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师范)专业钢琴小组课教学曲目的选择探究*

2024-05-17 08:29赵芸禾
大众文艺 2024年7期
关键词:音乐学钢琴音乐

赵芸禾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江苏南京 210038)

从高校音乐学(师范)专业的实际招生情况来看,学生在入校时没有钢琴基础或没接受过专业钢琴教育的情况较多,钢琴基础相对薄弱。钢琴小组课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缓解高校教师少、学生多的教育现状,提高不同程度学生的钢琴专业素养,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当前高校钢琴小组课在教学内容及曲目选择等方面还需不断推进创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中小学音乐教育对于高校师范人才的要求,从而实现教学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一、钢琴小组课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专业程度

音乐学(师范)专业的钢琴小组课通常以4-5名学生为一组,学生的钢琴水平都有所差异,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有一定的钢琴演奏基础,但涉猎的曲目风格不够广泛,而大部分钢琴小组课的学生入学前是以其他乐器或声乐作为专业主项,从未接受过钢琴专业训练。这一现象导致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内容不能够完全统一,若从基础的演奏技巧及钢琴理论知识讲起,循序渐进,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也有助于对兴趣的培养,激发学习主动性,从而夯实钢琴的演奏基础,但长此以往也会使得有一定钢琴基础的学生无法发挥他们的专业潜能。若顾及专业程度较深的学生,进行高难度演奏技巧的教学,一方面会导致课堂时间不能够合理利用,另一方面会使得程度浅的学生对于专业学习失去自信,长此以往将产生厌学心理。

(二)教材使用情况

选择适当的教材是钢琴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合理的教材能够照顾每位不同程度、个性、技术特点的学生需要①。钢琴教材是开展钢琴教学的基础,教学进度、内容设计等都要有教材作为支撑,所以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音乐学(师范)专业普遍使用的钢琴教材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以作曲家的作品集为主,如《拜厄钢琴基本教程》《车尔尼钢琴快速练习曲:作品299》《肖邦圆舞曲集》等;二是以实用性为主的钢琴教程,如《钢琴基础教程(修订版)》(韩林申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出版),是目前高校钢琴基础课程使用最久的教材之一,涉及的曲目包括练习曲、复调作品、各体裁乐曲,以及中国钢琴作品等。

但就目前高校钢琴小组课的教学现状而言,教材选择方面仍有以下问题:一是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选择过于单一,只涉及贝多芬、莫扎特等著名作曲家的作品,而练习曲也只有车尔尼等;二是教材的中国钢琴作品选曲范围较窄,对于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曲目有所涉及,但以民歌或民族器乐改编曲为主,缺乏优秀的近现代中国钢琴作品;三是教材的选择缺乏“师范性”特色,教学选曲普遍以钢琴独奏曲为主,学生对于常用的伴奏织体比较陌生,如柱式和弦、分解和弦等,以及伴奏运用的基本节奏型等。

(三)教学方式及内容

音乐学(师范)专业钢琴小组课的教学对象主要包括两类学生,一是入校时就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和演奏技巧;二是钢琴水平等同于零基础,未经过系统的技能训练。钢琴课程的分组很难按学生的演奏水平进行划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同一组别不同专业程度的现象。钢琴课程作为音乐学(师范)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演奏技能,忽略了对学生审美的教育,导致学生对钢琴学习只是机械地重复练习,而长期的枯燥训练极易产生抵触心理。另一方面,在钢琴小组课中,教师为了统筹一学期的教学进度,很难对所有学生都做到细节的关注,所以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而言,传统的小组课教学方式无法充分关注学生的基本功,而基础训练的缺失会阻碍学生学琴的动力甚至是专业发展。

二、钢琴教学曲目的选择依据

(一)以音乐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导向

高校音乐学(师范)专业是培养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明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于师范生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在音乐学(师范)专业中,钢琴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更需要强调钢琴教学的基础性与普及性。以钢琴为媒介,融入我国本土化的教育理念,综合各音乐学科的关联,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

从职业发展需求而言,钢琴教师要以达到从事音乐教育相关工作所必备的演奏技能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钢琴弹奏技巧的训练,还需要加入钢琴伴奏技能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帮助学生夯实基本功,另一方面还需要帮助学生提升教学能力,将教学实践与专业基础训练相结合,培养基础技能扎实、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因而在选择钢琴教学曲目时体现出师范性则是必要的,不能一味追求高难度曲目,要注意对学生在弹、唱、伴奏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毕业后适应基础教育的工作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充分的准备。

