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群众心中有颗红太阳

1965-08-20 04:02
中国青年 1965年13期
关键词:团支部著作大队

在甘肃省榆中县定远公社,有个歇家嘴大队。这个大队一共一百四十一户,八百四十二口人,是个远近知名十年九旱的苦村子。解放后,穷苦的人们翻了身;但是,生产落后的面貌却还没有得到完全改变。

自从一九六三年冬天起,这个大队从党的领导核心到广大社员和全体青年学起了毛主席著作,情况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真是象太阳一样,照亮了歇家嘴大队人们的心,启发了人们的革命觉悟,解放了蕴藏在群众中的无穷无尽的力量。时间才不过十八个月,歇家嘴大队由一个落后队一跃而成了全公社的先进队。

今天,凡是到这个大队来访问的人,都会看到:在这里,无论是队干部,还是社员群众;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是识字的,还是不识字的,都在认真地学习毛主席著作,都能用毛主席的话来评人,议事,讨论生产。全大队不但有二百二十八个人在经常参加学习,而且无论在大队部,在地头上,在家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干群同学,老少互教,青年读“毛著”,老年讲家史,甚至全家三代同堂学的景象。这里,的确出现了一个农村青年和劳动人民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生动活泼的群众运动。

群众学习运动的兴起

这样一个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是从哪儿开的头?又是怎样发展到今天这番气象的呢?这就要从一个动人的故事讲起:一九六三年冬天,全大队有四个生产队先后都开展起了压砂抗旱活动,唯独第三队,都过了十几天了,还是按兵不动。生产队长蒋生合躺倒不干了。党支部书记蒋生怀找他谈心,他根本听不进去。他说:“革命时间还长着哩,干部的担子应该大伙轮着挑挑。”凭你说破了嘴,他就是一句话:“不干!”蒋生怀和几个支委一合计,发现有换班思想的不光是蒋生合一个人。党支部针对这些情况,开了好几次会,还是扭转不过来。正在大家焦急无奈的时候,大队长兼团支部书记黄守学建议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来解决干部的思想问题。这位黄守学是一九六一年回乡的知识青年,回乡后有一段不安心农村,这事被他在部队当指导员的哥哥知道了,教育他读毛主席书,听毛主席话。在毛主席著作的教育下,黄守学转变了,决心在农村干一辈子。蒋生怀听了这个建议非常高兴,说:“就是不知道毛主席的哪些书符合咱们这儿的情况?你先给我念几篇,让我听听。”黄守学先念《为人民服务》,又念《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蒋生怀坐在一旁仔细听着。当黄守学刚刚念完《反对自由主义》时,蒋生怀猛然站起来,说:“好!这上面说的情况和咱们这儿一样,就从这篇学起!”党支部决定先组织三队的干部和部分贫下中农学习。

第一次学习,蒋生合一来就往炕角里坐,整整一晚上,他都低头没言传(说话)。

第二天,生怀见了他劈头就问:“学了一晚上《反对自由主义》,你看这十一条表现咋样?”生合冷冷地说:“咱不当干部。”生怀一听,气坏了,说:“你这是忘本!”提到忘本,生合可急了:“为啥?”“为啥!你忘了本还不知道哩。”生怀沉痛地说,“咱们是亲兄弟。爹给地主拉了十三四年长工,把我拉扯大。我又拉了七年长工才把你拉扯大。就这样,还顾不住一家人的吃喝,没办法,又把两个妹妹白给了人,一个姐姐换了一斗谷……。解放后,咱们靠毛主席翻了身,可你不想革命了,毛主席的话也听不进去了。你这不叫忘本,叫啥?”生合又从母亲那里听到了自己苦难辛酸的家史,越想越痛心,再也坐不住了。晚上学习,没有谁叫他,就自动地来了。一篇著作,一段家史,一下子打动了他的心。

第三次学习,蒋生合也是自动来的。他主动检讨说:“我以前是站在井底下看天哩,看的低,看不远;这几天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又听哥哥讲了家史,使我心里亮堂了。我好象站在高山上看天,越看越广。今晚我向大家保证,活到老,革命到老,再不说不当干部的话。”第二天,他为了表示改过的决心,给自己分配到离村最远的一块地里去铺砂。

