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小巷景象

2024-05-12 17:10吴溪军
回族文学 2024年2期

吴溪军

一株白蜡树,离单元门很近,足有六层楼高。

从电梯口或楼道望出去,层叠、油润、明快,仿若玻璃上都涂上了一层杏黄。

从临近的窗口望过去,一种强烈的扑面感,像泼了油漆一般。如果从楼梯上慢慢走下去,旋转的画面十分地好,一种剪辑的感觉。

单位门左侧是拌面馆、抓饭店和火锅串串旗舰店。

对面的华东大厦,如立方积木。高大,鹤立鸡群。步行街人来人往。青石板路面在阴天里透着如墨的光影。

右边是一家烟酒专卖店。紧挨的药店门侧脸放着一个体重秤,前方摆着一张桌椅,上面放着盆花和血压计,牌子上写着“免费测血压”的字样。药房里挂了很多彩色的气球,像过节。门楣上方的音箱里播放着广告歌曲、快板书,很好听。

女服务员一边接听电话,一边整理着货架上的药品。

隔壁是犁铧尖黄面店。招牌上金色的“现拉黄面、烤肉、架子肉、馕坑肉、烤包子、砂锅、粉汤”等字样很显眼。

门店正中的玻璃柜里陈列着油香、油糕、油馕、大麻花、酱牛肉,还有饮料、酸奶、甜点、罐装啤酒。

側门的一盆文竹有些年岁了,墨绿色,盘卷着,郁郁葱葱,像一株微型迎客松。

门前立着一块牌子,上面用粉笔写着“家常臊子面10元”。

旁边的铁皮棚子里飘出青烟,一种烧烤的味道。

小区门楼旁是一家肉店,很熟悉的那种。

木垒草原羊羔肉招牌正面是绿底红字,印着手机号和二分店的字样。侧面是红底白字,与正面形成反差。

中年男子躺在躺椅上看着手机,音量很大。手背上有些斑驳的油渍,在阳光下发亮。旁边小凳上放着大号的塑料水杯,罐头盒做成的烟灰缸黑黢黢的。

店面不大,里面放着冰柜。保鲜柜里挂着几只整羊和一些鲜红的牛肉。横杆挂钩上挂了几只羊腿、羊脖、肋条和剔好的羊蝎子。

旁边的肉墩子上刀斧印交错,油腻腻的。

每天上班都会和店主打个照面。

大门左侧一家商店正在营业。中国体育彩票的牌子挂在店名的下方和侧面。女店主坐在门前晒着太阳。

路边的圆冠榆透着斑驳的光影。一只花猫慵懒地蜷缩在台阶上,光线落在身上,浅棕色的皮毛上泛着细密的光泽。

紧挨着的滚辣皮子现拉黄面店的招牌上,印着“特色烧烤”字样。黄面总是和烧烤搭档。招牌有着书法牌匾的意味,和饮食文化沾边。旁边串烧的牌匾很醒目,橙黄色。侧旁印着“新疆烤串”的字样。两块牌子紧挨着,及至看到下面的店面,原来是一家。

整个店面是落地窗,简洁通透。坐在紧靠窗户的边上,外面的街景离得很近。冬天的时候,适合吃点烧烤,喝点酒。通透的玻璃外大雪纷飞,店内很暖和。偶尔会有撑伞的女人匆匆走过,红色的短大衣上落了雪。

夏日的夜晚,店内灯火通明,一对情侣坐在窗户边上,男孩子吃着黄面,女孩子吃着凉皮,几碟小菜,两瓶饮料,两碗酸奶。是那种蓝底花纹的小瓷碗,很精致。酸奶通常是店里自制的,浓稠度比较高,细腻、酸,像果冻,用小铁勺挖着吃,女孩子喜欢。旁边的竹扦子小烤肉泛着红晕,梢头部分略带点焦糖色,有汁水溢出,在灯光下很润。女孩拿起一串,侧脸凝视了片刻,微微张开小口,皓齿就轻轻衔住了。轻嚼,定定地看着男孩。清秀的脸庞映在窗户上。丸子发髻上散发着茉莉花香,每根发丝都透着一种油润清亮。

楼上是椒麻鸡店,牌匾是咖啡色底色。顶端醒目地标注着“二十年老店”的字样。

近年来,似乎淡忘了。

椒麻鸡好吃。一直没搞清楚它的制作技艺。筋道的口感是如何造就的?及至看了央视美食节目后才知晓其秘诀。煮好的原鸡要在冰块里进行浸泡、洗浴、揉搓,及至肉身变得紧实。这一环节绝不可以忽略,是关键的一道工序,名曰“激冷”。犹如腐乳和酱制品发酵的过程。

