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4-05-10 05:18王旭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新媒体高校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改变,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变成了新媒体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外,更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学习。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有效利用媒体平台的优势,借鉴创新内容,提升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新媒体|爱国主义教育|高校|学生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高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流传与之前相比速度更快、内容更多、形式更加多元,这就使得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的阶段,正是充分吸收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拓展思维、塑造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时,可以在新媒体环境下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合理运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软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所以,在这一阶段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新媒体有机结合,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爱国主义,对以后的人生发展、人生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大学生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前进动力,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源泉。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团结大学生这一重要群体,更需要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时代任务和重要使命。新媒体是当代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重要途径,利用新媒体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时事热点、时政新闻以及社会发展趋势。通过利用新媒体的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感悟。在新媒体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自身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1]。

(二)有利于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使学生通过不同的平台、不同的方式了解爱国主义。将正确的价值取向融入到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将新媒体平台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利用网络平台中丰富的内容,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构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氛围,进而实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有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首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学生的爱国能力。当代大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着物欲横流、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问题,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来指引,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对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其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来经历了无数次的磨难和考验,但是中华民族从未被击倒、被击垮。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勇气和顽强拼搏的毅力,有利于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2]。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现阶段高校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再仅仅拘泥于单一的课本和课堂教学,利用新媒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有效地丰富教学形式。但是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会遇到种种问题,也会面临种种挑战,教师需要合理地利用好新媒体的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

授课形式方面。新媒体环境下涌现出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料,在这些可供使用的教学资源中,以微视频、动画或者音频加图片的形式呈现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在新媒体上搜索相关的案例素材和视频讲座,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在课堂上讲授课本知识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

授课对象方面。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只是单纯地讲授书本上的内容,而是可以结合当下的时政热点,将当前发生的热点事件与知识点相联,让学生对于现阶段的方针政策、发展形式有更充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在使用新媒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选择学生更愿意接受的方式,让教育内容不是只停留在书本上,而是真正地入脑入心。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自身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在看到一些网络上的虚假信息时能够分辨真伪,坚持正确的价值观[3]。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

授课形式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的教授形式逐渐丰富多样,但是学生想要完成学业,还是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期末考核中理论部分所占比重仍然较大,这就使得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并没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授课对象方面。虽然在新媒体坏境下有很多信息资源可以使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网络环境上充斥着的歪曲价值理念、虚构的历史事件,甚至有的网络博主为了增加关注度,以“娱乐化”的形式诋毁革命烈士,影响了一些喜欢盲目跟风的学生。对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来说,看到网络空间中出现的不良信息,没有分析能力和识别能力,甚至会认同错误的思想观点,这些都会阻碍高校教师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

高校大学生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弘扬者,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者。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对于课程建设、课程实施中应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积极拓展实践渠道,丰富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地落到實处。

(一)开设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门课程

高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需要连续不断地在课程中体现出来,让学生意识到爱国主义教育对于自身价值观的塑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联系本地的老党员、老干部,通过聆听老党员、老干部的真实经历,能够使学生更能感同身受,领会爱国主义的内涵。利用超星、问卷星等网络平台,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查看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针对学生的需求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作为宣传教育的主要人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授,可以让学生带领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形式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多以理论的形式进行讲授和学习,学生虽然对爱国主义的相关内容有了认识,但是这其中的认识也只是针对学习的理论。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除了理论学习还需要注重实践活动。现在很多红色教育基地有3D技术或者VR技术,学生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身临其境地学习,通过新型的科技手段展现红色经典故事和红色文化,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有些地区本身就拥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实地进行观摩,这就能够让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网络短视频的兴起,可以让人们在更短的时间接收到更多的信息。高校可以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拍摄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比如拍摄视频的主要成员可以由学生担任,通过学生演绎爱国故事来进行宣传,拓展实践方式。

(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正面引导

大学生能熟练地在网络论坛、微博或社交软件等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与网友平等交流信息,能够主动从网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4]。很多学生刚刚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对于网络上的内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浏览互联网的信息时,对于一些错误的信息内容没有正确的分辨能力,更有一些网络博主篡改历史信息,利用部分学生容易冲动的特点来提高自身热度,带坏了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爱国主义教育的正面引导不仅仅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还要求学生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和辨析能力。只有学生自身掌握了符合逻辑的思维方法,那么当他们在面对错误的信息和言论的时候才会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学会辨别真与假、是与非,不会轻易地被他人所利用。

四、结语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教学资源也随之而来,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教育活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学生树立了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念后,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更有利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杜兰晓.大学生国家认同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34.

[2]唐梓琳,钱程霞.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教育全过程的路径研究[J].学理论,2021(9):91-93.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006).

[4]潘玉昆.网络时代高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祖国,2018(18):188-189.

(作者简介:王旭,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教師,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新媒体高校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