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融入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的策略研究

2024-05-17 08:29王雯
大众文艺 2024年7期
关键词:体验式音乐农村

许 愿 王雯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 411201)

一、体验式教学相关理论概述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允许参与者通过实地训练增强自身的生活和社交能力,个性和心理素质的崭新的教学模式,具有主体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这种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将在课堂上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基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研究结果,中国学者对体验式教学也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课堂、体育教学以及语文学科的阅读和写作中。而对于体验式教学的界定也分为不同的方面,主要包括:第一,体验式教学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实践活动。它以体验为媒介,在一定程度上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促进求学者全面发展;第二,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强调教育实践方面的有效性,在更深层面上提倡发展新的师生关系,实现两种能力的提高;第三,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教学设计。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在本体论、情境理论以及认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形成一种全面成长的本质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础的教育项目;第四,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教学过程。体验式教学本质上是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客观指导学生认识书本知识,更要联系实际,将学生内心的生命形态化。

国外的体验式教育思想,应该追溯到古希腊教育、新自然主义卢梭教育、夸美纽斯教育、体验式杜威教学。然而,尽管这一理念在国外诞生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但很少有人对体验式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内容和基本模式的研究上,认为体验式教学的内容主要以学生参与为主,基本要素穿插于各个阶段,是一种解放天性的游戏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以“确定与辅助情境——探究问题——发挥学生洞察力——计划与策略——整合阶段”为基础模型,建立真实的问题情境,从体验、反思、思维和行动四个步骤依次来构建,从而引导学生具体感受、反思性考察、抽象总结和行动应用,并以此来激励学生。总而言之,西方学者更倾向于真实情境、亲身体验和行动反思。

二、体验式教学融入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必要性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营造积极音乐氛围的主体,是乡村文化传承和现代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一定基础上为乡村振兴增添了精神动力。基于此,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应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新时期美育课程改革的需求,改进实践教学模式,突破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局限性。意见指出,音乐课堂重在开展体验式学习[2]。因此,体验式教学融入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是必经之道。

音乐课程由于独特的学科性质,其理论知识较为抽象,使得学生从接触到深入有一定的难度[3]。传统的音乐课堂以教师的直观讲解和教唱为主,学生是被动接受,并且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具不齐备,场地受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这种以“教师本位”的教学活动会让音乐教学脱离实际成为无源之水,这种单调化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正让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在此种困境下,体验式教学应运而生。在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引入体验式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其中的一些音乐技巧以及具体表达,加深对于乐理知识的理解,体验音乐背后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并根据自己的思维更好地对音乐进行赏析与创新。因此,体验式教学在音乐课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破解农村传统音乐课堂的困境。通过教师的引导,在提前创设的相关情境下,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身基础对相应的音乐作品进行主观赏析与演绎,并在共鸣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创造,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实践中获得音乐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有利于丰富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不同情境下的音乐作品,进而深入感知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更能加深印象且抒发出更加真挚的情感;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有利于培育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增强其核心素养;同时,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引进体验式教学也是响应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自开设以来,就存在课程管理缺位、重视程度不够和主体地位被挤占的问题[4]。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作为培养音乐兴趣的摇篮和提升学生美育能力的主要阵地的音乐课程,由于受应试教育氛围的影响,经常被主科所占据,使其处于形同虚设的地步[5]。同时,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专业教师流动性较大,师资力量不足。在学历提升和职称评比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农村中小学音乐科目专业和兼职教师比例倒挂。其次,相关部门对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投入不足,音乐教具、电子器材和多媒体设备等基本要素建设缺位,尤其在农村留守儿童成为社会问题的当下,极大程度地阻碍了学生音乐课程的启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美育素质提升与核心道德培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6]。部分教师在体验式教学选取内容和创设的情景上具有随意主观性,教师教材重组能力较为滞后.过度依赖课本。课堂上大多以视听开始,一句句教唱结束,常忽略对音乐作品的鉴赏[7];其次,部分教师对音乐课程教学的呈现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当行为,主要表现在对地方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不足,对部分少数民族的乡土音乐挖掘与传承能力较弱,与现下流行音乐的结合水平较低,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和表现性,导致学生所接触到的内容较为单薄,不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到音乐作品的内涵;最后,部分教师对音乐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音乐教学的本身并不以学习乐理知识和吟唱为目的,而是更加注重受教育者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在农村地区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教师对课程教学表现程度评价较为表面,教师互评以及师生互评环节严重不足,削弱了学生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缺乏对音乐受教者长期的正向指引。因此,探求改善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措施已势在必行。

