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啸竹
向林同志:
接到你的来信,知道你就要下乡蹲点去了。从信中可以看出,你对这次下乡工作,充满了无比的兴奋和革命的激情。我也为你特别高兴。你不仅希望通过这次下乡蹲点胜利完成党交给自己的重大任务,而且决心要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在农村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自己,改造自己,促进自己的革命化。从你的信里,还可以看出,在你的激动之中,也带着一些顾虑。你是城里长大的,又是“三门”干部,出了家门进学校门,离了学校门进机关门,这次下乡,还是一生中的头一回,所以在兴奋之余,不免有点儿担心。这是可以理解的。
你问,进村以后怎么办?我想,你的意思是希望我告诉你,进村以后到底怎样着手工作。这个问题的确很重要。各地农村情况虽然不同,我们下乡的工作具体任务也不完全一样,但是,一进村就有一个正
确的开端,这是使工作不走弯路的很大保证,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工作就能很快打开局面,深入下去。
很多有经验的同志告诉我们,关键在于我们要树立一个良好的作风。什么是良好的作风呢?我想,首先还是坚定的阶级立场,鲜明的阶级路线。只注意枝枝节节,不抓住作风上这个主要的关键,就不能取得群众的信赖,打响工作上的第一炮。
我们党在农村中的阶级路线,一向是依靠贫农、下中农,巩固地团结中农。我们党过去实行这个阶级路线,现在实行这个阶级路线,今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历史时期仍然要坚持实行这个阶级路线。我们在农村工作中,相信不相信贫农、下中农,能不能坚决依靠贫农、下中农,归根到底,这是一个立场问题。
党在农村中的阶级路线是这样鲜明,我们下乡工作的同志,阶级立场必须十分坚定。群众是从我们的一举一动来衡量我们的作风,又是从我们的作风来衡量我们的立场的。因此,我们一进村,就要用实际行动向群众表明:我们是代表贫农、下中农利益的,是为贫农、下中农办事的干部。只有用实际行动向群众表明了态度和决心,群众对我们有了初步的观察和考验,才会拥护我们,向我们反映真实情况。所以,我们进村之后,一开始就必须按照党的教导,真正和贫农、下中农实行“三同”—一同吃、同住、同劳动,并且要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都一直保持这种艰苦深入的作风。
一进村,首先碰到的就是到哪儿落脚,也就是到哪儿住的问题。很多同志的经验告诉我们,应当住到最可靠的贫农、下中农家里去。这正是工作上艰苦深入的第一步。说到这里,我不禁回想起土改时候的情景。那时候,我们进村之前就有了思想准备,要住到最穷最苦的贫雇农家里。可是刚一进村,情况不明,举目无亲,谁家是贫农?谁家是雇农?依靠在哪里?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当时,我们都把背包往乡公所一搁,就先到几户最穷苦的人家里去串门,又从侧面进行了解。最后,我终于找到了一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老雇农,作自己的房东。后来,这家老雇农成为我们运动中的依靠,工作的立脚点。这是十多年前的情况了。当时农村基本上还是敌人的天下,农民内部的情况也完全不摸底,那时不进行艰苦深入的扎根串连的工作,找不到可靠的根子,就不能展开工作。现在的情况虽然有所不同,但是,要在农村开展任何工作,贯彻阶级路线,仍然要始终保持艰苦深入的作风,住到真正的贫农、下中农家里去,认真实行“三同”,否则,我们就得不到贫农、下中农的信赖,工作就仍然会没有依靠。前不久,我听到一位老同志谈起他最近到农村去的情形。他进村时,大队干部给他物色了一家房东,说是贫农。他去了一看,这家有好几问房子,在一间屋子里,一个大炕上,被褥堆得老高,几个老头儿正坐在炕头上抽旱烟,看来生活很不错。他犹豫了一下,觉得住这样的人家不太合适。随后,他又找队长去,队长很为难地对他说:“还有一户贫农倒是不错,不过他家劳动力少,孩子多,房子也挤,生活比较困难。”他一听,有了几分把握,就串门去了解。他终于决定住到这一家来。后来事实证明,他这个主意打得不错。他说,如果他不决心住到这一家来,就不能很快地和村里贫农、下中农群众打成一片,工作很可能走弯路。可见,今天农村的情况,也仍然有复杂的一面,我们的阶级观点必须十分鲜明才行。
为什么非住到贫农、下中农的家里不可?这不是单纯住房子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我们是不是坚定地执行阶级路线,是不是坚决地依靠贫农、下中农的问题。进村后,我们第一脚迈进了谁家的门槛,群众都是非常注意的。那位老同志说,这是后来他和群众搞熟了,他们才对他说的心里话。他们说:“你进村的头天晚上,大伙就传开了,说下乡的同志把背包搁在贫农家里,是有心要为咱办事的。”群众就是这样通过我们的一举一动,判断我们的阶级立场是否坚定,阶级路线是否鲜明,在这个问题上,一点都含糊不得。
住在贫农家里,是不是就算和贫农、下中农打成一片了?看是怎么住的。去年那次下乡,和我们一起的有个同志,住在一位老贫农家里,每天晚上和老贫农睡在一个炕上,可是他和这位老贫农之间,却仿佛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老贫农总是不大愿意和他说心里话。有一个晚上,这位同志忽然发现,自己和老贫农之间的生活条件仍有悬殊:他睡的是一套又白又厚的被褥,而老贫农盖的却是一条又黑又硬的被子。当他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就悄悄把自己的褥子横过来,自己和老贫农并排睡在一起。从此,这位老贫农对他的态度改变了,愿意和他说知心话了。他从这位老贫农那里,了解到村里的许多情况。这个例子说明,只有在思想感情上和生活习惯上完全和贫农、下中农打成一片,群众才会把你当作自己人,愿意向你交心。
吃饭问题,对我们也是一个考验。究竟我们能不能和贫农、下中农同甘共苦?这里也有斗争。干部下乡往往吃的是派饭,每天轮流到社员家吃。我们当然要坚持到贫农、下中农家里去吃。有的贫农、下中农做好的给你吃,到底吃不吃呢?有些同志对这个问题还认识不足,认为是社员要给我们吃,也不是我们要的,我们硬顶着不吃,会影响群众关系。也有的同志
