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展陈中的运用与分析

2024-05-14 08:37林南红叶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7期
关键词:互动体验数字技术博物馆

林南红 叶菁

摘 要: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技术日渐丰富与成熟,博物馆展陈手段与方式也正在逐渐由单一的文物静态展示、文字说明以及图片张贴等方式向信息技术条件下数字展陈方式运用、高新技术支持的多媒体动态展示手法转变,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作为博物馆的建设者们应该充分认清数字技术在未来博物馆展陈中运用的现实意义和设计原则。

关键词:博物馆;展陈;数字技术;互动体验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17

0 前言

数字技术范围很广,包括“云数据”“智能化”“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它正越来越密切地与人们的生活发生着关系。在现代博物馆的展陈过程中,也少不了它的存在。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就是要讲好文物的故事,对广大受众起到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为了让文物的故事更加形象化、具体化,甚至让观众能通过某种手段进行“时空穿越”,从而与文物来一个面对面的“对话”,这些并不是幻想,在现代数字科技的支撑下,一切皆变成了可能。

南昌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由于历史原因,自成立之日起就处于有馆无舍的“漂泊”状态,文物藏品只能存放于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绳金塔地下室。2021年4月11日,南昌市博物馆正式进驻江西省博物馆原馆址办公并全面开始新馆改建,尚未对外正式开放,鉴于数字技术发展现状和博物馆展陈方式数字化趋势,结合南昌市博物馆改建之机,在筹划阶段就将数字技术运用考虑到未来新馆建设之中。

众所周知,博物馆的主体是文物,主要手段是展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博物馆,通过参观展览认识文物,通过文物了解历史,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恰恰因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博物馆文物展览手段和宣教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那种“你讲我听”“看图识字”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观众对更高层次的追求。观众期待一种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更加灵活、更有体验感的参观方式,数字技术的运用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数字展陈在博物馆里定义的解释可以理解为:以教育为主要目的,展出的藏品通过某种方式让观众亲身接触与融合,并且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以观众主观能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展陈空间预留观众参与的空间,能让观众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展品内容带来的直观感受,使观众变被动地参观为主动地参与,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博物馆展陈功能中的教育效果。

观众互动体验式参观在现代博物馆展陈方式中的运用已经非常广泛,而全新的数字技术又将这一手段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对于南昌市博物馆这个正在进行改建的新馆,在展陈手段上对数字新技术的需求更加明显。在未来新馆开放中,通过数字技术的成熟运用,高科技手法的模拟渲染,结合多角度、全方位的展陈手法,赋予博物馆“活的灵魂”,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更加真切,印象更加深刻。

1 数字技术对展陈功能的积极影响

展陈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以文物藏品为基础,通过辅助手段,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而成的,对公众进行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品群体。

南昌市博物馆是一座地志性综合博物馆,主要收藏能代表与反映南昌及江西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的历史文物,共有近万套馆藏文物,主要包括东晋漆器、洪州窑青瓷、绳金塔、滕王阁、三国时期、七星堆、宁王王妃文物等7大系列,同时又致力于南昌地志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宣传。但是南昌市博物馆多年来的“漂泊”状态,许多文物尤其是一些能够追溯当地历史渊源的文物宣传效果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2021年开始,南昌市博物馆正式启动维修改造工程,未来展陈设计充分考虑数字展陈环节,并留出足够的拓展空间,以保证展陈手法与时俱进,这也必将使未来新馆建成后能够达到特色鲜明、行业领先、国内一流的水平标准。

1.1 通过数字技术的虚拟手法,可以让展陈形式灵活多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传播传统文化的场所中使用的展陈设计形式日益丰富,数字技术的运用也随之走进了各个场馆,这符合当今信息时代发展潮流,是现代展陈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使得展陈手法更加灵活多样。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南昌市博物馆作为一座地志性综合博物馆,虽然收藏的文物不算特别丰富,但由于这些文物本身的“特殊身份”,因而在实际展出过程中观众关心其历史背景故事的好奇心要远远高于对文物本身属性的追求。如果南昌市博物馆采用传统单一的展示手法,那么这些展品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一个个不可以触摸的“物品”;反之,南昌市博物馆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用虚拟现实的手法还原文物曾经的历史环境,并适当设计一些互动体验环节,通过营造空间环境、模拟实际场景的视觉意境,让展陈手法变得灵活、新颖,更具感染力。

