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公里超轴运动中的郑锡坤

1952-08-16 02:34叶于
中国青年 1952年8期
关键词:车组机车司机

叶于

五百公里超轴运动是怎样诞生的?

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八日,青年团员、苏家屯机务段一○五青年号青年包车组司机郑锡坤同志,第一次在吉(林)沈(阳)线上,除牵引定数一千六百吨外,又多拉了六十吨。这就叫“超轴”。这是伟大的创举。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那天下午,郑锡坤和副司机李本栋、司炉李成喜驾驶着一一六一次列车到

了清原东站。李本栋、李成喜两人也是青年团员。火车头上水的时候,一个客人抢着跑过来向他们要求:“我买了两车青菜要运到沈阳去,摆在这个站上好几天了还挂不走。菜都要烂了,请给想点办法吧!”因那个站一直没有机会给他挂走,站长曾对他说,只要路过该站的机车司机同意就可以挂走。他们三人听了却想:如今的铁路是人民的铁路了,而自己又是人民铁路的工人,怎能看着青菜白白烂掉不管呢!不过一一六一次车已经“满轴”了,这可怎么办呢?郑锡坤独自寻思:解放前规定区间牵引定数(注一)都是用不好的机车试验出来的,这里面有很大的“安全系数”(注二)。多拉两辆车皮决不费事。于是,团小组会就在车上开始了,大家一致同意郑锡坤的意见,认为机车还有足够的潜力拉走客人的青菜。可是跟行车调度(注三)一说,他却急着嚷开了:“我的天,你们别跟我开玩笑啦!别的机车拉满轴(注四)还怕把钩给折了呢!”经过他们再三提出“不晚点,不出事故”的保证,调度才松口说:“你们看着行就行吧,我可是心跳啊!”他们大胆地挂上了这两辆青菜车,一路上紧张地工作,竟提前三分钟安全到达了沈阳。

这来看起来好像很简单,然而却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自我国有铁路以来差不多八十年了。但不论在满清皇朝时代也好,在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代也好,铁路工人都是被奴役地劳动者,遵循一套旧的制度工作着。解放后,党领导和依靠工人在铁路上实行了民主改革,改善了工人生活,最后又废除了许多旧的制度,公布了《新行车法》(注五)这才解放了生产力。郑锡坤就是在这个历史条件下首创超轴运动,这个创造为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随着超轴运动的发展,郑锡坤又接受了苏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五百公里”运动的先进经验(即要求一台机车一日夜走行五百公里),并领导全包车组克服重重困难,首先在苏家屯机务段试验成功。从这时起,“超轴”和“五百公里“运动就结合起来,成为完整的五百公里超轴运动。这一运动,现正如“燎原之火”,逐渐在全国铁路迅速燃烧起来。

五百公里超轴运动首先在苏家屯机务段显示了自己的巨大力量。仅据一九五一年十个月的初步统计,“超轴”和“五百公里”两项就可为国家增产节约二十八亿元,其中郑锡坤包车组约占三亿八千多万元。如果全国的机车都能达到这一水平,所生产的价值一定是很惊人的。

但是,五百公里超轴运动的重要价值还不止此。这一运动打破了许多在铁路企业内为资产阶级所遗留的落后的、保守的思想,更进一步显示了工人阶级在生产上的创造力量,将推动整个铁路进行一系列的业务改革,提高各个部门特别是有关行车部门的工作效率。这样,就可以解决铁路在目前机车车辆的不足,就能够以最少的机车车辆来完成最大的运输任务,把人民铁路推向一个完全崭新的阶段。

五百公里超轴运动沿着战斗的道路前进

然而,谁要以为五百公里超轴运动是一帆风顺地成长起来的话,那就错了。事实是:这一运动是沿着战斗的道路曲折前进的。

郑锡坤首创超轴的四天以后,他又一次超轴二百七十九吨,在全段扩大了影响。但是郑锡坤又认为,仅依靠自己一个人超轴对国家不能起更大的作用,超轴的工作应该由全体司机来完成。因此他一遇有机会,就宣传超轴的好处,介绍自己的经验,获得了不少的司机的支持。八月二十九日,一二四九号青年司机耿本善超轴二百多吨,一一八四号司机李振江想:“人家能超轴,我为啥就不能呢?”他鼓起勇气,也超轴一百多吨。

