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涌新潮

2024-05-12 11:34于廷益
中国新时代 2024年5期
关键词:夜校年轻人课程

于廷益

“夜校”,这个颇具年代感的词汇,正以崭新姿态进入年轻人的夜生活,成为钢筋水泥丛林中,远离喧嚣的精神“桃花源”。

夜幕落下、华灯初上,北京一家商场某个清静的角落,挤满了刚刚下班的年轻人。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夜校青年走出短视频“包围圈”,抛弃“宅文化”,选择琴棋书画、歌舞曲艺、非遗手作组成的另类“夜生活”。拨动琴弦的动人旋律、表演单口喜剧的阵阵欢笑、品茶茗香的淡雅风韵……下班后去夜校已然成了不少年轻人“夜生活”新的打开方式。

“夜校”,这个颇具年代感的词汇,正以崭新姿态进入年轻人的夜生活,成为钢筋水泥丛林中,远离喧嚣的精神“桃花源”。

非遗夜校走红

一条钢尺、一把剪刀,沿着皮料纹样的走势徐徐裁开,打孔、缝合、封边、上蜡……一只手工皮包“新鲜出炉”。

“从设计图纸,到找皮料,再到做包带,全部是我自己完成的,很有成就感!”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皮具课学员叶女士说。叶女士是一位80后幼儿园老师,像她一样晚上在夜校“充电”的人还有很多。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网上掀起了一轮“夜校热”。如今在大众点评、小红书、美团等平台上搜索关键词“夜校”,你会看到丰富多彩的场所和课程内容。

来自某平台的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平台上“夜校”的搜索量同比增长980%,相关笔记评价数同比增长 226%,在一些社交应用中,“青年夜校”相关话题更是不断登上热搜,“上夜校”的热度还在不断刷新。

“开办夜校的初衷是为了给更多市民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优质的课程,让他们走进市民艺术夜校,提升审美情趣和生活品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徐皓说,除了老年大学中常设的传统七大艺术门类,比如音乐、美术、舞蹈、书法外,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还设置了很多与生活时尚艺术相关的课程,比如服装搭配、皮具制作、钩针编织等,还有与年轻人职场技能提升相关的课程,比如 PPT 优化、职场礼仪、主持朗诵等。

在夜校日益火热的同时,关于非遗技艺、传统文化的体验课也正在城市流行起来。

“京畿造·非遗工坊”作为其中一个主打体验学习非遗技艺的“新夜校”,正是因为社交平台上网友的分享而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其中。夜校每期10课时,收费500元,在北京市海淀区和朝阳区都有学习地点。课程类目主要包括:木刻印章、木刻版画、天花彩画、掐丝珐琅、敦煌壁画、非遗造纸等。

看到京畿造可学敦煌壁画的信息后,90后公司职员若水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带来了她最想完成的那张壁画照片。

今年30岁的青年李奥自从去敦煌旅行后,便对古代壁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北京后还去法海寺等地方欣赏壁画。平时他也爱了解这座城市里一些有意思的文化场所,偶然发现自己家到夜校仅有步行10分钟的距离,因此果断报名,选择学习敦煌壁画课程。

最近,由于出国旅行缺了一次课,李奥正在努力赶上其他学员的进度。晚上10点,早已过了下课时间,商场里其他店面灯已熄灭,他还在琢磨自己的壁画作品。

这几日,陕西省西安市某夜校主理人崔超波的手机常常响个不停。

“自打在微信群里发布了要新开设非遗类课程的消息后,各种咨询消息我都回复不过来,没想到这么多年轻人对非遗课程感兴趣。”崔超波表示,非遗类课程一上线就特别受欢迎,部分课程甚至“秒空”。

刘谷是一名在校研究生,平常喜欢参观各类博物馆,一直希望有机会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与非遗制作技艺。“潜伏”在西安某夜校咨询群几周后,她终于看到了“对胃口”的课程,第一时间就报名了。

“一节课过后,我被老师‘圈粉了。”刘谷说,在对皮雕雕刻和皮雕打边等工艺进行实操后,她再一次被非遗技艺的魅力所震撼,也更真切地感受到了“非遗之美”,“我对接下来要上的非遗掐丝珐琅、非遗缠花等课程充满期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非遗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见。”在非遗手作老师于夏楠看来,年轻人爱上非遗,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而夜校吸纳非遗手工课程,既丰富了课程内容,也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促使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非遗夜校为何红

夜校,是个带有年代感的词语,很多人关于它的记忆或许还停留在20世纪。

如今,夜校重新走入当代青年的视野,原因何在?

