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杰英
目前,共青团工作似乎有一种“危机”感:不少青年对团组织兴趣不大,相当一部分团干部对团的工作缺乏感情,不想干。这是为什么?如何解决?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认真加以探讨。
要回答这个问题,又回到毛泽东同志曾对团中央领导同志提出过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党如何领导团的工作,一个是团如何做工作。这里,我仅就后一个问题说一些自己的看法。
第一点,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当前青年的特点?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青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原则。当前我们要做好青年工作,首先要认识和了解这一代青年,不仅要懂得青年的一般特点,更重要的是要分析、研究经过文化大革命的青年的特点。前一段,一个“民主墙”,一个跳舞,就引起了对青年的一大阵议论,莫衷一是。在一些人看来,似乎青年解放思想没有边,出格了。而我们有些团的干部被种种无形的牢笼禁锢着自己的头脑,也自觉不自觉地对青年发出一些非难和指责。
我觉得青年是一个矛盾着的整体,她的主流与支流、优点和弱点都是互相关联着、斗争着、发展着,关键在于怎么引导。十年的政治大动乱,锻炼了青年的政治素质,许多青年都喜欢从政治上观察和解释问题,喜爱思考问题;但由此而产生的“怀疑”和“看透”,也表现得很普遍和突出。青年人对搞四化坚决拥护,迫切希望我国富强起来,但又缺乏信心;都感到知识贫乏,有学习的要求和愿望,但大部分又缺少具体的压力和动力。他们既要求团组织开展活动,但对活动的内容、方法和形式,又普遍感到不足和讨厌,如此等等。总之,青年人本身充满矛盾,又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现实中。这就是这一代青年的时代印记。有的人指责青年没有理想,不关心国家大事。不对。青年人在某种意义上比老年人更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更向往未来。问题是我们不能按某个公式图解青年,而应以广阔的社会为背景,深入青年人的心灵,给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己,使他们的特点和长处朝着正确的方向发挥和发展。
第二点,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正确方法,领导和组织青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我们这一代青年,绝大多数都曾有过学马列、学毛选的热情和虔诚,但这种宗教式的学习,到头来不是堕入实用主义,就是流于形式,至今已成历史的陈迹,而且大量的业余马列自学小组也无影无踪。对这种现象怎样解释?是青年们不关心政治,不相信马列吗?不对。林彪、“四人帮”鼓吹的现代迷信曾迷惑、愚弄了青年,现在青年们厌恶那种学习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团干部对那一套学习的形式和方法比较熟悉,那些背语录、讲用会、批判会、空洞的说教,今天不适用了,便自觉不自觉地感到若有所失。这正是必须要突破的一种思想框框。现在的青年需要一种科学的理论解释现实,探讨未来,更需要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把他们引向真理的道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灵不灵?要允许青年人有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我们在青年中进行真理标准的学习讨论,要允许青年思考,允许发表不同意见,做到理论和科学研究无禁区,切实实行“三不主义”。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一定要完整、准确,切不可
片面和绝对。这样,就能逐步克服青年中的现代迷信残余和它的反面“看透论”。当然,这个过程要随着党风的转变和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要采取“自愿”的原则,用自学和自由探讨的方法,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引导青年运用马列的基本观点解释现实,相信马列主义的科学,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团组织要创造出新的形式加以引导,如针对青年关心的问题组织专题讨论会,不加框框,自由探讨,不强加于人,不强求一致。这就能比较好地把青年好思考问题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使他们在背地里或知心朋友之间说的或想的一些问题能够公开出来。这样,既造成了民主空气,又便于引导。思想是一种社会的客观存在,敢于让人们讲出来,是有力量的表现,也说明真正共产党人在理论上的彻底,而正是彻底的理论才能说服人,使人产生坚定的信仰。
第三点,要大胆关心青年的切身利益,有意识地培养、鼓励青年的个人兴趣、爱好和志愿。
在极左路线时,共青团被扣上“全民团”、“生产团”、“娱乐团”的大帽子。现在,帽子虽然摘了,但影响还严重地存在。一些青年,特别是团干部,阶级斗争的神经还是过于敏感,不敢放开手脚抓生产,不敢大张旗鼓地照顾青年特点搞娱乐活动,不敢大胆关心青年的切身利益。似乎培养教育青年,只能是政治色彩很浓的学马列,反腐蚀,义务劳动搞突击。团组织应是青年的良师益友,要能够引导和帮助青年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例如:升学就业,恋爱婚姻,家庭生活,赡老育幼,等等。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团干部就要彻底改变那种板起面孔训人,好象不食人间烟火的清教徒的形象。团干部是青年中的一员,应该是广大青年的知心朋友,要和青年交朋友,讲真心话,把“四人帮”时期的言不由衷的风气彻底扫光。
这里需要着重提出的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青少年的个人兴趣、爱好和志愿?这是一个老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应该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利的条件,但平均主义,“一刀切”,不许“冒尖”的作法埋没了不少人才。团组织应当善于发现和积极鼓励青年的个人兴趣和爱好。我认为,在搞四化的前提下,做到“人尽其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个人的理想、志愿和利益,应该也可能和国家的发展相一致。这里,我们要破除那种简单地把“成名成家”、“个人奋斗”等和资产阶级联系起来的思想和作法,好象我们社会主义不需要专家,不考虑个人的兴趣、能力,这实际上否认了社会主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抽象地谈为四化而奋斗,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青年们总是感觉空洞和渺茫。当然,在我国现在的经济条件下,服从社会分工是必要的,但这并不妨碍个人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发挥独特的创造作用,多做贡献,同时获得较多的个人利益。这是因为,第一不靠剥削别人,第二对全国人民有利,这正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这需要在舆论上宣传,政策上鼓励,措施上加以保证和促进;还有制度上的问题要改革。我希望我们的国家、团体、企业都应该建立鼓励青年好学上进、发展特长的奖学金制度和考试制度,用最快的速度把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年普遍感到有压力和动力,使他们学习、工作的愿望和要求变成持久、刻苦的努力。
最后,说一点我们团干部自己的问题。要培养、教育和引导好这一代青年,需要一大批站在思想解放前列、德才兼备、富有牺牲精神的团干部。团干部在青年中的威信,一靠觉悟,二靠才能,缺一不可。青年喜欢讲实话、肯为青年利益着想的人,讨厌有虚伪“传教士”作风的人。因此,青年干部的作风要来一个大变化,以适应新时期青年工作的要求。我相信,在党的路线的正确指引下,经过广大团干部和青年的共同努力,团组织一定会重新成为青年喜爱向往的有威信的组织,一定会获得全体人民的普遍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