蒋生合站起来了。歇家嘴大队的第一个包括四名支委和三名党员干部的学习小组,也就成立起来了。

这就是歇家嘴大队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开端。就是从这里,党支部看到了毛主席著作的巨大威力,认识到“千条万条,学习毛主席著作第一条。”转年开春,党支部又在歇家嘴和董家湾成立了两个学习小组。参加学习的是三十四个队干部和党团员积极分子。

“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的是党团员干部”。干部、党团员大变样,社员看在眼里,喜在心间。广大青年和贫下中农都热烈地要求把他们也组织起来,学习毛主席著作,听到毛主席的声音。党支部立即满足了群众这一要求。于是,一个蓬蓬勃勃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活动,就在更大的规模上,以更生动活泼的形式,发展到广大群众中去了。

这些新的学员绝大部分都是贫下中农的青壮年,他们一经学了毛主席著作,受到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就从思想上起了巨大的变化,把自己的心和毛主席著作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他们学一点,就记在脑里,刻在心上,用在手上,越学越有味,越学越爱学。并且由此而在广大青年和老一代的贫下中农中间发生了许多生动的事件。

这里讲一个三世同堂学的故事。共青团员蒋得应,全家有十来口人,叔叔是生产队的放牧员,从十三岁起就给地主打短工,给资本家背煤,吃尽了旧社会的苦。他经常对得应讲:“今天吃的这碗幸福饭是毛主席给咱们的,咱们可要永远记住毛主席呀!”爷爷给地主拉了一辈子长工,旧社会的苦难,新社会的幸福,他老人家记得清楚,看得分明。妈妈周兰英、婶婶金秀花也都是热爱集体的老贫农。得应初中毕业回乡,在生产上肯出力,被选为生产组长。每次开会回来,叔叔总要问他:“今天开的啥会,给说说咱好照着办。”全大队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展开了。有一次得应学了《纪念白求恩》,回家讲给叔叔听。叔叔听了非常感动地说:“这个老汉从外国来帮咱们闹革命,咱们真得向他学学。毛主席书上面的,正是咱们心里想的,今后你多给咱们家里念点。”从此,一有空全家人就围在一起,听得应念毛主席著作,浸沉在毛泽东思想的沐浴之中。念到重要的地方,大家还要讨论一番,学了就照着办。在毛泽东思想阳光的照耀下,这一家人都成了集体生产中的积极分子。

在歇家嘴大队,象蒋得应一家这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事迹还多得很哩。歇家嘴大队的群众学习运动就是这样以青年为活跃分子蓬勃地发展起来了。青年们现在是离不开毛主席著作了。他们走路上地,揣上书本,有空就学。他们说:“学了毛主席著作,心里清,眼睛亮,站得高,看得远,心情舒畅。”歇家嘴大队青年和社员心里都有一颗毛主席著作的红太阳。

一支生气勃勃的青年辅导队伍

歇家嘴大队八百多口人中,除了在学的青少年之外,高小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四十一个青年,把上过民校摘了文盲帽子的算在内,也不过七、八十人。

文化程度这么低能不能学习毛主席著作?文盲、半文盲不能自己读书怎么学习毛主席著作?这是歇家嘴大队组织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一开始就遇到了的问题。第一个学习小组中的七个人,多数就是不识字的,怎么办?党支部就叫回乡知识青年黄守学和大队文书谈存真给大家念原文,讲大意。就这样一人读,众人听,听一段,议一段,反反复复读,反反复复议,毛主席的话嵌到了贫下中农心里,毛主席思想成了干部们搞工作、管生产的指导力量。黄守学、谈存真成了干部和党团员积极分子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桥梁。歇家嘴大队的第一批辅导员就这样产生了。

黄守学、谈存真帮助干部、党团员克服文化低的困难,学好了毛主席著作,在生产队里起了极深刻的影响,打消了不少人的雇虑,也破除了识字少就不能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迷信。许多人都说:“咱们学毛主席的书,就是学的那个理,毛主席写的最清白,只要有人帮助念,咱们就能懂,能用。”

