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防范诈骗工作法律问题研究

2024-05-17 19:22马安宇
法制博览 2024年11期
关键词:诈骗高校学生学生

贾 枫 马安宇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近些年,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得许多高校学生依赖于网络进行社交、消费及在线学习任务,这种行为已然成为高校学生群体的常态[1]。然而,这也让一些诈骗团体瞄准了这一群体,他们利用大学生对网络的高度依赖实施各种诈骗活动,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针对高校学生的电信诈骗事件。这些犯罪分子不断地改进并优化着行骗策略,以至于很多学生都难以察觉到陷阱的存在,等到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往往已经太迟。这样的结果不仅给被骗的学生带来了深重的心理创伤与财务负担,还有人因为此事而选择结束生命,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2]。

一、电信诈骗的概念界定及诈骗类型

(一)电信诈骗概念界定

一般而言,“电信”是指使用电磁信号传输信息的先进技术方法。它包括各种远程信息传递方式,例如,电视、广播、手机通话系统及互联网通信系统等等。关于如何定义“电信诈骗”这一问题,许多学者的意见并不一致。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所有关于电信诈骗的论述都存在一些共性,一是关于电信诈骗的定义大多都明确了这种电信诈骗行为性质属我国法律规定的刑事案件范畴内的诈骗犯罪活动,即是以掩盖真实状况或者编造虚假情景的方法骗取受害者财产,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的违法犯罪行为;二是所有有关电信诈骗概念界定的观点及理论中都对传统诈骗及电信诈骗的作案工具或作案手法上进行了区分。

通过对上述观点的共性进行分析、总结,本文将电信诈骗的概念界定为借助互联网及其他通讯工具或通讯方式,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利用隐瞒事实或虚构情景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的违法犯罪行为[3]。

(二)高校电信诈骗类型

1.高校奖学金借贷诈骗类型

出于对高等教育的支持,政府机构会定期发放特定的奖学金来资助那些表现优秀或者经济有困难的学生们,以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他们的学业。一些违法犯罪分子,会利用这一政策,通过非法获取的信息去伪装成来自教育部的教育工作者,并用各种名义(例如申请奖励基金、救济金和学费补贴)引诱学生自愿透露他们的卡号信息,然后假装要查看账户余额,引导他们在网页上输入预先设计好的英文操作界面上,并在这个过程里把学生的存款转移到罪犯的银行账户内,导致被害人遭受重大财务上的损害,同时也对他们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心理和人身伤害。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2016 年的徐某玉电信诈骗案,让这位年轻人因此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此外,随着互联网和数字金融的发展,网上充满了许多虚假的金融服务网站及虚假的银行借贷链接、信用卡办理及分期付款或高利率借款应用程序、链接等等,有些大学生的虚荣心理过强,为了满足这种欲望而选择透过网络贷款的方式逐渐落入了网络高利贷犯罪者所设置的圈套之中[4]。

2.网络交友电信诈骗类型

互联网已成为当代青年群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经过漫长的学习历程后成功进入了大学的门槛,急于探索社会的深度和广度,并渴望拓展社交圈[5]。这使得他们在寻找新的社交圈子时更倾向于借助网络工具。然而,这也为一些诈骗犯罪团体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骗子会利用网络平台与受骗者取得联系,逐渐赢得他们的信任,进而发展成所谓的朋友关系。接着,他们会以各种理由(例如疾病、投资或者突发事件)要求对方提供资金支持,一旦得逞便销声匿迹,不再与受害者保持联络。这种类型的网络诈骗活动常常被称为“杀猪盘”式的诈骗,因为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培养潜在的目标,并且涉及较大规模的钱款损失。

3.网络求职或兼职类型的电信诈骗类型

一些诈骗团体通过在网上发布各种招聘广告,包括全职和兼职职位的方式,以吸引高校学生的注意。这些诈骗犯罪分子利用大学生缺乏社会经历和对金钱的需求,采用缴纳入职费用、中介费用或者押金的方式实施诈骗行为。例如,近年来常见的网络“刷单”型诈骗就是这样操作的,诈骗分子通过发送包含“刷单”返利信息的手机短信、QQ 群或微信群等途径,诱惑一部分大学生陷入“刷单”圈套之中。一开始,他们会让大学生完成小额度的网购任务,并且迅速支付相应款项作为回报,以此建立起他们的信誉度和信任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增加交易额度,有些大学生因为之前的小额成功而放松警惕,跟随犯罪分子设置的诈骗步骤继续行动。一旦累计了较大的订单数量后,诈骗犯便不再归还初始投资及收益,随后从网络上销声匿迹。

