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光者

2024-05-12 17:10徐祯霞
回族文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表姐教室同学

题记: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许多的老师,有学校的,有社会的,有人生的,而正是他(她),或者是他们,让我看到了自身潜在的光芒,找到了前行的方向;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引领,才让我努力做一个向真向善向美,传播光的人。以此文致那些对我人生有重大影响的老师们。

美的启蒙者

初上学的时候,是在村庄里的小学。这是一个公办村级小学,有三个老师,一个姓王,一个姓朱,还有一个就是我的表姐刘根琴,三个都是女老师。表姐是四舅的女儿,管我母亲叫六姑,她的父亲是商洛学院一个教授,全家都在商州,可独独她一个人留在柞水,嫁到了我们的邻村二队,做了我们学校的老师,也成了我的启蒙老师。

这个学校只有三个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稍大一点的学生都是到乡政府所在地读书。那时的乡政府不叫乡政府,叫作公社。据母亲讲,我们学校的校舍是用以前大队的猪圈改造的。大队为了解决村里孩子上学的问题,将以前的猪圈填平,砌了台子,建上土坯房,这个房子就成了我们王坪大队四个村的孩子们共同上学的学校。

因此,这个学校的造型很奇特,只有三间教室,却是两层土楼式的。一年级在靠近路边最矮的房子,二年级和三年级都在楼上,似乎有点像现在的车库和两层楼的感觉。

上一年级的时候,是王老师给我们上课。她是县城人,带着一个很小的女儿在我们当地教学。王老师温和,没有什么脾气,也谈不上什么特点,每天按照课本的教程给我们上课。

才入学的时候,最难的似乎是写字。每天字写不好,交不上作业,快放学的时候,表姐总是来到教室里,将我揽在怀中,捉着我的手帮我完成。桌子是粗糙的长条形原木桌子,凳子也是一样的,一套桌凳坐四个人。表姐就是在这样的桌子上教我一横怎么写,一竖怎么写,一撇怎么写,一捺一钩怎么写。下午的夕阳透过没有玻璃的窗框子照进来,将教室晕染成明亮的暖黄色,很是温暖和惬意。那黄的土墙,那黄的桌椅,一大一小两个女孩认真写字的身影,便永远地定格在了岁月深处那阳光暖暖的下午。

这是我步入学堂最初的记忆,也是时光中最深刻的记忆。

上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换了教室,来到了二楼一间高台子上的教室。这时,我们的老师也换了,换成了我的表姐。表姐二十多岁,是三个老师中最年轻的一个。学校在三队,表姐的婆家在二队,这三个老师当中,她是离学校最近的,每天放学了都可以回家,相对来说教学和生活都比较方便。

表姐年轻漂亮,长得水灵灵的,大大的眼睛,弯弯的柳叶眉,两个红扑扑的脸蛋,梳着两根齐胸的长辫子,让人看了就不由得喜欢。当然,那是来自我一个女孩子的感觉。最主要的是,表姐有着百灵鸟般的嗓子,课讲得好听,唱歌更好听。

在这样一个村级小学,老师似乎都应该是全能的,一个人带语文、数学、音乐、美术,而且还有体育。当然,那时的体育,多数情况下是自由活动,学生只要不打架就行,我们被放到打麦场上,女生就打沙包,男生就滚铁环,当然,男生和女生也会一起玩老鹰捉小鸡和狼吃羊的游戏。

表姐是一个认真守时的人,每天都能按时按点来到学校。上课前十分钟,她就会拿着教科书来到教室,首先将教室门口的那个铁铃敲响。叮叮当当一阵铃声,在教室附近玩耍的学生就赶快往教室走。

那时,王坪大队四个村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每个班差不多都是十几个学生,虽然学生少,但是因为交通的不便,村级小学仍是基层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年级开学半个月之后,一次表姐上课对我们说,今天给你们上一节音樂课吧,你们喜欢唱歌吗?同学们都齐声说道,喜欢!表姐就说,那我就给你们教一首歌吧,这首歌的名字叫《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先给大家示唱一遍,然后给你们一句一句地教。立时,整个教室静悄悄的,安静得没有一丝声响,都在伸长耳朵倾听表姐唱歌。

