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

2024-05-10 02:29胡昕
中国德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

摘 要 针对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信仰危机、意识形态等问题,为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形式的变化,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通过强化组织建设、深化思想引领、丰富活动育人、拓展阵地建设等行动,积极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努力打破学段和校区壁垒,创新构建了党团队一体化育人模式,有效促进了教育质量提升,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党团队一体化;育人模式;政治启蒙

作者简介 胡昕,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团委书记,高级教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红色江山永不褪色,多次强调既要抓好党建,又要抓好团建、队建工作,并指导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有效推动了党领导下的团队工作蓬勃发展。然而,当前教育者面临着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信仰危机、意识形态问题日益凸显等问题的挑战。此外,后疫情时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峻,他们虽然衣食无忧,但缺少精神之“钙”。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应对教育形势的变化,北京市广渠门中学不断推陈出新,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充分整合并优化校、家、社资源,通过“四位一体”的举措打破学段和校区壁垒,创新探索党团队一体化育人模式。

一、组织建设:筑牢一体化育人的坚实基础

聚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党团队作为政治共同体,肩负着共同的使命和目标。学校致力于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通过资源的高效整合与流通,打破学段和学区的壁垒,形成协同合作的中小学办学新格局。

(一)机制创新:党团队协同育人的核心动力

为深化党团队协同育人实践,破解党团队“各自为政”的局面,学校创新组织建设,形成了“党委统筹、上下贯通,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治理机制。

从纵向来看,学校打通了学段、校区壁垒,实行垂直化管理,成立了“党团队工作一体化育人实践研究”领导小组。该小组由集团党委直接领导,团委牵头开展各项工作,少工委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和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党员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大手拉小手”活动,高年级团员学生与低年级少先队员结对互助,共同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从而加强了学段间、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从横向来看,学校设立了“宏图养志”课程、红色阅读、红色宣讲、红色寻访、志愿服务五大板块的主要工作。各个板块均成立了由党员、团员骨干教师组成的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核心教师团队,他们积极承担策划、组织和宣讲任务,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

(二)课程化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化育人能力

少先队课程是帮助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奠基课程,团校课程是帮助青少年“拔节孕穗”的桥梁课程,党校课程是助力优秀青年政治进步的关键课程。学校选拔了十余名来自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美术、音乐等学科的骨干党员教师,作为学校党校、团校、队课的固定讲师。他们每年定期开展培训,内容涵盖党团队的光辉历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宏志教育,并挖掘各学科中的红色文化。例如,音乐教师讲授“聽红色歌曲学党史”、美术教师讲授“红色经典作品鉴赏”等系列校本课程。授课教师通过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念。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和成果积累,学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党校、团校、少先队校本课程体系及教材。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党团队育人的资源库,也提升了讲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为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的政治素养,学校依托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教师提供了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机会;依托城乡手拉手、京津冀一体化等项目,组织教师走进对口帮扶学校,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教研活动、德育研讨会等多元化培训学习与跨校区交流合作,同时也充分发掘当地的红色资源。通过这些措施,教师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为党团队一体化育人实践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进一步强化党团队工作的协同效应,提升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学校将党团队工作沟通会制度化,确保了各项育人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与持续完善。在沟通会上,学校及时总结经验、分享成果,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活力,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育人实践中。

(三)激励体系:构建阶梯式培养新模式的有效途径

学校建立了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的党团队一体化阶梯式培养新模式,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确保优秀的团员和少先队员能够脱颖而出,为党输送“新鲜血液”。这一模式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特点,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学校通过设立不同级别的荣誉和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促使他们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具体而言,小学阶段实行分批入队制度,中学阶段则根据学生的团课学习、志愿服务、在校表现等情况实行积分管理,推行推优入团政策。优秀的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将分别有机会进入学校或市区级团校、党校进行学习。此外,少先队员根据日常表现参与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优秀的学生团员可以参评市区级优秀团员;优秀的党员教师也将有机会被评为校级“春之光好教师”或“优秀党员”。这一全面、系统的培养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潜力,为学校党团队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思想引领:塑造一体化育人的精神内核

学校始终将思想引领贯穿党团队一体化工作,通过党组织、共青团、少先队一体谋划、一体部署来推进思想工作,将红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总体设计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和协同机制,激发青少年对团组织、党组织的向往之情,将爱党爱国的情怀根植于学生内心,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一)课程建设:筑牢思想引领的基础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校一直致力于构建党团队一体化的思政课程体系,确保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思政教育的连贯性和实效性。学校实施了统一备课、联合教研的机制,各年级思政教师紧密合作,共同研讨教学内容与方法,力图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思政“金课”。课堂教学是传播红色文化的主阵地,学校将红色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有机融合,使红色教育真正进入课堂、融入教材。此外,学校还多次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同课异构活动。这些活动既体现了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在思政教育方面的特色与衔接,也展现了思政教育的一体化布局。

同时,学校还注重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积极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教师深入挖掘各个学科的德育元素,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例如,在生物课上,教师通过“种下一粒种子”这一主题,巧妙地结合了生物学知识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讲述种子生长知识的同时,引入了袁隆平院士的科研精神和爱国情怀,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国家的伟大与民族的团结,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奋斗精神。