但是一个新的创造和新的事物的产生,一开始往往会遭到一些陈旧观念和落后思想的抵抗甚至受到一些打击。这些抵抗和打击有时是来自各方面的。比如说,有些人认为郑锡坤超轴是“偶然”的,因而徘徊观望,“看看再说”。有些人害怕超轴出事敌,降低机车质量,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有些人则公开地宣扬他们的保守主义思想:“什么超轴不超轴,还不是碰运气!“或说:“伪满那阵,小鬼子当权,鬼脑子也不死呀!他们算的多准,也没说要多拉一吨半吨。不按规矩可不成呀!”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人说:“这下肯定是要增加定数了。人家团员积极,带累咱们占包(注六)。”有的讽刺郑锡坤超轴是为了“当英雄”,甚至过去跟他很亲近的伙伴也和他疏远了。这时,郑锡坤虽然心里有些痛苦,不过他一想到超轴是对国家好,他就有了勇气,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他给那些支持超轴的司机说:“只要我们想到这不是坏事情,那我们为啥不干呢”

不久,机务段的党组织注意了郑锡坤和其他司机的超轴行动,就完全支持他们。并于十二月七日吸收郑锡坤入党。机务段的团组织在团员大会

(图片见原版面)左图:一○五青年号青年包括车组和机车,图中右起第一人为郑锡坤。

上也表扬了郑锡坤同志。这样,就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鼓舞他向新的胜利前进。

一九五○年一月,苏家屯车站发生“堵塞”(注七),党更进一步研究了郑锡坤的超轴经验,便具体组织推广。一○九二号首创超轴一千一百吨的新纪录,接着三二八号也跟了上去。郑锡坤回来听到了这个胜利的消息,一点没有妒嫉的心情,他眼看到超轴运动的开展,将为祖国增加巨大的财富,只乐得心里像开了花一样。他说:“这一下,大家可相信了吧!”接着他也创造了超轴一千一百吨的新纪录。可是后来一○九二号和他的机车都发生了毛病,于是有些人就说了:“我说不能超嘛!这下该老实了吧!”这样,就使得那些保守思想获得了新的“根据”,而使那些本来对超轴拿不定主意的人更加动摇。虽然苏联专家研究后指出这是因为洗检(注八)不好,不是超轴的过错,但很多人不信,说:“机车明明坏了嘛!”但是郑锡坤相信苏联专家的话,为了祖国,他不能气馁,他和全包车组商量好,过不几天又超轴了。

一九五○年四月,铁路局正式号召超轴超长(注九),但保守思想仍然抵抗,有人竟预言“苏家屯机务段将来要垮台就垮在超轴上”。有的司机还以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技术,来说明超轴超长都是“冒险”。使得新提拔的一些司机害怕起来,说:“人家开了那些年的车还不敢呢,咱们新开车的就行了?”但郑锡坤积极带头,响应了号召,在党和团的具体领导下,团结了许多先进的司机,以无数的事实来打破陈旧的、落后的观点。十九日郑锡坤拉了八十七辆车,超长四十二辆,超轴七百六十吨;二十八日,八○一号机车在苏联代理段长的亲自帮助下,超轴达一千零六十吨。这大大地鼓舞了全段的超轴超长热情,展开了红五月劳动竞赛。这时又有人说:“到头了,不能再多啦,”郑锡坤想:“为国家多干点不好么?为啥一定要说到头了呢?”经过苏联专家介绍,他开始学习发挥机车潜力到最大限度的方法——苏联先进驾驶法,但小组里有些人对这个方法抱着怀疑的态度,郑锡坤便进行思想动员:“不好的东西苏联同志决不能告诉我们。”同时由于苏联专家的亲自上车帮助,终于试验成功。接着他又创出更新的纪录。

五月下旬,很多超轴的机车又出毛病了,引起了某些干部的思想混乱。有的说:“还是人家说对了,咱们机务段早晚得垮台在超轴上。”有的说:“我早就主张别超了,这下怎么办呢?”有的思想保守的技术人员也以什么“开捷尔”公式来证明超轴是不“科学”的。因此许多超轴的司机热情下降了,超轴运动又遭受到了严重的挫折。郑锡坤知道这是到了最困难的时候了,但是他想自己决不能动摇,他告诉自己:“你回想回想过去再看看现在吧,旧社会许多困难你都熬过来了,现在有了自己的祖国,你怕什么呢?”郑锡坤就是这样把自己和祖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试问,有什么困难能征服一个人这种高贵的对祖国的感情呢?所以,郑锡坤仍然超轴,并且还团结了几台先进的机车一起坚持下去。