4.网购类电信诈骗类型

电子商务的广泛普及使得在线购物已然成为高校学生的主要消费模式。这种消费形式凭借其低价位、灵活的时间安排和便捷的服务吸引着大量的大学生,同时也为新兴的电信诈骗手段提供了土壤。这些犯罪者利用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以假扮微商的形式在网上散布虚假的信息,并利用超高收益、快速回本等特点来引诱大学生陷入陷阱。接着,犯罪分子会用支付商品费用或税收的方法引导受害者转账,一旦受害者察觉到自己的损失或者诈骗分子收到了转款后,便立即把受害者移出他们的联系人列表。

5.网络游戏电信诈骗类型

许多高校学生会通过网络游戏来进行放松、娱乐,以减轻学习带来的负担。然而,这也为诈骗分子提供了机会,他们常常伪装成游戏内的伴侣或高等级的代理者或者游戏公司的代表,用低廉的价格销售游戏币、顶级账户或游戏设备等等借口,引诱这些大学生买家上钩。一旦付款成功后,他们便立即销声匿迹,造成受害者的财产损失。

二、高校诈骗防范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诈骗意识薄弱

尽管已步入大学校园,但高校的学生们仍旧稚嫩且缺少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他们普遍具有善良和无戒备心的特质,易于情绪波动而不稳定,倾向于信任他人并过分轻信陌生人的话语,这使得他们在面对潜在的风险时显得毫无警惕。由于这些原因,学生群体常常成为诈骗者的目标。此外,许多学生并未意识到如何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如信用卡等重要信息的保护工作做得不到位,导致了敏感数据被盗取的可能性增加。如果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年轻人便更容易陷入诱惑之中,因追求小利而被欺骗。

(二)高校电信诈骗防范工作内容单一化、陈旧化

对于高等院校的安全教育而言,由于缺乏系统和专门性的知识体系做参照,通常依赖于过去的实践经历来构建主要的教育素材。然而,当这些安全教育的工作者们在开展反电信诈骗的工作时,他们只是简单地通过回顾过去诈骗案例的方式进行讲解,这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枯燥无趣且陈旧过时,完全不能满足防范目前各种新型骗术的需求,也不能深层次剖析电信诈骗的核心难题,从而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理解并抱有侥幸心态。当代的高校学生很早就接触到电脑,但是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关注点却仅在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且考核的时候也会把基础应用放在首位,很少会把网络安全的知识点融入学习和研究中,这就造成他们在实际面临网络威胁或遭遇电信诈骗时反应迟钝,很难迅速辨别真假。

(三)高校电信诈骗自治能力不足

目前,高等院校对于网络诈骗的全方位数据监控能力有限,且缺少相应的科技手段。所以,他们主要依赖于教育和引导的方式来防止学生被诈骗。然而,学校环境较为宽松,使得诈骗分子可以通过粘贴海报或分发宣传册等各种各样的途径向学生传递诈骗信息,这导致了高校在应对网络诈骗问题的力不从心。

三、高校诈骗防范工作开展的对策

(一)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防骗能力

高校学生需要激励自己的内在动力,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积极掌握电信诈骗的手段和策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自身的防骗意识。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得失观

高校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得失观,避免产生占小便宜的心态,始终保持警惕以防止被犯罪者利用。这样才能在面对电信诈骗行为时,具备抵抗诱惑的能力并能够识别真实与虚假信息,从而使诈骗分子无法找到可乘之机。

2.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校学生在接受学校的安全教育或防诈骗教育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寻找并掌握各种渠道来获取关于电信诈骗的信息及防范策略,以识别出多种骗术。比如,可以通过互联网,如微信公众账号或微博等新兴媒体工具去追踪最前沿的诈骗手法,研究有关电信诈骗的相关法规,并且懂得如何运用法治力量自我防护。此外,还可以主动地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建议和反馈,共享他们的经历和教训。

