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这是一个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决定。这个决定,正在进一步调动全国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为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地位,为积极地、尽可能地支援农业,支援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分批分期地、因地制宜地实现我国农业的技术改革而奋斗。
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路线
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路线是: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毛主席早在1955年7月作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就说:“在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内,农村中的改革将还是以社会改革为主,技术改革为辅;大型的农业机器必定有所增加,但还是不很多。……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通通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这条发展农业的根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发展我国农业的两个步骤,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而且只有完成这两步,才能从根本上把我国落后的农业变为先进的农业,才能把我国农业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的大农业。只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的大农业,才能为我国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文化建立起磐石般的基础。
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的大农业,首先是实现集体化;只有农业集体化才能为发展农业,为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创造条件。历史证明,个体的小农经济是难以进行技术改革的,因为小农经济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有时甚至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而且小农经济必然会产生两极分化,把农民引导到被剥削的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去。我们的党,坚决地领导广大劳动农民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在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接着又在1957年取得了政治思想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决定性的胜利以后,领导人民继续胜利前进,在1958年实现了人民公社化,把农业集体化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集体化的巩固和发展,就为我国分批分期地、因地制宜地实现农业技术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农业在完成了集体化以后,必然会进一步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我国农业,只有既完成了社会改革,又完成了技术改革这两方面的任务,才能使我国农业变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的大农业。没有集体化,不能提供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没有现代化,就不能更好地巩固发展和提高集体化,就不能把我国农业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农业的现代化和工业的现代化是互为促进的
农业技术改革,不仅会促进农业集体化,而且必然还会带动工业现代化,带动整个国民经济迅速地到达一个新的水平。谁都知道,农业的技术改革,不仅需要集体化,而且还需要工业现代化;只有现代工业,才能为农业技术改革提供物质技术条件。当然这不是说只有完成了工业现代化,才去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相互促进的,是相互联系而不是各不相干的、孤立的。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对于工业和农业、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的农业改造这样两件事,决不可以分割起来和互相孤立起来去看,决不可以只强调一方面,减弱另一方面。”这就是说农业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的。在集体化的过程中,我们驳斥了那种认为没有机械化就不能集体化的说法;同样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同意那种认为只有完成了工业现代化才能着手农业现代化的想法。我们认为把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分割开来孤立起来是不正确的。只有在农业技术改革的过程中,才能使工业现代化有一
个明确的目标,有一个明确的服务对象;才能促进工业化事业在农业技术改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和完备起来;才能使我国工业化立足在一个可靠的基础之上,蒸燕日上。
当然这并不是说,农业技术改革的进行可以忽视工业条件。决不是这样。农业技术改革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工业的水平;离开现有的工业水平,超过了工业装备农业的可能,那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把农业技术改革的需要同工业的可能结合起来;只有从工业可能出发,才能使农业的技术改革积极而又稳妥地逐步前进。
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制定的发展农业的根本路线,我国的农业技术改革正是在集体化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工业发展水平,积极而又稳妥地逐步发展的。在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下,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特别是1958年后发展起来的我国工业,已经为农业技术改革提供了一定的装备,并且要越来越多地提供更多的装备。到1962年年底,我国农业上拥有的拖拉机有10万多标准台(每台按15马力计算),排灌机械拥有近600万马力,其中电力排灌有140万千瓦。这就是说,1962年农业拥有的拖拉机比1957年增长了三倍以上,排灌机械增长了十倍以上,电力排灌机械增长了约十九倍。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力量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所有这些,都为我国分批分期地、因地制宜地实现农业技术改革创造了条件。
