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领人才 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4-05-12 11:34韩忍冬
中国新时代 2024年5期
关键词:人才农业

韩忍冬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农村越发展,人才需求就越强烈。当前农村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人才供求矛盾日益凸显,而懂技术、懂农业的绿领人才无疑就成了“香饽饽”。

在职场上,人们习惯用“领子”的颜色来划分不同的群体,从管理人才到职场精英,再到操作机械的普通工人,按照职业特点都有不同的领子颜色来替代。“金领”常常见诸报端,“白领”“蓝领”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高频词,但不知道何时,“绿领”这个略显陌生的新型称呼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绿领”究竟指的是什么群体?

广义上讲,绿领是指从事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农业科研、护林绿化等行业的人才,他们同时具备蓝领和白领的知识库,拥有较好的体魄,通过蓝天、白云和金色阳光创造出绿色的生活。

狭义上,绿领人才更多是从事三农产业、与绿色产业打交道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技员、新型家庭农场的统称,是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办法从事现代农业的综合性人才。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农村越发展,人才需求就越强烈。当前农村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人才供求矛盾日益凸显,而懂技术、懂农业的绿领人才无疑为乡村振兴流入了新动能。

农业新头雁

在浙江省临海市上盘镇土改村,340余亩西兰花迎来了采收小高峰,一垄垄长势喜人的西兰花,掩映在片片绿叶下,宛如碧波荡漾的“花海”……

“多亏了‘绿领人才培育出来的好苗,我们种出的西兰花,不仅个头大色泽翠,口感也很嫩。”村民赫昌会熟练地收割着西兰花,这一筐筐新鲜的西兰花将被送到各大商超进行销售。

他口中的“绿领人才”正是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陈学仇。在陈学仇的智能温室大棚里,有一个24小时无休的“管家”——物联网温控系统,不仅可以实时采集温湿度、进光量等数据,还能一键调控喷淋系统、棚顶卷膜等,相当于给大棚装上了“大脑”。

合作社还把“助农课堂”搬进大棚,手把手教村民使用智能装置。“数字化系统将种子发芽率从80%提高到95%,我们这个棚全年育苗量超2000万株。”陈学仇介绍。

绿领人才的存在是乡村振兴重要的人才力量,同时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他们往往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知识储备和身份,但他们在共同发力,与时俱进地给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指导,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金秋时节,绿领人才工作站油茶生产人才服务队正在挨家挨户宣传油茶护理技术,面对面地进行服务指导,详细解答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老乡,今年油茶收成好哦,采完茶籽要记得来听油茶伐枝培训课啊……”

百色市凌云县还成立了一个产业科创实验室,积极引进人才,共引进科研人员20名,其中博士后2人、博士9人,重点支援服务茶叶、桑蚕、油茶等支柱产业,指导建设盛园白毫茶加工基地。该科创实验室带动干茶产量增长11.15%,产值增长10%;建设百色红桑果酒厂,带动桑蚕产业产值达3.17亿元,增长19.62%;建设双达现代油茶示范园,带动油茶产业产量达2.68万吨,增长23%。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绿领人才是推动乡村发展、引领创新的关键力量。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得益于“绿领英才计划”,一批当地农业专业的大学生们来到公义镇新桥村“博视农场”2号基地参观学习。“博视农场”2号基地是刘沈厅在彭山区乡村振兴政策激励下承包种植的果园。2017年,他辞去高校辅导员工作,返乡开办家庭农场。他自创简易滴灌系统免费推广超5000亩,每年节省成本超500万元;建成彭山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服务会员超800名,覆盖10万余亩;发明专利3项,组织技术培训覆盖超5000人次。他先后获得了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四川省返乡下乡创业明星、四川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免耕播种机、智慧农业物联网……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各式各样的新农具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式武器”。操作这些新农具的生力军正是新一代年轻大学生。他们依靠科技智慧和科学知识逐梦乡村,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活力,给乡村振兴带来新希望。

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正值春茶上市时节,天刚蒙蒙亮,90后陈晓辉便已驱车去接采茶工人。他的茶园正处于采摘旺季,最忙时一天有400多名采茶工。

