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力子
“作为一个青年,贫苦的青年,年轻的青年,十八、十九、二十岁之间的青年,我深深受到你们的父亲孙逸仙博士的鼓舞。在青年时代,我阅读过三民主义,我不是一次而是两次、三次、四次,从头到尾地详细阅读三民主义。作为一个青年,我受到孙逸仙博士所提出的三民主义的鼓舞。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鼓舞了我年青的灵魂。”
上面就是印度尼西亚苏加诺总统最近访问我国时,在清华大学演说里的几句话。这几句话充分地表露了苏加诺总统对于孙中山先生的怀念和崇仰,也就显示出孙中山先生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的外国青年中所发生的影响是这样的巨大。中共中央统战部李维汉部长曾在1950年民革二届中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说:“我们这一代都是孙中山先生的学生”,“他确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伟大的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革命言论在近代中国人民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从孙中山先生青年时代说起
1883年的秋天,十七岁的孙中山先生,在檀香山受了三年多英美教会学校的教育之后,回到了环山靠水,风光美丽的故乡翠亨村。故乡的父老故旧们以惊异和期待的心情,来欢迎这个海外归来的青年。孙中山先生所带给他们的却是两种意外的刺激。
他向围绕着想听奇闻的村人们说了些海外故事,话锋转到中国县衙门的问题上:
“县衙门设在香山,替我们干了些什么呢?衙役每年来几次,收了捐税就走。他们拿了我们的许多钱,却不管我们的事。修桥、补路,还是要我们自己来干。这种要钱而不作事的县衙门,我们要它作什么?”
村人们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话,想着有些道理,不禁点头同意。青年的孙中山先生就趁机说明当今的满州皇帝同样对老百姓不负责任,只图自己的享受,结论也是:“这样不负责任的皇帝要他作什么?”
这个年青人第一个新鲜的论点有些打动正直善良的农民们的心弦了。接之而来的行动却恼怒了他们。
翠亨村迷信鬼神的习惯很深,用在装修庙宇和神像的款项不在少数。这引起了孙中山先生的厌恶。有一次他和同伴们到庙里观看,正当同伴们要向神像跪拜的当儿,他把他们拉起来,上前抓住神像的木手,大喊道:“我们为什么敬礼这个木偶?现在,看我拉掉它的手指,看它能不能阻挡我?”接着果然一下就把木偶的木手拉断,拿着它说:“看见了吧,这就是所谓保护乡村的神道,我拉断它的手指,它还照旧笑着,哪有什么能力来保护我们乡村呢?”
可是孙中山先生这一痛快的行动所得到的结果是“亵●神灵”,他不得不被他的父亲送往香港求学,以平故乡父老的“气愤”。
孙中山先生到香港就学的时候,正逢着1884年到1885年的中法之战。他看见一只法国兵输开到香港修理,中国工人因为这是敌航,拒绝工作。这一热烈爱国的行动激发了他发愤●侮的勇气。他以后曾说:“予自乙酉中法战败之年,始决倾复清廷创建民国之志。由是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十年如一日。”从这以后,他在广州、香港、澳门间学医和行医的时候,都不断地结交会党,征集同志,高谈革命理论,研究革命问题。被清朝政府称为“四大寇”中的突出人物。
孙中山先生在学生时代便致力革命,但绝对不因此影响学业。孙中山先生在香港大学毕业的时候,每一门学科都是满分。这全由于他在学习的整个时间内都非常勤学,他的老师康德黎十分看重他,后来在伦敦全力营救他,便因为他是全校第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孙中山先生里生手不释卷,人所共知,这一良好的习惯是他在学生时代就养成的。孙中山先生逝世时,我写的挽联,下联是:“毕生革命,毕生治学,倘把革命和治学看成两件事,便非吾党精神”。我认为我们向
孙中山先生学习,首先应注意这一点。
对五四运动的欢迎和鼓励
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是随着时代前进的。五四运动时期,正当他被南方军阀所叛卖,在上海从事著述。但由于这个时代巨潮的激动,使他精神一振,就通电和南方的军阀官僚宣告决裂。