是的,超轴运动是绝不可能失败的。因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支持和鼓励新的、进步的事物。在超轴运动遭遇到看来几乎是不可克服的困难的时候,党总支召开了各种研究会议,和苏联专家一起用科学证明了造成机车发生毛病的原因是机车保养不好及工作方法不当所致;有力地粉碎了保守思想和什么“公式”,重新推动了全段的超轴运动。

六月,五百公里运动由昂昂溪影响到苏家屯,党正式提出在苏家屯机务段开展五百公里运动。这时,有一些司机也存在着不少顾虑,如怕累。怕费煤、怕损坏机车质量等。但绝大部分司机是欢迎的,因为超轴运动的内容早包含了五百公里的因素。郑锡坤又是第一个响应党的号召,并在自己的包车组内进行思想动员:“拉的多,就要跑的快,要是老停车起车,机车车辆就不能充分利用惰力(注十)了,那爬坡怎么行呢?”在党的组织下,找出了紧密“交路”(注十一),全组开”诸葛亮”会研究抢点(注十二)办法,互相提出保证,终于在六月二十日到二十二日,首次连续三天完成五二二日车公里,把全段五百公里运动迅速推向高潮。但不久许多跑五百公里的机车发生热轴(注十三)现象,使机车质量受到损害。郑锡坤在小组内研究了热轴的原因,知道是因为给油不充足和油内含有砂子,乃将油壶改大,将油过滤一遍使用,彻底改变了这一情况。

随着五百公里运动的深入开展,在不少的司机和干部中又错误地认为“超轴已经过去,五百公里高潮到来”。因此只注意提高日车公里,超轴不超轴就不管了,没有认识到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加提高运输效率这一重大意义。但郑铅坤包车组却于完成五百日车公里同时,又争取不断超轴。如他们七月份全月平均完成五一四日车公里,并超轴一五四九吨,为国家积累了巨大财富。党研究了这一新的情况,号召大家学习郑锡坤包车组把五百公里和超轴相结合的方向,因此在全段奠定了五百公里超轴运动大规模开展的基础。八月,党又通过工会组织了群众性的“打擂”(注十四)大会,以及先进司机、指导司机座谈会,广泛地介绍郑锡坤五百公里超轴的先进经验。这时,那些过去不敢超轴、不相信超轴和对五百公里没有信心的司机,技术人民、管理人员才知道,郑锡坤能够超轴跑五百公里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什么“碰运气”“冒险”“不合乎科学”的,因此都一致公认郑锡坤为全段五百公里超轴的旗帜,掀起了学习五百公里超轴轻验,特别是郑锡坤工作方法的热潮。连过去一直反对超轴的几个司机也说:“原来他学习了苏联的先进

驾驶法呀!怪不得他干的好哩。”因此,他们也开始超轴了。有人故意向一个不赞成超轴的司机说:“你早先不是说不能超吗?”他答:“咳,过去的事别提它啦!”从这时起,他们对超轴就十分热心了,时常和郑锡坤交流经验,使郑锡坤也学习到许多东西。郑锡坤在这时又亲自帮助许多青年司机学习驾驶技术,全段五百公里超轴运动普遍开展起来。

五百公里超轴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伴随着乘务员(注十五)技术和机车质量的不断提高。因为五百公里超轴机军的驾驶方法与一般列车的驾驶方法不同,两者对机车质量的要求也就不同。为了正确而完满地解决这个新情况下的一系列的新的要求,党号召全段学习苏联先进经验。这时,郑锡坤也带动全包车组走入学习的新阶段。如他们学习了群众创造的“机车保养法”、“循环检查制”等,对机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九月,段上正式开始用“防锈剂”(注十六),但很多人未认识到这一方法对提高机车质量,保持锅炉处于良好状态的重要性,免得这事要“爬上爬下”,“量水下药”太麻烦,贪图省事,不按标准作业使用,结果有几台机车还出了事故,有人说:“这下倒学出事故来了!”郑锡坤在党的领导下,自己首先带头干,并不断宣传“防锈剂”的好处,解决了小组内的错误看法。一个月后,机车锅炉水锈面积和水锈厚度显著缩小,第一次延长一千五百洗检公里,使全段使用“防锈剂”向前推进了一步。

