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春 杨胜杰
漫步锦屏县城街头是很有意思的。惹人注目的小书摊,使人有一种新奇之感。当你出车站、逛商店、上菜场、进邮局或去电影院看电影,凡人们经常集散的地方,都可以看到一个或几个小书摊。有的设地摊,将图书一本本地摆放在塑料纸上,有的用长凳和门板架成架摊,将图书摆在架摊上,有几家在大街上租了门面,专营租书业。书摊上,从《说岳》《三国》、《雷锋》《黄继光》、《佐罗》到《吉鸿昌》的连环画一排排齐整地摆着,品种繁多。除小人书外,还挂有文艺期刊和当天的报纸,供人随意选阅。书摊周围摆着小凳或条凳,闲来无事,花上一两分钱就可以看上一本小人书。看书人很多,不但有小学生、中学生,有退休的职工,进城的农民,还有过往的旅客、机关干部等等。他们看得那样认真,甚至达到了入迷的程度,使你似乎走进了一个文化城。我深受感染,采访之余,不觉也去书摊看起书来。省新华书店业务科的一个同志,前不久到锦屏一趟,也发了同样的感慨。原来她虽知道这个县的图书发行量较大,但见到锦屏县书店每次送去的订书单上,连环画的数量都很大,少的一种订四五百本,多的七八百本,一个小小的县能销那么多书吗?她不免怀疑起来。到锦屏之后,亲眼见到这一切,把一切疑云都消除了。她说一个万把人的城关现有一二十个书摊,在全省都少见,对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起了很大作用,以后我们还要为他们多提供点图书。县书店和县宣传部的同志介绍说,城关街上经常固定的小书摊有七八个,逢赶场或节假日,临时摆的小书摊多到二十八处。据我们对七个固定书摊的粗略统计,各书摊上,平常天看书的上百人次,新书到了的时候,读者排着队,按先后次序一个接一个地看,多达四五百人次。由此不难推算出,全城每天到书摊看书的,总在千人次以上。
这种小书摊,是从今年三月以来由私人自发开办起来的。看书以出租的形式,每本收费一到二分。读者不但可以在书摊上看,还可以租到家或旅店去看,非常方便。摆摊的人,有退休职工,有城关无业居民,还有不少待业青年。通过租书,一天收入一两元钱,既能维持本人的基本生活,又能活跃城关文化生活,因此他们很乐于干这一行当。为了购买到新书,他们不但在本县购买,而且还托外地的亲友,从上海、北京、海南岛等地买书寄来,使书摊新书不断增多。最近有三个小青年,徒步七天,往返几百华里,专程到湖南省的怀化市去买来了几十本新书。除积极筹办图书外,他们还设法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读书环境。在退休老人唐玉明开设的阅览室里,晚上电灯明亮,室内整洁卫生。他说,我摆书摊是想为大家提供一个看书学习的场所,并不是专为买卖赚钱的,我订的报纸、画报可以随便看,不收钱。职工家属陈守竹、肖莲英合设的租书店,为方便读者看书,从清早七点一直开到深夜十一二点。这样,农民进城利用办事之余,可到店里看看书,歇歇脚,旅客也有个打发闲暇时间的场所。对书摊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广大的学生群。家长反映,过去学生得钱就买零食,放学就打闹,玩四角纸板,很难管教。现在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得钱就上书摊,看迷了,吃饭都不回家。受了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无故吵闹的少多了。学生们说,过去花几毛钱买一本书,看完就丢到一边去了,有的书有钱也买不到。现在花几毛钱可以看几十本书,只要新华书店有卖的都看得到。干部、职工利用书摊打发八小时以外的时间,从中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有个干部为了看懂京剧,专门租了几十本京剧的小画书去看。外国电影情节变化太突然,也有人先找有关的电影连环画看,了解个梗概以后,再去看电影。
在民办书摊的影响下,锦屏县图书馆也在街上租了几间房子,开设了一个图书阅览室。阅览室内有八百多本小人书,上百种期刊杂志和报纸。过去由于图书馆场地小,书刊摆不下,周转也慢,还烂了不少。现在适当收点租金,便于群众阅读,有利于图书周转,还增加了部分收入,和解决了图书馆一个职工家属的就业问题。
锦屏县新华书店为此对城关书摊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召开座谈会,听取这些书摊户的反映。为扶植和发展城关租书业,决定今后在供书方面对这些书摊给予从优照顾。
贵州锦屏黄建春、杨胜杰
一九八○年十一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