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苏联专家一起的时候

1952-08-16 02:34彭敏
中国青年 1952年22期
关键词:西林同志工作

彭敏

我第一次和苏联专家在一起工作,是在修第二松花江桥的时候。

第二松花江桥在战争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修复它对于一个初步在工程里摸索的人来说,是一个过分巨大的工程。当听说我将和一个苏联有名的桥梁工程师在一起工作时,我产生了两种情绪。一方面欣喜我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日方面部又非常姐心,我是否可以学的好。

最初:我主要想到的还只是在工程技术上需要向他学习。后来渐渐地感到一种新的道德品质和作风、一种新的工作方法——苏联专家和一切资产阶级技术专家之间最主要的差别,也最值得我们学习,在这方面也使我感受最深,直到今天仍念念不忘。

我们初次见面,正当他从桥上视察回来,我对他的第一个印象是:外貌平凡、衣服朴素、诚恳谦和,与其说他是一个指导和帮助我们工作的专家,不如说他是一个亲切的,一见如故的朋友。他就是在我们铁路恢复工作中有过很大文献,以后在成渝、天兰两路的新建工程中又有过辉煌建树的西林同志。

在简单介绍后,池没有任何虚言套语,就开始和我讨论工作。我们谈到整个工程计划和要点、施工期促,以及工作组织情况,他坦率地提出他对准备工作的一些意见。对于上工下工时间掌握不严,工作没有组织,缺乏纪律,材料供应凌乱而不及时,卸车迟缓,空车积压不能很快返回等等混乱现象,他严肃地指出需要迅速改善。

这里就说到我得到的第一个教训:我和平时的习惯一样,首先解释一下困难情况;可是他对于解释显然没有兴趣,他说:“我提出这些情况,不是要得到你的解释,而是希望你能立即着手在工作中改变这些情况。”后来,我还有几次又说到困难,他亲切地说:“同志,困难我们也是经历过的,我们都克服了。“这使我猛然想到我是向一个什摩擦的人在诉说困难?是向一个在十月革命后长大的苏维埃人一苏维埃人,那也是粉碎过十四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卫护过初生的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人。那就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中以忘我的劳动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是抵挡过德国法西斯以几乎全欧洲的钢铁和摩托进攻的人;是走过从斯大林格助打到柏林的道路的人工向这样的人来强调困难滴直是羞耻。

学习吧,锻炼吧!对待困难的唯一办法是战胜它,克照它!我在这以后心里常常这样。激励着自己,再不强调什么困难。这就是开始学习的第一果。

但是不强调困难,不符于客观上不存在困难,开始工作那一时期。我整天在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多少?”中过日子。譬如。西林同志很细致地闲心着工作的进行,帮助检查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情况。他问起椿木问题怎样,我告诉他:“已向材料部门催发,还没到。”接着就是一个问题:“为什么?”再告诉他:“因为装车的地点太远。”接着就是一个:“什么地方?”又告诉他:“在某森林线装车,很快会到。”那准定又是一个。什么时候?一直到谁负责装车、什么时候发车、什么时候到、数目多少、尺寸多大等等都详细不遗地问清记明,然后帮助计划工作。在这种具体的帮助下,对于作为一个工程领导人的我来说,就促使我随时掌握各种具体情况,亲自向铁路局夜涉列车运行的时间;再三请调度注意千万不要让列车在各编组站停留时间过失;要运输工作干部及时清理侧线,以免到时车甩不进去;向终点站联系调度机车,并发出规定车到某站需及时通知卸车部队准备等具体的指示。

要想使一个庞大的工程组织像机器一样的准确灵活是不容易的,需要计划周到精确,需要人人知道自己的责任,需要坚强、自觉的劳动纪律……而这些正是我们所缺乏的。我们习惯了农村的手工业式的作风;迟缓散漫,惯于在时间上使用“早上”吃过饭”、“下响”等,没有准确的时间观念。在这种情形下,这些缺点成为一个严重而急迫需要解决的矛盾,必须从思想上纪律上来促使大家向新情况适应,但常常还有跟不上山地方。

