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分析

2024-05-17 08:29沈睿
大众文艺 2024年7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红色上海

沈睿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 201418)

红色资源是中国革命、中国建设时期留下的资源。红色资源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政治理论资源,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因此,上海各大高校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本地区的红色资源,将其融合到思政课程,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本文选择上海各大高校进行研究,深入研究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程的有效路径,以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一、上海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

上海地区的红色资源拥有丰富的内涵,可以帮助学生坚持信念,增加政策制度归属感,提升文化自信,养成集体社会主义情怀,激发爱国热情,养成变革探索创新发展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理念,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育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文化是上海红色传统文化建设的核心,它以上海地区各级人民共同抗战、学生参与救亡运动等为例,向人们充分展示了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教学指导和实践培养,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共筚路蓝缕的革命斗争历史,深刻理解今日获得如此光辉成绩的缘由,并且深切体会中共“凝聚领导人民群众前仆后继、坚强战斗,勇于担当,勇于革新”的精神,以及继续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伟大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是一座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城市,目前已有十三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其中,宋庆龄陵园是世人为了纪念这一伟人而建立的,当代大学生在这里留下了自己深情的缅怀留言,他们用“致敬不朽的灵魂,传承永恒的精神”“缅怀伟大的爱国主义战士”“千古英名昭日月,百年浩气壮山河”等文字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无尽哀思,同时也鼓励大学生可以努力学习,不断武装自己,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例如,龙华烈士纪念馆之中开设的“祖国至上”板块,该板块通过勋章元素来为人们展示历史文物,并赋予了历史文物一定的鲜活感。整个板块为大学生呈现了无数个革命先烈的事迹,对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同时,这些革命先烈为了保护国家、保护人民而抛头颅、洒热血,这种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大学生。再如,钱学森图书馆的建立,其建立根基是钱学森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在美留学期间,钱学森始终心系祖国,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没有动摇自身回归祖国和报效祖国的决心,最终回到祖国,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上海也以钱学森为模型建立了“钱学森班”,为祖国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高科技人才。当前,上海地区已经建立了60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了重要的研学场所,让他们深切感受到辛亥革命精髓、爱国主义情感、拯救国家的决心,激发他们以切实行为来表达自身的爱国主义之心,实现报效祖国的梦想[1]。

(二)增强文化自信

上海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也是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场所,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海红色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历史教育环境,让他们深入了解共产党的历史,牢记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建立并发展的,从而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让大学生对中国的发展成就感到自豪,提升文化自觉,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自信心,勇于承担起传承、传播和弘扬中国红色文化的责任。

(三)坚定理想信念

大喊着“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不仅是对敌人的蔑视,更是对自己信仰的诠释,此时的赵世炎仅仅26岁,却已经多次参与了武装起义,并在还在运动中承担了副总指挥的角色。吴玉章在其文章中对赵世炎进行了歌颂,并以自身的文字触笔将赵世炎的工作进行了描述。另外,恽代英、李白、方志敏等伟大革命先烈也为了自身的理想信念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当下的历史背景下,大学生必须向革命先烈学习,并用实际行动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当前,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西方思潮以及意识形态也在逐渐渗透互联网。而当代大学生极易受到外部思潮的影响,因此,他们的理想信念极易受到影响。深入挖掘上海红色资源,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而付出的伟大奉献,以及他们在体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可以让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这种精神,从而更加坚定地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把它作为自己心灵的灯塔,凝结起精气神的魂魄,从而接过老一辈革命家手中接过建设祖国的重担[2]。

(四)增强课程感染力和有效性

思想政治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因此对于这门课程的内容并不陌生。在近百年中,上海作为中国百年沧桑历史的见证者,其拥有大量的红色资源,不仅包括有形的红色文化资源,诸如党的主要组织旧址、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斗争发生地等,也包含无形红色文化资源的,诸如党的重大历史活动、进程、思潮和文化。因此能够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供高质量的红色素材,充实教学内容,使思政课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3]。

