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案例分析与思考

2024-05-14 09:20张晓宇郭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7期
关键词:革命文物田野调查模式探索

张晓宇 郭璐

摘 要:陕西是中国革命摇篮和延安精神发祥地,比起陕北,陕南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商洛是革命老区,包含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长征革命旧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的重要文物。但与各地一样,由于地理位置、文物级别等限制,陕南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成果参差不齐,面临着不少困境,本文以商洛市不可移動革命文物田野调查情况为依据,浅谈商洛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现状及典型案例。

关键词:革命文物;田野调查;保护利用;模式探索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14

1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现状情况简述

革命文物是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伟大复兴而奋斗,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光辉历程的重要实物见证。革命文物包括各类与革命运动、重大历史事件或英烈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蕴含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价值与优良传统①。

我国革命文物保护可追溯至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的《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条例中明确提出“死亡战士之遗物应由红军机关或历史博物馆中陈列,以示纪念”,这一规定开启了党领导的政权保护革命文物的先河②。从辛亥革命开始,我党我军在全国各地都种下了燎原的星星之火,随着国家对革命遗址保护的不断重视,各地保护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工作成果显著。广元市全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均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设立保护碑,落实属地管理和安全责任,革命文物管理已趋于完善③。中山市建立了文物库房,配备了专业人才,并修订修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推动提高革命旧址修缮积极性④。西安事变纪念馆建立了完备的责任体系,完善保护规划,实行数字化查询⑤。在利用方面,各地市普遍将革命旧址保护与红色旅游相结合。甘肃秦安积极打造红色历史线路,拓展革命遗址的带动效应,并将革命遗址保护与文旅康养相结合,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其利用更多地体现出革命文物保护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发展趋势⑥。广元市则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红色旅游的基础上与文化惠民等活动有机结合,创作了舞台剧、文创产品,打造了红色研学项目⑦。中山市依托革命旧址举办专题展览、讲座论坛,举行研学与社教活动⑧。各地市手段丰富多样,结合各自实际,创新了一批高质量的革命旧址展示利用活动。

2 商洛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存管护概况

商洛是革命老区,从1927年到1949年的23年中,先后有大大小小十余个党组织在此开展工作,革命武装的活动亦十分频繁。在长征途中,红二十五军以商洛为中心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深入秦岭深处,坚持斗争长达2年零4个月。在这艰苦而又漫长的岁月里,部队逐渐壮大,以商洛子弟兵为主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十四师,独立建制编入人民军队序列,在军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商洛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大多分散于城镇、乡村及交通不便的山区,时间跨度较长,保护利用状况参差不齐。2021年,陕西省文物局组织完成陕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商洛市20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整体尚存72处,主体尚存61处,原址无存67处,各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在管护利用方面,商洛市约有四分之一的革命文物点管护情况较好。从级别上来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文物大部分依托古建筑,较早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县市保及未定级文物众多,分布较为分散,维护力量薄弱,仅有约50%的文物被保护利用起来;新发现文物大多为地处偏远的民居,产权不易回收和交通不便的问题让其保护利用情况不佳,仅有15.7%的文物得到了保护利用。从类型上来看,保护利用最好的为烈士陵园、烈士墓地类革命文物,占比近四分之一,有约80%为有组织的纪念场所或展馆,其余也多由后人看护打扫;而重要机构、会议旧址及名人旧居等革命文物基本为散落在各地的民居,大部分由村民居住,其余为闲置的民房,庙宇、学校、政府机构等场所还在延续着它们本身的作用。

与其他省市一样,不论是创新展陈、文旅康养,还是社教研学、文创讲座,都对地理位置、人员配置、设施配套、资金投入等有较高的要求,分布广泛的田野文物在红色旅游热不断升温的今天,仍然面临困境,但在众多的未定级和新发现文物点中,有几处文物点利用形式新颖,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保护利用方式,不失为良好的参考和借鉴。

3 商洛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利用典型案例分析

3.1 庾家河会议旧址

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议(庾家河会议)旧址(图1)位于丹凤县庾岭镇,为一般文物点。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据中央的指示和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精神,带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于12月初进入商洛,12月10日,省委在庾家河街“春茂永”药铺召开第十八次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将鄂豫皖省委改为鄂豫陕省委,作出了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决策。