四、体验式教学融入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对策

1.应恪守的原则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应当更加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相关课程教学活动应遵循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原则。农村中小学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价值观已不在俱进于当下,在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大背景下,教育振兴也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有科学理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与当前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价值性是趋向一致的。因此,在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上开展体验式教学,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切合实际,确保其顺利开展;其次,要保证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原则。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教学属于一种具有实践特色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必须将教学理论运用于实际,在遵循理论规律的前提下,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的体验内容,使学生们更全面的融入其中,并使知识既为之所用,又引导其学习和生活,使之在自主活动中会之增强创新能力,培育道德情操,升华品质,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最后,应恪守综合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原则。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是一个全社会系统工程,要家、校、社三者协调一致,才能增强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诚然,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要有的放矢,研究体验式教学的相关问题,揭示体验式教学的固有规律,搭建独立的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的教学体系。同时,在遵循教学固有规律的基础上,升华提炼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方式方法。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的综合性与创造性也是相统一的。

2.具体的策略

(1)规范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内容

为响应新课改的号召,规范体验式教学内容,首先应确立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地位,加强其体验式教学的科学研究。确保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在每个教学周正常开展,加大对农村中小学音乐环境的建设力度。同时,组织相关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团队、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的集体智慧,共同商讨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内容的选定,构建更加合理的教学体系。其次,建立完善的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内容数据库,为农村地区的音乐教学开设专门的教学版块。同时,该资源库应区别于常规的教学平台,立足于体验式教学,围绕音乐课程标准,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教师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对资源数据库的素材进行合理的选取与利用,为农村地区体验式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与针对性保驾护航。

(2)完善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形式

针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归因为教师对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经验缺乏,相关概念认知不清,最终导致部分教师对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呈现形式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受到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不少音乐教学老师在对体验式教育形式上的理解还不深刻,对于在课堂中如何将体验式教学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实施开来是困扰他们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可知,应从内外环境同时着手进行改善,从而打造更为专业化的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课堂。首先,应精准开展音乐课程的前端教学分析,主要包括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也可通过线上公益讲座和教学大赛,以及线下纸质宣传和专题研讨等方式进行更加细致的前端分析;其次,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境——思考探究——教学检验——总结归纳——实践升华等步骤来提升体验式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8];最后,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梳理出可行之处与改进之处,再次巩固升华,以达到全面完善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的要求。从内部因素来看,还应注重教师的自身发展。鼓励教师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结合优秀案例,改进不足。加强专业培训,拓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晋升渠道,增强农村地区音乐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鼓励其参与到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建设中来。

(3)建立多元化评价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机制

教学评价是素质教育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能更加直观地反映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体验式教学更好地融入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为更好地落实体验式教学融入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建立健全的科学评价机制,从而构建更加完备的教学体系已成为必然要求。因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体验式教育可分为阶段性评估和整体性评价,教师互评与师生互评贯穿始终。对各阶段评估进行综合分析,便于音乐教师实时关注体验式教学的运作状态和及时调整相关教学方案。整体性评价有助于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总结出的可行之处可用于交流实践,不足之处结合改进建议及时反馈,从而更加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完善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相关研究较少,而音乐课程又有很高的艺术专业性要求,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与新课改的相关标准紧密结合,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地发挥其灵活性。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评估时,要从多维视角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差异化、客观化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在促进受教者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五、结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农村中小学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和理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相关美育课程改革更加倾向于注重培养受教者积极主动的求学心态,从而使其在获得知识和技巧的同时掌握并创造真正的价值理念。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作为开展农村中小学美育工作的主阵地,在新课改的指引下,越来越注重培育学生的核心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体验式课堂注重学生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立足于学生本位,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动因为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地参加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个人体验和经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目标,从更深层次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于农村地区的受教者来说,这种融入体验式教学思想的教学形式更有利于构建和睦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实施体验式教学时,鼓励师生进一步交流、积极互动、勇于表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与学生共同成长。同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有效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充分发挥音乐课堂的时效性。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验式教学的融入是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一次改革与创新,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困境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体验式音乐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音乐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