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香港小说选的看法》

1981-07-15 05:54
读书 1981年12期
关键词:两本书编者作家

东 瑞

苏叔阳先生在《读书》第十期评介了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香港小说选》,我作为一个香港读者,对此还有些补充。

这本小说选的出版,不仅说明了国内有关部门对香港文学的注意和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香港并非只有血腥文化、黄色文化,应当说也有严肃健康的文艺作品。可惜的是,这两本书编得比较匆忙,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为了使以后类似的书能编排、出版得更好,笔者曾和一些读者以及文艺界朋友交换了意见,集中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代表性。这是指“人头”方面。《香港小说选》收二十九位作家的四十八篇作品。事实上,香港五百万人口不可能只有二十九位作家的。当然,任何一种文学选本都不太可能十全十美,但却可以力求编得较全较广。以四十万字这样多的篇幅,这应不难做到,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如果愿意深入调查,愿意多选一些作家,是完全可以多选十几位作家的作品的。四十八篇作品介绍二十九位作家和四十八篇作品介绍三十几位或四十几位作家,后者为好。这样做,就必须摒弃流派、派别的成见,艺术上有独到之处的都可以选入,同时必须做些刻苦工作,大量占有材料。

二,应该尊重作者。这两本书的编选,看得出比较仓促,事前没有广为宣传,没有通知有关作者,很多作者并不知道,以致出书后作者收到书时感到突然、愕然。连有作品被选入都不知道,哪一篇作品被选入当然更浑然不知。作者完全处于无权的地位。一九八一年五月三日香港《文汇报》“笔汇”版发表了漫天雪(她的《银好的世界》被选入)对《香港小说选》的《一点感受》,文章提到:“我也认为有许多好作品未被列入”,“如果不是收到书,也不知道‘偏偏选中我的,因为出版社事前没有关照一声。是不是应该先征求一下作者的意见呢?我自己就不喜欢那给收集了的《银好的世界》。”“事前商量一下,就会把集子弄得好些”。这个意见,并不是漫天雪一个人的,而是普遍的反应。吴羊璧和双翼是同一个人,“后记”多计了一位,应是误记。《幸运之神》的作者“张雨”香港读者是不熟的,一查之下,原来是“金依”,用金依岂不好得多。这一些问题,如果编者慎重一些,做点调查工夫,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事实上,福建和香港两地的联系并不困难。

三,排编失当。诚如编者所言“对香港文学创作情况了解不多”,因此,在目次的编排,篇数的比例,是有欠当之处。除了有些写过很多,又有影响的作家,以及一些很勤奋的青年作家被遗漏、没有作品列入外;就已选上的来看,一些写作年龄甚久的作家及其作品没有得到恰当和充分的反映。我们并不要求“平均主义”;我们也不希望为了多选二十九位之外的作家的作品而塞进一些质量不高的作品进去。但我们应该尊重老作家的劳动果实。我们也不能认为我们看不到某作家的作品就认为可以不必列进他的作品。因为接触某几人的作品较多,就多收入,更是一种不够慎重、妥当的做法。小说选未能有较多作家的作品选入,我们是谅解编者的困难的,一是情况了解不多,资料不足,二是时间匆促。但这两点却是可以克服的。另外,小说、散文集的出版,无形中起着鼓励香港作家的作用。香港作家的辛勤、默默耕耘是在各种社会压力之下坚持不懈的。如果能在作品之前或之末附一“作者简介”,精要地介绍作者简历、大致年岁、著作(无著作的可列主要作品)情况,使国内读者了解,对香港读者也有好处。这样,书什么“性”都具备了:认识性、代表性、广泛性、深刻性、资料性。这样的书,它的影响必然比现在还巨大。我们深信会受到更大的欢迎。

猜你喜欢
两本书编者作家
作家谈写作
有趣的“拔河”比赛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我和我的“作家梦”
一口“仙气”
两本书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Happiness Is Some Little Things
小幽默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