(二)党校、团校:实施政治启蒙的重要阵地

政治启蒙从青少年抓起是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党校、团校这类政治启蒙课程有助于学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了解党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建党百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将共产主义理想植根于心。因此,学校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一体化设计和安排党校、团校、少先队课程内容。学校中小学少先队开展的跨校区、跨学段的联合队课在区级展示课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校依托党支部、教工团教师资源以及大学红色宣讲团资源,定期邀请校外党政领导、社会工作者、高校教师等先进人物走进学校进行授课或开展交流活动。同时,学校开设了红色主题宣讲、志愿服务、参观红色场馆等多种形式的党校、团校实践课程。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也进一步提升了思政教育的效果与影响力。此外,学校还与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合作,联合开办党校培训课程,通过聆听讲座、参观北师大辅仁校区、党员团员师生开展交流座谈等形式,引导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培育红色基因和政治品格。

(三)儀式教育:助推思想教育的深度升华

生活需要仪式感,思想教育更需要仪式感。学校通过仪式教育,使广大党员、团队、队员强化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学校不断完善重要时间节点的仪式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和入团誓词、党员和团员佩戴党徽和团徽、过好“政治生日”等庄严的仪式,充分发挥党员、团员的政治引领作用,唤醒党员入党、团员入团、队员入队时的初心使命。为了不断提高党、团、队组织的接续培养质量,学校在团、队组织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红色精神和爱国情怀。学校通过举办主题团日、队日活动以及参观学习红色教育基地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赓续红色血脉。例如,在“重走五四路”以及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党员来指导、团员来引领、队员来参与,党员、团员师生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此外,在少代会、建队仪式、离队建团等特定仪式中,学校邀请了党员教师、团员学长发言交流,激发少先队员为祖国奋斗的伟大理想,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活动育人:丰富一体化育人的多元体验

学校充分利用节庆日、重大事件、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组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党团队一体化主题教育活动,深化了师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厚植了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一)红色宣讲:传播信仰的青春之声

学校组建了一支由上百名党员教师和团员学生组成的红色宣讲团,每月选取一个主题,以青春之声传播信仰之力。优秀党员教师利用升旗仪式在全校范围内宣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党史国情等内容;高中学生团员则利用午间讲堂、班校会的时间,进入初中、小学为少先队员们进行宣讲,以输出促内化,加强中小学之间的衔接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红色宣讲团建立了案例库并开发了系列课程,以确保宣讲内容的连贯性和深入性。学校红色宣讲团的成立和发展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加强了不同学段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红色阅读:深化学生阅读体验

学校根据学段特点,组建了“红色阅读课程”党员教师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教师们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业发展情况,总体设计阅读内容和形式,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深度思考,领导小组定期开展交流研讨,策划和组织一系列符合各学段学生特点的“红色阅读系列活动”。例如,初一年级学生共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经典书籍,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初二年级开展跨学科阅读学习,围绕某一历史事件,从语文、历史、政治、生物、地理等多个学科进行综合性学习和研讨;高一年级阅读各学科推荐的红色书籍,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高二年级结合之前的阅读内容开展游学实践,以爱国主义为主题,进行写作、创作和实践。每学期末,各年级都会举办红色阅读分享会,通过绘画、朗诵、微视频等形式分享读书心得,实现了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建立了一批优秀案例库,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促进了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榜样评选:激励学生成长的典范力量

自2012年起,每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学校都会评选“校园·青春·榜样”,表彰优秀的学生团员和队员。近年来,每年“七一”建党节期间,集团附小还会评选“少年先锋”,表彰优秀少先队员。另外,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还会在集团范围内进行优秀党员的选拔和表彰。“校园·青春·榜样”和“少年先锋”评选实现了理念、制度、流程一体化,构建了梯度化的人才成长评价体系。优秀党员的敬业与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全校师生,激发了大家的奋斗热情,也让大家体会了红色信仰的无穷魅力。

四、阵地建设:打造一体化育人的多元平台

学校通过统筹中小学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强化了实践育人的作用,为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育人资源,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对原有碎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了一体化、系统化的整合。

(一)横向联动校内教育阵地

学校积极发挥党员活动室、共青团活动室的育人作用。这些活动室的布展内容兼具时代性、教育性、童趣性和特色性,是学生定期开会、学习的重要场所。此外,活动室还特别设置了红色阅读图书角,为党员、团员、队员交流学习提供平台。

(二)纵向贯通校外育人资源

学校与家庭、社会共同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体资源辐射效应的最大化。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一到两次的红色游学和红色寻访活动,如“重走北京百年建党路之北京植物园一二·九运动遗址”“重走五四路”等。在这些活动中,党员教师和优秀团员学生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他们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将抽象的红色文化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教育内容,使少先队员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激发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为了加强实践育人,学校统筹中学和小学的校内外育人资源,积极开拓高校、文化场馆、公益机构、互联网等多元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学习机会。例如,初一年级全体师生来到明城墙遗址公园参加建队仪式,弘扬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望历史、展望未来。

此外,学校积极联系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资源,为学生搭建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阵地,提供“自助餐式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在党员的引领下,团员和队员积极参与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如垃圾分类桶前值守志愿服务、图书馆志愿服务、向日葵心理帮扶志愿服务、校园网络文明志愿服务等。他们的足迹遍布东花市社区非遗博物馆、明城墙遗址公园、首都圖书馆等地,为社区和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他们的成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党员、团员教师在一体化的过程中,积极性被调动,活力被激发,并从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形成了强大的人才梯队。未来,学校还将不断推动育人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努力实现教育强校的目标。

责任编辑︱乔 羽

*本文系2023年度北京市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项目“九年一贯制学校党团队育人链条衔接与贯通的育人活动实践研究”(XXSZ2023YB16)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
网络武装高中德育助推育人模式转型
高职院校“双导师”育人模式构建思考
构建育人模式转型下的生物课程体系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培养具有现代素养的农村中学生
构建协同资助育人模式的路径分析
职业能力业绩化: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和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