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麟
朋友,你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了吧?你从学校出来参加工作,国家都给你安排得好好的。然而,你知道,在旧社会里青年人要找个职业,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下面我们所介绍的北京电车公司有轨电车老工人共产党员刘永萃同志过去参加工作的情况,就是一个例子。
1942年冬天,北风漫卷着雪花,北京城里行人稀少,只有几个拉着空洋车的车夫在街头兜揽生意。
“买报咧!买报咧!快看电车公司招生的广告……”报童干哑的叫卖声,立刻吸引了人们。
北京电车股份有限公司招生的消息,这天几乎传遍了全城。失业的人,就像决口的洪流,浩浩荡荡涌向东城西总布胡同,电车公司的门口。在巨大的人流里,夹杂着一个骨瘦如柴捡煤核的“小孩”,他就是刘永萃。他也是怀着急切的心情,来投考售票员的。那时刘永萃23岁,按年令说不算小了,可是旧社会的贫困,把他折磨得瘦小不堪,猛一瞧还像个十几岁的孩子。
刘永萃家有弟兄四个,爸爸在北京大学里当茶役,每月薪金12块钱。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月里,物价一天三涨,12块钱够干什么用呢?刘永萃的母亲成年累月地缝呀,补呀,还是不够全家吃顿饱饭。刘永萃帮助母亲拾煤核,捡破烂,这一次听说电车公司招生,心里哪能不高兴。天还没亮,他就出了家门,街上缕缕行行的人,全是跟他朝一个方向走。等了几天发榜了,刘永萃一看,只考了个备取生。全家正在愁闷,街坊张大妈来串门。她说,什么备取不备取,送个蒲包去就行。这一句话,提醒了刘永萃的妈,说:“哎!我老胡涂了,赶快送个人情。可是,公司里没一个熟人呀!”张大妈说:不要紧,我有一个穷亲戚在公司里当茶役,叫他给说说看。就这样,刘永萃的妈将手里仅有的几块钱又拿了出来,到糕点铺打了一个二斤重的点心匣子,交给了张大妈。张大妈又辗转托人,才算是交到了公司。没过几天,通知下来了,叫刘永萃前去报到。
这天,刘永萃满怀兴奋来到公司报到。
“你叫刘永萃吗?交20块钱的保证金,再打一个带门脸儿的铺保!”刘永萃接过一张纸来,一看上面写着:“该生如有拐款、潜逃,毫无异言,如数赔偿……”刘永萃无精打彩地回了家。他把手里的条子念给妈妈听。妈妈含着眼泪说:“孩子,看来,你就是捡煤核的命了。……”妈哭泣,永萃也呜咽着。这时,张大妈又来了,进门见娘俩正在流泪,就问:“儿子好容易找了个‘官事儿,全家应当痛痛快快地乐上一乐,瞧你们这娘儿俩,怎么倒抹起眼泪啦?”永萃的妈妈掀起衣襟,擦了擦眼泪说:“他大妈,您说说,萃他爸一个月12块钱,人家要保证金就得20块,这不是难为人吗?再说,我们上哪儿去给打带门脸儿的铺保去?!”
张大妈是个热心人,心直口快说:“孩子既然有了事,就别怕花钱啦!如今这个年月,你是心痛几块钱好哇,还是把你儿子的大事给误了好?为了孩子的一生前程,就破费点吧!”她怔了怔又说“我也没钱,不能帮忙。我看,铺保你甭管了,交给我给你想法办法吧。”
妈妈被张大妈说的动了心,当晚,就翻箱倒柜,也不知都找了些什么。第二天,妈妈就抱着一床棉被,提着一个红包袱进了当铺。
张大妈出了永萃的家,就径直上卖茶的张老头那儿去了。张老头在西直门外,摆了个小茶摊。没有门脸儿,也没有字号。张大妈说,反正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你给他保一下,将来对保时,有你这个茶摊在就得了。张老头在张大妈的劝说下同意做保了。张大妈又跑回来找刘永萃到刻图章的摊子上,刻了个“张记茶社”的图章盖上。
这时候,钱也凑齐了,铺保总算也凑合了。但永萃的家里也差不多变卖一空了。晚上哥儿四个挤在一块,盖着一条棉被。爸爸妈妈就冻着,任寒风吹,心里还七上八下地担心,茶摊能不能顶个铺保。
没出所料,永萃把保证金和铺保送到公司后。第三天,公司真来人对保了,一看是个破茶摊,就暴跳如雷了。老夫妻俩忙上前苦苦哀告。张大妈、张老头也一旁茶水伺候,永萃他妈又把早准备好的糕点端出来招待,这才将那人的怒气消下一些。转了口气说:其实,我倒是没什么,就是回去不好交代,明明是个茶摊,也顶起铺保来了。这不是笑话!
这时,永萃的妈递过去一叠钞票说:“您老人家回去多说句好话!大冷的天,劳您来回跑,这点小意思您拿去买包茶叶喝吧。”那人把钱接过去,又把两盘点心全装进“公文袋”里。然后,像条贪婪的狗一夹着尾巴,驱溜驱溜地走了。永萃的爸爸妈妈望着他的背影,长叹了一口气说:“唉!明天永萃总算能正式上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