看过上海世博会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中国国家博物馆内那幅长128米、高6.5米、面积达832平方米的巨幕投影“动”版《清明上河图》:清晨,薄雾疏林,偶有几人缓步进城;太阳初升,街市繁华,汴河两岸人声鼎沸;天色渐暗,河水潺潺,静雅夜色里只有酒馆游船依然熱闹……整个展示时长4分钟左右,观众漫步其中,身临其境,宛如回到了宋朝,亲眼看见了北宋鼎盛时期都市繁华的日夜风情,是一个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现代展陈手法中的成功作品。在未来的南昌市博物馆里,饱含历史文化底蕴的展品将为数不少,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现代数字传媒技术与科技展示手段,将会重新赋予这些展品新的生命,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1.2 发挥数字技术的拓展功能,可以实现观众的互动体验

互动体验正是基于数字技术的一个具体做法。互动体验功能的运用可以使博物馆的展示空间成为一个与广大受众积极沟通交流的媒介,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用亲身体验的感受加深对展示物品的认知。据统计数据显示,双向参与性的信息传递效率往往要比单方面信息输出的传递效率高得多。传统的展示方法是以信息的直接灌输为主要手段,观众在参观浏览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互动体验则给了观众更大的空间,充分调动了观众参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观众可以有目的地选择自己想要看的、想要听的、想要了解的内容,大大节约了观展时间,更重要的是通过人们的参与赋予这些展品“活”的灵魂,进一步提升了展品的价值。

基于观众的参与,“寓教于乐”的功能才会真正体现。这种身临其境的展示方式有利于展品信息的解读,博物馆展陈设计的目的就是在那些一个个看似孤立的展品之间建立一种有意义的语境联系,让观众不仅是来“观看”展品本身,更重要的是想理解藏品背后蕴藏的意义。观众不再满足于只是欣赏展品的外表,而更多地想探究藏品背后所蕴藏的故事或文化,并渴望将自己融入展览展示的环境,参与到展陈的布局之中。

南昌市博物馆的众多展品中,不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藏品,而这些藏品展陈在展厅中,不应该只是简单的陈列,而是可以通过电子虚拟手段恢复其“活的灵魂”。南昌市博物馆在临时展厅增设了“文物瀑布流”展示平台,把馆藏中难得一见的200余件文物进行3D呈现,文物由屏幕顶部缓缓飘落、动态流动,犹如瀑布飞流直下,给参观人员带来一种更加新颖的体验方式。触摸屏幕可以多角度旋转、放大,不但有文字介绍、语音讲解,还有专题信息延伸出背后的故事。“文物瀑布流”以数字化的形式让文物“活起来”,使参观者可以通过扫码将其中满意的文物分享给他人或“装进”手机、带回家。展陈效果显然要比观众亲自去看或听每一个展品的文字介绍要深刻得多且容易接受,观众不仅可以在这个环节中直接观看展品,还能在欢乐的氛围中了解到了展示空间所要传达的内容与信息。

1.3 运用数字技术的灵活手段,可以让展览流动起来

无论博物馆展陈的手法如何改变,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始终不会改变的,教育作用发挥得有多大,其中一个重要参数就是展览受众的多与少,因此,南昌市博物馆在新馆改建之初,在充分考虑将数字技术运用到馆内展陈中的同时,还充分考虑了运用数字技术的灵活手段,把展览做成可移动、可流动的形式,通过车载的方式建造一个移动数字博物馆,根据需求,把VR、AR、AI等数字化硬件搭载其中,同步科学制定南昌历史文化内容,将数字技术表现手段和文化内容进行合理的匹配,真正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

南昌市博物馆作为全国首创的元宇宙概念的“流动数字博物馆”,不仅实现了观众的“走进来”,更实现了展览的“走出去”,进一步丰富了展览形式,扩大了展览范围,提升了教育效果。流动数字博物馆升级理念,依托VR之城的科技赋能,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展览的形式也将更加灵活。

例如,多媒体互动可以大幅提升观众的参与感,VR考古互动可以让观众通过三维虚拟场景探究考古工作的神秘与艰辛;VR红色互动枪战,可以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南昌八一起义的战斗场景,数字互动魔墙可以让观众在寓教于乐中加深对文物的认识;“大篷车”箱体外置LED大屏更是一个直观的播放媒体,它的建成已经成为南昌市博物馆一张亮丽的数字化名片和一个多用途的外宣神器。它不仅可以进社区、进校园,还可以进展会、进单位、进农村,由于采用的是数字展陈技术,展览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而且更新快、切换方便。流动博物馆依靠创新的形式,利用便捷的交通,采用巡展的方式辅之观众的互动,对扩大影响、提升教育效果以及推动博物馆的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项目运用众多数字化技术搭建了一个完善、标准、先进的移动式文物展览空间,并收纳了南昌市博物馆联盟各大成员的共享文物资源,为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了一个研究场所、一个展示路径、一个交流平台。在不断创新巡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同时,从思想性、故事性、趣味性、融合性入手,真正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

