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南泥湾精神加快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4-05-10 21:52沙姿妤张秀丽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

沙姿妤 张秀丽

【摘要】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是所有企业发展的时代命题,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命脉,需要坚定不移的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本文以传承某企业最初发展的精神源泉——南泥湾精神为切入点,回顾该企业在80年间走过的历程,总结其发展经验,梳理其当前面临问题与困难,在探索中寻求新时代推动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南泥湾精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1940年起,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开始实行经济封锁,延安遭遇了抗战中最为艰苦的岁月。边区军民为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1941年春,在王震同志的率领下,八路军三五九旅的将士们开赴南泥湾囤地垦荒,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硬是将荒芜的“烂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三五九旅的南泥湾大生产,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物质成果,更为重要的是,创造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铸就了传承至今、历久弥新的南泥湾精神[1]。

2023年,是该企业建厂80周年。从硝烟中走来,根植于延安这片红色热土的该企业,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南泥湾”不可分割。可以说,该企业是从“南泥湾”出发,一路成长,由最初的南泥湾手工作坊发展为如今的现代化制造企业,其动力源泉正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共克时艰,勇于创造的南泥湾精神。

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谱写该企业的沧桑巨变史

1943年,西北纸烟厂在延安成立,这是陕甘宁边区第一家公营卷烟厂。延安军民们响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土法上马,白手起家,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生产出好几百个品牌,其中“曙光”还受到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的关注并用于边区政府接待宾客。后因内战爆发,被迫停办,这就是该企业的萌芽,虽然短暂却为新中国成立后,在南泥湾恢复办厂奠定了坚实基础[2]。

1969年,中共中央重新发表了毛主席在1949年《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的复电》,为贯彻《复电》精神,在周总理的关心指示下,1970年5月“延安县南泥湾卷烟厂筹建处”正式恢复生产。创业之初,烟厂以手工方式生产,工人们在三五九旅废弃的窑洞里搭建工房,采用大锅回潮,铡刀切丝,木匣卷制的方式,首次研发成功了“红延安”和“南泥湾”两个品牌,并以此向党的49岁生日献礼。手工生产阶段,创业先驱们凭借着拼劲和韧劲,传承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仅填补了建国后延安工业的空白,也标志着延安老区的工业再次启航。

2008年至今,该企业开启了第三次易地搬迁和技术改造,于延安姚店新区建立了一家拥有了国内一流现代生产装备,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年产量达50万大箱的国有中型生产企业。2015年,“延安”品牌被国家局纳入视同行业重点品牌考核,并在“双品牌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下,“延安”品牌产品链不断完善、产品结构显著提升,生产效益稳步提高。2021年,该企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素质队伍建设为支点,确立了“补短板、上水平、树形象、争一流”的“十四五”工作思路。2022年,新一届党组成立以来,工厂迅速行动、贯彻落实“严、真、细、实、快”的工作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在发扬南泥湾精神的基础上,该企业将翻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3]。

二、共克时艰、奋发图强,正视困难与挫折

当年,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时,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外,摆在面前的还有四大难题:无房住、粮食不够吃、农具紧缺、开荒农时紧。王震将军号召全旅战员拿出“扎死寨,打硬仗”的劲头,啃下这块硬骨头。战士们最开始先是露营,住在用树枝搭的简易帐篷里,而后一边抓紧时间开荒,一边抽出劳力自己动手打窑洞。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战士们去到数百里之外的县城运粮运盐,当时交通十分不便,每运一次都要徒步三四天。而最让大家头疼的是,劳动工具不够用,于是王震将军就发动大家收集废铁、弹壳、大铁钟等,盘起炉子自己动手打镢头。战士们每天天不亮就上山开荒,太阳落山还不肯收工,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奇迹。

如今,企业发展迈入新阶段,我们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的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基础管理相对薄弱,主要体现在管理和思想认识层面站位不够高,以及对弱项指标管理风险把控不足等方面。二是高素质人才队伍亟待完善,目前干部职工对“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要求还不够自觉,能力素质水平与打造高素质队伍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三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不足,突出表现在各项管理机制创新不及时,信息化数字化程度不高,运用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四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培育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面对新道路上的阻力,我們要增强危机意识,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继承和发扬好南泥湾精神,勇于开拓,奋进新征程。

三、勇于创造、敢为人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认真履行好企业的核心职能,叠加奋进“补短板、上水平、树形象、争一流”的工作理念,不断锤炼“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坚持发展为先,实干为要,持续推进高效能治理和高素质队伍建设,奋力谱写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以党建为统领保障企业行稳致远

首先,企业内部要加强对党建工作的思想认知建设。在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国家经济政策也随着新的发展阶段不断调整,该企业要想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中维持自身的经济平稳,并寻求高质量发展,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树立党建思想建设,在改革自身管理模式的同时顺应国家的改革发展目标及方向,在新认知的引导下,全方位开展党建工作。其次,要加强企业党建和业务的深度融合。将党建工作和业务经营置于同等地位,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工厂要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党建+品牌”的建设水平,将党建工作推动业务工作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固化、优化,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该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最后,要以新思维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面对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唯有改革与创新并举才是正确途径,才能为新时期做好党建工作拓宽思路空间[4]。

(二)以软实力为支撑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首先,要加强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健全和强化监管制度,防止企业文化流于形式。其次,要重视发挥延安属地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结合延安工业史,通过讲好延安故事,把握宣传重点,找准宣传受众,开展文化教育培训,打造文化建设骨干队伍等方式,推進企业文化落地,确保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文化自信。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新时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破创新动力不足的困境,突破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瓶颈,是企业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该企业始终坚持以行业“精益管理”理念以及《创新管理办法》为指导,结合工厂实际,持续完善创新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促进创新投入,激发创新动力,落实创新成果转化、共享,助力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4]。

(三)以服务为导向助力企业长远发展

首先,要深化工商协同发展,抢占终端阵地,打造特色终端,提供优质、高效的终端服务,发挥属地资源优势,优化全员营销机制,通过品牌宣讲和专业营销“两支队伍”加快企业营销队伍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其次,要贯彻新发展念大力推进数字化服务的转型升级,不断强化数据思维、平台思维,加快构建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数字化服务应用体系。要构建有利于服务创新的企业文化,这也是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用企业文化这一“思想武器”,积极破旧立新,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对企业文化进行重新定位,将数字、服务、创新等核心文化要素融入企业发展,打造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企业文化内涵。

四、结语

当前,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软实力就成为衡量企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企业的软实力是通过将企业文化、品牌、创新力、人员、情感等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因此,加强企业软实力建设不仅能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优化企业形象,也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李贵银.传承南泥湾精神加快推进广西农垦高质量发展[J].中国农垦,2021(08):44-47.

[2]崔振昭.南泥湾精神:抗日根据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典范[J].党史文汇,2022(02):27-31.

[3]王楠.国有企业服务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11):169-170.

[4]侯锐.浅谈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创新管理思路[J].商业观察,2022(12):61-63.

(作者简介:沙姿妤,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党史党建研究;张秀丽,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从事党史党建研究)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