二、上海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的路径

(一)上海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1.科研融合教学。科研是教学的重要支柱,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升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而且还能为上海地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上海地区红色文化的科学研究,以便更好地将近代史和上海史的知识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红色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播红色精神。上海成为一个充满思维冲撞、历史文化交汇的大都市,拥有众多令人瞩目的红色资源和故事。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些历史文化传统,上海地区师大城市文化研究服务中心近年来不断深入调查,充分挖掘红色旅游信息,诸如上海地下党隐蔽钱庄、中国共产党帮助建设二战中最出色的南市难民区、民主政党在沪运动旧址等,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上海历史文化传统的热爱,并为上海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视角,从而推动上海红字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通过深入挖掘上海的红色文化,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借助全新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上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指导,将红色资源以视频、图片的形式展现在大学生的面前,不仅可以优化思政课程,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学习思政的积极性,将鲜活的历史事实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使其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讲好上海红色故事。通过向学生讲述上海红色故事,提升思政课堂的亲和力,吸引学生深入其中,积极探索上海红色故事。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这些红色资源来为学生讲述,将课件和历史结合起来,不断深化红色资源的价值。同时在思政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当前的社会热点相结合,不断激发大学生参与思政课堂的积极性。思政教师精心挑选有关红色故事,以期将其与思想政治紧密结合。此外,教师还应时刻关注学术动态,在课堂上呈现新发现的红色资源,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红资源的认识,号召大学生勇于继承中国红色旅游文化基因,充当发扬中国红色精神的急先锋,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将正确的思政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一个大学生心中[4]。

(二)上海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

思政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时,往往注重教师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思政课堂的积极性。为此,在思政课堂的中引入实践教学法,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红色资源,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从而达到彻底释放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发挥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目的,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增加实践路径,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1.创建红色教育基地,将红色情境融入课堂。上海作为共产党的孕育地,它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许多光辉灿烂的红色历史文化足迹,如“会址”共产党政治局机构旧居、中心特科旧居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红色情怀的社会实践培训基地,让学生可以在这里学习和传承我国革命斗争精神。目前上海已经拥有一千处以上的国家红色纪念地,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及研究成果,上海各大高校应积极与相关的红色培训基地建立合作关系,将其打造成为能够承担培育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红色实践基地,开展“国家红色情景教学”课程,让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体验英烈们的伟大事迹,并在课后写下自身的感受。

将红色情景融入思政课堂创设成为红色情境课堂,将其打造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政教育形式,以红色基地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专题式教学,让学生深入体验红色文化的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强国意识和报国精神,让思想政治的内容自然而然渗透到他们的人格情感和心灵世界之间,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强国意识和报国精神。通过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之中,可有效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

2.增设红色文化之旅,不断提高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的认同感。上海有着深厚的红色资源,为中国影片提供了大量的红色资源,因此,影视界拍摄出了很多以上海为背景的红色题材作品。上海文广影视局于2018年5月推出了“中国红色影视之旅”,当受众游览中国红色景区后,可以来到景区附近特定的影城观赏中国红色大片,以“景区+影视”为基础,将中国红色景区与影视完美结合,让观众体验到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游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和观赏《建党伟业》《战上海》等红色影片,不仅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爱国和革命斗争优良传统,而且还能够将红色景点与主题思想联系起来,使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更具教育效果。

教师采用分组教学模式,以“中国红色文化纪录片之旅”为主体,让同学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历程和获得的伟大成果,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完成后,学生们将撰写实践报告,借助多媒体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中国红色影视之旅”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大学思政课堂的趣味性,将实践教学模式融入思政课堂,不仅可以拓展大学生参与红色体验,而且增加思政课堂的实践性。当代大学生观看“红色电影之旅”之后,在沿着革命先烈的事迹,对重现的历史进行重温,从而可以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极大的激发起担任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3.开展红色沙龙,加深红色情感体验。为了增强00后大学生的红色情感体验,教师就可依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在辅导解惑时段组织红色沙龙,以多样化、有趣的方式,将上海红色传统文化纳入思政教育课程中,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体会到中国红色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红色沙龙活动可以不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如“上海红色故事会”等。思政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查阅上海红色资源文献,并且浏览红色场所,进而将素材编撰成为剧本,并亲自演出,以还原历史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当代大学生用历史重现的方式,亲历峥嵘岁月,不断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上海红色故事会”作为一本教材,其对学生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上海地区的红色资源。通过为学生讲述相关的红色故事,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上海的历史文化发展,并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和反思。

为了确保上海红色资源可以与思政课程进行较好的融合,高校领导必须强化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并为此提供充足的组织支持和资金保障,以促进思想政治课程的社会发展实际。学校将对传统思政课堂进行变革,凸显实践教学的优势,同时需要对学生日常能力进行考核。诸如,本门功课的总评结果实行百分制,可以把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设定为6:4。在这种情况下,而在平时成绩中凸显社会实践的比重,进而可以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5]。

三、结语

通过将上海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课程,可以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使“思政教育”研究紧密结合,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从而提高教材的科学性、研究性、针对性和亲和力,使思政教育的显性与隐性教育可以形成统一,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红色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红色是什么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