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济奎
谈起帮助落后青年进步的问题,不少团支部的同志都感到缺乏办法,有些苦闷。最近我们访问了上海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三年极团支部。这是个先进的团支部,原团支部书记胡仲华同志是市的优秀团员。二年多来,他们帮助了四、五个思想觉悟此较低的同学进步,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其中转变最突出的是小徐。一个团支部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思想工作,应该用什么态度和方法对待落后青年,从小徐的转变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一些启发。
要全班三十个人都好
共青团要团结教育青年一代,从道理上来说,大家都是明白的。但是,具体到某一些青年身上,这个原则是否适合呢?对于小徐,这个团支部也曾经产生过争论。一九五九年秋天,小徐刚踏进外国语学院的时候,给人的印象是很不好的。他出身资产阶级家庭,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给了他很深的影响。他睡不惯木板床,咽不下粗菜饭。对于政治,漠不关心。几个月不看报纸,时事测验的成绩常常是全班倒数第一名。生活上自由散漫,集体活动不愿参加。学习成绩虽然还好,但学习态度不刻苦,凭着自己有点小聪明而自命不凡。当同学们在教室里埋头读书的时候,他却坐在寝室里听收管机。有一次,学校里组织“八届八中全会”文件的学习,小徐由于长期不看报,连什么叫“八届八中全会”都弄不清楚,团支部书记胡仲华婉言劝他要抓紧政治学习,不料小徐摇摇头,摆摆手说:“我和政治今世无缘,来世再说吧!”对这样一个青年,究竟要不要团结帮助他呢?当时有着种种不同的议论:有的认为他出身不好,受资产阶极思想影响很深,要改造他是困难的;有的认为不是我们不愿帮助他,是他自己不肯接受改造,好坏不能怪我们;还有的主张“不必在他身上煞费苦心,反正象他这样的人,多一个少一个也碍不了大事。”团支部书记胡仲华同志对大家的思想情绪是理解的,有时自己也因为小徐的一些落后表现而禁不住地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但是,他想起党支部书记的话,“要团结全班三十个同学,向又红又专方向前进”,就压制住自己的情感。他想,党要求的是全班同学个个成材,怎么能说多一个少一个没关系呢?共青团的责任就是要去团结帮助中间落后群众,如果我们都因“看不惯”、“谈不来”而不去帮助他们,那么,党建立共青团干什么?胡仲华回想起自己的进步过程,不也是由觉悟不高到觉悟较高的吗?不也是经过组织的耐心的培养和帮助,才有了今天的进步吗?今天,自己进步了,难道就忘记了自己是怎样过来的,而不去帮助别人了?胡仲华想到这一切,一种强烈的政治责任感要求他进一步和小徐接近。
果然在进一步接近中,胡仲华同志对小徐有了更多的了解。原来小徐家庭生活很富裕,父母对他又异常溺爱,从小学到中学没有过惯集体生活,受进步影响较少。但是另一方面,胡仲华同志还发现小徐虽然觉悟很低,但并不是毫无上进心。在政治上,小徐对党是拥护的,也向往社会主义,愿为社会主义出力,因此,他愿意和团员、积极分子接近,也肯谈自己的真实思想。胡仲华同志觉得,有了这些条件,就有了帮助他进步的基础。虽然改造小徐的工作是艰苦的,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工作,有四年同窗共读的时间,一定可以使他提高一步。胡仲华同志把自己的想法和支委们交换了意见,大家一致同意对小徐要积极进行帮助。
要善于启发自觉
有了良好的愿望,还要有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方法又往往和正确的态度分不开的。当时有些同志对帮助小徐有急躁情绪,对小徐的不问政治的倾向很着急。在一次政治学习讨论会上,宣传委员实在忍不住发起火来了,当场批评小徐说:“你在走‘白专道路。”小徐听了十分委屈,他觉得自己并没有那样坏,气得眼眶也湿润了,连声说:“你把我看得这样坏,算了,我不来这里读书了。”“我是为你好,你不要用不来读书吓唬人,在原则问题上我决不能向你让步。”两个人顶起来了。胡仲华同志感到气氛不对,在会议休息中间就请小徐出来一起散散步,随便聊聊。一方面对他说,今天的批评可能尖锐了一些,也有些批评不妥当;另一方面,又诚恳地指出他不来读书的想法是不对的,并希望他今后多注意政治学习。小徐听完这席话,愕住了,他原以为团支部书记也会照样批评他一顿,想不到他却那样诚恳虚心,小徐满肚子委屈情绪消除了,第二天照常来上课。
但是小徐还是不关心政治。这使团支委的同志们感到困惑,大家都在苦苦思索,寻找办法。胡仲华想起党常常教导的话:群众的思想问题,要靠群众自己解决,别人是代替不了的。过去的作法所以无效,不正是没有注意启发小徐的自觉吗?小徐自己并不感到有关心政治的必要和需要,我们着急有什么用呢?团支部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以后,就注意从他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启发他的自觉。
