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并不废 等

2024-05-18 13:02
现代家长 2024年5期
关键词:废话聊天宠物

问: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和儿子之间变得无话可说了。我一提学习,儿子不是敷衍就是沉默。我觉得这样不行,让老公跟儿子多聊聊,毕竟儿子大了,跟爸爸的共同语言会多些。谁知,老公说,除了学习,有什么好聊的!他是学生,聊其他的不是废话吗?请问,我家这样的状态应该怎么改变?

孙女士

答: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父母和孩子交流,除了问学习,剩下的就是说教,聊天目的十分明确。结果,孩子不愿意听父母的说教,父母也不愿意听孩子的废话,亲子之间进入无话可说的状态。

其实,说废话有很多家长想不到的好处。

1.废话说得多,关系才亲密。

我上学时,逢年过节包饺子,都是我擀皮,我爸我妈包饺子、煮饺子。我们边干活边聊天。通过聊天,我知道了爸妈的很多事情,理解了爸爸为什么这么倔强,也看到了爸妈对我的良苦用心。

聊天也是教育,且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因为聊天时孩子是放松的,更愿意说出真实的感受。这样家长就知道孩子有什么困扰,需要不需要帮助,以及怎么帮助他才好。

闲聊,看似毫不起眼,其实蕴藏着力量。

有个爸爸偶然发现儿子的书包里藏有情书,没有吭声,而是约儿子打球。打完球,两人边喝水边聊天。爸爸说,自己上学时喜欢过一个女孩,但那时没有能力给对方任何承诺,便将感情放在心底,直到考上大学,有信心给对方美好未来时,才对女孩表明心迹。这个女孩就是儿子的妈妈。

自始至终,爸爸只字未提儿子的秘密。回去后,儿子想了很多,最终决定效仿爸爸,先将感情放在心底,一切等上了大学再说。就这样,爸爸巧妙化解了一场潜在的风波。如果他跟儿子讲大道理,不仅白费力气,还容易引起儿子的抗拒和叛逆,而采取闲聊的方式,用故事包裹道理,不僅儿子爱听,教育效果还更好。

2.废话说得多,孩子更聪明。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有一项研究显示:亲子交流对孩子大脑的发育影响很大。交流频率越高,大脑中语言相关区域的活动就越强,信息传递就越高效,思维就越活跃。对大脑来说,刺激其发育的最重要因素是交流互动,对话的次数是关键。就是说,亲子频繁对话,对孩子大脑的发育很有好处。

后来的科学研究也证实:在孩子幼年,父母与孩子的对话越多,孩子的词汇量增长越快、智商越高。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曼曾在自传中说:父亲和他海阔天空地闲聊成就了他。比如提到恐龙,父亲说:“假如它站在咱家的前院,高到足以把头伸进阁楼的窗户。不过,它可能会遇到麻烦,因为它的脑袋比窗户稍微宽了些,要是它把头伸进来,会挤破窗户。”有趣的闲聊让费曼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这份好奇驱使他不断探索,最终成了物理学家。

所以,父母不要觉得只有聊学习才是正经事,聊其他就都是废话。那些听起来似乎毫无价值的废话,很可能就是促进孩子大脑发育的“营养”。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 和孩子聊天,不要带有强烈的目的性。

有些父母和孩子聊天,开头一两句会问学习以外的事情,如:“今天过得怎么样?”然后不管孩子回答什么,都把话题引到学习上,结果引起孩子的抵触心理,把天聊“死”。父母想和孩子沟通顺畅,就要学会不带目的地聊天,顺着孩子的话说,而不是顺着自己的意思说。

2. 和孩子聊天,要学会启发孩子。

父母可以学习一种叫“海沃塔”的聊天方式。它通过提问、回答、讨论来延展和探讨问题,用“为什么”“怎么样”等开放性问题启发孩子思考,避免直接评价。如,孩子想养宠物,父母可以问孩子:“为什么想养宠物?想养什么宠物?养宠物的支出怎么解决?谁来照顾宠物?”通过提问,让孩子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和孩子聊天,要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