表姐清了清嗓子,开始唱了:“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一阵优美的旋律从表姐圆润的歌喉中飘出,那一刻,所有的事物似乎都不存在了,整个教室,整个村庄里回荡的都是这支优美动人的歌曲,和歌曲中那关于爱和磨难的凄美故事。这歌太好听了,像清泉,像流水,像百鸟齐鸣,像天籁之音,那么美,那么动人,那么沁人心田。它完全将我带入了另外一种境地,仿佛白天隐去,一个有月光的晚上呈现,母亲带着我们一群儿女,坐在高高的谷堆上,慢慢地讲着过去的生活和故事。而这音乐,仿佛是仙乐,从空中飘下来,弥漫在我们和母亲中间,月光如银,母爱温暖如冬阳,我们和母亲一起置身在这美妙的夜色中。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么好听的歌曲,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音乐的神奇与美妙。在那一刻,我忽然就觉得音乐是这世间最好的东西。

我便是从那一天起,爱上了音乐,爱上了唱歌,爱上了一切与音乐有关的事情。

那一天,表姐一字一句认真地教,我们一字一句认真地学。我将旋律和歌词记得滚瓜烂熟,一到没人的时候,我就自己哼唱。在乡间的生活,这似乎成了我孩童时期最大的乐趣。

现在想来,如果表姐当时教别的歌曲,会对我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吗?我说不清。但我关于艺术的启蒙,是表姐带给我的。也因此,我喜欢上了表姐,在岁月的长河中,一直喜欢着。不管表姐是年轻的时候,还是渐老,她在我的心中一直都是一个天使般的存在。

春雨润幼苗

三年级的时候,父亲的工作从凤凰镇调到了县城的中学,我和弟弟也被父亲从村庄的小学转到了县城的小学,这所小学的名字叫城关小学,也是县城中唯一的一所小学。

父亲教学的学校是城关中学,在县城北头,我们上学的城关小学在县城南头,两个学校分居县城的南北两头。我们每天上学,要走过的,便是县城的主街道。

才走进县城,我是怯生的。班上的同学都是县城的孩子,似乎只有我一个是来自乡下的孩子,他们穿的衣服比我好,拿的书包也比我好。记得我当时拿的书包是妈妈用布头拼接的五颜六色的提包。看着我的书包跟同学们都不一样,我很难为情,回家跟父亲说了,父亲才给我和弟弟一人买了一个黄色的帆布书包。

我素来胆小。母亲说,每每家里来了客人,我总会拽着她的衣服躲在她身后,用一双怯生生的眼睛偷看人家,却不敢在人前出现。要是实在没有地方可以躲了,我就躲在灶膛后面,装作给灶洞添柴火,等客人一个一个都走了,我才肯出来。突然来到县城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这么多陌生的同学和老师,我也一样是怯生的,不仅茫然,而且不知所措。

课间的时候,同学们跑前跑后的,从教室里跑到教室外,又从教室外跑到教室里,打闹,嬉戏,我却只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做着作业,翻着课本,仿佛他们的欢乐与我无关。初到城关小学的那段时间,我一直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班主任是一个河南籍的老师,叫郭敬尚,教我们语文。他浓眉大眼,人很清瘦,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字正腔圆,并且写一手漂亮的板书。字在他的粉笔下,变成了一个一个漂亮的符号,让人看着喜欢和养眼。尽管我胆怯,但对于这个老师的印象却出奇地好。我喜欢听他声情并茂地讲课,喜欢看他潇洒地写字。于是,上语文课成了我的一大乐趣。

郭老师每次来上课的时候,就只带一本语文课本,讲桌上总是干干净净的,一如他的外表,清清爽爽。在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眼里,看不出什么深刻的东西,但总是觉得这个老师让人舒服。那是一种多方位的喜欢,觉得郭老师除了有点瘦,其他什么都是好的。

