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规律

1953-08-17 02:15许学
中国青年 1953年11期
关键词:斯大林工业化苏联

许学

我们为什么要十分重视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呢?为什么学习苏联实行国家工业化、农业合作化和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对我们是极为重要的任务呢?

我们祖国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就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工业化的任务是极艰苦极复杂的,它不只是意味着将有成批新的工厂、矿山、发电站和工业城市要兴建起来,不只是意味着将有成千成万的农民要变成掌握机器大生产的产业工人,而且是意味着社会阶级间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发生极深刻、极巨大的改变。我们对于这些任务是不熟悉的,我们要十分重视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规律,就是为了正确地利用苏联的经验,使得我们能够以最高的速度和最少的曲折,来胜利完成我国这一伟大的历史变革。

苏联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是极端丰富的。从一九二一年以来,苏联人民在列宁、斯大林的领导下,克服了无数的艰难困苦,终于在苏联建成了充满光明和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并且正在组织向更幸福的共产主义社会前进。在苏联人民建成社会主义的斗争过程中,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发挥了指路明灯的伟大作用。列宁、斯大林创造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发现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许多科学法则。研究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理论,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法则,就能武装我们的头脑,使我们在国家建设的极复杂极艰巨的任务面前,能够变得有准备,有办法,有信心。

斯大林同志在他最后的光辉的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极深刻地分析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法则的客观性质时曾具体指出,苏维埃政权所以能够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光荣任务,所以能够完成了异乎寻常的巨大成批,并不是因为苏维埃制度是“无所不能”或“什么都不费力”的,也不是因为它能够消灭科学法则或制定新的法则,而是因为它研究并依靠了客观经济法则,研究并依靠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法则。斯大林同志教导我们说,为了要领导经济生活和有预见性,就必须研究并依靠经济生活过程的规律性的客观法则。斯大林同志教导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把科学法则——无论是指自然科学法则或政治经济学法则都一样——了解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反映。人们如果能够发现这些法则,估计到它们,善于应用和利用它们,就能够利用它们为社会谋福利,并且限制它们的破坏作用。从斯大林同志的指示中,我们应该进一步理解到,为了使我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少曲折地完成我们伟大的经济建设任务,就决不能单凭主观的热情和积极性办事,也不能依靠什么盲目的“摸索”办事,而是必须认真学习、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性,认真克服主观主义的盲目性。而为了学习和当前经济建设任务最有密切关联的经济建设理论知识和经济法则,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从这里入手,并作好准备,以便更进一步学好政治经济学(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学)。而开始学习的最适合的教本,就是四月二十三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一九五三——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中所规定的学习材料,这就是“联共(布)党史”第九章到第十二章以及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部分文件。自然,我们目前的情况,和苏联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三七年时期有许多不同,但是既然我们的任务也是要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合作化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苏联走过的道路基本上正是我们要走的道路,那末,他们的经验对我们就会是十分宝贵的。只要我们能够从中国具体的情况出发,正确利用苏联的经验,就能给我们的工作以极有用的启发和指导。关于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曾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示我们:“联共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联共学习。”毛泽东同志今年二月七日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指示中和其他文章中也屡次指示我们必须向苏联学习,来建设我们的国家。而关于学习“联共(布)党史”毛泽东同志曾经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教导我们说,“联共(布)党史”是”一百年来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的综合和总结,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典型”。毛泽东同志接着指出:“我们看列宁、斯大林他们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通真理和苏联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又从而发展马克

思主义的,就可以知道我们在中国是应该如何地工作了。”从这些指示中,也使我们了解:学习“联共(布)党史”。是根据具体的历史事实来研究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思想的,因而它是比较容易领会,也是比较容易使我们认识到应该如何结合实际情况来运用这些经验的。