一九五○年,冬天来的早。很多机车忽视冬季准备工作,经常发生运缓(注十七)事故,特别是在大石桥到苏家屯一线上,大家说无论如何拉不了一千八百吨,有人又说:“冬天要超轴是困难喽!”因此很多车运不出去。这时,党总支书记说:“郑锡坤,你做个样子给大伙看看吧!”他召开了小组会,提出“为了抗美援朝,这就是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了!”经过全组努力,他们一直没出过任何事故。十一月十八日,也就是郑锡坤第一次超轴十五个月前的这天,他竟牵引三五七七吨,超轴一千五百七十七吨,创造了当时全国的最高纪录。当时,这样长大的列车如何起动呢?要知道,列车起动的时候,机车是需要花费比列车运行多好几倍的力量的。郑锡坤想出了“压缩车钩,分别起动”的办法,就是机车起动之前先后退使每辆车的车钩在连接处都留有空隙,机车起动时,先只要付出拉一辆车的力量;第一辆车动起来了,机车的负担就轻了,所以拉第二辆车时,总的负荷也就轻了,如此类推,直到最后一辆车都是如此。这就为超轴的更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几件。不久,他又在“撒砂”上,创造了更正确的工作方法。因为撒砂是增大车轮和轨面的粘力,加大机车的牵引力,特别在爬坡的时候,更需要这样做。但有的司机上坡时就一股劲地把砂撒到头,结果很多时爬不上去。郑锡坤想:撒妙虽然可以增大车轮与轨面的粘力,但多了也增加了磨擦力,机车负担反而加重。因此,他就看需要撒砂,更好地发挥了撒砂的作用。这一方法的推广,使“运缓“事故减少了。也许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些“小事情”,这可完全错了。这完全不是什么小事情。因为五百公里超轴运动中的每一个困难必须解决,否则运动就休想前进一步。只有创造性的劳动,运动才可以获得前进的动力。

十二月十六日,郑锡坤天才地创造了“顺风超轴”(注十八)的经验,在大石桥到苏家屯一线上也超轴二六三顿。郑锡坤当时心里还没大把握,可是他想:“我要是拉不上去,就会影响到段上,完不成冬运任务。这怎么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志愿军呢?”他说:“我一想起了当亡国奴的日子,我一想起了祖国,我就有了充分的信心!”这事实,又极大地教育了全段乘务员,纷纷创造了新纪录。二十四日,一一五七号超轴一千九百三十九吨。二十五日郑锡坤包车组又以二千一百七十四吨超过。此后,超轴纪录不断出现,由三千吨、四千吨、五千吨直到今年三月超轴五千八百七十多吨的新纪录,如果和郑锡坤第一次超轴六十吨相比的话,经过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提高了九十八倍。

五百公里超轴运动成长起来了,虽然它走过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运动的诞生和发展,正如斯大林同志所教导我们的:“在辩证法看来,最重要的不是现时似乎坚固,但已经开始衰亡的东西,而是正在产生,正在发展的东西,那怕它现时似乎还不坚固,因为在辩证法看来,只有正在产生,正在发展的东西,才是不可战胜的。”

郑锡坤为什么能在五百公里超轴运动中取得这样大的成绩?

郑锡坤能够首创超轴运动,并在五百公里超轴运动中取得这样大的成绩,是和党的培养以及广大职工的努力分不问的。

郑锡坤一九二六年出生在辽东省海城县虎庄屯一个贫农的家庭里,在充满着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苦难的农村里长大。十九岁上,他到铁路上工作,但他仍然是日寇的奴隶,痛苦而不自由。国民党来了,带给他的是旧恨加上新仇;他当时想:“这是什么人的生活呢?人就这样的活下去么?”一九四八年底,苏家屯解放了,他也获得了解放。从这时起,党和团就一直在领导他前进。

党和团经常给他讲先烈和英雄们的光荣事迹,给他讲共产主义社会的远景,培养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使他在工作中时刻地记着:“我这是为祖国做的,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早日到来做的。”当在工作顺利或创造新的成绩时,党和团就教育他:要他戒骄戒躁,防止自满情绪,并帮助他巩固已有的成绩和不断地获得新的成就;当他碰到

困难或遭受到打击时,党和团就鼓励他,支持他,给他指出方向,如当他第一次受到打击时,党就领导他团结了许多先进的司机,战胜了一切障碍。一九五○年一月,他在辽阳因工作不好出了一个事故,引起了组内一些同志对他的议论和批评。他难过极了,但没有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使大家对他不满起来。这时党和团就耐心地教育他,他在小组内作了诚恳的检讨,并带动了大家都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全组空前地团结了,他的威信也提高了。