认为,社员给我们做好一点的吃,我们多给钱,也不亏他们。的确,有的社员是好心好意要给我们好的吃,我们不吃,他们还会埋怨说:“我也不是地主富农,你们为什么不吃我的呀!”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善于做些解释工作:“在你家吃了好的,别人家也就会跟着做好的给我们吃,这样,岂不是让我们搞特殊化了吗?”你坚持不吃,群众还是会谅解的。在这个问题上稍不注意,就会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有些没有改造好的地主、富农分子,也会钻这个空子,添油加醋地给你造谣,弄得你有时就不免很被动。事实证明,生活上艰苦朴素,是和群众从思想上打成一片的关键。我还听过上边讲的那位老同志有这样一个故事,他前几年有一次下乡,那里当时吃的有棒子面做的窝窝,还有一种比较差的菜窝窝,这位老同志专要菜窝窝吃。这对老乡是一件惊奇的事,很快就传开了。前不久,这位老同志又到那里去,有两个老农民远远就指着他说:“戴眼镜的那个老头子,就是那年在我们这里吃菜窝窝的,现在又来了。”可见,能不能和群众同甘共苦,是很重要的。我们一定不要搞特殊化,贫农、下中农能吃的,我们也能吃。我们不但一开始要保持这种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还要把这个作风一直坚持下去,贯彻始终,这样,群众才会始终信任我们。
没有条件和群众同吃的,自己起伙也不是不可以。但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我们只要稍改善一下生活,就会大大超过群众的水平。按照我们的工资收入或者规定的下乡伙食费,集体起伙,我们可以吃得很好。但我们一旦这样来一次,群众中有人就会说,下乡的同志在大吃大喝了。这就糟了。群众就有可能认为我们吃不得苦,对我们说的做的就会有所怀疑,而我们的工作就很难开展。
劳动,这是我们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进村以后,是不是马上坚持劳动,这是关系到我们能不能迅速和群众打成一片,能不能迅速了解到村里的真实情况的十分重要的关键。上次我和一个工作组下乡时,我们有个女同志,进村第二天就挎着粪筐去拾粪,群众感到新奇,立刻传遍了全村。第三天,大人小孩全认识她了,一见面就亲切地招呼她,愿意和她亲近。当然,论劳动本领,我们连十岁的孩子也许都不如,人家小孩挑起水来,轻飘飘地很自如,我们挑起水来,像扭秧歌,摇来摆去,挑到屋里,一桶水只剩下半桶。但这不要紧,问题是你肯不肯放下架子来,是不是肯于磨炼。群众看我们态度老实,不摆架子,干活又真卖力气,他们就会乐意帮助我们。通过劳动,我们和群众的关系就密切了,只要我们参加劳动,就有人愿意找我们谈情况。所以工作再忙,我们也不要忘记挤时间参加劳动。当然,开始是累一些,但锻炼锻炼就会习惯了。干革命工作是不应该害怕艰苦的,艰苦也正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坚持参加劳动,这是能不能取得群众信任的大问题,也是我们能不能革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丝毫都不能放松,一定要坚持到底。
重要问题,在于学习。我们是党派到农村工作的,我们必须胜利完成任务。今天,农村的形势和当年土改时有了很大的发展,阶级斗争的情况也有了新的变化。我认为,我们今天在农村工作,一定要注意“吃透两头”。这就是,一方面要深入学习中央的指示和毛主席的有关著作,把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精神——彻底革命的精神吃透。一方面要认真向实际学习,向贫农、下中农学习,虚心向他们请教,把当地的实际情况吃透。过去下过农村的同志也不要满足于过去对农村的一知半解,要知道,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农村许多新的情况新的事物,我们了解得很少,我们应该深入分析当前农村的新情况,把自己的革命觉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提高到一个什么程度呢?提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水平上来,坚决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到底。不吃透两头,我们就不能正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也不能密切结合实际,向群众进行这种宣传工作。
总而言之,我们下乡工作,必须认真学习解放军的“三八”作风。有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立场鲜明,意志坚强,不至于在斗争中迷失方向;有了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取得群众的信任;有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才能团结最广泛的群众,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有勇有谋。而树立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作风,也是保证工作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同时,我们还应当像解放军练兵一样,强调练好自己的基本功。什么是你这次下乡的基本功呢?我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毛主席的有关著作,应该是你最重要的基本功。此外,善于宣传党的政策,善于区别两类矛盾,甚至要学会算账、学会打算盘,学会群众的语言,等等,这都是基本功,都需要边学边练,老老实实地下苦功夫。否则要过得硬是不可能的。
最后,我建议你这次下乡,除了“三带”——带铺盖,带锄头,带毛主席著作外,还应该准备一两个笔记本,记下群众的各种意见,以便比较,随时思索。还要记下你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思想发展。我想,这对于你最后总结自己锻炼的收获是大有帮助的。
以上,就算我给你的临别赠言吧。祝你在实际斗争中,把自己锻炼成为更坚强的革命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