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薰琴
自从在报刊上提出改进服装的问题以后,我们不断地收到许多读者的来信,他们一致认为改进服装是反映了大家共同的要求,因此人人拥护,都很关心这一倡议的实现。现在有许多女同志穿花衣服巳没有什么顾虑了;在大街上我们所看到的已不像过去“灰溜溜的一片”了。但读者在来信中也反映由于有些人对改进服装的意义理解过偏,因此在宣传改进服装问题时,产生了一些不好的现象。
读者们在来信中谈到,有些学校、机关单位和团的组织在宣德改进服装的时候,不是考虑青年的实际情况,而是片面地强调“改进服装的必要性,重要性”,号召大家都穿花衣服,因而在青年中形成一种压力。北京有个大学生来信反映,他们学校一些系级在宣传改进服装问题的时候,出了很多壁报、讽刺画,对没有穿花衣服的同学加以讽刺。例如,某系黑板报上的诗则是:“……壮大胆量,脱下蓝布装;换上鲜艳的衣裳。……我们的小伙子,一定同声称赞,这才是好姑娘。”这位同学问:“难道穿了蓝制服的就不是好姑娘么?难道衡量一个姑娘好坏的标准,就在她的衣服是蓝的还是花的上面吗?”甚至有的单位对那些无力添置新衣服的同志加以不应有的讽刺和嘲笑。如太原一个女同志来信谈到她“每月的工资不到40元,还得负担母亲和妹妹的生活”,因此没有增添新衣。可是她那里的同志们却批评她“响应号召不积极”,说她“是一个守旧落后的青年老人”并讽刺地说“她真是一只美化生活道路上的标准蜗牛,脱不掉它的外壳。”这一系列的讽刺和嘲笑,造成姚思想上很大的苦恼。甚至有的地方有强迫大家穿花衣服的现象。例如福建省南靖县有几位读者来信反映,将近“五一,,劳动节的的些天,该县山城镇上忽然传遍大家穿花衣服沸腾的声势。首先从机关团体的“团”“工会,,组织号召起来,要求全体男女团员、职工带头穿起花花椽绿色彩的衣服,并强调每个人至少要裁一件。工会也大力支持、鼓励购花布者,经济困难者可贷款供销合作社也来赊销花布,免收布票。甚至错误地要缝纫生产合作社拒绝承做其他色布,保证优先完成节日衣服。不到几天,“百花齐放”,男女也分不清。“五一”劳动节后经县委领导指出,才改变了这种全面宜传……。
读者还向我们反映了许多青年做衣服不顾自已经济条件,造成浪费和影响生活的情况。如湖北襄阳有位读者来信说:“我们这里少数青年认为服装改进就是要尽量打扮,衣服要穿得越花越好,料子的质量越高越好,因而很多制服、布衣服都不穿了。有一个女干部,原来的棉袄并不坏,却又新缝三件袄子。第一件因为做的式样旧了些,认为不能穿;第二件据说做的不合身,不好看,也不穿;第三件才勉强穿上,几件很好的袄子都只好压箱底了。”浙江有位读者反映:“有个棉织厂的档车女工,每次发了工资,她总是盘算着做漂亮衣服,家里六口人生活很困难,可是三个月她只给家里三元钱,母亲找她多要几块钱也不给。”还有的人到处借钱做衣服,甚至于因此背了一身债。
还有些青年,因在服装上化费了许多时明和精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工作和学习。像北京一位青年教师反映:“有的女同学为了做花衣服,回家找爸爸妈妈要钱,没有就和家里的人吵嘴哭闹。在学校里早上梳洗打扮,两个辫子扎什么颜色的头绳,配什么裙子,就得磨上半个钟点:因而经常有同学不上早自习。上课有时也想花衣服,不专心听课。”湖北有位读者来信,埋怨自己身体长得太胖,对自已穿花衣服也没信心,怕自己穿出来的花衣服难看:思想上很苦恼,因而工作上也不安心,老是在想胖子穿怎么样的花衣服才好看。还有的机关女青年一天换几套衣服;一星期把几个晚上都用在溜大街、选花布、跑公司、看式样上面,把宝贵的时间都浪费了。
以上这些情况是值得引起大家注意的。我们宣传改进服装,主要是为了改变几年来在男女服装问题上的单调、一律的现象。扫除人们在改进服装上的一些思想障碍(如认为“穿花衣服就是资产阶级思想”等);并不是号召大家不顾个人实际情况,一律要增置新装,更不是叫大家整天在衣服打扮上用功夫,形成一种奢侈浪费的风气。因此:像以上这些现象都是不好的。在服装问题上,我们还是提倡节约、实事求是和尊重个人自顾的原则,不能随便批评指责别人,更不能强迫别人改时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