当时的“春茂永”药铺现在由杨家后人杨青山所有,杨青山负责收集、组织,当地政府出资70%,在原药铺内举办展陈活动,展陈面积100平方米,年接待观众数量达2万人次。在革命旧址保护和利用中,产权回收难、资金短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庾家河会议旧址虽然产权未回收,但村民提供老宅,政府出资,既解决了民居类旧址不好保护的问题,也解决了政府资金紧张、文保资金少的难题。这种由政府和村民共同保护,传承红色记忆,讲述革命故事的方式新颖、独特、有效,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旧址不远处有庾家河战役旧址及庾家河烈士陵园,为一般文物点。1934年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会议召开时,国民党六十师紧随红二十五军,从洛南三要鸡头关追来,占领七里阴岭,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立即指挥部队反击,战斗持续一天一夜,敌军死伤800余人,红二十五军亦伤亡200余人,正副军长均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此次战斗的胜利为完成红军战略转移、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982年起,丹凤县数次投资,整修烈士陵园,并在山顶修建碑亭,竖立纪念碑。在革命旧址保护利用中,革命旧址分散导致的事件不连贯、缺乏整体利用是很多地市普遍存在的问题⑨,庾家河会议旧址和庾家河战斗旧址时间脉络完整,历史事件清晰,遗存层次丰富,造就了革命旧址整体利用的温床,具有打造保护利用模范案例的潜质。

3.2 中共商洛县委、县政府旧址

中共商洛县委、县民主政府旧址(图2)位于商州区北宽坪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46年8月上旬,由李先念同志成立的豫鄂陕边区第二地委在商县宽坪村唐渠成立中共商洛县委、县民主政府。县委、县政府成立后,积极发动群众建立区乡政权,组织武装支队,对地区统战、扩充军队、护送来往领导干部等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村民居住期间,旧址部分建筑被火烧毁,后经过历次修整,形成现在的院落布局。旧址现由李姓村民所有,产权一直未收回。2016年,为解决产权未收回难以保护利用的问题,商州区委、区政府在旧址所在山坡的山脚下,按照原形制修建商洛县委县政府纪念馆,布置展陈,供来往游客参观学习,由文保员共同看护。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中,很多革命旧址所在的村民老宅往往仍由其后人居住,产权难以回收,造成保护上的困难,中共商洛县委、县政府旧址利用“原址搬迁”的形式,1∶1复原了承载着历史意义的革命旧址,这种展陈模式既解决了民居无法利用的问题,又发挥了该文物点对民众的红色教育、宣传作用,对由于产权难以回收无法保护利用的旧址具有参考意义。

3.3 中共商洛工委成立旧址(王柏栋烈士故居)

中共商洛工委成立旧址为王柏栋烈士故居(图3),位于丹凤县商镇桃园村,为新发现文物点。1937年11月11日,中共陕西省委派时任地方科科长的王柏栋回商洛担任中共商洛工委书记,领导商洛的抗日救亡工作。王柏栋以自己的家乡为落脚点,积极在农村和地方武装中开展抗日宣传,先后建立多个抗日救亡组织,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商洛工委积极宣传抗日救亡主张、广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为,引起地方顽固派和汉奸组织的仇视,1938年7月25日,王柏栋被暗杀于其显神庙家中西厦房。

旧址由村民王丹华所有,2011年修复后,部分房屋布设复原展陈对外开放,部分房屋由屋主居住,同时,丹凤县人民政府在王柏栋旧居屋后设立丹凤革命史纪念馆(图4),以图片展的方式讲述了丹凤自1927年至1949年的23年间的革命斗争史。在革命旧址保护利用中,展陈形式老旧、资源挖掘不够、史料碎片化的问题普遍存在,位于乡村的革命旧址分散,展陈内容单一、不连贯等问题导致其宣传教育作用不够显著,虽然该旧址产权仍未收回,但丹凤县政府紧挨王柏栋烈士旧居设立丹凤革命史纪念馆,既丰富了该旧址的展陈层次,又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了丹凤县革命斗争史,提高了旧址的宣传“配套”,是另一种乡村民居类革命旧址利用的优秀典范。