五四运动的起因,是1915年袁世凯和日本帝国主义所密订的卖国条约二十一条。孙中山先生曾在这年函复北京的学生,揭发袁世凯的阴谋。所以五四运动的兴起,正符合了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愿望,引起了他的兴奋。他在通电和南方军阀官僚决裂后四天,就在上海环球学生会发表演说,指出救国两途,一为恢复合法国会,恢复他在1912年所经营的制度,维持真正永久的和平;另一为重新开始革命事业,以求根本的改革。但无论哪条途径都要靠全国人民的力量。勇敢前进的孙中山先生这时已把群众同自己结合起来了。他着重地说:“诸君为此地上之主人。君等苟知所以用其力者,决不患力之不足。试观今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面兴,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偷之效果;可知结合者即强也。……若诸君于此举足轻重之际,来助我主张,我信北京政府从此不能更拒绝吾人也。如此则真正最后之和平可得而致。”“如曰此非所可得致,则救国之业仅能出他一途,即重行革命是也。……吾人虽革去满州皇统,而尚留陈腐之官僚统系未予扫除,此真吾辈破坏之道未工之过也。吾人所已破坏者一专制政治,而今有三专制政治起而代之,又加恶焉。于是官僚军阀阴谋政客揽有民国之最高权矣。”“试问此等军阀已完全为要求此卖国条约之势力所支配,如何尚能废约。……则惟有重新革命,以尽去此篡窃之人,同时荡涤一切旧官僚腐败之系统,而此条约亦当然否认矣。……君等民国之主人也,君等以命令受吾人所当行。我敢确言君等之最上要求,必可得如愿以偿也。”这里所以引用孙中山先生不少的原旬。为的是说明他特别重视五四运动的力量,特别重视学生和所有民众是国家的主人;必须民众结合起来,重新革命,推翻军阀、官僚、政客,才能建设真正的民国。接着孙中山先生把中华革命党改成中国国民党,显然是除了支持五四运动外,还受了它的很大的影响。
到了第二年,孙中山先生在“与海外国民党同志书”里,更把五四运动和革新思想相联系,他说“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兵法攻心,语曰革心,皆此之故。故此种新文化运运动,实为最有价值之事。”孙中山先生思想的重大发展,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同样是重要的关键。
对青年要立志作大事的号召
孙中山先生对于青年非常地爱护,非常地关怀。他无论到什么地方,总要找学生谈话。因此他也特别主意培养青年的知识和学业。1912年,他就指出“学问的立国根本,东西各国之文明,皆由学问得来”。他说:今破坏已完,建设伊始,前日富于破坏之学问者,今当要求建设之学问。”他反对把优胜劣败、弱肉强食的学说用于国家的竞争,认为这是野蛮的学问。他主张用其学问为平民谋幸福,为国家图富强”,“求学方针乃期为全国人民负责任,非为一已攘利权”。
1923年底,孙中山先生对广东岭南大学的学生,是出了“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的号召。他指出了两种立志的不同,一种是旧思想的立志,“专注重发达个人,为个人谋幸福”;另一种是近代思想的立志,注重发达人群,为大家谋幸福”。他进一步肯定地解释说:“中国青年应该有的志愿是在什么地方呢?是要把民国重新建立起来,让将来民国的文明和各国并驾齐驱。”他指出,中国青年应树立为国家富强为群众造福的志愿。
在这篇号召里,孙中山先生紧跟着说明什么叫作大事。“无论哪一件事,只要从头至尾,彻底作成功,更是大事”。法国柏斯多研究微生物成功是大事。中国古代后稷教民耕田更是大事。无论对哪门科学进行反复彻底的研究,得到成功的结果都是大事。“学生立志万不可想要达到什么地位,必须要想作成一件什么事。因为地位是关系于个人的,达到了什么地位,只能为个人谋幸福;事业是关系于群众的,作成了什么事,更能为大家谋幸福。”因此他又鼓励学生就自己喜欢的事彻底作去,中途不要喜新厌旧,见异思迁。
对于有些外国留学生的学习不能结合中国国情,孙中山先生特别作了批判。他说过去有些留美生,只知道模仿美国人,自称什么乔治、维廉、查理,连中国姓名也不要。回国以后,不但饮食起居不同,就是连中国话也不会讲。这种学生,可以说是“无志”。他强调我们要图国家富强,必须自己振作精神;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向前奋斗。
最后,他结束这篇讲演说:“立志,要有国民大志气,尊心作一件事,帮助国家变成富强。这个要求中国富强,便是诸君的责任。”
孙中山先生不但要求青年们为国家的富强、为人民的福利而奋斗,他自己也正是为着这个目标贡献了一生。他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的嗜好。他经常地手不释卷,甚至在火线上督战,只要炮火暂停,就
拿起书来从容地看下去。他的生活和读书已经是不可分离了。
孙中山先生致力革命四十年,遭到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但是从来不低头,不动摇,而且更能精神百倍地向前迈进。他习惯于从挫败中吸取教训,排除过时的旧思想,迎合适时的新方法。这就使他能在晚年达到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最高成就,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革命的三大政策,展开了新的斗争。
现代中国青年们应当学习孙中山先生的坚强不拔的革命意志,奋斗不息的爱国热诚,努力不懈的进步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服国的伟大事业中,在科学进军的发明创造中,放出冲动九霄、照明万丈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