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出土西汉漆器的工艺特色

2024-05-14 19:38杨高耸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7期
关键词:工艺美术西汉漆器

杨高耸

摘 要:近些年,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安徽西汉漆器收获颇丰,一批又一批保存较好的资料相继问世。品种涵盖生活用器、丧葬用器、乐器、车马兵器、杂器等,胎骨主要是木胎和夹纻胎,葫芦胎少量。成型工艺有镟制、夹纻、斫制、卷制、雕制、黏接等,漆色有朱、黑、银灰、黑褐、赭红、金黄、黑紫、红褐、灰绿、褐色。安徽出土的西汉漆器制作精巧、色彩鲜艳、花纹优美、装饰精致,又相当耐用,是当时价值高昂的商品。它们的问世见证了我国古代漆器制造业的发达和漆艺的先进,为研究汉代漆器制造和漆器文化增添了珍贵的资料。

关键词:安徽;西汉;漆器;工艺美术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35

0 前言

漆器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形态各异、用途广泛、花色繁多,其技艺精湛,为世人所称赞。“漆器文化”与“玉石文明”“瓷器之邦”一样都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代表。漆器制作和使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人员在发掘井头山遗址时,发现了两件带有人工涂层痕迹的木器,一件是带销钉的残木器,另一件是带黑色表皮的扁圆体木棍。研究成果证明,这两件出土于井头山遗址的木器是迄今为止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漆器①,将中国乃至世界使用漆的历史提早到8000多年前。《尚书·禹贡》中就有“兖州、豫州贡漆”的记载②。在江苏和浙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中,多次发现木胎与陶胎漆器,如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漆碗等,距今约6000年③。1987年在余姚安溪乡瑶山9号墓,出土一件良渚文化时期的朱漆嵌玉高柄杯④,其工艺水平是相当高的。这些发现说明,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先民就认识了漆并制作漆器。《韩非子·十过》载:“作为食器,斩山而材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为食器……”⑤我国在夏代就已经有漆器工艺。商周时期漆器工艺有所发展,镶嵌绿松石、蚌泡、蚌片等,工艺相当发达。春秋战国时期,漆器制作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安徽发现的西汉漆器主要出于西汉墓。目前西汉墓出土的漆器器类已有60种,数量十分可观。造型美观大方,花纹图案繁缛,漆色和谐艳丽。对于研究这个时期的漆器手工业生产情况以及漆器造型与绘画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汉代漆器的发现与品类

安徽近些年来出土不少漆器,有的完整,有的残缺不全;有的墓葬出土数量较多,有的少之又少。文中遴选几处颇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如下。

1977年7月发掘的阜阳双古堆西汉早期汝阴侯夏侯灶墓⑥,出土的银扣布平盘、食盘、银扣小平盘、布奁、银扣布圆奁、银扣方奁、布方脯检、银扣卮、匜,麻布胎。出土的耳杯、匕、壶、木笥、弓、瑟、箭菔、T形杆、唾壶、鸠形仪仗、盂、卮,木胎。出土罕见的三件栻盘和栻盘架,皆木胎,髹黑漆好,分别命名为:二十八宿圆盘、六壬栻盘、太乙九宫占盘。每件栻盘都由上下两盘组成。一件上下盘呈圆形,两件上圆下方,都有针刻篆书涂朱文字。二十八宿圆盘,上下两个圆盘构成,上盘直径23.6厘米,边厚0.4厘米,上盘刻北斗星座图像;下盘直径25.6厘米,边厚0.5厘米,下盘刻二十八宿星名及其距度,宿名和上盘小圆孔正相接。胎骨有木胎和麻布胎,成型工艺有旋制、夹纻、斫制、卷制等。外髹黑漆,内髹红漆。装饰纹样有几何纹、云纹、篦纹、草叶纹、象鼻纹、鸠鸟、羽状纹、“B”形花纹,装饰工艺有针刻、彩绘、鎏金、烙印。

1991年12月天长三角圩墓地清理⑦,出土大量精美的漆器,在年代上涵盖西汉早期、中期和晚期。西汉早期出土的漆器数量较少,有漆盘、漆圆奁、漆圆盒;西汉中期出土的漆器最多,种类有案、几、笥、奁、盒、盂、壶、虎子、剑、杖、耳杯、漆木梳、漆弩、盘、六博漆棋盘、洗、盆、卮。

