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开了花

1955-08-16 03:14马可
中国青年 1955年7期
关键词:水兵舞蹈动作

马可

锦幕揭开了。人们在兴奋的期待中注视着台上每一个节目的进行。

这不是普通的演出,这里没有大家熟悉的那些名演员。这里登台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会碰到的普通人,他们没有受过专门的艺术训练,甚至也没有什么舞台经验,他们是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工作着和学习着的千万普通人的代表。这里有火车司机、机械工人、排字工人、仓库保管员、商品推销员、护士、会计、电话员……他们中间有许多人是劳动模范、学习模范、先进生产者和模范工作者。他们来自祖国的九大城市——从冰雪覆地的哈尔滨直到温暖如春的广州……

要是有人以为这些普通人的表演不值得一看,我想告诉他:这结论是下得过早了。不错,这里没有什么“名角”,也没有辉煌的布景和锦锈的服装,但是这并没有妨碍观察喜爱这些节目,因为这些节目深深地感动了他们。

不信吗?让我们一同来看台上吧——

这大概是在美丽的校园中,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虽然这里没有什么布景,但演员们充满天真愉快情绪的舞蹈似乎把我们带进她们的生活环境中去了),一群孩子们在做拍巴掌的游戏,。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民间儿童游戏,(每个成年人看了,都会引起多少童年的回忆啊!)但是孩子们在舞台上所表演的动作。是大大地超过了日常的游戏,要比它丰富得多,优美得多,而且既和谐又有变化。实际上,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它巳不是日常的儿童游戏而变成一种经过加工提高了的舞蹈了。它使我们的心随着舞台上的节奏发生共鸣,感受到新中国儿童活泼、敏捷、愉快的形象。这时,一个扮作大头娃娃的孩子上场了。她大概有点自私,也有点骄傲,她禁止别的孩子碰一碰那个大头。她拒绝了集体,离闭了集体,虽然欢快的拍手舞曲还在不断进行着,可是她一个人玩得多么没有意思啊!她孤零零地难过起来了。然而大家并没有抛弃她。她终于接受了大家的批评回到集体的队伍中来。音乐更响了,情绪更高昂了,台上和台下拍巴掌的声音溶成了一片,观众都为这小小的冲突的自然而合理的解决感到十分愉快。这虽然不是一个庞大的节目,也不是一个多么宏伟的主题,但是它向我们揭示了生活的真实,使我们看到新生一代的一个生活片面以及通过这一片面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她们表演得那么真实,那么自然,又那么优美,正像生活本身结晶而成的一朵小花一样,使人禁不住要去观赏她,爱抚她。那个傲慢的孩子的转变,是令人十分信服的,这么一穿插,不仅丰富了舞蹈的情节也提高了这个节目的思想性。这并不是说,任什么节目必须要来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否则就没有思想性。这种要求自然是错误的。但是像这个节目中间的穿插,令人觉得是入情入理,有着非常鲜明的生活色调,并不牵强和生硬。因而,它感动人。

这个节目就是“拍手舞”,是这次观摩演出中许多精彩节目的一个,创作及表演者是北京女八中的九个从十三岁到十八岁的少年先锋队员。她们是普通的好学生、好队员。不是什么特殊的人,她们爱生活,爱劳动,爱艺术创造。当然她们是有一定的创造才能的,她们的才能受到许多专业文艺工作者的重视。

上海电器制造学校的九位年轻的同学创作和表演的“锻练小组舞”,是一个和“拍手舞”有类似的主题并同样受到欢迎的节目。它把我们带到操场上:一个活跃的锻练小组正在生气勃勃地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每一个组员都穿着运动衫,显出矫健的体魄,但是,——多么不相称啊——我们看到最后几乎像踱八字步一样地走出一位穿着臃肿的棉衣、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青年”,他无可奈何地跟着大家活动起来,在作体操的时候还斜着眼睛看摆在地上的书本。自然,闹了很多笑话。应该承认,扮演这个角色的演员是很有天才的,抓住了这类学生的许多特徵,夸大地表演出来,但我们并不觉得不真实。最后在集体关怀和帮助下,他终于克服了自己缺点,回到充满活力的年轻的队伍中来。当他脱掉了最后一件棉衣日出运动衫参加了赛跑的队伍时,观众真像看到自己的老朋友摆脱身上的包袱一样地欢畅。

