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鱼种种

1981-07-15 05:54顾志兴
读书 1981年3期
关键词:佳肴河豚批评家

顾志兴

在我们这个沿海城市里,每当鱼汛旺发时,水产公司照例是要对河豚鱼“绘形画图”张贴露布,要人们注意买来的鱼鲜中当心混杂有河豚鱼,并特别说明这是种有毒的鱼,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印象:河豚鱼吃不得。但据说,它的味儿异常鲜美,有人明知有毒还是去吃,所以有句俗语叫做“拚死吃河原”,为一时口腹宁愿去死,这其实是犯不着的。

不过似乎河豚实际上并不那么可怕。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之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的这幅画已无缘得见,苏东坡的这首题画诗,却是九百年来人们喜爱的一首好诗。从诗推及画,可以想见河豚的形象是并不怎么可憎的。查了一点书,方知河豚的肉确是十分鲜美的,它也并非全身沾满了毒汁,只是肝脏、生殖腺及血液含有毒素,经一定处理,河豚还是一种名贵的佳肴。如果无视河豚这些毒素,一无区别地把它们作为佳肴,当然绝对不行;但如果全部弃置不食,实在非常可惜。

山中的老虎是要吃人的,是一种对人有害的动物,但是动物园里关在柙中的老虎却可以供人观赏,使人增长不少动物学的知识,至于老虎全身都是宝,这是人们所熟知的。

河豚有毒,老虎有害,这是客观事实。拚死吃河豚未免太盲目,勇则勇矣,但蠢得可笑;因为老虎有害,要吃人,将它赶尽杀绝,决不是高明的办法。因此而想到,一些文学艺术作品,特别是古典的、外国的,放任不管是不对的,因其局部有毒、有害,一概不让看显而易见也不是妥当的办法。这样做的结果,我很担心一些青年人因好奇而“拚死”吃,或则不知何物为河豚吃了而中毒;我也担心,因老虎可怕,连动物园里的柙中虎也不让去看,结果见了真虎,以为是大猫子,毫无戒心,而被山大王一口吞掉。怎么办?我以为鲁迅先生的态度是可取的,他说:“我是主张青年也可以看看‘帝国主义者的作品的,这就是古语的所谓‘知己知彼。青年为了要看虎狼,赤手空拳的跑到深山里去固然是呆子,但因为虎狼可怕,连用铁栅围起来了的动物园里也不敢去,却也不能不说是一位可笑的愚人。有害的文学的铁栅是什么呢?批评家就是。”(《准风月谈·关于翻译(上)》)文学批评家犹如高明的厨师,将河豚的有毒部分去掉,捧上一盆佳肴,使人们吃了于身体有益;文学批评家犹如关老虎的铁栅子,使人既可观赏又不致受害,相反能增长知识,通过文学批评家的劳绩,使青年们真正能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扬弃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糟粕,这对文学批评家来说是责无旁贷的。

鲁迅还把文学批评比做“剜烂苹果”,他认为一只苹果有烂疤了,只要不是穿心烂,苹果还是可以吃的,“所以,我又希望刻苦的批评家来做剜烂苹果的工作,这正如‘拾荒一样,是很辛苦的,但也必要,而且大家有益的。”(《准风月谈·关于翻译(下)》)我们现在出书是多起来了,但是鲁迅先生当年提倡的这种文学批评工作还待加强,使得青年真正得到益处。期望我们的文学批评家和《读书》来努力做点“拾荒”的工作,则青年们幸甚!

猜你喜欢
佳肴河豚批评家
是“虽有嘉肴”,还是“虽有佳肴”?
第七代批评家
八方风味,美酒润佳肴
有趣的小河豚
毒界霸主——河豚
河豚生气了
除夕团圆
餐桌上的“佳肴”
贾方舟:中国艺术批评家网是一个很好的网络平台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授奖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