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杀手”的进阶之路

2024-05-17 12:59高峰徐敏
科学24小时 2024年5期
关键词:反坦克步兵敌方

高峰 徐敏

地雷主要由TNT炸藥、引信、发火装置、保险装置等组成,以自爆方式发射预制破片杀伤敌人。最常见的地雷主要是反步兵雷、反坦克雷和反直升机雷等。此外,还有为了防袭击告警的信号雷、战场照明的照明雷等,在冷战时期,还出现过以核材料为装药的战术级小当量核地雷。

“寂寞忍者”——反步兵雷

反步兵雷以阻止人员通过,杀伤步兵为目的,大致可分为普通反步兵雷、反步兵跳雷、反步兵定向雷三大类。反步兵雷可通过压发、松发、绊发、无线电遥控、有线遥控等方式引爆。

由下往上炸的普通反步兵雷典型的普通反步兵雷有72式反步兵雷、法国的M59爆破型反步兵雷和VS-50反步兵雷。与人们想象的一爆致命不同,反步兵雷的主要目的是炸伤步兵以阻滞敌方冲击,给敌方步兵造成严重的心理恐惧,并迫使敌方抽调其他步兵前去施救,以进一步削弱其攻击作战能力,这也是经历战争后往往有大量步兵肢残的原因。

先跳高再爆发的跳雷机枪出现后,其高射速形成的绵密火网迫使步兵在冲击时,必须采取人员间隔约10米的散兵线队形,散兵线队形使普通的反步兵雷只伤及个别人员。那么,怎样才能让一枚反步兵雷在散兵线队形中威力更大一点呢?答案是反步兵雷能够起跳“中心开花”。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研发人员进一步研发反步兵跳雷。反步兵跳雷被设计成当人员踩上或松开、拉开绊线时触发,通过抛射药将雷体弹射到距地面1~2米后再爆炸,这种空爆反步兵雷的破片或预置钢珠,能重创炸点周围约15米范围内的目标。典型的反步兵跳雷有美制M2系列、德制DM-31反步兵跳雷、我国的72式反步兵跳雷等。

扇形喷发的定向雷在实战过程中,进攻的一方往往在障碍区悄悄开辟通道,并突然发起密集队形冲锋,希望一举突破防御线。在这危急时刻,有没有一种地雷能像霰弹枪一样,在防御堑壕或突破口附近,把大量的钢珠瞬间喷向冲来的集群步兵呢?有,那就是反步兵定向雷。其典型代表有克莱莫人员杀伤地雷(又称“阔刀地雷”)和我国的66式反步兵定向雷。这两种地雷外形和工作原理基本相同。“阔刀地雷”是一种在越战时期,由美军研制的定向人员杀伤地雷,每个地雷内有预制的破片沟痕,爆炸时可使破片向一定方向飞出,再加上其内藏的钢珠,爆炸杀伤范围包括前方100米、60度广角、2~2.4米高度范围的扇形区,钢珠最远射程甚至可达250米。“阔刀地雷”既可以在紧急时被隐蔽在附近的操作手主动引爆,又可以被敌方无意间绊发,还可在敌方移动触碰感应激光后爆炸。这种地雷常被隐蔽设置在敌方主要冲击路线上,或不便于防守的入口处,作为出奇制胜的重要手段。

美制M2 反步兵跳雷

法国HPD 2A2 地雷

德国AT-2 反坦克车底雷

“破甲高手”——反坦克雷

2023年3月20日,俄罗斯机械化步兵向沃迪亚内以北的乌克兰第53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机械化步兵旅阵地发起进攻,结果陷入雷场。先是两辆被毁俄军战车燃起大火,冒出浓烟,接着,另一辆俄军战车继续大胆突入,但它很快撞上一枚反坦克雷,化作一个火球。

炸“脚”的反履带地雷 为了达到阻止、炸毁对方装甲车辆的目的,各国在反步兵雷的基础上,扩大地雷体积,加装了5~10千克黑索金炸药,改装了要用大于180千克的力量触发才能引爆的引信,这样就形成了早期的反坦克雷。这种反坦克雷,在二战中后期的大规模地面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这种地雷原理简单,但由于埋设简便、阻止和瘫痪敌方坦克集群效果好,在俄乌战场上仍可以看到大量压发反坦克雷的身影。其中的典型代表有美制M19反坦克雷、我国的72式塑料壳反坦克雷等。

炸“脚”破“肚”的反履带及车底雷俄乌战场上所使用的法国HPD 2A2地雷,是反履带及车底雷的典型代表。这种地雷长280毫米,宽185毫米,高105毫米,质量为6千克。其战斗部采用聚能装药结构,主装药为3.3千克黑索金与TNT混合炸药,穿甲厚度可达100~150毫米。这种地雷为炸履带和车底两用雷,安装一个带有磁传感器的电子引信。电子引信确定目标的哪个部分在地雷上方,并在此基础上决定地雷的攻击方式:如果目标的履带或车轮压在地雷上,主装药就直接爆炸,毁坏坦克或装甲车辆的履带、车轮及其他部件;如果目标高于地雷底部,则通过感受磁场的变化引爆,首先触发黑火药装药爆炸,抛除伪装层土壤,再触发主聚能装药,爆炸形成金属射流,由下而上击穿坦克装甲车辆的底部,从而击毁车辆、杀伤乘员。

