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语/名词/提醒

2024-05-18 16:38
现代家长 2024年5期
关键词:肥皂水食育饮食

妙语

大人总喜欢在孩子身上回忆过去。

—萧红在小说《呼兰河传》中感叹家庭教育。

习惯性“体面节俭”,时不时“肆意挥霍”。

—当前新中产人群的消费态度。

你的头脑里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迁,而世界照旧继续,一无所知。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你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了。然而,也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你自由了。接纳你在这个世界里的渺小。

—语出马特·海格《活下去的理由》

你可能认为我们早就无话可说了,但由于天气一直在变化,我们从来不会无话可聊。

—美国电影导演伍迪·艾伦这样描述人际关系。

人生轨迹中有无数擦肩而过的陌路人,偶尔我们幸運地跟另一条轨迹上的人志同道合地走一段,也许是半辈子,也许是半天,也许是半小时,这些都是礼物,值得珍惜。

—演员陈冲谈友谊。

“他只是做错了题,又不是做错了人。”

—一位父亲在家长会上承认儿子是学渣,“但我依然相信他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一番话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不要强迫别人说真话,他的行为就是答案。

—当孩子撒谎时,家长要有这样的觉悟。

把放在别人身上的希望收回来搁在自己身上,可保自己一世的浪漫。

—与其望子成龙,不如从我做起。

名词

肥皂水效应

释义:将批评夹在赞美中,以减少批评的负面效应,能使被批评者愉快地接受批评

1923年,约翰·卡尔文·柯立芝成为美国总统。他的女秘书很漂亮,但工作中经常因粗心而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漂亮的小姐。”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能把公文处理得像你一样漂亮。”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

一位朋友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得意扬扬地说:“这很简单,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些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觉得痛。”

心理学家借用这个案例,将这种批评的艺术命名为“肥皂水效应”,定义是:将批评夹在赞美中,以减少批评的负面效应,能使被批评者愉快地接受批评。

心理学家解释,将批评夹杂在赞美中,可以降低批评的尖锐性和攻击性,减少被批评者的心理抵触,使其更容易接受批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利用“肥皂水效应”,增强亲子沟通的有效性。

1.与孩子沟通时,家长对孩子要不吝赞美之词,多从正面看待孩子的行为,即便孩子犯了错,也要肯定其中的积极因素。比如:“这次考试你成绩下滑了,但我发现卷面整洁多了,这是了不起的进步。”

2.对批评进行幽默化处理,让批评听起来不像是批评。比如:“你把房间搞得这么乱,是想玩一次免费的寻宝游戏吗?”

3.将批评转化为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最后一道大题没有思考时间,是时间分配出现了问题,建议你以后考试做选择题不要超过15分钟,做简答题不要超过30分钟。”

提醒

以食为育,让孩子在生活中感知爱与珍惜

食育,就是学习吃什么吗?是,也不是。吃什么固然重要,但是通过食物学会感受自然、生命及文化,达到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珍爱生命的目的,才是食育的真正意义。

饮食健康极其重要

如果按平均寿命80岁计算,人一生要吃掉大约87600顿饭,总重量为几十吨。怎么吃,吃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健康,而人的健康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健康饮食应该从娃娃抓起。

一名16岁的高中生患了糖尿病,空腹血糖值是正常上限值的3倍多,原来他一直拿饮料当水喝,早上咖啡、下午奶茶、晚上可乐,连续三年不怎么喝白开水。医院里类似情况屡见不鲜。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个健康公式表明:健康(100%)=遗传(15%)+环境(17%)+医疗(8%)+生活方式(60%)。可以看出,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把吃饭当回事,也没有意识到吃饭是需要教育的。家长喜欢吃重油重盐的食物,喜欢点外卖,孩子跟着吃,导致不少孩子养成了不健康的饮食和健康观念。

食育不仅关乎孩子的健康、家庭的希望,更关乎民族的未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明确提出,要加强食育,引导科学均衡饮食,吃动平衡。食育已上升到国家战略,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

生活中处处有食育

孩子常见的饮食问题,反映出家长教养中的各类问题。比如强迫喂养,即强制要求孩子吃掉一定量的食物或某一种食物,可能让孩子对某种食物形成抵触心理。还有放任喂养,不规定就餐时间、不限制零食……这些都会让孩子在饮食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在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王旭峰看来,最好的食育是父母以身作则。比如,改掉不吃早餐的习惯,一日三餐准时准点;不要只吃精细粮食,多吃五谷杂粮;少买饮料,多喝白开水;制定餐桌规矩,吃饭时不看电视、不听故事,等等。很多孩子一天中有两顿饭是在家吃的,家长的营养观念,家庭的饮食习惯,都会直接影响孩子。

“家的味道”支撑孩子走得更远

食物是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传承的完美载体。为孩子提供有乡土风格的食物,本身就是一种非物质文化传承,从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入手,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树立强大的民族自信心。

食育还是家长与孩子情感交流、建立相互信任的基本活动。每个人脑海中关于家的印记都离不开温暖灯光下那一方餐桌,家人围坐一起吃着独特风味的饭菜,说着家常话,是每个人心中最温暖的画面。

一家老小在餐桌前相互谦让、彼此关心,看似平淡无奇,却对孩子价值取向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专家建议,吃饭时多聊充满正能量的话题,可以和孩子聊聊正在吃的食物,既是大自然的馈赠,又是很多人劳动与协作的结果;可以引导孩子细嚼慢咽,谈论食物本身的味道、颜色、营养,增加孩子对食物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参与做饭,他会更喜欢自己做的食物,也会加深对家长辛苦劳动的理解。培养孩子对食物的热爱与感恩之情,有利于塑造孩子内心富足的人格,让他成为热爱生活的人。

食育,事关孩子的一生幸福。不管他长大以后离家多远,经历怎样的人生,能支撑他走下去的力量,一定有“家的味道”。

(董颖)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肥皂水食育饮食
我是“食育”小画家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肥皂水泡泡为什么是彩色的
肥皂水能驱赶蟑螂吗?
3—6岁幼儿家庭食育开展建议
“食育”也需进校园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