党和团的领导上对郑锡坤包车组时时刻刻地关心,甚至一件极为细小的事情,也都要亲自解决。机车有时检修不好,党和团就建议行政重新修理。开展五百公里运动时,他们没有经验,党和团就组织他们学习,请苏联专家直接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和外站、外段取得联系,解决了无数的困难。党对郑锡坤的培养和教育,他体会得是很深的,他常说:“父母生下了我,但我不知道如何做人;只有党,才给我指出方向和做人的最好理想。没有党,就没有我今天的郑锡坤。”

同时,铁路是综合了各种科学的大生产企业。因此各个部门是密不可分的,缺少任何一个部门的帮助,火车头就不能前进一步。因此,郑锡坤的成绩,是和集体的力量分不开的。

调度对郑锡坤和他的包车组的帮助是很大的: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是郑锡坤包车组的人要求超轴,调度总要想尽办法来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跑五百公里时,调度就尽量帮助他们沿站通过;前面有车压住了他们不能提高速度,调度就组织他们两台车竞赛,结果都完成了任务。有一次郑锡坤驾驶的列车晚点(注十九)了,调度就写信安慰他,并帮助他把点再抢出来。

苏家屯机务段工厂青年包修组(注二十)对他们机车质量的提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包修组长经常跟着他们的机车走,发现了六十多件平时检查不出来的毛病,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修理。有一次他们机车入库洗检,但又来了临时任务,要十五点出车。包修组就全体动员起来了,连午饭也不吃。结果十四点车就出了库。包修组说:“郑锡坤包车组是我们段上的旗帜,他们那样肯干,可不能因为我们干不好影响了他们的工作。”

车站也给郑锡坤包车组许多帮助。他们跑五百公里,车站就迅速给他们检车、编车。代他们试风(注二十一),煤台、水鹤工人抢先给他们上煤上水。机务段化验室主任为了使他们的机车锅炉经常保持优良状态。每次洗检时都钻到锅炉里去检查。更重要的是每逢郑锡坤遭遇到困难时,许多先进的司机就去鼓励他,安慰他,有了一点经验也要告诉他。郑锡坤包车组全体工人对他的缺点是严肃地提出批评,在他遇到困难时,又诚恳地去帮助他想出法。在一九五○年五月中旬许多机车发生毛病上全组同志都鼓励他说:“司机长,这不是超轴的过;你大胆干,我们一定在后面跟着。”……

这,该是多么巨大的力量啊!郑锡坤包车组从一九四九年七月到一九五一年十月,共安全行走二十六万公里,超轴七万八千多吨,从一九五○年十月到一九五一年十月有八个月全月完成五百日车公里的惊人成绩,可是这些成绩,又有谁能够把它利集体的力量分开呢!

注释:

注一:规定一台机车从甲地到乙地应该拉多少吨,叫做“区间牵引定数”。

注二:这里是指机车率引力的“安全系数”。就是说如果一台机车本可拉二千吨,但为了安全,规定少拉一点。

注三:专门管理铁路机车车辆运行的人员。

注四:一台机车牵引了规定的定数,就叫“满轴”。

注五:这是当时东北铁路为了代替已经废除的陈旧的一套制度所颁布的一个新的行车制度,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限制工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注六:连累的意思。

注七:车辆拉不出去。

注八:机车规定每走行多少公里,要修理一次,就叫“洗检”。

注九:每一列车都有规定的长度,超过了就叫“超长”。

注十:机车车辆前进时本身的一种力量。物理学上叫“惯性”。

注十一:就是规定一台机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图表。

注十二:规定一台机车从甲地到乙地应该走行多少时间。“抢点”就是减少这个规定时间。

注十三:机车车辆运行时车轴经过剧烈磨擦,就要发高热甚至燃烧,此处就是指的这种现象。

注十四:召开会议,先由各人报告自己的成绩,再由大家评定好坏。

注十五:乘务员就是笼统地指在机车上的工作人员。

注十六:使用某种药剂,使锅炉不生水锈,提高传热量。

注十七:就是机车爬坡时拉不上去或运行中无力再前进。

注十八:利用风的力量来辅助列车前进,加大了机车牵引力。这是郑锡坤在超轴上最成功的经验之一。

注十九:超过了从甲地到乙地的规定时间。

注二十:专门负责某几台机车检修的一个生产小组。

注二十一:机车车辆利用储藏的风力推动闸瓦阻止车辆前进。这里是指开车前先试验这一部分作用是否良好。

猜你喜欢
车组机车司机
大连机车
重载机车牵引计算仿真系统开发及其应用
画与理
以电代油推进绿色生产
老司机
基于CTC3.0系统机车摘挂功能的实现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老司机
基于WiFi便携式防砂车组生产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一种机车联接箱工艺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