1996年6月至8月,巢湖北山头1号墓出土漆器35件⑧,器形有盒、盘、耳杯、匕、罐,均为木胎,外髹黑漆,内施红漆,制作方法有三种:①旋木胎;②斫木胎;③斫卷相结合的制法,如大镜盒的盖、底为斫制,又重又厚,而器壁为卷制,较薄。漆绘的颜色有黑、赭红、金黄、银灰。装饰纹样有鸟首纹、几何纹、云纹、花草纹,绘画技术娴熟,线条细致、流畅,构图工整,布局合理。绘画技法有单描、双勾、平涂、堆漆。花纹明暗皆有,富丽美感,柔和协调。

1996年6月至8月,巢湖市放王岗1号西汉中期墓出土漆器338件⑨,有卮、六博棋盘、盾牌、伞柄、案、耳杯、奁、盒、盆、盘、樽、豆柄杯、几、瑟、勺、车轮、杖、鸟头饰、黛板、漆木板等20余种。

1975年5月至10月,天长市安乐乡北岗汉墓群出土一批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漆器,种类有盒、碗、盘、盆等⑩。这批漆器的装饰纹样有针刻龙纹、菱形纹、弦纹、云气纹,朱绘云气纹、漩涡纹、弦纹,朱书“丁”字。

2004年11月,天长市安乐镇纪庄村西汉墓出土漆器47件k,种类有奁、案、笥、樽、盆、盘、耳杯、勺、砚盒等。胎骨有夹纻胎和木胎。装饰纹样有云气纹、怪兽、游龙、立龙、草叶纹、点状纹、仙人、竖条纹、几何纹、双线纹、柿蒂纹,墨绘或者朱绘图案,有的纹饰描金。

2006年3月至2002年1月,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有漆盘、耳杯、奁、盒、樽、卮、案、器蓋等l。有木胎和夹纻胎。大部分漆器表面彩绘各类动物、植物、卷云、几何形图案,线条匀称流畅,蜿蜒舒卷,变化无穷,一些漆器上书写有“日”“吉”“明”等吉祥文字用语。

2 漆器的用途与造型

漆器不仅用于逝者的随葬以及棺椁,也广泛用于社会活动中,如日常生活用器需要用到盆、盒、奁、几、床、笥、奁、盂、砚盒、伞柄、唾壶、虎子;饮食用的杯、盘、碗、盒、勺、匜、卮;乐器有瑟;娱乐用的六博棋盘;车马器用的车轮;兵器用的盾牌、箭菔、弓、剑、杖、漆弩;杂器有黛板、漆木板、“T”形杆。在瓷器未出现之前,青铜器价格昂贵的现实生活中,漆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

漆器精工细作,成型工艺有镟制、夹纻、斫制、卷制、雕制、黏接等。造型规整,形态多样,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①千姿百态的外观,如长方形器,有案、笥、奁、盒、壶;方形器,有方漆盒、盘、六博棋盘;圆形器,有圆漆盒、圆漆奁、盘;椭圆形器,有椭圆漆盒、耳杯;马蹄形器,有马蹄漆盒;月牙形器,有月牙漆盒;耳杯形器,有耳杯漆盒;龙头形器,有龙头漆盒;带柄形器,有带柄漆盒;三角形器,有三角漆壶;动物形器,有漆虎子、立象钮木印、鸟头饰;植物形器,有葫芦形漆器;圆角长方形器,有漆笥;圆柱形器,有漆杖;竹节形器,有竹节杖;扁长条形器,有漆剑。器盖有盝顶器盖和圆形穹窿顶盖。足有三兽蹄足、平底、四马蹄足。漆器形态中介入了仿生手法,制成的漆器具有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中某些事物的形象,如鸟、葫芦、月亮、马蹄、老虎、大象等,无形中增添了漆器的生活情趣和亲民特质。

②漆器与金、银、铜的复合。在一些漆器上,如三角圩汉墓漆器扣器比较发达,特别是在成套成组的漆奁中,大都有三至四道银扣m。如M1∶2单层圆漆奁,盖顶部中间镶一银质柿蒂,肩出四凸棱,分别镶直棱银扣、斜棱银扣、平银扣;盖外壁圆直,饰四周银扣,分别为一角扣、二平扣、一包扣;奁身,饰四周银扣,分别为一包扣、二平扣、一角扣。银扣既能加固漆器本体,又改变了漆器的单一质地,给人美的视觉享受。三角圩M19∶42漆卮,盖顶中部镶一鎏金铜柿蒂,卮身一侧置鎏金铜鋬手,平底下设三等距鎏金铜蹄形足,金属铜与漆器的合体,优化了造型元素,提升了漆艺的技术含量。巢湖放王岗1号墓的杖下端镶一铜质包头,因长期接触地面已呈斜面,包头起着保护木杖的作用。

