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院执行款的管理策略研究

2024-05-17 19:22陈奇奇徐立尧
法制博览 2024年11期
关键词:规范性管理体系法院

陈奇奇 徐立尧

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浙江 温州 325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执行款管理成为基层法院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执行款管理的良好运作对于保障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基层法院执行款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执行款的有效管理和使用,给司法机关形象和公信力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还需要全面加强监督和管理,提高执行款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执行款的安全、高效使用,为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一、执行款的特性

法院执行款管理是指法院在执行裁定或判决后,负责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拍卖等措施,以实现债权的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法院需要对执行款进行管理,确保执行款的安全、合法和有效,法院执行款管理的特点如下:第一,专业性。法院执行款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执行法官和相关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执行经验,不仅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执行程序和执行方法,也能够准确判断执行款的性质和来源,确保执行款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第二,严格性。法院执行款管理需要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和规定,确保执行款的管理过程合法、规范和公正,执行款必须按照法院的裁定或判决进行收取、保管、使用和分配,不得违法占有、挪用或私分执行款。同时,由法院对执行款的管理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执行款的安全和合规性;第三,保全性。执行款是被执行人的财产,法院有责任保全执行款的安全,在执行过程中,法院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防止被执行人转移、隐匿或损毁执行款,法院还可以委托银行或其他专业机构进行执行款的保管,确保执行款不受损失或丢失;[1]第四,透明性。法院执行款管理需要保持透明公开,确保被执行人、申请执行人和社会公众对执行款的管理过程和使用情况有所了解,法院应当及时向相关当事人公布执行款的收取、保管、使用和分配情况,接受相关当事人的监督和查询;第五,效率性。法院执行款管理需要高效运作,确保执行款能够及时、准确地收取、保管、使用和分配,法院应当建立健全的执行款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执行款管理的效率,避免执行款的滞留和损失;第六,灵活性。法院可以根据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和还款能力,采取不同的执行方式和方法,确保执行款能够实现债权的强制执行。只有在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和规定的前提下,确保执行款的安全、合法和有效,才能实现债权的强制执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基层法院优化执行款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执行款管理的缺乏规范性

执行款管理缺乏规范性是基层法院在执行案件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这种情况会对司法执行工作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在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应当按照法院的判决或裁定支付相应的执行款项,然而,如果执行款管理缺乏规范性,就可能导致执行款的无法及时划拨给申请执行人,造成执行款的滞留,更严重的情况是,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执行款管理的漏洞,将执行款挪用为他用,给申请执行人带来经济损失,破坏司法公信力。并且,执行款管理的规范性是执行案件顺利进行的基础,如果执行款管理缺乏规范性,就会给执行案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执行款的跟踪和核对困难、执行款的划拨程序繁琐等,都会导致执行效率的降低。执行效率低下不仅会延长案件的执行周期,给当事人带来经济损失,也会影响到法院的工作效能和司法公信力。[2]此外,还会增加基层法院对执行款的管理难度,执行款管理的规范性不仅涉及执行款的划拨和核对,还涉及执行款的安全保管和使用情况的监督等方面,如果执行款管理缺乏规范性,就会给基层法院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容易造成执行款的遗失,也会增加法院内部的管理成本和工作负担。因此,基层法院应该加强对执行款管理的规范,建立完善的执行款管理制度,加强对执行款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执行款的安全和及时划拨,提高执行效率,保障司法公正。

(二)内控管理体系不完善

基层法院是我国司法体系的基础,执行款管理是法院维护法律权益、保障执行效果的重要工作之一。要想确保执行款管理的效果,还需要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加以支持,如果内控管理体系不完善就会导致执行款的管理不规范,执行款的管理就容易出现问题,比如资金的流失、执行款的滞留等,这将影响到执行款的及时归集和正确使用,进而影响到司法效果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会增加执行款管理的风险,执行款管理涉及巨额资金的收付和管理,如果内控管理体系不完善,将会给执行款管理带来很大的风险。比如,执行款可能会出现被侵占或滥用、丢失等现象,这样不仅会损害当事人的权益,也会影响基层法院的社会信誉。此外,内控管理体系不完善还会影响执行款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内控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会导致执行款管理的流程繁琐、冗杂,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从而降低了执行款管理的效率。而且,由于内部控制不完善,执行款的归集和使用可能存在错误和漏洞,从而影响到执行款的实际效果。执行款管理涉及法律规定和程序的执行,如果内控管理体系不完善,将容易出现违法行为和不当操作,从而增加了法律风险。[3]此外,执行款管理的不规范和不及时,可能会引发社会不满情绪和纠纷,破坏社会稳定和司法公正。因此,法院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健全执行款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执行款的监管和监督,提升执行款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效率性很有必要。