由于和同学们陌生,在课间的时候,我就在草纸的背面练习写字,照着郭老师写字的习惯和笔画,将喜欢的字反复地写来写去。于是,我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并不觉得孤单和寂寞。很快,我的字便写得很好了,端端正正,整整齐齐。当然,在我的作业里,郭老师也发现了我的这个优点,在有着四十多个学生的班级里,我的字是写得好的。于是,在上课的时候,郭老师就会特意将我的作业本挑出来,放到讲桌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我,你们看,你们看看啊,这是徐祯霞同学的作业,她是一个新转来的同学,她的作业能写得这么整整齐齐,清楚漂亮,为什么你们就写不好呢?你们要向这个新同学学习,作业是你们的门面,也代表着你们的一种学习态度。

能被老师表扬和肯定,于我来说,是一种怎样的窃喜和自得,我在心里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不差劲,我不比城里的学生差。自此,我变得自信了,也逐渐变得胆大起来。由于郭老师对我的表扬和鼓励,班上一些同学也开始向我靠近,我也对他们表示友好的回应。慢慢地,我在班上也有了几个关系好的女同学,这让我在县城的学习变得快乐和有趣。

任何一个人都需要被认可和肯定,而我的第一份肯定和鼓励便来自郭老师。

三年级,已经开设了作文课,记得好像每周四有作文课。有时老师会让我们写个熟悉的人,有时让写一件好人好事,有时让写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当然,文章长短不作硬性要求,只是锻炼学生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而我有幸的是,在学习的初始阶段,便遇上了一位很好的语文老师,让我喜欢上了语文,自然也喜欢上了写作文。现在,采风可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在那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语文老师会带着我们出去观察自然景象、四时物候,用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写作文,这似乎是一种先进的思维和教学方法。记得在春天和秋天,我们常常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田野,走到村南头的大柳树下,走到丝绸厂大桥(那时的桥好像还是木桩的,并不是水泥的),走到三道井口的那个古老而又陈旧的铁匠铺。郭老师让我们看四季的回黄转绿,“回黄转绿”这个词便是在那個时候学得的。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奇妙的说法,发明这个词的人真是太了不起了,能说得这么形象和生动,用一个词,就概括出了四季的气象与物候变化。是郭老师让我意识到了在语文学习中观察的重要,从那时候起,我不仅喜欢上了语文,而且喜欢上了写作文。

事实证明,我后来作文一直很好。任何的成长,都不会无缘无故,都有着某种内因和外因在起作用。就像一颗种子,有了种子,才会生根、发芽、长叶、开花。

每一个生命的初始,都是一张纯净如雪的白纸,就看在你的人生中关键的时候遇上了什么样的人,他(她)或者是他们在你的生命中又填充了什么;填充的是爱与美,那么你的生命中就充满了爱与美,填充的是低俗与丑恶,你的生命就会走向另外一种无法预测的道路。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说的便是这个人生至理。

深山中的学者

进入中学,我遇到了一位知识渊博的语文老师,他叫肖秉坤,据说是从上海的某所高校来到柞水的。这于他来说是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而于我来说,却是我的幸运。

肖老师中等个头,偏胖,但并不臃肿,圆圆的脸,头发较稀疏,还带着明显的灰白色。他比我父亲年岁要长些,但却比父亲温和亲切许多。他是安详的,那种安详有长者的慈祥,有智者的光芒,有学者的儒雅,有饱经沧桑后的通达与豁然,有历经岁月风霜雨雪的从容淡定和处变不惊。

教室在三楼的一个拐角处,靠西边。虽然教室的位置有点偏,但在肖老师的课堂上 ,我始终觉得这间教室是博大宽广、包容无限的。他往讲台上一站,整个教室顿时熠熠生辉,古今中外与人文有关的故事源源不断地来到了我们的面前。那时,上他的课,真是一件长见识的事,我也是在那个时候了解了鲁迅、胡适等中外名家以及唐诗宋词。什么是豪放派,什么是婉约派;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投机主义……他让我明是非,知善恶,知荣辱,懂得谦受益和满招损。可以说,我的人生观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肖老师。