(二)以课程思政为导向

钢琴作为西方乐器,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本土化和民族化是钢琴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关键问题。由于钢琴音乐大多来自西方,教师在教学选曲中会更偏向国外钢琴作品,而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通常会被教师忽略。中国钢琴作品从创作背景而言,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重视对中国钢琴作品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对新时代大学生有重要的德育价值,更是对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如王建中先生改编自陕北民歌的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充分展现陕北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美好生活;杜鸣心先生的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作品描绘了海南红色娘子军在党的领导下发挥重要革命斗争精神的故事,其中《快乐的女战士》作曲家通过不同和声织体的写作手法形象地述说着女战士们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及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在钢琴小组课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同组学生不同钢琴水平及每位学生所擅长的演奏技术,合作完成一部钢琴组曲,如丁善德在1953年创作的组曲《快乐的节日》,整部作品共有五个部分,《郊外去》《扑蝴蝶》《跳绳》《捉迷藏》《节日舞》,每位学生可以练习其中一首乐曲,并且在课堂上通过向其他同组学生展示及聆听他人演奏的方式,对整部组曲有深入且完整的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极大限度地提高钢琴小组课的课堂效率。这些中国经典钢琴作品对新时代大学生有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作用,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弘扬宝贵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以因材施教为导向

在钢琴小组课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长期的相处过程,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心理活动过程,并且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有反应,与学生及时沟通。而教学的内容也不应当仅局限于钢琴弹奏方面,它涵盖了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深刻的内心世界的活动②。钢琴教师在每学期期初要对钢琴小组课同组的学生开展专业观摩,对所有学生的钢琴专业水平有大致的了解,包括是否有专业基础,以及过往学习的曲目等。之后,教师可根据每学期整体的教学进度,细化每个小组的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曲目时,作品的难易程度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弹奏能力进行安排。同组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在选曲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在练好扎实的基本功之后再提升演奏技能。如进行颤音的技巧训练时,可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水平布置练习曲,程度较好的学生可选择《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号)第22首,程度较浅的学生可选择《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作品599号)第65首,这样既能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各类演奏技巧的重难点,又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再如有的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较强,有的学生较弱,需要教师选择感染力较强的乐曲帮助学生理解,并加以创作背景、和声分析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辅导,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以教学内容多样性为导向

钢琴教学主要原则之一是强调学生的平衡发展:技巧与乐感、质量与数量、老曲子与新曲子(包括所有时期、所有国家和所有风格的乐曲)同等重要③,而保证学生平衡发展的关键则在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从钢琴的系统教学而言,练习曲、复调作品、奏鸣曲、乐曲四项是必不可少的。练习曲能够通过训练充分发掘手指的运动能力,使学生的手指灵活自如,也为大型乐曲的演奏储备扎实的基本功;复调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敏锐的辨析多声部音乐,培养良好的听觉习惯,在思维与手指跑动实现高度统一的同时,感受音乐中的理性严谨;奏鸣曲是对复杂音乐结构的理解;乐曲则能够全面呈现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及表现能力。在钢琴小组课上,教师可根据每位学生的专业能力,尽量丰富教学曲目,不执着于难度,着重选曲的广度,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具有民族特色、不同风格的作品,提升演奏水平的同时充分储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在钢琴小组课中,教师也可以适当选择钢琴重奏的乐曲作为教学曲目培养学生的综合演奏素养。听多重合奏在改进钢琴技巧与加强音乐理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更好地把握节拍,培养团队意识。除了为声乐和其他乐器伴奏,四手联弹及双钢琴重奏对于钢琴学生来说是最有益的,也容易做到④。一方面,钢琴重奏是需要多位学生互相配合完成,小组课的重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钢琴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重奏需要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互相聆听、互相配合、共同进步,这样的学习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钢琴的交响性,体会不同声部中钢琴所呈现音色的丰富性。

