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歌曲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路径研究

2024-05-10 05:18黄玉莹王家珺郭倩倩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1期
关键词:概论红色精神

黄玉莹 王家珺 郭倩倩

【摘要】红色歌曲是讲述党史故事、赓续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的重要载体,具有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员精神三个层面分析红色歌曲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必要性、实施策略、效果建议,使学员在学习红色歌曲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切实提升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红色歌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路径研究

红色歌曲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光辉历程中形成的伟大成就、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国特有的精神文明成果。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红色歌曲是最鲜活的历史教科书和最生动的党史教育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概论课”)要想真正入脑入心,既要“课以载道”,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要“传道于文”,充分利用红色歌曲的文艺形式,使学员在学习红色歌曲中感悟党百年奋斗史,探寻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密码。

一、红色歌曲融入概论课的必要性分析

概论课是军校落实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将红色歌曲融入概论课,以“红”促“育”,为提升概论课质效注入鲜活元素。

(一)让教学内容“实”起来

歌曲是时代的风向标,“每一首红色经典音乐作品,都是在时代的激荡中产生的,在作用于时代的同时,又成为记录时代的符号”。红色歌曲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记录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命运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习主席指出:“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时代在前进,红色歌曲也紧跟着时代步伐,不同时期红色歌曲尽管主题不同,但始终贯穿着民族伟大复兴这条主线。红色歌曲与概论课的主要内容是高度契合的,红色歌曲融入概论课,有利于学员以更直观、更全面、更生动的形式学习党百年奋斗的艰辛历程、重大成就、历史经验,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二)让教学方法“活”起来

概论课的主要特点是理论性很强,教材中的知识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没有生动形象的数据和案例,对于学员来说抽象、晦涩且缺少趣味性。教员在授课的时候也以单向度灌输式为主,导致课堂“抬头率”“点头率”不高。要让学员爱听并听懂,概论课教学不能够概念化、教条化、书本化,必须突破纸质的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音乐对于客观事物的表述具有超语言性,能够表达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将红色歌曲融入到概论课的教学中,有助于将枯燥的理论与鲜活的史实相结合,寓教于乐、寓教于行,把教材里“概念化”的人物变成有血有肉的人,把教材里冰冷的理论变成鲜活的理论,把教材里抽象的精神谱系变成具象化的史实,让概论课变得“有料有趣”。同时,音乐具有可视、可听、可参与的特点,能加强课堂的互动,拉近教员与学员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化沉闷为鲜活,将打破以教员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独霸课堂的局面,确立以学员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让学员精神“强”起来

目前,军校学员基本都是“00后”,他们出生在一个网络发达、物质条件优越的时代,长期处于和平环境,极易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迷惑。因此,亟须通过思政教育,使之从精神“强”起来。

我军从最初的弱小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红色歌曲尤其是军歌是每个阶段人民军队的精神血脉、价值追求、优良作风的生动载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当年江西兴国地区曾有“一首兴国山歌三个师”的美传。“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红色歌曲要历久弥新,需要一代代革命军人传唱好、发扬好,将《团结就是力量》《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耳熟能详的歌曲融入概论课,将我党我军的红色血脉贯注于学员身上,让他们在理想信念上再“补钙”,打赢本领上再“升级”,战斗血性上再“淬火”,道德品质上再“提纯”。

二、红色歌曲融入概论课的教学实施策略

红色歌曲要紧扣学员成长需求和思想实际,深入挖掘“音乐中的红色基因”,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创新工作思路和形式,实现教学活动从“以教材内容、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以学员自主学习、思想塑造为主”。

(一)课前:打造“经典铸魂”微课

红色歌曲作为一种文化产物,受地域的自然环境、物产种类、民族风情等因素的影响,

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要充分开掘红色歌曲育人的富矿,打造“经典铸魂”红色歌曲系列微课。