“军舰上的联欢”这个节目又把我们带到了另外一个境地。

一个夏天的早晨,海风轻轻吹来,朝霞映红海水,又反射到甲板上水兵们的脸上——他们也许是刚刚执行警卫祖国海防任务胜利归来,也许是正等待着更光荣的战斗命令。这时,一个水兵带来他们期待的消息:一队先少队员们要来舰上访问了。水兵们兴奋地动作起来:抹甲板,擦栏杆……像过节日,像迎接贵宾。这里令人感觉到,这些水兵们也许正是第一次迎接这样的小客人,但他们每一次都是那样兴奋,那样愉快,表现出这些生活在海洋上的勇士们对于陆地上的亲人特别的热爱。看啊,当孩子们走上甲板时,水兵们毫不迟疑地迎上前去,把她们高举起来。孩子们向“海军叔叔”献上红领巾和军舰模型,然后他们便一同跳起舞来。在热烈的音乐和欢愉的舞蹈后,他们想起在不远的地方还受着苦难的台湾人民,那里幼小朋友还不能享受这种幸福的生活。她们愤怒地指着前方,水兵们严肃地望着她们手指的地方,表现出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不可动摇的和必胜的信心。

这个舞蹈是广州市一中舞蹈组创作和演出的,他们那是些还不到二十岁的青年和少年,但是他仍有

很高的创作热情,他们把他们在生活中与水兵联欢的情况经过取舍和加工(譬如,他们过去的联欢是在广场上,这次为了更好地表现水兵的生活,把地点改在舰上),搬到了舞台上来。这里他们把日常的集体舞作了一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新的成分,并且按照音乐的节奏组织起来,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创作。

为什么这些节目能够感动我们?——。我想“秘密”就在这里:他们所表演的正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历和关心着的事,他们像一个巧妙的裁缝一样从这些生活现象中找出原料,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剪裁,然后做成了美丽的衣衫。他们把生活中美丽的东西渲染得更加美丽,落后的东西给予有力的揭露,丑恶的东西给以严腐的鞭挞。这里他们把生活提高了。也把观众的感情提高了。这就是这些节目能够感动我们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因此使我们能够原谅这些节目中某些次要的缺点。

这种情况在工人部分的演出节目中更为明显。

大连东站装卸供应站文艺小组创作并演出的“装卸舞”是更带有他们的生活本色的。演员们完全是装卸工人,他们在舞台上正是如实地表演他们的生活劳动,唱着他们在工作时所唱的歌曲。这歌声是一领众合,完全结合着他们的劳动动作,因而形成了舞蹈的天然的伴奏。随着歌声的昂扬:劳动节奏也加强起来了,这表现了工人们用快装快卸和多装的实际行动来响应建设祖国和解放台湾的号召。最后,在一面飘落着的大红旗下面,工人们迈开大步向前走去。这个舞蹈通过了集体劳动的场面表现出了工人们豪迈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和奔放的热情,它把我们带到那紧张热烈的劳动场面里去了。有人以为舞蹈主要应该表现生活情绪,不应该单纯表演生产动作和生产过程,因而觉得“装卸舞”在创作方法上是有问题的。其实“装卸舞”本身并不是照生产动作的原来样子照相一样地搬上舞台,而是有一定的剪裁和加工的。如果说加工的程度还不够,那是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改进的问题。如果人们知道这些演员们(大多是三十岁左右的年龄,年长的一位是四十八岁)大部分是在参加速成识字法学习以后才开始认字,而且他们在过去根本谈不上接触新的文艺活动,而又是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和排练的,那么就不能不惊奇并赞许这些工人同志们的创作热情和创造精神了。

在工人部分演出中,我们还可看到这样的节目:在纺织工厂的车间,女工们细心地在纺纱机旁工作着。她们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节奏匀称地动作起来。这虽然又是“生产动作”,但由于她们结合着愉快的情绪,动作的本身变成了优美的舞姿,特别是手部的动作更美。人们巳不去追究这些动作的细节是不是分毫不差地符合生产过程了。不久,一个懒散的女工也来到了机器旁,但是她并不爱自己的劳动,她的思想开了小差。她时而照照镜子打扮打扮,时而看看表等着下工时间的到来,这样在她的一排车上许多纱头都断了。她开始慌张起来,但慌张的结果是使得情况更加纷乱。这时别的女工们来帮她把线头接好,并批评她的劳动态度。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她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和大家一起紧张、愉快地工作起来。

这个优美、轻松的节目是上海一些纱厂女工和一部分职员创作并演出的。

我想,不需要再作更多的介绍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群众业余艺术活动中一个突出的特点,那便是:自己创作,自己表演,又往往是反映自己的生活。在这些节目中许多演员打破了一个表演者和他所要表演的角色之间的障碍。这个障疑虽然看不见,却不是容易打破的。那么,我们的演员们是怎样打破这障疑?他有什么“窍门”?我想,他有一个有利的条件便是自己表演自己。在这个关键上他掌握住了角色,忠实而又生动地表达了生活情绪,因此对我们产生了一个艺术的魅力,使得我们的感情发生了共鸣。因此,我想这种自编目演的创作在群众业余文艺活动中,在具备一定条件下,是可提倡的。