肖老师上课从来不翻课本,课本于他,似乎只是一个道具,书本上的东西都已经装进了他的脑子。他说话声音洪亮,中气十足,目光如炬,两眼炯炯有神,好像他望你一眼,就能看清你心里在想什么似的。因此,上他的课,课堂纪律总是好的,学生们都能用心听讲。当然,也因为他讲课的方法生动灵活,旁征博引,贯通古今,能够引起学生们广泛的兴趣和能动性。他的课,总能吸引我,让我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

上肖老师的课,时间过得总是快的,四十分钟的时间,似乎在一瞬间,还未尽兴,下课铃声便响了。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的脑子是不够用的,肖老师讲的知识点太多,我记不住,或者当时记住过后会忘掉,或者记得不准确,我就将肖老师讲的课本以外的知识记在书本的边边缝缝里。每上一节肖老师的课,我的书上仅有的空白处便被填充得满满的。一学期下来,我的书总要比别的同学厚很多,因为内容的丰满,也因为来回反复地翻阅,让书本变得蓬松,不那么紧实了,可这样的书却是我最喜欢的,最能充实我的心灵。

在那个时候,我喜欢上了《爱莲说》,喜欢上了《陋室铭》,喜欢上了莲,喜欢上了梅,喜欢上了兰花,喜欢上了这些品性高洁的植物,我也想做有它们那样的精神和气质的人。在意识初醒的年纪,我有了自己的追求,有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基调。

因为父亲的缘故,我们得以住在学校,在校内居住,学习和生活就方便多了。上中学时,有了晚自习,我们也不用再起早贪黑跑许多路了。学校给父亲分配的有宿舍和灶房,我们吃住便都在学校里,可以省下许多时间。在肖老师的启蒙下,我开始了广泛的文学阅读。

那时,学校里有个图书馆,凡是学校的学生都可以办理图书借阅证,十元钱押金,可以看三年,只要每次借了如期归还,不损坏,可以一直借阅,毕业交还借阅证,退还押金。

由于父亲对我的影响,加之我对语文浓厚的兴趣,读课外书便成了我学习之余最大的乐事。在那个时候,我读了李凖的《黄河东流去》、从维煕的《北国草》、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等,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北大荒文学,金庸、梁羽生、古龙、卧龙生的武侠小说,琼瑶、岑凯伦的港台言情小说,汪国真、席慕蓉、舒婷以及徐志摩的诗歌等等。因为族中的一个大哥喜欢阅读,我又从大哥那儿借读到了中国当代最前沿的文学刊物《当代》《钟山》和《收获》。某次去武汉,还专门去寻找了小说《汉正街》里的那条街,只是此街已早非彼街。这些广泛的阅读和文学营养的汲取,给我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种酷爱阅读的习惯也一直伴随着我并不从容的人生。

上学的时候,我一直是一个内敛的学生,不喜张扬,也不爱主动跟老师交流。肖老师带我们语文课,估计他一直都不知道我是学校老师的孩子,他从未问过,我也从未说过。我只是在默默地汲取着他作为一个老师给予学生的营养,让这种营养滋润自己的心田和人生,成为人生起步阶段的沃土,让自己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枝长叶,向阳生长。

肖老师给我们上課的时间似乎并不长,好像是某个学期结束,肖老师就不见了。据传说是调去了别处,他的家乡,或者是其他地方。在一个孩子还不懂得操心的年纪,我便再也没有了肖老师的消息。多年以后再想起,竟然觉得这段学习经历是那么珍贵,是肖老师用独特的授课形式将我带进了一个全新的丰富多彩的未知世界,让我了解到了文学世界里那么多的人与事,奠定了我最初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喜欢,并心生向往,一直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追逐着。

爱说歇后语的班主任

因中考差三分而落榜,没能上中专,我被录入了高中学习。这于我来说,至今都说不上是幸运还是不幸。作为家长,父母是希望我读中专的,中专出来就能参加工作,帮助家里解决一些经济上的困难。可我因为预选时分数被统计错了,导致预选落榜,从而缺失了一个月的考前复习,影响了中考的成绩。这件事是我的班主任杨光旭老师查证出来的。