西林同志以他的实际行动,教育我们如何确实地掌握情况,和精密地计划工作。

关于人力组织、出勤人数,他是搬着指头帮助我

们计算的。所以我们渐渐连“三、二十个”、“十来八个”、“一百多”、“等一会”、“也许”、“大概”、“差不离”等词儿都不说了。因为那比干脆说”不知道”还难过。

在他住的车上,贴了一张工作进度表,虽然红线划在计划完工的那一天上,而他每一天都在追求提前完成的可能。以他的丰富的经验,他熟知的各种机械性能,不疲倦地关心着我们学习,帮助我们熟练工作方法,来提前完成任务。这样,西林同志在实际工作中使我们认识到了,要提高“建设的速度”。必须注意:精确的计划,严密的工作组织,明确的分工,高度集中的领导。坚强而自觉的纪律,以及在高度政治觉悟基础上的劳动热情,和在这种自觉劳动中不断提高的技术与先进工作方法的推广。再加上以最大的可能使用机械。

他们曾从上面下以不懈的努力提高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也在这从不认为满足的速度下进行新的向共产主义道路前进的建设。怎样不断提高建设的速度,这就是从他那里学得的第二课,虽然我们学习的还不够。

后来,我们的工作在上级的关心和大家的努力下得到改善,整个工作已像机器一样活动起来的时候,西林同志满意了,说:“问题不仅是工作走上了正轨,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工作方法。”

西林同志在计算使用材料时,不愿意浪费一块木头,一公斤洋灰;他曾向我们无数次地说:“你们回家在建设,器材是宝贵的。”因此,在工作中一切可利用的东西,他都尽量利用。甚至亲自到老桥看被炸断的电线能不能代替电焊条。可是在为职工们修一个淋浴室和宽大的临时俱乐部时,他甚至主张安装玻璃,使我们这些习惯于“将就”的人初看来觉得他简直过分大方。关心人,周到地注意劳动条件和工作的安全是他工作中又一个突出之点。

我们那时衬衣还没有发下来,每人只有一套单衣,没有替换的,因而几乎普遍地生了虱子。他对这种现象严肃地提出了竟见:“在我们国家有这样一句话:最宝贵的是人,应常关心他们。”随即计划在澡堂门口修一个高温灭虱室,并督促我命令卫生部斗立即组织灭虱运动。那时工作十分坚张,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也没有可能。为了这,我们必须打乱已经计划好的工作进程,变动人力组织情况。这样做他不仅同意,而且费了很大工夫帮助我们,终于使运动顺利推行。信件事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严格地执行劳动纪律和重视工人的健康和安全是并行不悖的。

西林同志本人工作的勤劳,对于我们所有如同志都有很大的教育。工作现场,他是无度不到,而且经常在最重要的地方,密切地注视着工作的方法和发展的新情况。在六十公尺的花梁起重和横移时,他连续几夜在现场植班,但白天还坚持工作。我们很多同志常说:“几乎是每日次在工作发生问题需要找他解决时,你一转身,他就正在那里。”所有的工作同志都喜欢他,对于他对工作的质量和速度的严格要求,后来也都习惯了。用大家常说的话来说:“他不光要求的严格,遇到问题时他易用助你解决。”“他对别人的工作要求得严格,对自己要求得更严格。”

这里我还想说到一件小事,也是一件重要的事。在这一段工作中我们发生了一次“争吵”。原因是向江心桥墩输送沙石和洋灰的工作没有按时完成,对份原因的分析我们有不同的意见。因为这次“争吵”我们曾彻底地检查了一次工作。从而使他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情况,和根据这些情况提出更具体的帮助,因而非常显著地改进了工作,使每项工作都能顺利地进行并提前完成。像他后来说的,这是一次“有益的‘争吵”。在这次“争吵”后更增加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以复好几次和另一些专项见面时,他都向他们介绍我说:“……我们在一起很好地工作过,还‘争吵过。”意思是说明我们的工作关系是健康和正常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为了工作上的不同意见面争论是正常的,是推进工作的。相反,对外无原则的苟同,不经过思考的轻率的“对!对!”“好!好!”,以及表面客气殷勤,背后一点不做,或隐瞄工作中的缺点,专挑好的说,他们是毫不容忍的。