一次时事测验,小徐得了个45分,是全班最差的,他毫不在意,照样有说有笑。可是,在一次课堂上,小徐没有回答出老师的提问,却一整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连称“沙特”(德语,意思是难过)。团支部抓住了这个机会,诚恳地问他:“同样是成绩不好,为什么你的情绪却是不同的呢?”小徐说:“我觉得我这个人不是搞政治的,学习政治没有什么用处?”团支部摸清了他不关心政治的原因,就注意引导他认识要搞好学习,也必须懂得政治的道理。又一次,老师在课堂上要小徐用德语讲一讲十月革命的意义,他结结巴巴的讲不大出来,团支部又问他:“为什么有一些平时功课比你差,德语通话水平不如你的同学都讲得出来,你却讲不出呢?是业务水平不够呢?还是政治水平问题呢?”经过团支部的几次启发,小徐逐渐认识到不认真学习政治,业务是学不好的。他开始看一些政治书籍了,每隔二三天也要看一下报纸。小徐越注意政治学习,越尝到学习政治的甜头,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过去写政治性的东西,好象不是我心里想的,只好到处东抄西摘,化了时间,质量还不高,现在写的东西,也是自己心里想的东西,不但写起来流利,质量也比过去高多了。”这时,学习政治逐渐成为小徐的自觉要求了。
小徐的开始转变,给了团支部工作很大的启发。他们感到一个人的进步,好比一部汽车的开动,如果汽车的内燃机不发动,光靠外力的推动是无济于事的。然而小徐当时的关心政治,还仅仅是为了搞好学习,与他个人学习无关的事情,他仍然不大关心。生产劳动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也常常迟到早退。就拿打扫饭厅来说,高兴时参加几次,不高兴时,吃过饭夹本书就扬长而去。同时小徐这时对自己政治上能否进步还很缺乏自信,常常问人:“我究竟能不能进步?”团支部分析了小徐的情况,感到他目前正处在一种矛盾状况下:想进步,但基础差,思想毛病常常暴露;想克服缺点,但动力又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团支部认为要特别注意发扬他的长处,肯定和鼓励他的点滴进步,帮助他树立自信心,不要在一些枝节问题上多加批评,使他丧失信心。如果他自暴自弃了,别人再帮忙也没有用。于是团支部根据他的特长,推荐他担任文娱工作,后来又推荐他担任德语黑板报的编辑,通过工作锻炼,逐步培养他关心集体的观念。
一年级下学期,班内举行了一次德语讲演比赛。讲演的题目是:谈谈当前国际形势。小徐在准备比赛中表现得很积极,翻阅了许多有关的德文、中文报刊杂志,建星期天也不休息,整整花了两天半时间,写出了七大张讲演稿,背得滚瓜烂熟。胡仲华也参加了这次比赛。讲演完毕,胡仲华和小徐的成绩最好,而且得分相同,这可难住了几位教师,第一名究竟给谁呢?胡仲华得知这个情况后,就想:小徐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学习上比以前刻苦认真多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应该对他进行鼓励。于是,胡仲华恳切地请求党支部和教师把第一名评给小徐。教师们同意
了。小徐得了第一名又是感激又是惭愧。原来,小徐和小胡都是班上功课较好的。小胡是绍兴人,有时发音不准,常常去请教小徐。小徐把小胡看成是自己的“对手”,怕他赶过自己,有时就不告诉他。对于这些事情,小胡毫不放在心上。为了帮助小徐进步,他总是那样耐心、诚恳。现在,居然又主动地把第一名让给了小徐。小徐倾愧地说:“胡仲华待我百般好,我却那么自私,只考虑自己。”以后,他对胡仲华同志更加尊重、佩服,决心向他学习,希望自己也成为又红又专的人。
逐步地引导,从根本上提高
经过了一年多的帮助,小徐有了不少进步。但是,进步的基础不稳固,情绪时高时低,忽冷忽热,团支部经过分析,认为需要从根本上来帮助他提高阶级觉悟,清除资产阶级思想影响。
一九六0年九月,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运动,“身居闹市十年,一尘不沾”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来校做报告,给了小徐很大的教育:“人家十年如一日,长袖破了改短袖,一个月只化五角钱,我为什么生活上那样奢侈呢?”小徐决心要学习他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生活上也俭朴多了。当时,党支部为了鼓励他的进步,让他在全年级的增产节的运动思结大会上谈收获。不料小徐在谈到家庭生活的时候,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欣赏的情绪。会后,同学们议论纷纷,有几个团员同志就直接对小徐提出了意见。“为什么别人听了都觉得有问题,而我自己却没有这个感觉呢?”小徐的思想开始斗争了。团支部在党支部的指示下,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对小徐进行工作。经过了解,原来小徐对于家庭只是从道理上承认它是资产阶级,思想深处却觉得父亲和一般资本家不同,出身学徒,解放前不打骂工人,解放后又表现积极,要求进步。