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工业软件 迈向智造新高峰

2024-05-12 11:34王少伯
中国新时代 2024年5期
关键词:工业软件发展

王少伯

中国作为诸多维度上的世界第一工业大国,有着更适合工业软件发展的土壤。虽有差距,但时代赋予我们追赶的机遇。信念如光,无惧挑战,不远的将来,国产工业软件定能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让“皇冠上的明珠”更加璀璨。

2024年2月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9.9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1.7%。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

中国正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这其中,工业软件的作用愈加凸显。作为智能化时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软件不仅是智能制造的大脑和神经,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工具、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更是直言:没有强大的工业软件,就没有强大的制造业。

目前,我国构建了相对完备的工业产业链体系,但在工业软件领域,仍有较为突出的盲点与缺憾,打造坚实的“数字基石”,已是行业之需、时代之唤。随着《“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政策密集出台,国产工业软件迎来发展新机遇。

聚力赋能 蓬勃兴起

工业软件指专用于或主要用于工业领域,以提高工业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水平和工业装备性能的软件。在整个软件行业中,工业软件占比不高,但却是工业的核心基础,被称作工业之“魂”,又是生产“大脑”。

2023年8月,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素梅表示,工业软件作为现代工业的数字灵魂,对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础性、战略性驱动力量。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工业软件的发展,出台了《“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持续地推动了工业软件的发展。江苏的“智转数改”、上海的“工赋上海”,以及广东的“制造业当家”等地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配套政策相继出台。政策的大力支持,让工业软件行业从默默无闻变得风生水起。

2020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工业基础的“四基”,即关键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上,将工业基础软件增列为第“五基”。工业软件的工业基础身份得以确认。

2021年5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要求,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高端芯片、工业软件、农作物种子、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化学制剂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工业软件被明确为“关键核心技术”,事关“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

作为工业大国,我国拥有着丰富的工业软件应用场景。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已拥有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58.6%的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具数字化率,以及77%的数字化研发工具、设计工具普及率,这些均为工业软件的发展提供了沃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给工业软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打好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让国产工业软件企业赢得了资本的青睐,也带来了加速发展的机遇。如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完成了3轮融资,金额累计超过6亿元,已助力3000多家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深圳十沣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A轮、A+轮的数亿元融资,A轮由高瓴创投领投,A+轮由国开科创和高瓴创投共同领投……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407亿元,同比增长14.3%,高于全球增长率。从2016年的119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407亿元,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4%。2023年,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824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长率依旧保持在较高水平,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作为世界大工业国,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工业软件地位。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产业格局迅速变化,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等新形势下,工业软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快工业软件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保障工业供应链安全、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任务。

《“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实现软件内核、开发框架等领域的突破,同时产业链短板弱项应得到解决,提升工业软件等关键软件供给能力。“对船舶、电子、机械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带动作用凸显。”“到2025年,工业APP突破100万个,长板优势持续巩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

基于此,高素梅认为,当前我国工业软件发展正站在一个全新起点,未来我国工业软件不仅要服务于企业的高效生产,更应同时为工业的全面智能化及可持续化发展贡献力量。

聚焦差距 补齐短板

“总体看来,我国工业软件基础仍然薄弱,关鍵核心技术的瓶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企业小、产业弱的特征依旧明显,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亟待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威伟表示。

工业需要软硬件两条腿走路,否则只会重心偏移,难以行稳致远。软件实力“补强”还有哪些短板,也是学界业内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

首先,目前我国工业软件细分领域竞争力较为薄弱,市场覆盖率较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长王蕴辉介绍,尽管我国工业软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细分领域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其中,研发设计类软件核心技术差距较大,处于技术导入的推广阶段与市场培育的成长期,国产软件市场占比不足10%。对于生产制造类软件来说,国外产品在高精尖控制领域具有绝对的优势,而国内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经营管理及运维服务类国产软件的市场占有率则相对较高。

产业体系化发展不足,小散弱现象突出,自研能力及综合集成能力有待提高。麒麟软件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震宁认为,尽管近年来国产工业软件的推广应用不断增强,但总体上看,实验性质的产品居多,缺乏大规模商业化和工业应用的反馈,与工业一线的需要黏合度不足。还有学者表示,一方面,我国有大量工业软件模块是在国外的基础软件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的,通用性不足的同时,也难免受制于人;另一方面,自发的低水平重复投资也与日新月异的工业需求产生了矛盾。“规模化的实际应用是软件进一步更新迭代的前提。”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作宸认为,目前国产工业软件的生态仍不完备,部分软件难以满足高端化生产需要,因此也导致其应用场景较为狭窄,难以持续迭代打磨成熟。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仍不完备,法律、政策、公众意识等方面都需要时间进行沉淀加强。对于工业软件,应当加大正版化检查力度,对于在互联网平台传播盗版工业软件等行为,应当予以严肃治理,加强从源头封堵盗版行为,为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良性成长护航。

黄金10年 强基铸魂

10年征程,10年跋涉,万物互联为软件产业壮大带来新空间。

尽管仍面临许多发展中的难题,但未来10年将是国产工业软件发展的“黄金10年”。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的整体规模将有望突破4000亿元,行业发展速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预计我国的工业仿真软件市场,其增长率能够在20%以上,3年内规模可达200亿元。而且工业仿真软件是连接物联模型与真实世界的核心技术,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表示。

业内人士对国产工业软件的信心来自多个方面,首先是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带来的“底气”。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包括汽车、电脑在内的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业企业数量众多,且数字化转型需求强烈,这就为国产软件优化迭代创造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中国软件工业协会秘书长吕卫锋说。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中就提出,力争到2027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以上。随着软件加速向垂直行业渗透,在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将为软件产业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政策的大力支持也坚定了行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工业软件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础能力。国家、市场、企业对工业软件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决心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周忠锋说。

“国产软件崛起得益于近年来对正版软件的持续推动。”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刘玉峰解释,以CAD软件为例,严厉打击盗版,倒逼国内制造企业逐渐产生正版化需求,这为更具性价比优势的国产软件创造了条件。“正是有了在中低端工业场景持续打磨迭代的基础,才让国产软件在高端市场具备竞争力。”

从“能用”到“好用”,关键靠多用。中信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志宏坦言,国产软件实现从0到1的技术突破后,在推广应用中还存在不被信任、不被看好的情况,建议加大对国产软件的推广力度,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助力核心技术从“跟跑”到“赶超”。

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升级换代,也为国产工业软件企业提供了新机会。

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雷毅认为,未来30年,人工智能技术对工业软件的加持,将推动工业“脑力”的大发展。“未来10年不仅是国产工业软件的‘黄金10年,更是工业软件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未来10年,中国一定会出现能与国际一流工业软件企业同台竞技的国产工业软件企业,中国也一定会形成共同服务制造业的工业软件生态。”雷毅说。

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国,推动核心工业软件自主可控起到根本保障作用。中国作为诸多维度上的世界第一工业大国,有着更适合工业软件发展的土壤。虽有差距,但时代赋予我们追赶的机遇。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还要继续爬坡过坎、坚韧前行。信念如光,无惧挑战,必将激励逐梦前行的脚步。不远的将来,国产工业软件定能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让“皇冠上的明珠”更加璀璨。

猜你喜欢
工业软件发展
禅宗软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软件对对碰
工业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