③复杂的形体构造,有的圆形漆奁内部隔成大、中、小三个耳杯形套盒,均直壁平底。阜阳双古堆出土的二十八宿圆盘、六壬栻盘、太乙九宫占盘,每件栻盘都由上下两盘组成,一件上下盘呈圆形,两件上圆下方。双层圆漆奁,由外奁和内盒构成,奁盖、奁身内含盒盖,内盒盒身及隔盒分别制作,然后加固银扣。双层长方漆奁,由二长方奁叠加而成,上下二长方奁均由奁盖、奁身组成。上层奁身以下层奁盖顶为底,与下层奁盖连为一体,可倒置使用。月牙漆盒,夹纻胎,由长方盒和月牙盒上下叠加而成。长方盒盒底,居中叠加于月牙盒盒盖之上,底共用月牙盒盒盖,与月牙盒盒盖胎骨连体制作。

3 漆器的工艺

3.1 色漆的配制

漆器上的各种漆色是熟漆和金属氧化成分的色料混合而成的。熟漆是将生漆内的杂质去掉,再去掉生漆内30%的水分。古代人们一般用木桶盛装生漆,放在阳光下用木棍搅动使其水分慢慢蒸发,直到生漆由灰乳白色转变成淡棕色便成熟漆n。古法制黑漆,用熟漆加铁水;白漆,用熟漆加铅粉;朱漆,用熟漆加朱砂;栗色漆,用熟漆加朱砂和黑漆混合;黄漆,用熟漆加镉或石黄;金漆,用熟漆加金粉;银漆,用熟漆加银粉;绿漆,用熟漆加蓝靛及雄黄混合o。

3.2 漆器纹样描绘和文字书写使用毛笔

关于毛笔的产生,文献记载为秦代蒙恬所造。有的人认为新石器时代优美的彩陶花纹的绘画工具应该是毛笔。目前考古见到最早的3支毛笔均处于战国中、晚期楚墓p。笔毫系用绳捆绑捆缚在笔杆上,笔头仍套在竹管内。

楚墓出土的漆文书工具还有文具盒和削刀盒、削刀鞘等,文具盒为长方形,有的里面还装有夹刻刀、锯、削、锛等工具。

3.3 制胎

胎骨质地呈现多样化,有木胎、夹纻胎、葫芦胎、夹纻合胎。铁工具的使用,铁质生产工具的使用,大幅度提高了木、竹胎漆器的生产效率和精细程度。三角圩汉墓M1∶263长方形漆笥内放置一套木工工具,有铁斧1把、铁锛2把、铁铲1把、铁刨刀1把、铁锯4把、铁凿11把、铁钻4把、铁锉1把、铁锥1把,这些工具用于木材的斫断、切割、塑形、镂空、炮制、抛光等,是漆器制作的首要和关键的一个环节,为其后的打底、上漆、彩绘、刻画等主要工序打好基础。

3.4 髹漆

常见的漆色有:朱、黑、银灰、黑褐、赭红、金黄、黑紫、红褐、灰绿、褐色。放王岗1号墓漆色有内朱外黑、内外皆黑;内外皆黑紫色漆;黑地上朱绘花纹;黑紫色漆地上用朱、银灰两色漆勾绘纹饰;内髹红漆,外施紫褐色漆;豆柄杯内髹黑漆;内壁髹红漆,外壁髹黑褐色漆,以器内髹红漆、器外髹黑漆多见。三角圩漆器多是内髹朱漆,外涂褐、黑色漆。

3.5 装饰

安徽西汉漆器装饰华丽,线条流畅,灵秀生动。

①装饰题材丰富,分为动物纹、植物纹、人们社会生活纹样、自然景象、几何纹样五大类。

②纹饰层次丰富,如三角圩西汉墓M1∶176圆形漆奁,装饰纹样有云气纹、禽兽纹、几何纹,采用针刻和漆绘手法,纹样装饰于奁盖、奁身外壁、奁盖顶、奁盖面板。奁盖、奁身外壁几何纹共五周,结构风格相同,均由双点纹和细线纹交替排列而成,分十六组和十八组,细线纹用针刻锥画,双点纹由红漆描绘,点数有四列、五列之分。奁盖顶部凸棱内、外侧几何纹共四周,分九组和十组,双点纹有四列、五列、六列不等;奁盖隆顶外缘一周几何纹,共十四组;奁盖隆顶内部一周几何纹,由针刻留白菱格纹和菱纹交替排列而成,共五组q。