2 数字技术在现代博物馆中的运用原则

在博物馆现代展示中运用数字技术,让观众获得一个全新的参观体验。按照传播展品知识、引发观众兴趣、激起参观好奇的教育心理学要求,把教育普及与娱乐休闲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展览的参与性、趣味性,寓教于乐,为博物馆增添了活力与生机。但是如果只是一味追求趣味性,而不去考虑数字技术运用的目的性,展览只会是空洞无物的作秀,即使有观众参与了,也只能把数字展览或互动体验活动当作是一次普通的娱乐,基本不会去产生思考与体会。一个好的数字技术运用则不然,以互动体验为例,“我听了,可能会忘记;我看了,可能会记住;我做了,一定会明白”,这就是互动的作用。那么,如何将现代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运用好,才能起到好的作用?

2.1 投入上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追求

新材料、新技术给博物馆展陈带来全新数字化项目的同时,也使博物馆在展陈经费投入上增加了负担。据了解,部分展馆在前期设计过程中,为了给观众一个当今世界顶级的参观感受,利用了全球顶尖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新型材料,更有不少场馆因为承受不起巨额的资金耗费而不得不让方案流产或简化设计方案。还有些博物馆,为了“赶时髦”,一味追求高、大、上,在没有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和市场论证的基础上,盲目开展数字展陈项目,一味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只注重娱乐氛围,不考虑实际效果,使数字化形式与文物展示内容脱节,观众在得到愉悦的同时,并没有了解展览的内容。

此外,数字化项目的运行和后期保养均需要一大笔资金,就有不少小场馆,数字化项目投得起、用不起,有的甚至长年闲置,且因缺乏必要的维修保养,这些设施反而成了陈列的累赘和包袱。

2.2 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不要本末倒置

形式新颖与娱乐是数字化项目的明显特性,但是我们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数字化项目是服务和揭示陈列主题的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因为它的存在而影响展品陈列的整体效果。一个展览的组成不能完全靠数字化设施,就算是一个以数字技术手段展示为主的展示项目,文物的展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好的数字化项目,无论其位置、大小、空间,还是其造型、色彩和影像,都应恰如其分地体现在展览环境中,同主体内容相得益彰、和谐共生,并且各有特色、各显神通。同时,还要考虑到,数字化项目的设计始终都是为展陈主题服务的,观众是直接的使用者、受益者。博物馆是一个社会公共教育机构,不是一个纯粹的游乐场所,不可过度渲染娱乐气息,如果只追求娱乐效应,不考虑教育效果,那将是本末倒置,走入了偏路。

2.3 设计要科学合理,不要顾此失彼

数字化项目的设计无论是在展陈空间的布局上,还是在技术手段的运用上,都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在设计时要以人为本,要充分考虑观众的视觉、听觉甚至触觉感受,并要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人群对数字化项目的不同需求,同时,还要为未来发展留有拓展或升級的空间。因为任何技术手段和展示方法都可能被淘汰被替换,只有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方可保证这些数字化项目的与时俱进。此外,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许多类型的数字化项目是需要观众亲自动手操作的,这不仅要求在设计时要考虑观众视线和参观空间等因素,重要的还要考虑体验者的人身安全和文物的安全,确保万无一失。

3 结束语

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民众对精神文明追求层次也是逐年升高。博物馆展陈的数字化功能将越来越受观众的关注和欢迎。未来博物馆将是现代数字技术手段配合展览展示的天下,南昌市博物馆也需要利用好这次改建之机,迎来大繁荣、大发展。充分利用好现代数字科技,发挥好博物馆现有资源,设计好、建设好、利用好数字技术,对文物有效利用、创新展览形式、提升宣教效果、促进各类博物馆高质量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萌.数字技术,助力博物馆从分众走向众策[J].博物院,2022(6):13-20.

[2]史小文.浅谈博物馆数字藏品的创新边界[J].博物院,2022(6):21-25.

[3]纪新远.博物馆数字化建设[J].科技传播,2010(21):[页码不详].

[4]沈文杰.博物馆展览提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角色功能与提升路径[J].文化月刊,2022(12):89-91.

猜你喜欢
互动体验数字技术博物馆
博物馆
初探科学传播活动影响社区居民生活的效果及分析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细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互动体验型户外广告的研究及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工业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浅谈互动体验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