女儿放学一见我,就开始说学校见闻。虽然她说的内容与我毫无关系,全是废话,但我依然耐心倾听、不时回应,从不轻易打断。因为孩子正说着,突然被打断,会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从而影响亲子关系。如果父母耐心听完并给予回应,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能够在父母面前畅所欲言的孩子,跟父母的关系都很不错。

做父母的,免不了要教育孩子。直白地讲道理是一种方式,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将道理包裹在日常闲聊中,是更高级的一种方式。

无聊亦有用

问:我不怕孩子调皮捣蛋,就怕孩子说:“好无聊啊。”一听他这么说,我就焦虑、自责,觉得自己没做好规划,让他虚度了时光。人生漫长,孩子现在就感觉无聊,以后可怎么办?

宋女士

答:孩子抱怨无聊时,父母不必急着把这当成问题去解决,因为无聊也是一种人生状态,让孩子体会一下也并非一无是处。

1.无聊可以激发创造力。

孩子为摆脱无聊,会主动思考:我要做点什么呢?心理学研究证明,无聊是通向创新王国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点。智慧家长在给孩子安排活动时,会有意“留白”,即留下一段时间不做任何安排,让孩子自主活动。在自主活动时间里,孩子会创造性地去做很多平时不常做的事,比如,自制乒乓球拍、养虫子等。

2.无聊可以锻炼独处能力。

如果把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出现空闲就恐慌,就有罪恶感,看似很有追求,其实是无法独处。这种人长大后,会因为没有独处能力而无法忍受爱人、子女不在身边的日子,然后丧失人际交往应有的界限,索取过多,造成亲密关系失衡。健康的心理是张弛有度,忙碌时高效做事,闲暇时自得其乐。无独处能力的人,心理并不健康。所以,父母不妨在孩子小时候让他锻炼一下独处能力。

3.摆脱无聊是一种自我挑战。

当孩子无聊时,如果父母马上大包大揽:“咱们去做游戏吧、去看书吧……”等于父母主动承担起了让孩子不无聊的责任。这是孩子自己的责任,不是父母的责任。孩子因无所事事而无聊时,其实正面临着自我挑战——尝试自己安排活动,找到新的乐趣。他从无聊中走出来一次,就相当于对自己负了一次责任。所以,父母不必害怕孩子无聊,甚至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一些空白时间。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把决定权交给孩子。比如,突然停电,不能看电视了,或者突然刮台风,不用上幼儿园了,孩子会觉得无聊,但父母要忍住,不要把责任揽过来,要把决定权交给孩子。父母可以问问孩子:“你有什么想做的吗?要我参与吗?我服从分配。”鼓励孩子自己寻找想做的事情,而父母可以配合。

其次,不要干涉孩子自己找乐子。孩子自发做的事情,比如躲在桌子底下玩、发出叽叽咕咕的怪声等,可能很可笑,但父母不要表现出来,要尊重孩子。

最后,和孩子一起制作“游戏罐”。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想想无聊时可以玩的游戏,然后一一写在纸条上,比如“画一棵树”“给娃娃洗澡”“编一个故事”等,然后把纸条放进一个罐子里。跟孩子说好,当他无聊时,就自己到“游戏罐”里摸一张纸条,做上面的游戏。慢慢地,孩子就会自己找乐趣。

罗素说:“孩子必须利用想象力和自身能力克服无聊。孩子就像幼苗,当它被安安静静地放在土壤中时,长势最好。太多喧嚣,只会让他长大后无法忍受能够带来丰饶的单调。”所以,父母在适度陪伴孩子的同时,要允许孩子适度无聊,让他体会无聊,然后用自己的力量走出无聊。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废话聊天宠物
舒服的关系,是可以说“废话”
“废话”里也有不“废”的“话”
废话
我就是不想跟你聊天了
敞开门聊天
抬起脚来
养宠物
先验的废话与功能的进路
聊天不倒王
你我聊天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