三、完善钢琴教学曲目的意义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校音乐学(师范)专业的钢琴课程中,钢琴小组课教学形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教育资源,为学生毕业后成为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培养最全面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科学合理的钢琴教学曲目安排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各种风格、各类体裁,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曲目。例如在奏鸣曲式的小组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同组学生不同专业程度进行选曲。对程度较浅的学生,教师可从《小奏鸣曲集》中进行选曲,在教授演奏技巧的同时,也让所有学生通过结构精炼的快板乐章,对奏鸣曲式有更直观、准确的理解;对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从莫扎特、贝多芬、普罗科菲耶夫等不同时期的作曲家创作的奏鸣曲中进行选曲,这样的选曲方式在完成演奏技巧、音乐表现能力等方面教学的同时,也能够让同组其他学生感受不同创作时期的音乐特点,专业能力弱的学生虽然难于演奏,但在课堂上能够尽可能多地了解钢琴文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钢琴教育是艺术的教育⑤,要保护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在钢琴小组课中,同一组学生即使最初的专业程度都一样,也会因为个人先天条件及后天努力程度的区别而产生差异。作为教师,要不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及兴趣,根据课堂的演奏情况及时调整更新教学曲目,而不是刻板地给每组学生布置相同的曲目进行练习。所以在教学曲目选择方面,教师除了巩固学生基本功的同时,还要尽可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定期完善教学曲目,选择与之演奏水平相符的钢琴作品,这样既能够提升演奏能力,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坚定学习意志保持对钢琴演奏热爱的同时,也能够主动查阅相关专业资料,使专业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激发学生钢琴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且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程度提供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一方面在课堂中讲解所弹奏曲目的创作特征及背景知识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乐曲的内涵;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可以为学生积累更丰富的演奏经验,对之后演奏能力和音乐教学能力有更准确的定位与规划。

(三)丰富对钢琴文献的理解

从我国第一首钢琴独奏曲创作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从探索到繁荣的各个时期,都涌现了非常丰富的作品,这些经典且具代表的音乐也被编写进教材中,逐渐在高校的教学中所使用。在钢琴小组课的教学选曲中,教师除了选择西方钢琴音乐作品,也可以增加对中国钢琴教材的使用,丰富学生对我国钢琴艺术文献的理解,例如《范继森中国风格钢琴五指独立练习》《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百年经典》等。通常,作曲家的创作会受到自己生活的地域环境、文化历史和民间风俗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是敏感的、细腻的,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⑥。教师在小组课教学中,可根据民族、地区等方式对我国钢琴作品进行分类,鼓励同组学生在学习同一类型作品时进行不同的曲目选择,这样能利用有限的课堂交流时间,了解到我国更多的钢琴文献。例如根据各地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兰花花》《浏阳河》《茉莉花》《在那遥远的地方》等,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我国不同的地域特点、气候特点、自然环境等,所孕育出的音乐艺术内容也大不相同,根据我国民歌改编的钢琴曲也大多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特点。

(四)提升师范生教学演奏技能

音乐学(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是面对中小学音乐师资力量的培养,对于钢琴小组课的教学曲目选择而言,主要目标是积累钢琴音乐作品的广度,而非深度,因而体现师范生教学演奏能力训练是必要的。在选择基本功训练曲目及乐曲时,教师要将师范生钢琴演奏的必备技能考虑进去,在学生专业程度较浅时,多选择歌唱性作品,更多引导学生关注伴奏声部所运用的伴奏音型,并鼓励学生将钢琴课所学专业技能积极地应用到其他实践课程中,如自弹自唱、即兴伴奏等,从而提升学生作为师范生的教学综合能力。

另一方面,对于有求职计划的学生,教师还应及时关注各地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招聘面试中钢琴演奏技能的考核要求,如作品风格及曲目时长等,并根据学生所擅长的演奏风格帮助学生合理选曲,确保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演奏技巧及音乐表现处理方面加以指导完善。

总之,对于音乐学(师范)专业钢琴小组课的教学而言,教学曲目的选择与教学目的性息息相关,并非教师主观行为,而是取决于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实际专业水平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合适的钢琴教学曲目决定了教学的整体效果,并对师范生的学习、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意义。在钢琴小组课中,教师的选曲一定要遵循以音乐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导向、以课程思政为导向、以因材施教为导向、以教学内容多样性为导向等原则,扎实学生的钢琴演奏基本功,提升教学综合能力及艺术审美能力。

注释:

①梁剑英.钢琴教学问与答(修订版).花城出版社,2015.

②樊禾心.钢琴教学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③④俞便民著,俞人仪译.钢琴教学探微.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

⑤冯会.刍议高校钢琴的钢琴教材与曲目选择[J].北方音乐,2017,37(19):121-122.

⑥常桦.悉心感受,发现每一首作品的独特趣味——钢琴教学中的曲目搭配(八)[J].钢琴艺术,2018,(07):51-52.

猜你喜欢
音乐学钢琴音乐
音乐学人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纸钢琴
音乐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