③技法多变,常见的技法有针刻、描绘、勾勒、镶嵌铜、银饰件、貼金银箔,有时一件器物上出现阴刻、描绘和勾勒三种手法。贴金箔是安徽汉代漆器上比较时髦的装饰手法,在三角圩汉墓和六安双墩一号墓的部分漆器上可见到人物、飞禽走兽、柿蒂纹造型的金箔、银箔。如六安双墩一号墓出土的漆卮盖的顶部镶嵌一四瓣柿蒂纹银箔,在柿蒂的外围一周粘贴4片鸟形金箔和一周云气纹金箔,盖腹粘贴一周三角形金箔。

④流行组合纹饰,漆器上的纹饰往往不是一种,而是程式化地组合出现,一般以云气纹为主,几何纹、禽兽纹为辅,如绘云气纹,其上下各绘一直线边框。如三角圩汉墓M1∶300长方漆盒盖肩部贴一周三角对列金银箔,各六片,盒盖外壁银扣间饰二周云气纹,上下各置一直线边框,用红漆描绘,上周云气纹间贴二凤银箔,下周云气纹间贴一熊、一凤二银箔,云气纹先用青灰漆描绘,再用红漆勾勒。

3.6 铭文

《盐铁论·散不足》载:“一杯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漆器深受权贵喜爱,并在漆器上书写或刻有各类文字,作为标记,以示珍重。放王岗1号墓漆耳杯外底部用刀刻画有“吕”“大吕”。在北山头1号墓盒、盘上锥刻有文字,如大盒的盖顶针刻“大官”,外底刻“十九年,□□□左彻候,一斗二斗,今甘泉有般□□□□”,在耳杯上烙印文字。天长市安乐镇纪庄村西汉墓漆盘、盆的内壁墨书草隶“谢子翁”。阜阳双古堆西汉早期汝阴侯夏侯灶墓六壬栻盘的小圆盘上刻有“吏”“招”“摇”“也”等文字,方盘上刻有“春”“夏”“秋”“冬”等文字。天长三角圩西汉墓案盘背面中心阴刻“桓二”、朱漆书“大桓”铭文。六安双墩一号墓一些残漆片上书写有“日”“吉”“明”吉祥文字,承載着生者对逝者的祈盼和殷切祝福,希望逝者在另一世界过上美好吉祥的生活。

安徽汉代鼎盛的漆器工艺是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创造,它在先秦漆器生产的基础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不仅种类和品目甚多,且大件器物增加并有创新。安徽汉代漆器以制作精巧,色彩鲜艳,花纹优美,装饰精致的超凡艺术熠熠生辉,大气磅礴的红黑色调,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实用特性,以及光彩照人又不失古韵的特殊色泽,达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美融合统一,令人叹为观止。

注释

①宋瑞雪.浙江井头山遗址8000多年前的木漆器出土[J].中国生漆,2021(2):12.

②熊玮.漆器[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7:8.

③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省博物馆.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8(1):39-94,140-155.

④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1988(1):32-51,102-104.

⑤朱仲岳.漆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

⑥安徽省文物工作队,阜阳地区博物馆,阜阳县文化局.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8(8):12-31,98-99.

⑦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长三角圩墓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5-6.

⑧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巢湖市文物管理所.巢湖汉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108.

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巢湖市文物管理所.巢湖汉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48.

⑩滁州市文物所.滁州馆藏文物精粹[M].合肥:黄山书社,2014:85-104.

k天长市文物管理所,天长市博物馆.安徽天长西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6(11):7-11.

l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考古学会.文物研究:第17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16-117.

m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巢湖市文物管理所.巢湖汉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439.

no熊玮.漆器[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7:7.

p陈振裕.试论楚墓出土漆器的产地问题[M]//楚文化研究会.楚文化研究论集:第二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50.

q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长三角圩墓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66.

猜你喜欢
工艺美术西汉漆器
Semer la graine de la transmission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西汉
西汉玉器的鉴定
漆器收藏三问
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解析
漆器匠人坂本雅彦
如何辨别新老漆器
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