建立红色歌曲资源库,打造红色歌曲微课。要求学员在10分钟的时间内,把大量历史文献、创作文献和党史党情文献,以图、文、音乐同时呈现的方式展现出来。首先,教员要先了解学员家乡所在地,将相同地区的学员编为一个小组,要求各小组整理3首自己家乡最有代表性、传唱度最高的红色歌曲,充分挖掘歌曲的创作背景、背后的故事和颂扬的精神,并形成文字稿。其次,教员认真研究教材,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找到红色歌曲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对文字稿提出修改意见,编纂红色歌曲资源库。最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主讲人,以授课的形式汇报本组的内容,并将授课内容拍摄成微课视频,引导学员將情感体验、历史感悟和理论认知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

(二)课中:让红色歌曲走进课堂

发挥红色歌曲教育意义,最广泛、高效的手段就是让红色歌曲走进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学员在一堂堂概论课中深入学习红色歌曲内容和主题,达到史论结合的目的。

红歌导入,引人入胜。红色歌曲虽然蕴含了丰富的资源,但要想促进学员对红色文化的学、思、悟、行,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巧妙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播放一首红色歌曲作为导入,并提出问题,引导学员结合歌词和自身的知识储备回答问题。采用“红歌导课”,不仅在形式上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吸引学员的注意力,而且在内容上能够顺利进入新课,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红歌鉴赏,自我教育。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基础在教学内容,方法制胜的前提是“内容为王”。要以教材为依托,将红色歌曲渗透到理论的阐述中,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努力打造有声有色的概论课。每一次课上,要求一个小组上台演唱一首与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红色歌曲,并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歌词蕴含的精神、影响的广泛性以及对今天的启示,展示的效果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倒逼学员积极参与。为了使学员更好地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引入歌曲《八角楼的灯光》,让学员既看到当时毛泽东进行理论创作的环境之艰苦,又认识到正确的革命道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在中国革命血与火的斗争中摸索出来的。当教学素材来自“火热的时代”,激发学员情感共鸣,课堂自然就接地气了。

(三)課后:组织红色文化活动

学员对理论的信服,不仅源自逻辑的力量,更来源于实践的直观映射,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必要延伸。概论课要走出“小”课堂,利用生动鲜活的社会大课堂,让教育的素材更丰富、教育的场所更广阔、教育的样貌更灵活,最终达到开阔学员视野和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

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当今时代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既赋予红色歌曲强大生命力和鲜活灵魂,又极大地提高了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以学院官方公众号和视频号“预警空天”为主阵地,定期推送“品读经典”活动,通过歌曲简介、作者简介、歌曲赏析、歌词内容,让学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以“快闪视频”为传媒载体,每逢重大纪念日,结合相关主题教育,组织学员进行“红歌快闪”表演,以强烈的感染力吸引教员学员广泛参与。以学院网站主页为补充,提供免费的红色电影、红色歌曲等资源,合力构建有特色、针对性强,形成全媒体良性循环的传播矩阵。

实现校内校外联动。坚持理论学习和军事实践相统一,是红色歌曲育人的重要途径。红安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这块红色的土地承载的革命历史和事迹是培育学员战斗精神的圣地。我院每年都会组织数百名新学员前往红安进行野外综合训练,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祭奠英烈、现地教学、歌咏比赛、行军拉歌等系列革命传统教育。在行军途中,一首首朗朗上口的红色歌曲将学员带回到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首《黄安谣》让学员看到了数万民众揭竿而起闹革命和支援革命的宏伟场面,感悟到党的初心使命。“红安行”进一步强化了学员练兵备战的忧患意识,锤炼了“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的意志品质,坚定了“立身做人、立志成才、守业戍边”的奉献精神,促进“兵之初”“学之初”“官之初”的转变。”

红色歌曲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强大精神力量、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是所有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宝贵资源,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将红色歌曲全方位、多层次地融入到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与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军事人才。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红色经典音乐是怎样“红”起来的[N],光明日报,2012-07-03.

(作者单位:空军预警学院)

猜你喜欢
概论红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