但是,学习苏联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学习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示的重要性,并不是对于所有的干部、甚至并不是对于所有的主要的干部,都是懂得的。在这一方面,相信自己能“摸索”出一套办法,甚至完全凭着盲目积极性来乱干一气的事例已经不少了。在过去两三年的经济土作中,由于有些同志不懂得经济建设的基本知识面盲目“建设”的结果,已经给国家带来惊人的损失。例如,错误地企图把人类做成粉状肥料而兴建的广州有机肥料厂,仅这一件错误,就使国家虚掷了成百亿的资金。除了这种极明显的例子,另外还有许多关于工业化的极重要的方针问题,例如必须着重发展重工业面不能平均使用力量;,例如国家建设计划必须以按比例发展的法则作为指导原则;例如工业化的资金必须靠内部来积累;例如国营工业商品价格必须不断降低才能既有利于工农联盟、又有益于工业本身的改善和合理化等问题,许多同志原来是不懂得或不完全懂得的,因而在工作中就出现了许多错误和缺点。例如,有人从本位主义出发,不适当地强调自己部门的重要性,强调事事“大规模”,处处“大规摸”,结果就分散了建设重工业的资金;有人不顾客观条件的可能而订出过高过大的指示和计划,使它们根本不能实现;有人把工业产品的利润规定过高,形成大量产品和资金的积压。而犯了这些错误的同志,在学习了苏联经济建设经验之后,往往就能弄清这些问题,并大大提高了思想的自觉性,为工作带来极大的利益。许多事实已经有力地说明这一学习是极端重要的。

这里应该指出,有的人虽然认识了学习苏联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可是却忽视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基本规律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有科学技术才是“实在的”,才能够带给我们以“看得见”的益处,而所谓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所谓经济过程的法则,则是看不见的也大概是不很重要的。这种看法是完全不对的。自然,学习苏联科学技术是极端重要的,但是,如果我们在经济建设的方针、计划、方法上犯了错误,就不仅会造成前面举出的那些错误,而且可能给国家带来极严重的后果。例如,如果我们不以最大努力来者重发展重工业,就可能使我国工业化推迟许多年。而这种错误的后果就是使得我们国家不能及时获得进一步发展工农业的生产工具、现代农业机器和加强国防力量的装备。而不能及时加强国防力量,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有遭受帝国主义者侵略的危险,就会使远东和世界和平受到巨大的威胁。例如,我们如果不懂得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时期将主要决定于工业能否提供拖拉机和其他机械化农具,而是盲目冒进企图在落后农具的基础上立即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这就会引起为极巨大的混乱。自然,另一方面如果忽视加强农业合作运动,并逐渐教导农民认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也是不对的。斯大林同志在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关于中央政治工作的总结报告中,提到进行经济建设的基本原理时,特别指出苏维埃国家在进行经济建设时务必防止犯重大的错误。由于我们这里的经济上的错误,不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只影响到个别的资本家集团,而会给整个国家带来损害。他说:“我国这里每次危机,不论是商业方面、财政方面或工业方面的危机,都可能变成打击全国的总危机。因此,我们在建设方面应该特别审慎,应该特别明确。因此,我们在按计划领导经济方面,务必使错算情事尽量减少,务必使我们领导经济的工作做得极端高明,极端审慎,极端正确无误。”(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版第四十一页)而为了作到这一点,就不能离开对于有关经济建设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因此,如果我们对于那种忽视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忽视研究经济理论的观点放任不管,实际上就是助长了经验主义和盲目积极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有危害性的,它带给我们国家工业化的,将不是最大的速度,而是蹒跚前进;将不是最小的曲折,而是波折丛生。难道这是我们所愿意的么?

自然,学习苏联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合作化和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不应该离开它的历史、社会条件,而简单记住许多抽象的结论,拿来乱搬乱套。那样的学习自然也不曾收到什么积极的效果。这种教条主义的倾向也是要防止、纠正的。

最后,可能有些青年干部,因为自己既不做领导工作,就认为这一学习是可有可无的。自然,我们不应该要求青年干部在这一学习上,和做经济工作的、特别是经济工作中的负责干部,学得一样多、一样好。这自然是不对的。可是,我们每一个人,既然都要在伟大的经商建设斗争中尽自己的力量,担任一定的任务,那么,每一个具有一定政治、文化水平的青年同志,就应该明了我们国家的前进的方向和经济建设工作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工作任务的意义和作用。这里只要学一个例子就会明白了。 有些做商业工作的干部,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不重要的,认为“站栏柜”是被人瞧不起的。当他懂得了国营商业在加强和巩固工农联盟的巨大作用之后,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就大力提高了,他们就完全改变了过去的错误认识。所以,尽管自己不做领导工作,也要学习经济建设的基本知识,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变成斯大林同志所指出的“只图眼前利益的事务主义者”;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执行自己的工作任务中,使它和国家前进的总轨道密切地配合起来,并使自己的工作和群众的沸腾着的经济建设热潮自觉地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斯大林工业化苏联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
斯大林猝死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