(三)财务管理需要进一步改善

基层法院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银行备注信息而言,至关重要。如果财务管理不完善,执行款的收付可能会出现延误或错误,导致执行效率低下,并给执行程序带来不必要的纠纷和风险。这样很有可能导致执行款的监督机制可能无法有效运行,导致执行款的使用不透明、不规范,甚至可能发生贪污、挪用等违法行为,损害执行款的安全和公信力。此外,财务管理不完善会影响执行款的统计和分析,执行款的统计和分析是了解执行工作情况、分析执行效果的重要手段。如果财务管理不完善,执行款的记录和数据可能存在错误、缺失,无法提供准确的统计和分析依据,导致执行工作的评估和决策困难,影响执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财务管理不完善会影响执行款的监督和问责,财务管理的不完善容易造成执行款的流失和浪费,给执行机关、执行人员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给追究责任和问责带来困难,无法有效惩处违规行为,无法对财务管理不善的责任人进行追责和处罚。为此,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执行款的及时收付、监督使用、统计分析和问责制度的有效运行,提高执行款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对保障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基层法院优化执行款管理的对策

(一)加大学习力度提高管理的规范性

在法院执行款管理过程中,过付款管理是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能够充分展示基层法院管理效果,也能够提高法院的社会影响力。因此要提高重视,加大学习力度,提高过付款管理的规范性。因此,除了提升执行业务能力,执行法官还应该加强财务制度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对财务法律法规的理解,在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收支明细清楚、账目准确无误,避免出现资金流失或滥用的情况。为了提高过付款管理的规范性,法院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执行款物的监督和审计,执行法官要加强对执行款物的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执行款物的合法使用。[4]此外,法院还应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打击执行款物的侵害和滥用行为,可以与公安机关、银行等部门建立起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加强对执行款物流向的监控,确保执行款物的安全和合法使用。提高过付款管理的规范性还需要加强对执行法官的培训和教育,法院应该加大对执行法官的财务法律法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执行业务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对执行法官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始终以公正、廉洁的态度履行职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法院的社会影响力。

(二)完善内控管理体系

为了保障执行款的合理管理和使用,优化执行款管理,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基层法院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明确内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确立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明确内部控制的流程和操作规范,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机制,通过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执行款管理中的风险,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并且还需要不断完善执行款管理制度,基层法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执行款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程序和要求,执行款的获取应依法依规,确保款项的来源合法可靠;执行款的使用应遵循公正、公平、合规的原则,确保款项的合理使用;执行款的监督和管理应加强对款项的跟踪和监控,确保款项的安全和有效管理。此外,应加强对执行款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的机制和制度,明确监督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执行款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执行款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同时,基层法院应加强对执行款管理工作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执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增强执行款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此外,基层法院还应该加强对执行款管理工作的评估机制,这也是执行款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基层法院可以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执行款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执行款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基层法院还可以加强与上级法院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执行款管理工作的优化和改进。因此,基层法院应认真落实这些措施,不断完善执行款管理工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重视银行备注信息,确保财务秩序井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执行案件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加强对执行款的管理,优化执行款的流转和使用,并确保财务秩序的正常运行,基层法院越来越重视对银行备注信息的管理和利用。基层法院在执行案件过程中,要求执行人员在办理执行款时,必须填写详细的银行备注信息,这些备注信息包括执行案件的案号、执行人员的姓名、执行款的用途等,通过填写详细的备注信息,可以方便财务人员对执行款的来源和去向进行核实和管理。[5]建立了完善的执行款管理系统,将银行备注信息与执行款的流转进行关联。一方面,执行人员可以在系统中查询到银行备注信息,了解执行款的具体用途和流向;另一方面,财务人员也可以通过系统对执行款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例如,某法院在执行案件过程中,一名执行人员办理了一笔执行款,他在填写银行备注信息时,详细注明了该执行款用于支付被执行人的医疗费用或者用于支付相应的债务等,财务人员在收到执行款后,根据银行备注信息中的用途,将款项划拨给相关医疗机构,确保被执行人的医疗费用得到及时支付。通过重视银行备注信息,基层法院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执行款的流转和使用情况,从而确保财务秩序的正常运行。同时,对于执行款的使用用途进行明确注明,也能够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执行效率和效果。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维护财务秩序,还能够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司法执行的效率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基层法院在优化执行款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这为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还需要加大学习力度提高管理的规范性,提高法律意识和执行款管理能力;完善内控管理体系,明确执行款管理的流程和责任,并加强对执行款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重视银行备注信息确保财务秩序,确保执行款的来源和去向能够清晰明确,保障财务秩序的正常运行,提升基层法院的执行款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规范性管理体系法院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百姓拆迁心结一朝化解法院主持调解握手言和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自然资源部第三批已废止或者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作为非规范性学科的法教义学
班里设个小“法院”
我国法院在线调解的兴起、挑战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