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是畏友

1957-08-16 03:30郑德鑫
中国青年 1957年12期
关键词:中国青年广大青年刊物

编辑同志:

本来应该早一些写信的,因为前些日子在考拭,忙着温课,所以拖了一下。最近,我找了一部分经常读“中国青年”的同学谈了一下,收集了他们对刊物的反映,他们的意见我没有很好的归纳,就随便谈吧。

首先大家对“中国青年”是喜爱的,每期新出版的“中国青年”,总有很多人争先恐后的读它。不少同学都反映经常看“中国青年”,对提高自己思想修养有很大的帮助。“中国青年”对他的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家都把它当作自己的朋友。这些不去多谈。他们谈了对刊物的意见和希望。绝大多数同学都反映“中国青年”在适合青年特点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大块文章太多、一般文章也太长。也有人反映某些文章(大多是登在前面的)业务性太强。反映广大青年生活的稿子很少。有一个同学说“中国青年”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如果说把它当作一个朋友的话,那它是一个“畏友”,虽然非常尊敬它,觉得它对自己有帮助,但总还有一点怕它。我觉得这些意见虽有片面之处,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去年七月份以来,全国各主要报纸都改版了,最近“学习”杂志也改了版。事实证明读者更需要的不是空洞的说教或是政治指令一类的东西,他们需要的是反映生活、反映实际的东西。生活本身是丰富多样的,刊物也应该办得丰富多样,尤其是青年人的刊物。当然,“中国青年”并不是一本文艺杂志,它是团中央的机关刊物,要指导各级团组织的工作。那一类不为同学所欢迎的所谓“大块文章”或许正是许多基层团干部所需要的。但是那些文章毕竟不能代替工作指示,同时在分量上是否也可以适当减少?

由于大家工作学习都很忙,要看的东西又很多,所以要求文章写得短一些,也是很自然的。我观察了很多同学,他们拿到“中国青年”后,首先是看短的文章,(登在前面的文章,看的人很少)他们最喜欢看的是一些有关青年切身问题的文章如思想修养、学习、婚姻恋爱问题等等,他们也喜欢反映边远地区青年生活的通讯(如关于克拉玛依的几篇通讯大受欢迎)小言论、尖利的讽刺小品。他们希望“中国青年”以后能加强关于如何提高青年文化修养的宣传。怎样培养自己各方面的兴趣爱好,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过去“中国青年”上也登载过关于苏联青年在这方面的情况。希望以后能多登。大家觉得反映广大青年生活的文章太少了。青年自己写的东西不多。群众来稿的利用率太低。我总觉得应该有更多的机会让青年在自己的刊物上讲话,表年人自己写自己,读起来总觉得亲切些。同学们对中国青年报上的“大学生论坛”就非常感兴趣,极为关心。

最后大家还提出希望“中国青年”以后更“美化”一些。图片、插图、有趣的漫画等,希望多一些。

复旦大学郑德鑫

猜你喜欢
中国青年广大青年刊物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刊物贺词
系列刊物介绍
从五四运动理性思考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当代中国青年婚姻观的异化
韦君宜在《中国青年》时期的期刊编辑思想研究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我最喜欢的刊物
胡耀邦和《中国青年》
这是一个深得青年之心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