预选公示没有我的名字,我灰溜溜地回到了故乡的家,在家里跟着母亲和三哥一起干起了农活。我平时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的上游,杨老师觉得我没有能够预选上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为此事他专门去教育局查了我的分数,结果是少统计了我的一门英语成绩,七十多分,导致我落选。他得知情况后立即通知我来校复习参加中考,可我错失了一个多月的复习时间。没能进入中专,我的人生便迎来了另外一个转折点,进入高中学习。我被分在了重点班高一(2)班,我们的班主任是卢功勋老师。

卢老师家在县城附近,平日里也住校,带我们数学,温和敦厚。从相貌上都能看得出来,他是一个善良且内心宽厚的人。他给我们当了三年的班主任,班上不论是城里的同学还是乡下的同学都很喜欢他,这得益于他的人品和教书育人的理念。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对城里和乡下的同学能够一视同仁,这是他赢得我们广泛爱戴和尊敬的一个主要原因。

卢老师带着我们2班和1班两个班的数学。他讲课思路清晰,通俗易懂,同学们易于接受,因此班上同学的数学成绩普遍都好,这是他最引以为荣的事。当然,在班上我的几何和代数都挺不错的,学习没有压力。

卢老师是一个好老师,也是一个相当有特点的老师。他平日里讲课说话流利,但是一着急也会磕巴。据他自己说,这是他小时候学村里的一个小结巴说话学成这样的,改不了了,一着急便会这样。因此,一些调皮的男同学便会有事无事拿他开心,逗他玩乐。学生顽皮,他却不生气,常常笑着弯起两个手指头对那个顽皮的学生说:“你这个调皮捣蛋的东西,是不是想吃毛栗子了呀!”在那同学的头上轻轻地敲两下,那同学赶快就跑,其他同学见状就哈哈大笑。但玩归玩,娱乐归娱乐,他严肃起来,同学们又都是怕他的。

卢老师最大的特点是喜欢说歇后语,什么事都喜欢用歇后语来表达。说我们不好好用功学习时,就说:“你们一个个就是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说那些男同学胆大妄为时,就说:“精尻子撵狼——瞎胆大。”说哪个同学作业做得好时,就说:“飞机上挂暖水瓶——高水平。”批评一个同学欺负另外一个同学时,就说:“老鸹吃柿子——净挑软的啄。”这些歇后语,是我们在班会上听得最多的。作为班主任,在教我们数学课的同时,他也要负责我们的思想教育,而这个思想教育便落实在每周一节的班会课上。总结一周的学习和工作,班务工作安排,学生学习情况汇报和通报,学校重大事务安排,班纪整风整顿等等工作,都是在班会课上进行的,这样的课本是严肃的,但是在卢老师这里,却又是有趣而深有启发的。他有时说得大家捧腹大笑,有时又说得大家低头不语。他用说歇后语的方式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并让我们好好学习,努力向上。

给卢老师当学生,我们是快乐的,学习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每年的春天和秋天,他总会组织我们郊游,甚至还时不时地在周末搞个野炊。每年的元旦,也总会有一场元旦联欢晚会,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和机会。同学们拿出各自的才艺,表演着自己擅长的节目。学中有乐,乐中有学,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乐趣和自信心。在学校和年级里,其他班学生是羡慕我们的,我们班搞活动时,一些学生就会趴在我们教室窗外,分享着我们的欢乐和美好的时光。

高中三年,卢老师让我们懂得了怎样做人,怎样立世,如何做好人,做正直的人。在他给我们做班主任的时候,班上没有城里学生欺负乡下学生的现象,而且城里学生还主动帮助乡下家境困难的学生,帮他们买作业本和学习资料,给他们带吃的。天冷了,乡下的同学没有添加的衣服了,城里的学生也会将自己家里多余的衣服拿来给他们穿。这种互帮互助的品质是最可贵的,我们班这种好的做法一直保持了很久。