为了帮助小徐提高认识,划清界限,党支部书记亲日找小徐谈了话,从道理上开导他,并借给他“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等书籍,让他自己联系实际进行学习。团支部的同志又到他家,帮助他通过具体事实进行分析。经过多方面的启发、诱导,小徐对家庭的剥削本质有了认识。接着,团支部又启发他认识资产阶级家庭带来的思想影响,这时小徐才开始自觉到自己所受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是很深的。比如他在家庭的影响下,存在着浓厚的名利思想。他是抱着将来交交外国朋友、当个大学教授、或者弄个驻外国大使的差使当当的想法,走进外国语学院的。“我为什么只顾自己学习好,不肯帮助别人,不愿关心政治,关心集体,不就是这个资产阶级个人名利思想在作怪吗?”小徐找到了错误思想的阶级根源,思想觉悟大大地提高了一步,政治上要求进步的心情情更加迫切了。他郑重地向组织提出了入团的申请。
小徐要求入团了,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团支部并没有因此放松对他进行工作。“为什么要入团?”一次,团员厉声斐同志问小徐。“我不能再象过去那样做人了,我要做个正正派派的好青年,在各方面都不落人后,要给人留下个好印象。入团能使我做个好青年。”小徐这样回答。“你有没有想过,假如当个好青年只是为了给别人留个好印缀,这还是为了自己,那么天下的革命事业谁来干呢?”这可把小徐问住了,他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回答不出来。他反问厉声斐同志:“那么你说入团是为什么?”厉声斐同志把入团要有明确的生活目的和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道理向他说了一遍。小徐细细的咀嚼着思索着,这一番大道理他过去也听人说过,但他不能理解,总感到很抽象,摸不着边际。现在这个问题很现实的摆在他的面前,他开始有些领悟,也很想懂得这一人生的真理。小徐的思想在一个新的领域里活动了。
为了加速小徐的思想斗争,帮助他探索革命的真理。团员陈韵秋借给他“什么是青年的幸福”等有关革命人生观的书籍,班长吕诚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帮助他端正入团动机,团支部又让他去看电影“以革命的名义”,参观“上海学生运动史”展览会,给他机会听报告,使他从各方面吸收养料。
学校里举行学习积极分子大会,小徐也去参加了。会上,外贸系一党支部书记以激动的声调介绍了他的生平,谈起了他如何从解放前的乞丐变成今天的大学生的亲身经历,把新旧社会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听完这个报告以后,正如小徐自己在一篇思结中所写的:“他的报告彷佛一把钥匙,打开了我那老不能解开的继:革命是为了什么?原来革命先辈抛头颅、洒鲜血,为的正是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共产主义!这种报告以前也听过,但自己不注意,感触不大,今天正当渴望共产主义真理时,听了这样一个现身说法的动人报告,感触特别大。使自己联想起以往听到、看到的类似的许多事例,黄继光、罗盛教,以及班上热情地进行工作的干部,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时我才觉得只为一个人生活是没有意义的。要大家生活好,就要革命,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小徐开始体会到曾经讲过千百遍的“革命”二字的含义,共产主义对于小徐已不是抽象的东西了,他意识到在他的周围有千百万同志正在为这个理想日夜奋斗着。小徐开始有了明确的生活目的,他开始懂得了人生的真正乐趣。
一九六一年六月,小徐入团了。小徐的进步,给了我们多少启发啊!要从人生观世界观上去改造一个人,这是我们思想工作的最终目的。但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即使象小徐这样仅仅向正确的人生观迈进了一步,也决不是靠开一次会,谈一次话就能奏效的,它需要我们做许多艰巨、细致、深入、踏实的工作。人的进步总是有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总免不了有斗争、有波浪、有反复、有曲折。德专三年级团支部在实际工作中渐渐懂得了这个道理,他们在工作中,既不离开小徐的实际水平,提出过高过急的要求,又能不失时机坚持不懈地引导他逐步前进。而这决不仅仅是个方法问题。德专三年级团支部之所以能够这样做,主要是因为这个团支部的干部,接受了党的教育,在工作中对党对人民负责,能够以同志的态度,满腔热情地对思想上还比较落后的同学进行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的说服教育工作,启发本人要求进步的思想自觉,如果说,德专三年级团支部工作有什么奥妙的话,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