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地位,把农业技术改革提到我们全党、全体人民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主要议事日程上来,这会不会延缓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呢?这会不会影响我国重工业发展的速度呢?这个问题,毛主席早在1957年2月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就明确地作了阐明:“随着农业的技术改革逐步发展,农业的日益现代化,为农业服务的机械、肥料、水利建设、电力建设、运输建设、民用燃料、民用建筑材料等等将日益增多,重工业以农业为重要市场的情况,将会易于为人们所理解。……这样,看起来工业化的速度似乎慢一些,但是实际上不会慢,或者反而可能快一些。”我国国民经济的客观发展,证明了毛主席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论断。
农业的技术改革就是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
农业技术改革,也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呢?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就是机械化和电气化。如果再推广来说,还可以加上水利化、化学化。其实这里说的机械化和电气化是包括了水利化和化学化在内的。农业现代化的这些内容又都是同现代科学技术分不开的,当然也就包括了科学化。所有这些内容是不可分割的。但是,农业技术改革的核心,应当是机械化。因为无论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和农业科学技术的运用都是和机械分不开的;而且只有机械化才能把农业的手工操作变成机器操作,才能有效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为我国农业开辟一个无限广阔的新的天地,才能逐步把我国广大的山区、富饶的数十亿亩草原、数以亿计的肥沃的处女地、海涂、江涂、沙漠、碱地和江、海、河、湖都通通开发利用起来。用机械这个巨人之手,将把祖国的江山打扮得更加锦秀无比,将使祖国的土地为我们提供用之不尽的丰硕果实。所以毛主席告诉我们:“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只有“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通通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
我们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技术改革的核心,这决不是说其他就不重要了,不是的,相反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可见水、肥是农业增产的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当我们说农业技术改革的核心是机械化的时候,我们决不能忽视水利化和化学化的作用。而且在当前来说,解决水利和努力增加肥料,是农业增产见效最快的措施。农业技术改革以机械化为核心,并不排斥在农业措施上把水利或者化肥放在首要的地位。就农业的增产措施来说,不能把任何一项措施孤立开来。农业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往往是综合措施的结果,也就是农业“八字宪法”全面运用的结果。因此当我们说农业技术改革的核心是机械化的时候,决不能忽略农业“八字宪法”,而且必须把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八字宪法”更好地结合起来,使农业“八字宪法”运用得更好,以便把农收的单位面积产量迅速地稳定地提高起来。
分期分批、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的技术改革
农业技术改革必须分期分批地、因地制宜地进行。饭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事情是一件一件办的,问题是一个一个解决的。农业技术改革的完成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毛主席曾把我国基本上完成农业技术改革的时间,规定为二十年到二十五年。因此在我们积极努力的时候,决不能急躁,决不能把二十年到二十五年完成的事情,设想在一年或者几年都办完。我们一定要分别轻重缓急、有先有后、分期分批地有重点地进行。一定要先把增产效果最快的措施先提上去,把最急需的而又是目前可以办到的事情先办。在农业技术改革上,我们既要高瞻远瞩,又要近处着手,既要有雄心大志,又要一点一滴地去做。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稳扎稳打地前进。
当我们迈向农业现代化这个伟大目标的时候,决不可以忽视固有的中小农具、改良农具、半机械化农具的作用,相反的,在目前应当用极大的注意力去发展这些最带普遍性的工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些工具仍然占着重要地位。我国将在一个比较长时期内是机械化、半机械化、改良农具和中小农具相结合,是机、马、牛相结合。就是到了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时候,畜力和小型农具也是离不开的。在目前农村迫切需要的是大量的竹木中小型农具,在南方特别需要船,在北方特别需要车。解决这些需要,不仅要靠工业,而且要靠农业本身,要靠农业提供发展中小农具所需要的竹、木、麻、皮和桐油。
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这是农业技术改革的共同内容,但就各地来说,就不能千遍一律。因为我国幅员广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东西南北不同,山地平原不同,气候、土壤、作物不同、社会、历史、工业、资源、习惯不同,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要求不同,因此,在进行农业技术改革的时候,必须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例如在机械化这个问题上,淮河以北可能对拖拉机需要迫切些,淮河以南,可能对排灌机械需要迫切些。在电力、水利、化肥、农药的使用上也必须针对各地的不同的情况“有的放矢”。总之,农业技术改革,只有因地制宜才能收效,才能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农业增产的最大效果。
青年要为农业的技术改革贡献力量
农业技术改革,是我国长远的根本大计。农业技术改革的逐步实施,必然会推动我国的农业、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事业迅速前进。不论在那条战线的青年同志们,都应当用高度的革命热情,对国家的这个根本大计贡献力量。农业技术改革是一个牵动全局、带动全局的问题,决不仅是农业部门、农村工作部门的事情。这是一个包括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金融、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所有部门的事情。因此,广大城乡青年同志们,都应当为农业技术改革这个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那怕出一个主意,增加一个螺丝钉都是极有意义的。俗话说的好,聚沙可以成塔,滴水可以成河。为了农业现代化这个光辉灿烂的未来,增加一分光、一分热、一把力也是好的。我们青年是富有革命理想、抱负、创造和热情的,让我们把这些理想、抱负、创造和热情踏踏实实地用在农业现代化这个伟大事业上。1963年我国的农业、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事业将比1962年更好。让我们在新的一年,把三面红旗举得更高,为逐步实现农业技术改革这个历史性的伟大任务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