3.4 马家坪农协成立遗址

马家坪农协成立遗址位于丹凤县峦庄镇马家坪村周家屋场,为新发现文物点。1928年3月中旬,“许权中旅”干部陈会长率领会仙台农民协会会员到马家坪组织农民协会,在周家屋场戏楼召开群众大会,宣告马家坪农民协会正式成立。同时组建“锄头会”,与农会一起并肩战斗。

周家屋场现为周家后人新建的住房,当年的戏楼已于20世纪70年代拆除,现在为马家坪完全小学,小学围墙上嵌有“马家坪农协成立遗址”说明牌。2016年,中共丹凤县委、丹凤县人民政府在马家坪村修建红色广场及马家坪红色纪念馆(图5),以马家坪农民协会成立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了栾庄、马家坪的红色革命历史,运用图片的形式展出,叙述了马家坪农协成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以及其对渭华起义和农民革命运动造成的深远影响。马家坪村依托当地发生的革命事件,以“村史馆”的形式打造红色广场与红色纪念馆,既保留了历史,又是培养村民文化素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场所,为乡村、田野文物管理利用找到了新方法。

3.5 烈士陵园

在各个省市的红色资源利用中,烈士陵园都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基地(图6、图7)。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商洛市内陵园类革命文物管护状态普遍较好。商洛市作为红二十五军长征的途经地,鄂豫陕根据地的核心和中原军区北路突围时的战场,无数先烈曾在此浴血奋战。当时,牺牲烈士的遗体多由当地群众自发掩埋,后大多数由村委会组织,将周边的零星烈士墓集中迁葬,如月亮湾烈士陵园、寺底铺村红军墓等,它们大多以某次战争或某个村镇为范围形成小型的烈士公墓。7个县区中有5个县区有县级烈士陵园,山阳县烈士陵园先后被中共山阳县文明委和武装部授予“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和“国防动员教育基地”,从2014年开始至今每年的9.30“烈士纪念日”,山阳县委、党委、各驻山部队单位、青年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均会在县烈士陵园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丹凤县革命烈士陵园1989年被丹凤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现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依托陵园建立了丹凤县革命斗争史展览室。商洛市90%以上的烈士陵园都作为纪念场所和展馆对公众开放,有专人看护、打扫,这些散落在秦陵深处大大小小的烈士陵园是商洛市人民参与反抗的见证,也是我们了解历史和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红色教育基地,为全市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

4 结语

在陕西遍布各地的红色遗迹中,位于乡村的革命旧址往往年代更早,意义深远,是我党发展初期的星星之火,承载了开天辟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却因为旧址产权回收难、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和资金不足等问题,逐渐消失在乡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长久以来都面临着保护难、利用难的困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引航指路。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各地市也逐步加强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视,成果丰硕,效果显著,在保持现有成绩的同时,还应不断探索乡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新方法,打开新思路,提高思想认识,发挥乡村优势,弥补弱势,让他们继续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的“星星之火”。

注释

①国家文物局、中宣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革命文物工作的若干意见[M].中国文物年鉴,2009.

②卢世主,朱昱.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3(6):145-153.

③⑦任艳.广元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现状及其对策思考[J].文物鑒定与鉴赏,  2023(4):58-61.

④⑧周剑.新时代革命文物资源保护和活化利用研究:以中山市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22):77-80.

⑤郑凡.关于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利用思考:以西安事变纪念馆为例[J].文化学刊,2021(6):68-70.

⑥伏龙.乡村振兴视域下革命文物遗址保护与利用探析:以甘肃秦安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4):62-65.

⑨李晓燕.浅谈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以吕梁为例[J].今古文创,  2021(44):109-110.

猜你喜欢
革命文物田野调查模式探索
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文物保护
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文物保护
人格权平等的法人类学关怀
高校户籍管理模式探索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反思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初中英语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小学英语让学与生的教学模式探析
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革命文物藏品的保管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