歇家嘴大队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动迅速发展起来了。党支部考虑:怎样把群众性的学习巩固下去呢?必须扩大辅导力量,培养自己的辅导员。于是选出了经过几年劳动锻炼的十九名知识青年担任辅导员,由黄守学等三名党员担任辅导员的老师。

这些年青的辅导员,虽然对毛主席著作理解还不深,甚至有的字不认识,可是,他们都认识到当辅导员就是为贫下中农服务,把毛主席的话一字一句送到贫下中农的心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担任辅导员的团支部副书记蒋新天,看到大队干部学习了毛主席著作,解决了那么多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深深感到毛主席著作是我们搞生产搞革命的根本,而当一个“毛主席著作的宣传员”,实在不简单,因而工作上非常努力,成了一个优秀的辅导员。

随着学习队伍的扩大,学习搬到了地头上,每个生产作业组里有一名辅导员了。这时,党支部要求辅导员们要把辅导学习和推动生产密切结合起来,要结合日常生产中社员们存在的实际思想问题,组织学习毛主席著作。这些年青的辅导员,过去对队里的事情不太关心,不了解社员的情况。这就逼着他们经常和作业组长一起研究生产中的问题和社员的思想情况;并且在和大家一起劳动时,留心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在党支部和团支部的带领下,他们逐步学会了抓住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社员学习。

为了帮助群众把毛主席著作学得更好,有些辅导员还常常请老贫农老下中农进行忆苦思甜。蒋新天在劳动中发现有的人锄地质量不好,休息时先给大家念《纪念白求思》。又请老贫农郭婶讲了她们一家人在地主的剥削压迫下,几乎全被饿死的悲惨遭遇……。阶级仇,血泪史,唤起了社员们的阶级觉悟。他们争着发言,忆苦思甜,表示要听毛主席的话,学习白求恩。一篇毛主席著作,一段家史,使青年们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了。

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年青的辅导员都能根据社员的实际情况组识学习,把学习搞得十分生动活泼。有一次,在地头学习《反对自由主义》,辅导员念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自由主义,妇女们问:“挂高不对,挂低一点行不行?”辅导员斩钉截铁地说:“挂低也不对,我们要把自私自利高高挂起,把集体放在这儿(指心)。”这种有问有答、有血有肉的学习受到了广大青年和社员的欢迎,大家越学越爱学。

青年辅导员们在辅导贫下中农社员学习的过程中,从毛主席著作和贫下中农的实际行动中,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为改造自己和更好地为贫下中农服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辅导员蒋银华,原来认为自己念过高中,回乡之后,满肚子“墨水”派不上用场,在农村不太安心。学习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认识到自己是个知识青年,应该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她担任了辅导员之后,更感到肚子里的“墨水”不是用不上,而是远远不够用了。特别是当她看到老贫下中农经过学习毛主席著作,在生产中所表现的那种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关心别人的高贵品质,深深地教育了她,政治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最近加入了共青团。

学了就用到生产斗争里去

学习队伍扩大了,原来晚间在队部和社员家里学的办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群众的要求了。妇女们有家务和娃娃拖累的来不齐;老汉夜间出门不方便;农忙时,年青力壮的白天起的早,晚上收工迟,集中学习也有困难。党支部下决心把学习搬到地头去,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学习。这样,就把学习毛主席著作和生产劳动揉在一起了,学了就可以用去解决生产中的矛盾和问题了。

一九六五年初,大队又一次开展起了挖砂压砂活动。压砂,就是从远处挖来砂石块,厚厚地铺到农田上保墒,是这里抗旱保收的一项重要农田基本建设。干这种活需要很硬的劳动力。当时,正是天寒地冻,挖砂非常困难,一镢头下去,只能砍上一道白印子,砂石根本刨不动,有的社员站在砂坑旁边发楞,说:“地冻如铁,怎能挖开?”有的东刨西挖,半天也挖不出个名堂来,就泄了气。这时候,队里就请在这里参加劳动锻炼的甘肃师范大学的学生,给围在砂坑旁的一百多青壮年讲《愚公移山》。大家听了以后,意气风发,议论纷纷。青年们激动地说:“愚公是老汉,咱们是青壮年;愚公移山只是一家人,咱们挖砂是一百多人;愚公移山用镢头,咱们拉砂还有架子车。愚公能移山,咱们就挖不开个砂坑?”一议论,一对比,长起了革命志气,不怕天寒地冻,镢头挖断了,打尖了再挖;手磨破了,包起来还干。青年们仗着自己有满身力气,干得比别人更起劲。有的白天挖砂,晚上拉砂,没有架子车的,等别人睡下了,借车趁夜干。结果,全大队压砂一百九十六亩,铺砂土二百一十五亩,创造了历史上压砂铺砂的最高纪录。