2013年,陈晓辉从台州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毕业后回家当起了父亲的“左膀右臂”。如今,通过手机实时观察茶叶长势,用无人机喷洒施肥,利用互联网销售种苗……随着机器逐步代替人工,父子俩的黄茶基地也不断向绿色化、智慧化、高效化转型。2023年年底,陈晓辉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引进一条朵形茶生产线,替代了半自动化生产,一天能产出1000余斤干茶。

近几年来,绿领人才的身影正活跃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领军型、经营型、管理型、技术型、创新型等人才随处可见,正在点亮乡村的振兴之路。曾经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如今,看准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现代化转变的机会,一些年轻人毕业后选择走进田间地头,把青春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成为绿领人才,让“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时代课题有了新答案。

乡村振兴新动能

扎根乡村能干什么?85后绿领人才、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某茶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盛文斌的答案是“把绿叶子变成‘金叶子”。

2011年盛文斌从部队退役后,就投入到了家乡高品质茶苗的研育上。此后,他不断对接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团队,联合研发茶叶新品种。还通过技术培训、成本让利、茶叶包销等扶持政策,把当地茶产业发展推广到全国27个省份,用一片茶叶带动3000余户农户增收。

扎根乡村能干什么?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对乡村而言,绿领人才是知识理论的“大宝库”、专业技术的“百科书”、资金产业的“吸铁石”。绿领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壮大农业产业的“领头雁”,更是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动能。

四川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近年来,在广袤的川蜀大地上,一批善于利用新技术、使用新农具的青年农业职业经理人和农机手主动返乡,积极投身大有可为的农业天地。眼下正是春耕的关键期,新农人们正忙于智能化育秧、检修农机具、田间病虫害防治……他们将汗水挥洒田间,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贡献青春的力量。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绿领人才正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大展身手、各显神通,为乡村注入了鲜活的新动能。他们不仅能让基层农民提升农业发展的效率、看到农业之外的致富路,也能更好地为乡村带去新视角、新理念、新思想、新文明,更是通过技术的转化、资源的整合、资金的投入形成一批符合乡村发展需要的好项目、大项目。

但绿领人才不仅要选得出、育得好,还要留得住、用得好。如何把他们“留下来”,并用好这支队伍,帮助他们扎根乡村、发展乡村,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地方政府必须要做好的功课。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

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各地积极印发实施意见。

江苏省提出,大力培育“新农人”队伍;加快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打造“乡村工匠”;完善“县乡共管”“县管乡用、下沉到村”等机制,推动县域内人才统筹培养使用。

江西省提出,加大农业产业带头人、企业管理、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营、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培训高素质农民2.5万人以上,开展电商、直播带货等培训1万人次以上;鼓励涉农高校建设江西省乡村民宿学院等产业学院;落实基层人才招聘、评价倾斜、待遇保障等政策。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落实家庭农场、基层农技推广、新型职业农民社保补贴;引导家庭农场从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土地,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对符合条件的业主颁发土地经营权证;鼓励家庭农场创建自有或共有品牌,依托第三方服务申请注册商标和两品一标,等等。

“我是2018年選调到凌云工作的广西大学硕士研究毕业生,我获得了安家补助费5万元和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助费,人才政策的兑现,让我们外来人员有了归属感,工作干劲更大了,各类人才来凌云创新创业的吸引力更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伶站瑶族乡副书记申威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人才兴旺则乡村兴旺,人才强则乡村强。乡村产业振兴需要一批爱农业、善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业产业人才;乡村文化振兴需要一批了解历史、记住乡愁的文化传承人才;乡村生态振兴需要一批有绿色理念、有生态知识、有长远规划的建设人才;乡村组织振兴需要一批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治理人才……

人才是唱好“乡村振兴”的重头戏,实现乡村振兴蓝图,必须将“人”作为关键因素来统筹考虑谋划,全方位培养、引进、留住、用好绿领人才,让更多“千里马”在广阔农村舞台上竞相奔腾、充分涌流,扎根乡间沃野,挥洒才智和汗水,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最美画卷。

猜你喜欢
人才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