3.积极参与反诈活动

高校学生还应积极参与校园举办的各种活动,踊跃加入防范电信诈骗的教育活动中去,如讲座、比赛或辩论会等等,以此来获取反诈骗的相关信息并提升自我心理素养与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旦遭遇网络骗局,要能够始终保持清晰的思维,作出理智的推断和正确的选择。

4.高校学生的心理调试至关重要

大多数高校学生被骗后,往往会产生极大的精神负担,并感到深深的内疚感,认为对不住家人,也对自己的能力表示质疑。部分学生害怕被他人讥讽,所以选择掩盖事实,默默承受内心的痛苦,久而久之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困扰。一些人甚至萌生了自杀的念头。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必须懂得如何调整心态,善于向他人诉说自己的烦恼,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寻找他人的支持与援助,以缓解内心焦虑,防止心理问题的滋生。

(二)创新高校电信诈骗防范工作形式及内容

高校的电信诈骗防范教育的培训并不像专业的学科学习那样简单,因为其涉及实操性的内容,仅靠教室授课无法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充分吸收和理解,所以需要加入实践部分以让他们亲身经历并积极投入,这样才有可能学会防范。学校可以设置实践课程,把各种安全教育案例用生动的模拟形式呈现给学生,以便他们能从中获得直观感受,深切了解如何防止电信诈骗。定期的实战练习可以利用真实的案例来加深对安全教育的认识。高校应该激励学生们去实践,试着参加一些关于电信诈骗的活动,并在学校里模拟出类似的情况,以此让更多的同学意识到电信诈骗无所不在,从而更接近他们的生活,增强学生自身的反诈骗意识,使得安全教育真正实现理论结合实践。

目前,大学电信诈骗的数量正在逐年增长,因此,高校的宣传部门必须深刻意识到电信诈骗防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把预防和早期干预作为减少电信诈骗发生的主要方式。

伴随着信息化的进步,微信、微博和易班在学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已成为推动各大学校活动的重要工具。为了充分运用这些平台来提升学校的宣传效果,学校在进行防范诈骗的教育过程中,必须坚守“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借助互联网媒介,网络安全意识潜移默化渗透到每个人的心中。相较于传统教室授课方式,使用新兴媒体作为推广手段可以有效扩大受众面,增强互动体验,用图像或影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他们刷手机的时候传授防骗技巧。此外,可以借助于学生活动团体、校园网站、校园电台、公众号、主题演讲等多种渠道实施安全教育任务,并将涉及电信诈骗的相关法律制成海报定期展示,以此加大对安全教育的力度。

(三)借助互联网,加大电信诈骗监督管理力度

高校可以与腾讯、新浪等具有技术优势的平台进行深度合作,来大力推动预防诈骗系统的研发及应用。借助系统迅速识别出可能发生的电信诈骗事件并对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也可以持续更新网络防御技术,从而全方位提高高校学生防范诈骗的能力。对于高校的反诈骗工作,学校应该加大投入,积极配合学校内部的教育部门和公安机关开展联合行动,组织有高超的信息技术技能和丰富反诈骗经验的专家教授参与其中,并在专业的行政人员帮助下建立专门的负责反诈骗工作的治理小组。共同创建一套专为校园设计的反诈骗体系,依据电信诈骗的具体情况,有效分析和筛选有关数据。借助于如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实时监测和监管校园内出现的电信诈骗活动,采用最新的侦察方法预判和警报电信诈骗的可能性。这样一来,一旦发现任何异常状况,就可以立即采取先进技术进行跟踪调查,及时解决问题。为了保障学生的隐私安全,相关部门需要制定相应法规,严格保密学生的私人信息。坚决反对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窃取信息和泄漏信息的违法行为,对违规者要给予严厉惩罚。对于学校学生的个人数据信息库实施全方位监控,定期的系统更新与软件优化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防止因校园管理的疏漏导致的学生隐私外泄问题。一旦发现有企业或组织违反规定为电信诈骗集团泄露了相关信息,应依法追责对其实施处罚并在全网公开通报,以此增强打击电信诈骗的震慑力度。

猜你喜欢
诈骗高校学生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学生写的话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