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即将走向农业战线的青年谈前途

1962-08-16 03:35郑治
中国青年 1962年11期
关键词:前途贡献国家

郑治

目前许多青年同志都正在热烈谈论着参加农业生产问题,不少人巳经响应党的号召,决心投身农业战线。这个决心下得好!是有志气、有理想的表现,也是我国青年的革命精神的表现,是值得大大加以赞扬的。

大家知道,农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个基础搞好了,工血、交通、科学、文化教育等等事业的发展就大有希望。这个基础如果没有搞好,其它事业就很难发展。道理说起来也很简单,除农业以外,其他各行各业都不生产粮食;然而不论从事那行那业的人,他每天都离不开粮食,如果没有饭吃,就什么事情也不能干,如果没有足够的饭吃,就干起什么事情来也没有劲。那么,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开办现代化工厂和向科学技术堡垒进军,个人的理想和前途,……一切的一切都元从谈起,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且也只有农业发展了,才能为工业提供发展生产所必不可少的大量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工厂没有原料是无法开门生产的,即使生产出东西来,如果没有广阔的农村市场,东西卖不出去,工厂也只好关门。因此,农业搞得好或坏,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和快慢的问题。今天大批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农业战线,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将是一件不朽的历史功勋,它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但是,听说也有些青年同志在将要迈开脚步,走上新的途程的时候,还不免有些疑虑。而比较多的是担心参加农业生产没有前途。参加农业生产到底有没有前途呢?现在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应当首先争取国家的美好前途

谈到前途,我想首先应该弄清楚个人前途和国家前途的关系。国家有了前途,个人才有前途,整个国家没有前途,个人就很难有前途。今天的青年在能记事的时候已经是生活在解放了的新中国,但是你们从小说、电影里,从你们的父兄那里,可以知道,过去在腐朽的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之下,整个国家没有前途,青年人也没有什么前途可言。那时即使你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可是一走到社会上来,生活的逼迫,家庭的牵累,弄得你穷愁潦倒,根本不能有什么作为。更不用说,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领土的那些年代里,大敌当前,如果不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个人就只有一条当亡国奴的前途。那时的青年们虽然也愿意认真读书,专攻学问,但是国难当头,也无法安下心来学习。即使有可能读书,成了专家学者,也无法为国家贡献力量。因此当时有志的青年,有觉悟的青年,都首先积极地为争取国家前途而斗争,从反对帝国主义反对蒋介石统治的斗争中去争取国家前途,同时也寻求个人前途。当然,当时也有少部分青年,他们脱离国家前途去孤立地考虑个人前途,对反对帝国主义反对蒋介石的斗争,置身事外,他们想通过个人奋斗的办法,有的甚至想通过依附或者投靠反动统治的办法去求得个人的发展,或者谋求个人的飞黄腾达,其结果既损害了国家,也损害了自己。小说《青春之歌》就向我们揭示了在旧社会里知识分子对待前途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大家都熟悉林道静,当她还没有遇到共产党,没有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影响,企图个人奋斗的时候,虽然她不甘当封建地主的奴仆,不甘当官僚特务们的玩物,但她什么办法也没有,陷入苦闷彷徨之中,甚至投海自杀。只有当林道静有了党的引导,有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把个人命运和人民大众的命运结合在一超,积极为争取国家前途而斗争的时候,这才使她找到了真正的道路,她的青春也才发出了灿烂的光辉。而余永泽之流,走的是另外一条相反的道路,他们对国家的存亡和人民的祸福,漠不关心。当国家民族处在生死存亡关头的时候,他们陶醉在个人的名利、地位和物质享受之中。这种人有时虽然也可能攀附某个“达官”、“名流”,求得一时的满足,得到什么“学者”、“教授”的名位和锦衣美食的享受,但是最后必然树倒溯源散,落得身败名裂。如果我国青年都象他们那样,我们的国家早就亡了。至于戴愉等甘当反动派走卒的人,更说不上有什么前途了。所以真正的个人前途,只有在争取国家前途的斗争中才能获得。因此从来有志的青年,有觉悟的青年,总是首先争取国家前途。