类似的反履带及车底雷还有德国的AT-2反坦克车底雷。这种地雷为圆柱形,顶盖为半球形,底部平坦。它高约12.8厘米、直径为10.35厘米,由塑料雷壳、聚能装药、电触发引信、降落着地机构、定时自毁装置等组成,可通过火箭炮发射布设雷区或用布雷车抛散布设。落地后,地雷底部周围折叠的金属腿展开使地雷直立,地雷的顶部延伸出一根“刮线”接触引信。外壳底部是控制装置、电源和保险,还安装了磁感应引信。当刮线引信沿着车辆底部拖曳或被压力压碎时,或磁感应引信感应到坦克磁场,地雷就会被触发。而新一代的反坦克车底雷,雷体装药结构改用翻转弹丸聚能装药,装药质量不超过0.85千克,爆炸后形成的金属射流和高速金属弹丸,同样能穿透坦克底部装甲,杀伤内部的乘员、摧毁战车重要部件。

穿“腰”的反坦克侧甲雷   这种地雷的典型代表有法国F1反坦克侧甲雷、美国M24反坦克侧甲雷、俄罗斯TM-83高爆反坦克雷、德國PARM-1型反坦克侧甲雷、德国PARM-2型反坦克侧甲雷。与只炸坦克履带的反坦克雷相比,反坦克侧甲雷对坦克的威胁更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控制范围大。老式反坦克侧甲雷,如德国PARM-1型反坦克侧甲雷、美国M24反坦克侧甲雷等都带有30~80米长的光缆或电缆。使用时,作战人员把缆线铺设在战车可能经过的道路上,当缆线被压,即产生信号来击发火箭弹射向目标,这意味着线缆长度就是地雷的控制范围。而新型反坦克侧甲雷,如PARM-2型反坦克侧甲雷、波兰MPB反坦克侧甲雷、美国XM84反坦克侧甲雷等都安装了红外传感器、声学或振动传感器,通过声学特征识别、红外感知等方式对装甲战车进行识别、路线预测和引爆,控制半径扩大至100米以上。二是打击部位巧。反坦克侧甲雷架设在道路两侧隐蔽处,当有坦克经过并压到铺设的光缆时,便会发射火箭弹,以120米/秒的速度打击装甲战车薄弱侧面,作用效果较好。三是杀伤威力大。波兰MPB反坦克侧甲雷和法国F1反坦克侧甲雷可破穿100毫米的均匀装甲,对步兵战车威胁极大。而PARM-1型反坦克侧甲雷的破甲深度能够达到600毫米,PARM-2型反坦克侧甲雷的破甲深度能够达到750毫米,都足以击穿绝大多数现役坦克的侧面,甚至引起弹药殉爆,导致车毁人亡。

起跳攻顶的反装甲跳雷这种地雷主要通过攻击坦克顶甲来摧毁装甲目标,如美国ERAM远程反装甲雷和法国“玛扎克”声控反坦克雷。这种地雷大多由音响探测器、数据处理器、发射器和带红外传感器的战斗部等部件组成。设置后,地雷会伸出数根接收目标音响的传感器天线,探寻进入其作用范围内的目标。一旦发现目标,即自动进行识别和跟踪、计算目标未来位置,发射器抛射出战斗部,战斗部上的红外传感器探测、跟踪目标,并引爆战斗部内的炸药,炸药爆炸形成高速弹丸,以2750米/秒的速度击穿坦克薄弱的顶部装甲。这种地雷作用半径可达200米,1枚地雷的障碍面积相当于60~100枚普通地雷。

“腾空擒鹰”——反直升机雷

英国AHM 反直升机雷

2006年1月16日,美军一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伊拉克上空执行任务时,突然在地面攻击下坠毁,整个过程令美军猝不及防。后经证实,击落该架直升机的武器便是俄制反直升机雷。反直升机雷利用多种传感探测手段,识别超低空来犯的敌方直升机,继而通过跃升爆炸打击进入作用范围内的直升机。反直升机雷通常包括探测系统、计算系统和发射系统三大系统,严重威胁直升机低空飞行安全。其使用优势有以下方面。

一是设置隐蔽简单。在便于敌方超低空使用直升机的地方,如城市楼顶、高地顶端、峡谷通道等位置,反直升机地雷都可以广泛布设,并可采取人工、火箭炮或专用布雷系统快速布设。

二是智能化程度高。声波传感器内置芯片中储存着敌我双方直升机的声场特征数据,可根据接收到的螺旋桨噪音频率自动对直升机进行准确比对和敌我识别。红外传感器自动测定目标的具体位置,然后再通过发射系统控制战斗部升空。英国的AHM反直升机雷还能通过预编程序、传感器自动关闭雷场让友方直升机顺利通过。

三是攻击范围大。AHM 反直升机雷的可靠性可达90%,防御范围为半径400米、高度200米以下的空域。俄罗斯的“旋律-20”反直升机雷的防御范围为半径250米。伊朗的“雷电”反直升机雷攻击高度,据称可达500米。

四是打击较精准。反直升机雷的战斗部多采用红外引导定位,以“先跳再爆”的方式飞散穿甲弹形成拦截弹幕来摧毁直升机,杀伤半径在100米以上。因此,通常只需要布设3~4颗反直升机雷,就可以形成正面1000米宽、纵深达400米左右的反直升机超低空拦阻带。当配合防空火力使用时,防御效果更好。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加持,地雷家族的整体性能已得到快速提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为智能的新型地雷将登上战争舞台,改变未来的作战方式。

猜你喜欢
反坦克步兵敌方
拉斐尔反坦克长钉导弹
少林韦陀十八手
反坦克火箭筒
4打5,敌方还剩几个人?
水果大作战
人工智能有助于处置敌方炸弹
九二式步兵炮传奇
“步兵”一词的由来
“反坦克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