但也不是说这便是群众业余文艺活动的唯一形式,因为并不是任何一个团体都能够具有这种创作和演出的条件,而群众对文艺的爱好范围又是很广的。比如,许多民间原有的歌舞,虽然不一定就是直接反映当前的现实内容,但却是我们优秀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并长期地流传在我们的民间。群众同样也是喜欢的。说到这里我禁不住以愉快的心情,回忆起重庆职工代表团演出的优美的云南花灯“十大姐”。

这儿是风景如画的云南农村,十个采茶姑娘在一天劳动之后走回家来。她们穿着式样相同的花衣裳,以轻巧的舞步走过来,一开始就给我们一个美丽、纯洁、充满青春活力的印象。

音乐响起来了,清朗的女声合唱传出了像在云端里飘来一样的美妙的旋律——

这是一种多么清新、飘逸的音乐!听到它仿佛闻到一股香气。

这里并没有什么复杂的情节,只是表现着十个可爱的姑娘互相倾吐自己的心事:对生活和爱情的理想舞蹈着每个女孩子的性格作各种不同的变化,当每一个女孩子独唱时其余的每一个人都有机地配合着,衬托着。真实、细致、优美,它的确是相当高度地反映了劳动人民善良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它激起我们对美丽的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民间歌舞是在人民中间经过千锤百炼和长期的考验的,因此,这一类的节目大都受到热烈的欢迎。除“十大姐”以外还有活泼的“捕蝶舞”,翩翩的“花扇舞”,俊美的“剑舞”,豪壮的“狮舞”……这些节目都表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性格中的某一方面,它使得我们看来感到异常亲切、兴奋。

群众的艺术活动是多种多样、丰富而多彩的。当你看了这些节目。真好像走进了一所五光十色的大花园一样,这个舍不得,那个放不下,眼睛早已忙不过来。稍一回想,脑子里就像放映电影一样充满数不尽的镜头。

这里是一些年轻的女歌手,她们有的声音像银铃一样响亮,有的声音像夜莺一样宛转,有的声音宽厚而纯净,给人一种无限兹蔼的感觉。她们有的装扮成活泼的小姑娘,有的装扮成含情脉脉的恋人,用各种不同风格,表现着各种不同的内心情绪……

这里是一些女声小合唱,她们的声音多么甜美,感情多么饱满,配合的又是多么和谐,,她们有的以充分的想像唱着打情的调,有的配合生动的动作表演着生活小唱……

这里,嘹亮的男高音和深厚的男低音也在观众的鼓掌中一再反覆地歌唱着。他们有的音色纯美,像早晨的阳光照射着闪闪发光的露珠,有的声音雄厚,像山谷里返覆回荡着的回声……我并不是说,他们仅仅依靠这天赋的好嗓子赢得观众的欢迎,不,他们的歌声充满感情,充满着战斗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劳劲的热爱,和对于生活的肯定、欢乐和更美好的理想。他们歌唱着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也歌唱着保卫祖国的英维们。他们的歌声令人感到:他们唱,不是为了炫耀什么技巧,而是生活和战斗的激情使他们不能不唱。也许他们的表现能力是朴素了些,但却是多么真实,多么热烈,多么挚切!

这里是一些亲切动人的民间乐器演奏,所表现的情绪有的热烈、雄壮,有的欢畅、诙谐,有的悠扬、典雅……每个节目都像歌唱一样明确地给予我们一种美的感受。我们年轻的独奏家们熟练而自然地掌握住他们的乐器,就仿佛这乐器已经成了他们身体的一部分似的。

我们的生活是壮丽的,正因如此,这些站在各种工作和学习的岗位上的普通人才能够撷取生活的精华,把它提炼成艺术品表演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和他们一起唱起生活的赞歌。生活开了花,这花开得多么鲜艳,多么健康!多少优秀的人们在这里闪露出惊人的光华!这使我们不能不说:群众是伟大的,群众是文化艺术的创造者,群众的艺术是不朽的!我们相信,随着我们新的生活的进展,这些花朵将越开越多,越开越鲜艳!

猜你喜欢
水兵舞蹈动作
水兵谣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动作描写要具体
水兵向前进
我和舞蹈
一个老水兵的中国梦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