青年们就是这样结合着实际生产斗争,逐步地领会了充满在毛主席著作中的那种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革命精神;又把这种革命精神用到生产上去,变成了巨大的物质力量。青年们还从毛主席的许多著作中学到了崇高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学了以后也马上把它贯彻到集体生产上去。

歇家嘴大队的青年和社员们,由于学了毛主席著作就用到实际生产中去,所以他们在谈论生产中的问题的时候,也就常常是在地头,在村边,三人一伙,五人一堆,无所不评,议论风生。他们有时表扬干部,有时评论青年,有时议论队里的事情,哪个干部把心操在集体生产上,感动了群众,他们就说:“这个干部‘毛著学得好。”哪个青年进步大,他们也要议论几句:“这个娃子‘毛著学得好。”这样的议论,在这里已成为风气。“‘毛著学得好”这句话,不仅成为思想好,工作好的代名词,而且也成为表扬人、激励人向上的一个新概念了。这就是歇家嘴大队的新风尚。

教育人改造人的伟大力量

歇家嘴大队的青年和社员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已经十八个月了。他们针对入学,针对活思想学,针对任务学,针对困难学,确实是学得活,用得好,见效大。

经过学习毛主席著作,群众的阶级觉悟大大提高了,思想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贫下中农更加自觉地当好集体经济的顶梁柱,广大社员都“心向集体,面向生产”。贫农社员蒋生余一家,可以说最典型地代表了这种变化。

这蒋生余一家,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三世同堂学“毛著”的那一家。蒋生余就是青年辅导员蒋得应的叔叔。因为得应经常在家里讲毛主席著作,所以一家人都很懂得一番道理。队里原来有四十二只羊,因为前任的羊工没挡好,到冬天就只剩下二十三只羊了。队里决定把挡羊的任务交给蒋生余。生余说:“我没有白求恩那么大的本事,为国家出大力。我就热爱集体,把毛主席的话用到羊身上吧。”他把挡羊的任务承担下来了。由于他精心护羊,瘦弱的羊只一天天健壮起来了,有的还怀了羔。一天晚上,一只母羊下羊羔了,这是他挡羊以来的第一只羊羔,他高兴极了,可是在兴奋之下发现大羊没有奶。正当羊羔处在生死关头,他毫不犹豫地脱下衣服,包好羊羔,直奔家里。一进门,就对老婆秀花逗趣说:“我给你拾个娃娃!”秀花非常惊奇,接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小羊羔。这时,生余才把心思告诉她:“这是集体的羊,大羊没有奶,咱们是贫农,为了集体,走社会主义,你顾一顾它。”秀花有一个一岁的女儿在吃奶。生余摸透了她的心事,就劝她说:“孩子奶不够吃,我们可以想别的办法,咱是靠毛主席,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过,白求恩老人家是外国人,为咱们翻身牺牲了生命,我们为了集体,就得明一明心。”秀花同意了,把小羊羔喂了起来。爷爷蒋万清是七十五岁的老人了,得应每次读毛主席的书,他就坐在一旁听,对集体的事也挺关心。生余赶羊去放牧,他就主动给圈里的小羊羔喂草、饮水。集体的这群羊在他们一家三代贫农的精心护理下,羊羔喂活了,瘦羊喂肥了。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从二十三只又发展到四十五只了。有人问生余用啥巧法把羊喂得这样好?他说:“只要心里记着毛主席的话,瘦羊就能变肥羊。”

许多贫下中农学习了毛主席著作以后,也都象蒋生余这样,把集体利益看得重于自己,把心劲全都用到了集体事业上。

老一辈的贫下中农是这样,青年人学习了毛主席著作,思想的变化就更大。青年们在这样一座干群老少共同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学校里,从毛主席著作中接受了深刻的阶级教育,接受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教育,接受了艰苦奋斗和革命的雄心壮志的教育,也接受了专门利人,毫不利己的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青年们都一心向上,争取做毛主席的好青年。先进的青年更先进,原来比较落后的青年也纷纷改造自己,加入先进的行列。让我们看:

瘦娃子蒋安成,过去最爱惹事生非,拿石子打人,走到哪里打到哪里,男娃女娃邮了他都跑。有一回见有个女娃娃打油回来,看到瘦娃子就跑。瘦娃子就用石子把油瓶打破,女娃到家一看,油已经全撒光了。他妈没办法,群众见了摇头,说他是“害娃”。但是当他学了毛主席著作以后思想大转变了。他说:“白求恩是外国人,还帮助我们抗日,我咋能打自己的阶级弟兄呢!我一定改,一定好好劳动。”他后悔自己觉悟得晚了,要早学两年那该多好。决心变成了力量。今年春天调他到砖窑上,一天就托了三四百块砖坯。一个晚上,大雨倾盆,他从睡梦中惊醒,想起砖瓦窑上还有八千块没有遮盖的土坯,连忙叫醒了几个青年,披上麻袋,冒雨抢救出了集体财产。群众说:“如今瘦娃子变成了好娃子。”

不仅贫下中农青年的面貌起了很大的变化,地富家庭出身的青年,学习毛主席著作以后,思想觉悟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个大队共有地富子女四人,当群众性的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动开展起来以后,团组织也组织他们参加了学习。这几个青年,过去对剥削阶级家庭的本质认识不清,也背了出身不好的思想包袱,感到苦闷。富农子弟董振礼,过去就认为“父亲一向好好劳动”,对他的剥削本质认识不清,父亲说的一些错误的话也分辨不出来。这次学习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主席的话把他的思想疙瘩解开了。他说:“父亲在解放前虽然参加一些劳动,但土地多,骡马多,一家三十多口人,还是靠剥削为生。”思想觉悟提高了,界限也就比较清楚了。

总结经验不断前进

歇家嘴大队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群众性运动,是在党支部的领导和带动下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的。在整个学习的发展过程中,团支部主动积极地协助党做了不少工作。

当党支部决定把学习从支部委员扩大到干部和贫下中农中去的时候,团支部就积极发动了担任干部的团员参加学习,发挥作用。当学习活动发展到广大群众中去的时候,团支部又专门召开团员青年大会,讲清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重大意义,对青年进行了广泛的思想发动。在学习内容方面,还根据群众和青年的不同要求,为青年单独规定了学习《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等文章。

党支部决定扩大辅导员队伍时,团支部不仅为党选拔和推荐了合适的人,而且抓紧了对他们的思想工作。最近,团支部为了让担任学习辅导员的团员和青年更快地掌握辅导业务,促进学习运动的巩固,分别在歇家嘴和董家湾召开了辅导员经验交流会。由辅导工作做得较好的将银华、蒋新天、石怀宏、焦玉莲四人介绍了自己怎样认真对待毛主席著作的每字每句,充分做好准备,密切联系本队实际情况,处处以身作则,起模范作用的先进经验,及时加以推广。

今年五月,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原有的《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著作选读》和单行本已不敷应用。团支部便在董家湾、歇家嘴两个自然村成立了两个文化室,集中各种书籍四百多册,其中包括毛主席著作单行本一百二十多册,每天中午开放一次,供青年们在文化室阅读。文化室还及时地展出了廖初江、丰福生、黄祖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图片。

学习运动广泛开展后,许多青年都有很大进步。团支部根据这个情况,及时作了研究,在今年五月底发展了十名学习积极分子入团,其中有四名是学习辅导员。在学习运动的带动下,现在有更多的青年积极争取入团,使团支部的工作大大活跃起来了。

最近,这个大队的全体青年和社员对一年半来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经验,采取大讲大摆的方法,进行了群众性的总结。即讲现在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收获,摆过去不学习的苦处。通过讲摆,全大队青年以切身体会,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决心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更好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不断地促进自己的思想革命化,做毛主席的好团员、好青年。

猜你喜欢
团支部著作大队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驱猴大队
大队委竞选记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
首战告捷的空军第28大队
威震长空的英雄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