有的同志说:这么大的工程,西林同志能做到无微不至,真有恩人的智慧和精力。“超人”的说法是不正破例。他不过是苏维埃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千千万万的优秀人物之中。(像他自己所说……”我是一个普通的苏联工程师。”)他以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把我们的工作完全党作他自己的工作。从不把自己看成客人,而是作为全体工作者中的一员,贡献出他全部的力量。

从西林同志身上,我们具体地认识了什么是苏维埃式的人物,苏维埃制度下的人是具有新的品质和道德的完全崭新的人——十月革命,列宁斯大林党所培育的新人。

从西林同志那里所得到的教益,我们将在今后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努力发扬。

第二次我又和丙林同志花一起工作了,那是在陇海路上。为了陇海路全貌通车,我正在洛河边上发愁,因为洛河发大水冲掉了原有的便桥,一切抢修器材都不能运到西边去供给其地道修单位使用一我们虽然又修起一个便桥,可是第二次发水又给冲掉了。

洛水并不像古文人笔下所描写的洛神那样美丽、宁静,而是非常不驯顺的;携带着浑浊的泥沙,披着茅草的屋顶。连根的小树,带穗的高粱和花生秩

子奔流而下。我们痛心地在河边望着被摧毁的便桥,望着木排架、椿木、枕木飘飘荡荡奔向黄河。正在这时候,电话上告诉苏联专家来了。来的专家很多,其中就有老朋友西林和沙格洛夫。求是喜从天降。我们未及寒喧,就冒着雨一起到河边去研究桥被冲毁的情况。然后回到车上和大家一起讨论怎样做。按照铁道部长命令陇海路通车的期限,这个桥必需在十五天之内再修起来。这时我们有个同志说:“十五天,水还未落,雨谁知道它还下不下?”马上他们中有一个专家说:“下不下雨是气象学家的事,我们管不着,修桥是我们工程师的事。“不少专家都表示愿意留下帮助我们,最后决定西林等同志留下。我们很多同志听说西林同志来了情绪马上高起来。

重逢后我们更熟悉了。我们同住在一个车上,一起工作,也一起闲谈。不过头几天没有工夫闲谈。他立即审查我们第一次的设计,在确定设计没有错误后,他又懊疑我们打椿纪录不确实,可能椿打得不够深,随后我们开始计划,编组力量,把一切可用的人力、工具、材料都详细地研究,组织到计划里……总之,在他的帮助下,制定了一个十三天的计划,向洛河开始了第二次的战斗。

他自画了一个打椿位置图,每天密切地注意打椿的纪录,出去看一趟,回来在图上划几个红圈圈。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水在下落,工作在超计划地进行。一天,他要求我陪他去西面“八号桥”,(现在已以修建该桥的登高英雄,今年在朝鲜前线的一次抢修中英勇牺牲的杨连第的名字命名为杨连第桥。)一下雨我急着要回来,在回来的路上雨下得更大了,我们都很忧虑,工程人员在这时候,对于每一阵急雨的感觉,像不是浇在地上面是浇在心上。回到洛河,我们一声不胜地往河边定,看见陡涨的河水正在摇晃着我们已大部完成的椿木,摇摇晃晃,一根根地飘起流走了。我们在雨里看了有四十分钟,回到车上,他建议马上休止打椿,组织人到河水下游的转弯处拦捞椿木;把打椿船拉上岸拴紧。因为这两件事都是继续工作所必需的。然后我们就研究:“水位在什么时候椿木开始摇晃,哪排椿木先摇晃,先飘走。他把他的椿位图和我们做的纪录拿出来说:“现在它对研究问题有用了。”我说:“你算定它还要下雨,椿木还要被冲走吗?”他笑说:“那是可能的。”因为彼此熟惯,我说:“那不是气象学家的事吗?”他说:“下不下雨是他们的事,下了以后是我们的事了。不过,不要急,还能按期完成任务。“因为他是那样镇定,我们对这这次失败反而没有像第一次那样沮丧。他开始说明一次经验:水下椿木必须连成一个结构,因为我们打椿时水位高,仅在水面上有夹板连系是不够的;打河心的椿木时水位低,夹板位置低而有斜拉木,所以没冲走,单根以及两边的反面被冲走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水一落就继续工作,打一排就连一排,他还提出在水下做斜拉木的办法。最后,他总结似地说:“像这样的河,我们以后需要用另外的办法。水流冲刷竟到八公尺,我也估计不足。”随后他坦率地说:“我原来怀疑你们前次打椿的深度,因为没有根据,所以没有提出,现在事实说明不是打椿深度不但。”