今天,我们国家的前途无疑是光辉灿烂的。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十多年来的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战线上都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的成就,已为在我国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现代化的国民经济体系打下了初步的基础,今后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建成一个繁荣的社会主义强国。

今天,我们青年的前途也是广阔无限的,我们不再受剥削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关怀。随着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青年将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智慧,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无论国家和青年的美好前途,是不会自行到来的,需耍我们从各方面去争取。而争取农业的迅速发展,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这是我们今天青年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必须首先明确的。懂得了这一点,当国家需要我们去参加农业生产的时候,就不会再有动摇和犹豫,而只会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就会觉得自己将耍去从事的是一件关系国家前途的重大事业,也是一件关系我们青年一代前途的重大事业。

参加农业生产,完全可以做出很大的贡献

有不少青年所以不愿意参加农业生产,是由于担心一旦参加了农业生产,成为农民,就会一辈子没有多大出息。也就是说,对国家的贡献不可能大,个人的知识和本领增长不了多少,社会地位不高,物质、文化生活也很贫乏,……等等。

我们认为,这种看法,并不完全符合今天农村的实际,更不会符合将来农村的实际,因而是不正确的。

谈到对国家的贡献,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在今天的新中国,凡是从事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利的工作,都会对国家有所贡献。因此,只要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国家需耍,在自己的岗位上英勇奋斗,就不发生没有贡献的问题。至于贡献大小,也不取决于站在哪个工作岗位。有人说,脑力劳动者、有技术的工人,因为从事的是较为复杂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就会大些,这当然有他的理由。但是,从国家需要的迫切性来看,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发展国民经济,耍执行农、轻、重的方针,而目前全党全民都在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伟大号召,发展农业,增产粮食,成为全国人民首要的任务;因此,我们可以设想,置身于这个战线的人们,经过他们的艰苦奋斗(当然也有各方面的支援),能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克服连年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农业减产,使农业有较大的发展,进而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使农业有更大的发展,解决千百年来我国人民长期忧虑的粮食不足问题,那么,对于直接参加解决这样一个伟大历史任务的人们,历史一定会予以最高的评价,这是肯定无疑的。这样,我们又何必担心参加农业生产不会做出很大的贡献呢?

有的青年出许会说,上面所讲的是指整体的贡献而言,而自己所担心的,是个人的贡献大小问题。也就是说,个人参加了农业生产,是否比参加其他工作例如当个工程师或者医生的贡献小呢?

我们认为,人民的事业的成就一向是广大群众集体努力的结果,个人的成就离不开集体,因此,在考虑成就的时候,主耍应从集体的成就来衡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都是史无前例的,这些胜利和成就,没有广大解放军指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流血流汗,是不可能获得的。从一个人的贡献来说,可能不一定很大,但是,众志威城,把所有的人的贡献汇集起来,就巨大无比。当然,我们这样看成就,也绝不是不承认在集体中有个人的成就。谈到个人的成就,在农业战线上个人也可以作出较大的贡献,获得较大的成就,决不会限制青年的发展,埋没青年的才能,而确是如毛主席所教导我们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里的关键是在于个人主观上的努力。

应该说明:把农业生产搞好,是一件十分艰难的工作。以生产粮食来说,在目前,世界上已经在粮食问题上过了关的国家,寥寥无几。我国人民一向以勤劳著称,但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粮食每年的增长率才不过是百分之三点七,这比起解放前来,生产水平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但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今后如何尽可能地提高粮食生产率,如何相应地发展多种经营,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对这种工作,无疑地我们青年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国人民几千年来都以务农为本,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生产经验,把这些经验继承下来,并给以科学的总结,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而且,我们还不能停留于已有的经验上面,还要把我国农业生产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广泛地使用农业机械,应

