由于共同的事业的吸引,必然会出现彼此志趣、爱好、思想、感情的一致和融洽,其中,当然不乏真诚的友谊、关心、帮助和谅解。不可否认,男女之间的友谊可以引发爱情,但也必须清楚认识到,男女之间的友谊决不等于爱情。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既需要深沉的爱情,也需要广泛的友谊。
总的来说,猜忌,确实是对幸福家庭的一种破坏,应当摒弃。真正的爱情和幸福,应该表现为互相的尊重、信任和对对方事业及社会活动的支持。传说春秋时代有个叫百里奚的,30岁娶妻杜氏,虽然家境贫寒,度日艰难,但两人相敬如宾,恩恩爱爱。百里奚想出外干一番事业,却又舍不得丢下妻儿受苦。杜氏很理解丈夫的心情,就对他说,大丈夫志在四方,你现在年富力强,不出去做事,难道等老了才出去吗?家里的事你尽管放心吧,我也有一双手呐!百里奚见妻子一片真诚,终于下决心远行。第二天,杜氏把仅有的一点米下到锅里,把仅有的一只老母鸡宰掉,灶下没柴就劈了门闩生火,做了一顿好饭为丈夫饯行。临行,杜氏又怀抱孩子为丈夫送行,在河边折下一条柳枝送给丈夫作为分别留念。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歌颂这种真诚的爱情。今天,我们当然应比古人做得更好了。在四化建设的征途上,让我们用真诚的尊重、信任和体谅来驱散家庭生活中的阴影,让爱情之花开得更加艳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