不居官位的副校长

方老师的出现,应该是在高二吧。

某一天的语文课,突然走进了一个面色黝黑的老师。他是将课本夹在腋下走进教室的。他走进教室时,同学们都愣了一下,然后班长才喊了声“起立!”他斜着的嘴角翘了一下,说:“坐下!”他从腋下取过课本,放在了讲桌上。他的目光在教室里齐齐扫了一遍,然后开口说话了:“同学们,你们好!我姓方,叫方大刚,今天这一节语文课,由我来给你们讲,希望你们都能认真听讲!”

方老师有五十多岁,在我们那个年纪来看,方老师是年龄大的。他中等身材,穿着一身藏蓝色的中山装,领口扣得紧紧的,一副周周正正的样子。他不说话的时候嘴角就有点斜,一说话似乎斜得更厉害了,嘴就变成了一个斜翘的菱角;加上他的脸色黝黑,像包公一样,让他无端地生出了一些威严之气。他一边讲课,一边将重要的知识点写在黑板上。他的字不是很周正,但是很用力。他讲课很慢,很认真,慢条斯理,遇到重要的内容和知识点,他都讲解得很仔细。

这是方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语文课时留给我的印象。

后来,在班会课上听卢老师说方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副校长,语文教得好,是从镇安县调到柞水县中学的,才来时间不长就主动请缨要再上一线教学,在他的一再申请下,学校便安排他给我们班教语文。自此后,我们2班的语文课便由方校长来带,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会一直把我们带到高中毕业。

方老师是一个非常敬业的老师。

作文课上,方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人物的作文,我写了一篇《新“葛朗台”记》,里面写到一个老人省吃俭用,院子里的人都说他小气,对自己苛刻,舍不得花钱,家里没啥值钱的东西,却都当着宝一样收藏着,经常在外面捡点这拾点那的,别人一扔东西,他就赶快去捡。反正他在邻居的眼里就是一个又小气又古怪的人。可是,在院子里一户人家的孩子得阑尾炎缺钱的时候,他却将自己平时捡破烂所挣的钱都拿出来给孩子治病,这让人顿时对他刮目相看。他的小气,只是平日生活的节省,在不该花钱的时候不花,而不是为人的吝啬,在大义面前,他是慷慨与大度的,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很难得。

方老师看了这篇作文后,在作文后面用红笔批道:“写得好,立意新,构思巧妙。”而且他连整篇文章的标点符号都逐一改了,可见他的仔细与认真。作文课上,他以这篇文章为范文,逐段解读和分析,这让我有点受宠若惊。意外之下,更多的是惊喜和欢欣。

因为方老师的肯定,后来写作文时我便更加用心,而他也总在我的作文上认真批阅,时不时地在班上点名表扬。他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了我对写作的兴趣,甚而让我觉得谋篇布局是一件趣事,为文章取一个好的題目,然后构思一个好的内容,就像是设计师建房子一样,很有成就感。当然,在那个时候,远远没有想到会成为一个作家。

如果说以前的老师让我喜欢上了语文和阅读,而方老师则为我开启了写作之门,尽管在那时我还并不能够真正明白和意识到这一点,但是这份自信和热爱却像种子一样深深地扎进了我的心底。在我后来写作时,知道了谋篇布局的重要,明白了再好的文字也得为文章主题思想服务这一写作最核心的问题,从而将写作当成一件饶有兴趣的事情来做,而这是让我成为一个作家的前因。

果然,方老师没有再带别的班,只是一直带着我们一个班的语文课,直到我们高中毕业。毕竟身为校长,还有别的工作事务,无法带更多的班级,但这种坚持深入一线教学的行为,却让人心生敬重和景仰。

后来,我毕业数年后方老师退休,他务实的工作精神和敬业的师者形象,仍在我心中占据着不可磨灭的位置。

猜你喜欢
表姐教室同学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表姐来了
椭圆表姐的来信
与众不同的表姐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小声点,表姐就要高考了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