用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这种继承和发展的任务,也很需要有文化的青年农民承担。另外,为了调动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和政治热情,还有教育农民的严重任务,有文化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青年,也可以在宣传教育工作方面发挥作用。总之,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做一系列的巨大工作,这就要有各种有经验有学识的优秀的人才,而这些人才有一少部分当然可以从高等学校里培养,但大量的是要在实际斗争的人们中间训练和选拔。因此,我们可以断然地说,农村确实是个大舞台,我们青年将要在这个大舞台上演出各种惊天动地的戏剧。将来值得我们担忧的,不是怕没有发展才能的场所,恐怕是我们的才能不足以胜任农村各项工作的需要。如果我们从参加农业生产的第一天起,就积极劳动,努力学习,那么,我们一定可以在这个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对国家、对人民做出巨大的贡献。

农村也是大有可学的地方

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地方,是不是也是大有可学的地方呢?我们说,五亿人民所在的农村是一所科目繁多、学问深奥的社会大学,不论是参加农业生产还是在农村工作,需要学习的东西和可以学的东西实在是多得很,青年同志完全用不着担心学不到什么知识和本顿,只怕将来学不好,学不完.当然,更用不着担心原先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用不上,而会逐渐感到很不够用。我们应该知道,从事农业生产,要管天、管地、管山、管水、管植物、管动物,而要把这些管好,一方面要虚心学习老农的经验,同时还需要钻研天文、地理、化学、生物学等等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拿农业八字宪法来说,每一个字就是一门大学问。在生产关系方面,需要研究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也是不少的。比如在农村人民公社里,怎样更好贯彻以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实行按劳分配原则,那一种分配方式更好?民主办社怎么办?这些方面我们都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帮要人们去摸索。由此可见,农村里的学问是很丰富的,需要去探讨和发展的科学是很多的。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老一辈的农业科学工作者作了很多研究成果,农村的各级干部在经营管理方面也有了一些经验,这些都是我们国家的宝贵的财富,我们青年人首先要虚心地努力地学习和继承这些已有的技术、经验和知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钻研和创造。这个工作是艰巨的,需要一生从事。俗语说得好:“十年易考文武举,十年难考田秀才。”因此,那种把参加农业生产看得非常简单,好象主要是卖力气就行了的观点,是极为肤浅的,是不正确的。

有些青年把学习理解提非常狭隘,认为只有上学*读书,才是学习,因此感到在农村就很难学习,这种看法也是片面的。青年人能有机会多上几年学,多读一些书当然很好,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从每个人的全部生活过程来看,上学学习的时间最多也不过是一、二十年,而一生的绝大部分的时间是要参加工作和劳动的。因此更重要的还是在工作中、实践中学习,要边做边学,做到老学到老,这才是我们一个人做学问、增长知识本领的根本途径。我们的革命前辈,有不少人过去文化水平并不高,并没有进过什么正规的大学,有的甚至目不识丁,但是,今天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了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他们是怎么提高的呢?还不是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利用战争的空隙,在行军的路上,边战边学,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青年学习和工作的条件比革命长辈已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有安定的劳动环境,前人能学得好,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学不好呢?当然,由于目前我国农村还是比较贫穷落后,在学习上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困难,比如生产劳动比较繁重,学习时间不是那么充裕,学习材料也可能少一些,但是这些困难是会逐潮解决的,中国的农村不能永远如此贫穷落后。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在农村也有很多有利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亲身参加改变自然、改变社会的伟大斗争。在斗争中,我们取得了丰富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知识经验,这是学校里较难学到的。有了感性的知识也就便于我们去接受和理介书本上的理性知识,进一步锻炼和提高。苏联伟大的科学家米丘林原先也并不是从大学毕业的,他是在果园里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和究研才有了成就。列宁很支持他,给他奖励,给他荣誉,说他的方向是对的。我们可以这样说,要增长知识和本领,在任何岗位上都会有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客观条件虽然会对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但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努力。如果没有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客观条件再好,也将一事无成。相反,如果有着顽强的毅力,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不间断地学习钻研,那么即使客观条件差些,也一定会得到良好的成绩。

猜你喜欢
前途贡献国家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共享汽车前途未卜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贡献榜
海洋贡献2500亿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吉林省再生资源市场大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