上菜时,不可以用刀切,要用手撕。刀切,则带有铁锈味,形制和口感也会受影响。手撕,则纹理清晰、顺滑,将鸡肉的肌理完美呈现出来。浇上自制的秘制调味汁,用手轻轻抓揉、拌匀,使其充分入味,盛入盘中,点缀葱段、青红辣椒,则麻辣沁香。皮,金黄,肉,丝滑,骨,硬朗,一种乡野气息。尤其鸡大腿上的肉,丰腴饱满,筋道瓷实,流淌着油润的汁水,辣而不燥,麻而不木,一种香辣的味觉。

鸡肉吃到一半,再倒入一碗过了水的手工碱面,完美。

当然,酸奶是一定要喝的。

楼梯旁的一家羊绒羊毛衫店,专业设计制作,纯手工,应该有三十多年的时光了。补过一次羊毛衫的破洞,严丝合缝,技术很好,那也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旁边的杭州小笼包子店生意一直不错。夫妻店,操浓重的江浙口音。每天清晨,天还没亮,整条街他家店堂第一个亮起灯火。

门口摞起的蒸笼里热气蒸腾,溢出暄和的麦香和肉香。

豆浆和豆腐脑少不了,往往成为店里的标配。豆浆热气腾腾,小勺轻轻搅动,一种浆液的质地。浸入切段的油条,瞬时变得沉甸甸的。趁热送入口中,包裹着,充盈着满满的油香和豆香。

豆腐脑乳白,表层晶莹,一种半固体的丝滑和张力。浇入卤汁,滴入麻油,撒入葱花、芫荽、榨菜丁、油泼辣子,则水彩晕染,食欲顿开。第一勺入口,果冻般的口感,细腻爽滑,豆香氤氲。

道路明亮。两旁的小叶白蜡已是青黄斑斓。地上满是落叶,柳叶形。

拐过一片绿地,墙上的爬山虎依旧延伸着藤蔓,叶片开始泛红。紫里透红的那种最好,若青涩的少女。粗壮的藤条,苍劲,强力附着在墙面上,攀爬到了墙顶。有一些竟然爬到了树梢上,水帘般地垂落下来。

几株忍冬,枝干苍劲。青黄的叶子掉落不少,稀疏、火红的果实像南国红豆。

拐入丽苑明珠小区,那株白蜡树就在眼前了。

每次从单位后窗望过去,因有玻璃和栏杆遮挡,总是不能观其全貌,意犹未尽而又欲罢不能。现在好了,站在稍远处仰视,橙黄色的叶片光彩夺目,漆器般的质地,显示出北方乔木少有的雍容华贵。站在树底下仰望,色彩蟹膏般地溢出。

良久,似有一种黄酱的味道。

近前几辆轿车上落了一些叶。黑色车体尤为显眼,锃亮的车漆上倒映着金黄的叶子。雨刮器的风挡玻璃前形成了堆积,一种丰盈的景象。

微风吹过,少许落叶飘零而下,并没有感觉到秋日的萧瑟。

小区内有不少白蜡树,要么低矮,要么细长,要么歪斜。秋天来临,很快绿黄、焦黄、枯萎,缺少光泽和过渡。唯独这株白蜡树挺拔高大,枝繁叶茂,色彩斑斓。蜡质感的叶面,油润清亮,倾泻着金色的光影。

应该是地理位置的缘由。此树紧靠居民楼西单元的北门,和楼房恰好形成一个夹角,既背阴,又向阳。尤其是午后的阳光斜照过来,一种温和的调理。入秋后不急不躁,不温不火,色彩渐变,由青绿向青黄、鹅黄、橙黄、金黄、红黄、焦黄过渡,使得秋天有了层次和温度。

此乃大自然的造化。

几场秋雨过后,零星的叶子挂着,一种依恋的光景。

小区南门便是光明巷。巷子西头与马路对面的天方巷相对。虽没有黛瓦白墙,青苔绿萝,浅桥流水,但老街的味道还是有的。

巷子东口有一市场,人们喜欢称它为晚市。市场旁是一处精致的小广场,林木遮天。一到傍晚,跳舞、唱歌、练字、下棋、打牌、唠嗑,闲坐者众。市场里接踵,市场外喧嚣。摆摊的占据好位置,喇叭声、吆喝声此起彼伏。杂碎摊、麻辣烫热气氤氲。四轮机子上满是红薯、南瓜、土豆、大葱、冬瓜、山药、胡萝卜、青萝卜、大白菜、雪里蕻,带着黑色的泥土。

晚熟的西甜瓜布满网纹,小一点的十元钱三个。毛桃青黄,表皮缺乏光泽,粗糙,带着细密的绒毛。熟透的,透着浅黄,间或有点深色,不平整,看着可爱,有食欲。人们又叫它土桃子。