首先是年轻人对高性价比美育资源的需求。在上海市民艺术夜校,一个季度12次课,学费仅需500元,价格不高,质量却不低;在浙江省杭州市,多家文化场馆开设青年夜校,一杯咖啡的价格就能上一堂高质量的兴趣班;在湖北省武汉市,青年夜校于 2023年11月上线后,“0元学费,满分体验”的课程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在公益夜校,500元就能上12节课,这太划算了!”山东淄博夜校瑜伽课学员张女士表示,如果在商业机构报一个季度的瑜伽班,怎么也得上千元,相比之下夜校便宜不少。

“市面上的按摩馆,每次消费人均都得 200多元。而上中医按摩课,既能学习技能,还能让老师对自己的症状进行诊断。平均下来一节课不到50元,這一对比,来上中医按摩课划算得多。”中医按摩课的学员多林说。

作为一种社会教育形式,夜校始终承担着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文化素质的社会职责。随着社会发展,如今的夜校不断与时俱进。从非遗制作到短视频剪辑,从传统茶道到手冲咖啡,新颖多样的课程,折射出夜校在创新发展模式、走近年轻群体等方面的努力与尝试。

不过,年轻人上夜校不单是为“薅羊毛”。近期,“文化体力”这个词火了,许多网友表示,平时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下班后只想刷手机放松,已没有气力投入高质量的文化活动中。与之相对,夜校通过线下授课、点名签到等充满仪式感的手段,重新唤醒上班族的“文化体力”。

夜幕降临,药店营业员张洛珊走进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文化馆古筝教室,坐定后,便熟练地戴上护甲,开始练习指法。2023 年 6 月,安次区首期“艺术夜校”开班,张洛珊第一时间就报名了古筝课。“我从小就喜欢古筝,可是一直没机会学,这回咱们区开设的夜校还能免费学古筝,弥补了过去的遗憾。”

“文脉传承不仅需要把前人的创造精心守护好,也要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北京一家开设非遗课程的夜校机构负责人说,课程一上线就被抢空,“好像大家铆足了劲儿,都想当回‘非遗传承人”。

相较于对非遗走马观花的旅游参观,夜校课程让更多人有机会增进了解、上手体验。

“苏州到处是文化,大家耳濡目染;夜校想让学员体验古今、感受到心。”发起这轮苏州大学夜校的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缪世林说,包含昆曲、制香、古琴等非遗项目在内,第二期夜校陆续开课。静下来、沉进去,非遗才真正成为公共生活的一部分。

夜校持续被需要,映射出年轻人越来越强的精神需求。夜校的学习时间,是为数不多可以纯粹地将时间留给自己,放松心态学习新知识的轻松时刻。来夜校学习的市民,往往并不是出于功利目的,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寻找一个价值趋同的精神共同体。与过去获取专业知识的“硬需求”不同,在高强度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下,夜校成为他们新的心灵归宿和释放窗口。今天的年轻人走进夜校,更多是为寻找自我疗愈的“桃花源”。

在夜校,年轻人既能充实生活、增长技能,还能收获友谊。香港青年刘芷玮此前参与过广州市青年文化宫的活动,这次得知青年夜校开设公开课“岭南押花藝术”,便第一时间报了名。“不少香港同学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来夜校学习,也是与内地朋友沟通交流的好机会。”刘芷玮表示。

“其实我不是带着扩大社交圈的心态来的,而这种‘去功利化的心态为我收获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友。”学员于勇立说,结束夜校的课程后,和这里的朋友一起玩鼓、看老师演出,是更令人期待的事情。

“在这里,年轻人可以卸下繁重的工作,不论身份和职业,因志趣结交朋友。”徐皓看过很多学员给夜校寄来的感谢信,其中一名学员的评价让他印象深刻,这名同学形容夜校是“城市中的小清新”。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费正在由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转变。人们更关注服务需求,尤其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夜校的爆火,是情之所趋、恰逢其时。