任务仍旧按期完成了,我们又学到他严谨的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态度和总结经验的方法。

为了争取陇海路全线按期通车,我们曾一路从黑石关到潼关,考察每一处大小工程,西林同志除了在施工上给于技术方河山指导外,为了提前完成,他还提出不少新的办法:如抢修八号桥时,采用了无沙混凝土,及加热速凝、压力灌浆等办法。(采用这个办法,三天内即可承重架梁,七大就可通车。如用英美的标准,则需二十八天后才能架梁通车。)在隧道与桥梁仅有的狭窄地段组成架桥机等。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他还给我们上了另一课——加强整体观念的课。当时陇海路有三个单位在抢修,日见交通不便、材料缺乏,各单位为了完成本身的任务,在材料和工具调剂方面都有点保守,而他总是从整体出发,把邻近单位的帮助看作是当然的事。如常地施工单位无法解决他们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甚至人的时候、西林同志常向这个或那个单位说:“我看为了能提前通车,你那里是不是可以帮助解决?”我们很多同志都感动地说:“你能从苏联来帮助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还有,在陕县附近的一个桥已经临时修复,可是在西端第一个钢梁下面支了一个枕木垛,这个枕木垛把桥下经过的公路堵住了,汽车不能通过。他提议改变一下:把已毁坏的钢梁的一端切除,移到桥墩上,枕木垛搬到另一端,公路就被闪开了。这就不仅照顾铁路而且照顾到公路。但这样做的困难是缺乏瓦斯切断钢梁时需用的“风”——压缩氧气筒。这种材料在当时的抢修工程中是非常缺乏和宝贵的。我考虑了一下,决定从本单位仅有的十筒压缩氧气筒中抽出四筒来,我说:“我写个电报叫黑石关给送吧!”他笑了。正在这时候,有两辆载重汽车间到那里过不去,司机及车上的人急的直叫,西林同志说:“他们会感激你。”我说:“不,应当感激你,因为是你用整体观念教育了我们。”

我再说说我们工作以外的生活,在工作正常进行的情况下,晚饭后我们常谈些别的。

他最爱谈莫斯科,从地下铁道、公共宿舍。新式建筑设计、街道、剧院和博物馆等。一直到日常生活,特别是日新月异的伟大共产主义建设工程,使人感到有这样的祖国是值得骄傲的。而且,更值得骄傲的是有这样英雄的人民懂得在战争中如何捍卫祖国,在和平时又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建设祖国。

我有时也谈谈我们的祖国,我们祖国已经在毛泽东同志的天才领导下,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站起来了这是我们的胜利和骄傲。我也谈到我们富饶的原野和矿藏,瑰丽的华狱景色。黄河以及其他许多古文化的遗迹等。这很多都是往古的、自然存在的、创

