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农村金融“活水”

2024-05-17 09:42张龙耀亓浩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4年7期
关键词:直通车活水农村金融

|张龙耀 亓浩

2021 年5 月15 日,农业农村部启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直接收集受理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需求,由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提供担保服务,对接银行发放贷款,为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开辟了新思路。

针对农业经营主体缺信息、缺信用、缺抵押,金融机构获客难、评估难、风控难,“信贷直通车”探索形成了“经营主体直报需求、农担公司提供担保、银行信贷支持”的模式,具体做法为:一是需求直报,打通金融机构与农业经营主体的连接渠道。农业经营主体利用手机在线填写基本信息并提出资金需求,农业农村部将信息归集到“信贷直通车”平台进行汇总审核,将符合条件的主体名单推送给金融机构,从农业经营主体“主动找银行”,变成“银行主动找”。二是数据赋能,创新涉农信贷风险管控手段。强化政银担等多方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汇集信用评级中关键的涉农政务数据,对农业经营主体身份真实性、用途合规性以及资金额度与生产规模适配性进行自动校验,助力金融机构对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多维度“画像”,创新信贷风险管控手段。三是农担增信,建立涉农信贷风险共担机制。在收到贷款申请后,“信贷直通车”将相关信息推送给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担保公司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服务,通过担保介入有效分担银行的涉农信贷风险。

“信贷直通车”通过金融支农方式的探索创新,有效缓解了长期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高问题,盘活了农村金融“活水”。第一,提高了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可得性。截至2024 年3 月底,已有383.34 万个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信贷直通车”申请贷款,申请金额6586.65 亿元,金融机构累计授信173.83 万笔,授信金额4137.24 亿元。第二,降低了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信贷直通车”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运用数字技术重塑了营销获客、信用评估、贷款发放、贷后监督与贷款回收等流程,进而降低涉农信贷的风险溢价与成本溢价,减少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截至 2024 年3 月底,“信贷直通车”平台平均融资成本4.77%,其中,年化利率4.24%,担保费率0.53%。第三,优化了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结构。基于大数据算法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和信贷决策,不需要过度依赖贷款抵押物,降低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准入门槛,显著优化了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结构。

“信贷直通车”模式为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了几点经验启示。一是要发挥金融科技对农村金融的赋能作用,加强金融机构对数字技术的采纳与应用,强化对涉农主体真实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评估,积极开展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二是要进一步打通各部门的数据壁垒,加强涉农信用信息大数据整合,建立完善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凝聚各方协同发掘数据价值。三是要加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各界的协同合作,激发各机构支农的内生动力,完善“政银担”合作等金融模式,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助力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信贷直通车”平台可以持续开展创新迭代。加强“信贷直通车”品牌建设与宣传,引导各级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与农业经营主体等相关主体参与到平台建设中,将“信贷直通车”打造成“政府落实支农惠农政策、金融机构拓展三农客户、涉农主体获取金融服务”的高效便捷数字金融平台。拓宽大数据来源渠道,在涉农政务大数据基础上,充分汇集农业供应链、生产经营、智慧农业、互联网“数字足迹”等大数据信息,实现数据及时更新,从信用、品行、发展潜力、偿债能力等多维度提升涉农主体“画像”准确度,持续提升贷款授信额度。随着数据不断积累和完善,“信贷直通车”基于涉农大数据与平台内外部大数据和科技力量,为接入平台的每一位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用评分,持续推进农村信用基础设施与信用平台建设,未来逐步提升基于信用方式发放贷款的比例。

猜你喜欢
直通车活水农村金融
直通车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如何从阅读教学中寻找「活水」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微博直通车
微博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