烤面筋摊位上的火候正好。炒板栗的铁锅里飘着青烟。

路边上,一位车主迅速打开后备箱,扔进几捆大葱,路上掉了不少土渣和大葱须子。

一位大爷的小拉车上捆了几颗大白菜,正在蹒跚着过马路。

雪里蕻青翠。菜帮子多汁,纤维清甜,菜叶子边缘透着微微的枫红。秋风萧瑟,水体清冽,鸣虫蛰伏,此时腌制,刚刚好。经过盐粒的洗礼,缸里汁水清亮,暗香浮动,腌好的雪里蕻墨绿、柔韧、清脆,炒回锅肉,带着醇厚的盐渍风味。蒸肉,则是北方人的霉干菜。

一切都在杂乱和自然中。人们在忙碌着,这是冬藏的季节。

市场往西,嘈杂声渐渐稀疏下来。冰雪休闲吧亮起蓝色的灯光,冷色调,但很柔和。咖啡色木条装饰的门楣,青红瓷砖镶嵌的墙体,拱形的落地窗,淡绿色半掩的窗帘,精致的盆花、插花、摆件、台布,烘托出一种乡村与城市,现代与市井,静谧与休闲的氛围。

巷子中段,转弯处一家花店角落的木箱里种了一些爬藤类植物,开着红的、黄的、紫色的花朵。一小片格桑花正艳。窗台上摆放着一些鲜红的苹果。门侧一只土陶大缸里插着一些芦花,满是灰尘,很旧,倒也和秋日应景。

低矮的旧房子占据着一角。几棵老榆树倾斜着。

甜味美食品店门口摆放着鲜奶桶、焦黄裂口的柴火馕、包尔萨克、小饼干、土鸡蛋。店主忙着给顾客打鲜奶。室内有鹰嘴豆、风干肉、熏马肉、熏馬肠、手工酸奶出售。

侧旁墙上社区的宣传牌子上书写着“唯有德者能安居”的字样。中间画着一丛盛开的秋菊。

往西,手工糕点坊散发着面点的清香。

门前台阶上不锈钢电热锅里正在炸制着馓子。锅里香油清亮、滚烫,色如琥珀,状如泉涌。两根细长的筷子抻起面坯轻轻入锅,立刻冒起晶莹的泡沫,馓子浮动着、旋转着,轻轻拨动,再翻面炸制,火候沉稳,油香浸润,表面微微起泡,金黄中带着红晕,放在架子上,滴着油滴,香气弥散在傍晚的空气里。

房间里整洁、亮堂。油润酥脆的馓子、麻叶子、糖色的拧拧、金黄的列巴、精致的麻花、绛红色的南瓜饼,各种小点、面包、萨其马、巴哈力码放在货架上,艺术品般的呈现。

不远处是一家修锁、修鞋、修拉链、换锁芯、配钥匙、皮具美容的店铺。铁锈味、鞋油味、皮革味弥漫在店里。

这是老行当了,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停车位上售卖着成箱的土苹果。牌子上写着“奇台二秋子”。

二秋子青黄中带着红晕,散发着浓郁的类似蜂蜜和玫瑰花复合味的果香。

凉皮店女老板坐在小凳上翻着纱布上晾晒的萝卜干。

麻辣烫门店台阶上一堆二荆条红辣椒已经晒得半干。

一把把挽成丸子发髻状的大葱沿着墙根一字排开。

香妃海棠果干红润。干豇豆浅黄。

一只大白狗俯卧在车位上,头上和爪子上有黑斑,半闭着眼。脖子上拴着粗壮的铁链子。几只流浪狗匆匆跑过。

巷子西头卤肉店橱窗里的卤煮堆积在一起,油润红亮,酱香似乎都能穿透玻璃。几盘卤肉,一碟花生米,一碟酱豆腐,一盘清水毛豆,几只卤鹅头,一张方桌,几只小凳,就有了市井烟火气。

棋牌室里搓麻的声音很大,一群人在门口围观着。

人行道上不时有射光灯照射下来,广告语旋转着。如果在雨夜里,或冬日里,会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电业局家属院后门空间大,被卖水果和鲜食玉米的流动摊点占据着一角。三轮车上的夏黑、玻璃翠、阳光玫瑰、红巴拉多葡萄带着晶莹的果粉,紫红黑绿堆积在柳条筐中。新鲜的葡萄叶卷了黄边。

鲜食玉米整齐地码放在架子车上,青绿饱满。须子头棕红,一种温暖的颜色。

巷子里最多的是盆栽太阳花,整个夏秋都在开花。

丁字路口就是北京路。大叶榆正在变黄。

左侧的馕房里传出烤熟的馕落在铁皮案板上的声音;右侧牛肉面馆里的拉面师傅正在抻面。

这就是昌吉的一条普通小巷,连接起延安路和北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