伤尚未医治或是埋藏在地下的。我们的黄河和长江的巨大水流,还没打被控制利用为发出光加热的力量;我们的矿藏还未被充分发掘,使它变为千万吨钢铁和其他金属,来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我们的大部分原野上,仍然是马和牛在一步步地耕耘土地,而没有奔驰着千万部拖拉机;我们的城市当时也才开始清理国民党反动统治河道留的贫民窟和垃圾……在相比之下,我深深感到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们还没有更多的建设我们祖国中新的骄傲——像现在我们可以提到的荆江分洪、淮河水利、成渝、天兰铁路这些新的成就。

当我向他表示这些思想时,他说:“我们也曾和你们一样,有过艰难时期;而我们工作,工作、工作,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工作,建设到现在,也还有很多很多的工作要做……只要努力工作,你们也会和我们一样地建设起来的。”

简单的话,可是却强烈地鼓舞了我们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热情;苏联同志就是这样以他们本身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及用自己劳动和智慧,不疲倦的工作,建设共产主义的榜样,召唤着世界人民向这个光辉的道路前进。

他是一个工程师,可是在工作繁忙中从不忽视政治学习,每天报纸一来,总是非常急切地要翻译译给他听,同时要我通过翻译进行一切说明。常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时,他热情而严肃地向我祝贺。为了读完当天整版的报纸,我们用了两个钟头的时间。只有深知斗争艰苦的人,只有深知和平宝贵的人,只有深知幸福生活的人,才能懂得我们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意义和价值。他是那样用心地一字一句体会毛主席的讲话,这种休戚与共的国际主义情感使我们联系得如此紧密。

我们生活在一起是那样愉快而有意义。平常,每天晚上他给我们少数人讲桥梁基础工程,虽然人少可是他讲得非常认真,像想把他知道的一点一滴全告诉我们。他讲的特点是生动又实际,讲许多实际施工的例子,使听的人容易懂而且感到假如碰到这种工作就会做。

他曾要我们和他一起去看沿线各单位正在施工的桥梁,看过后即问我们的意见,有无错误及如何改正,像考试一样。在这样耐心的教育下,使我们学到很多实际的东西。我非常惋惜,这种日子太少了。

下面再说一个走路的故事:沿着未修通的陇海路从观音堂走到潼关,是一段艰难的旅途,雨后的公路已成烂泥路,汽车不能走,就决定骑马去。我们预定在张茅镇过夜,可是那天离张茅镇还有二十里天就黑了。先走的同志到的也迟,仅找到一个西北旅途上标准的留客小店:一盘土炕,半领破席,我看着实在过意不去,在外面急着叫另外找地方。他看到那情况怕我为难,直让翻译叫我进屋去。一面吃点带的东西,一面他就兴致勃勃地讲起故事来从他在苏联北方修路时骑长角鹿,谈到在高加索骑骆驼,谈到在高加索被作为贵宾相待吃全羊,主人先敬客一只羊眼睛的奇异风俗。他说:“你知道,用手挖一只眼睛给你放在嘴里,那样的招待真不如现在这样舒服。”以后他又严肃地说:“在我们走了这段路以后,更有责任要很快地修通铁路,你看人民走路是多亏困难呵!”

他,一个苏联的工程师,在国内,生活在莫斯科那样的都市里,现在到我们国家躺在这半领破席的土炕上:想到的是修路,是运输任务,而不是其他。这应常感动和教育我们多少在困难面前发愁,在严重任务面前踌躇的同志呵!

苏联专家西林,并没有辜负列宁斯大林党的教育和嘱托,就是这样和我们同甘共苦,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忘我地工作过。

列宁斯大林党所培育的好儿女,对我们的启示太多了。这对于我们在执行毛主席的教导: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这些新的道德和品质上作了具体的典范。在伟大的栽树帮助下,让我们以更大的精力,更高的速度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吧!

我要为祖国做更多的工作,因为我和苏联专家西林同志一起工作过。

猜你喜欢
西林同志工作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experimental spectroscopy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of uranium monoxide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题西林壁
苏东坡题西林壁的故事
不工作,爽飞了?
严良堃同志逝世
王西林 作品欣赏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