非遗夜校要“长红”

“夜校”的火热,折射出各地青年夜校近年来主动求索、积极作为的成效。但也要看到,目前夜校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补齐的短板。比如,一边是不少学员为了能报上课,几乎用上了“春运”抢票的劲儿也抢不到名额;另一边却是有人占着课程名额不来,出勤率低,甚至还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倒卖课程。

缺勤原因有主观因素,比如学员时间不足等,但也有课程质量不高、不能吸引学员持续参与等客观因素。学员张女士表示,她参加的视频剪辑课,第一节课满员,最后一节课人只剩下一半,学员们普遍认为老师所讲的内容和知识点不多、不深,还不如自己在网上自学。

这要求夜校这个旧瓶,要想办法装“新酒”,而且,“酒”还要好,能吸引年轻人,并长久办下去。

针对这些问题,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夜校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内容。在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最早只有 1 个总校,到目前已扩展到 143 个教学点,覆盖全市 16 个区,全年推出春、秋两季培训课程。目前,上海市民艺术夜校2024年春季班已经开课,在全市的250个点位开设680门课程,招收学员约1.6万名。课程内容包括非遗体验、艺术入门、生活美学、职场技能、文体结合等。在广东,21 个地市均已试点开办至少一所青年夜校,中山、梅州等地在部分街道、区县开办青年夜校;在武汉,全市目前已有 12 个区开设青年夜校。“下一步将不断完善夜校的服务供给,扩大夜校的地域范围。”武汉团市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能不能抢到课,课程品质也是学员关注的话题。“夜校提供方还得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水平的教师,同时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及时听取学员反馈,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质量。”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社会学系系主任郭荣茂说,夜校提供方要关注学员的实际需求,针对不同年龄段、职业和兴趣爱好的学员,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还得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确保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这样夜校才能走得更远。

华侨大学生活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新原建议,开办夜校的培训机构,要不断深耕细作,持续开发、挖掘真正与年轻人同频共振的新课程、新活动,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坚持来这里“充电”、放松。这不仅需要相关部门搭台牵线,用政策、资金吸引优质资源,也需要做好市场调研、有的放矢,让夜校课程质量更高、更接地气。

为确保课程质量,广州市青年文化宫聘请了一批行业专家担任青年夜校的专家导师,持续为青年夜校的课程提供专业指导和内容保障。课前,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授课导师进行充分沟通;课中,安排工作人员随堂听课;课后,组织青年学员进行教学评价,力求对课程质量的全过程把控。

如今,除了图书馆等公共平台主办的市民夜校外,也有一些培训学校和私人夜校社群在争相入局。不过,这种“组局夜校”也引来不少争议。有学员发帖称,自己体验了一把商业机构夜校,质量堪忧;还有网友表示,自己上完一个周期的课程,机构就涨价了,前期“组局”只是机构减价获客的营销手段。当然,也有组局者“倒苦水”:一节课不到50元,这种低价实在难以覆盖办学成本……风口上的商业夜校,还需摸索出一条平衡公益和盈利的成熟模式,形成行业规范和从业者自律。

要让“夜校学习热”一直持续下去,还有待更多力量参与进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优质公共文化资源质量,让夜校发展红利惠及更多市民。

夜校的火热折射着年轻人旺盛的文化生活需求,也反映出他们充实内心、追求梦想的精神需要和自我提升的生活理念。这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趋势与潮流,以丰富的传统文化熏陶和感染人,让年轻群体心向往之。年轻人也在同传统文化的接触当中,不断培养和提升着自身的素养。

在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石英看来,夜校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元、触手可及的学习资源,降低了普通大众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门槛。

“夜校只是一扇窗,不少年轻人通过夜校看见了不一样的风景,但如果想走进风景深处,还需时刻保持‘空杯心态,学而不止、学而不厌,让终身学习成为人生远航的不竭动力。”石英说。

猜你喜欢
夜校年轻人课程
在夜校,这届年轻人重新找到了生活
小心那些上夜校的年轻人
柯桥成校创新+品牌培育“共富夜校”发展核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年轻人如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