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活动的政策演进历程、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2024-05-10 11:53苏超
中国德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逻辑理路雷锋精神

摘 要准确理解学雷锋活动的政策演进,是推动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前提。以1963年以来各时期的学雷锋活动政策文本为依据,将学雷锋活动历程划分为蓬勃兴起、探索调整和常态化发展三个时期。通过考察不同时期学雷锋活动的经验,发现其内在逻辑理路主要体现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凝聚奋进力量、活动内容顺应时代需求、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等方面。未来,为推动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应形成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良性互动,激发学雷锋活动新动能;增强教育合力,形成良好榜样教育生态;发挥榜样力量,绽放雷锋精神的时代光芒;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关键词 学雷锋活动;政策演进;雷锋精神;逻辑理路

作者简介 苏超,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南阳师范学院学生处副处长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1]。2023年2月,在学雷锋活动开展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2]学雷锋活动政策是学雷锋活动经久不衰的关键,为学雷锋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目前既有研究对学雷锋活动政策的关注较少。为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本文系统分析60年来学雷锋活动政策的演进历程,展望学雷锋活动的实践路径,以期将学雷锋活动推向深入。

一、学雷锋活动政策的演进历程

学雷锋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雷锋精神的内涵也不断丰富,以1963年以来各个时期的学雷锋活动政策文本为依据,结合雷锋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含义[3],可将我国学雷锋活动历程划分为蓬勃兴起时期、探索调整时期和常态化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一)蓬勃兴起时期(1963—1977年)

雷锋同志的先进模范事迹在报刊发表以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196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政治部发布《关于在全军宣传和学习雷锋同志模范事迹的通知》,号召全军学习雷锋同志的优秀品质;共青团中央发布《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的通知》,指出雷锋同志为我国青年树立了一个具有坚定无产阶级立场和高尚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榜样。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发表,在全国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政治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陆续发文,号召全军、广大职工、青年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做毛主席的好战士”[4],“做一个雷锋式的工人” [5],“做毛主席的好学生”[6]。自此,从中央到地方,学雷锋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这一时期,雷锋被塑造成一个“高大全”的完美无缺的革命形象,学雷锋活动侧重于雷锋精神革命性的体现,政治色彩较为浓厚。

(二)探索调整时期(1978—2011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为当务之急。1981年,共青团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政治部先后颁布《关于进一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的通知》《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学英模,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精神文明活动的通知》,发起“学雷锋,树新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号召。次年,“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被纳入中央发起的“五讲四美”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推动了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雷锋过时论”逐渐兴起,面对这些质疑,中央积极回应,在政策发布时将价值观讨论引导和学雷锋活动相结合,进一步明晰了雷锋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一致性。在学雷锋活动开展过程中,抚顺军民创造性提出把学雷锋同做好本职工作相结合,活动形式获得中央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成为学雷锋活动的主要内容。进入21世纪,以“青年志愿者”形式学雷锋成为学雷锋活动的典型代表[7],雷锋精神在志愿服务行动中得到传承与发展。在这一时期,学雷锋活动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活动路径有了新的拓展。一方面,在活动目标来源上,社会学雷锋活动从完全由国家主导转变为国家引领、群众参与的格局。另一方面,在宣传内容上,从宣传雷锋的事迹转换为宣传在学雷锋活动号召下涌现出的各行各业雷锋式的先进典型,雷锋从一个“高大全”的革命榜样转变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公民,走入人民群众的生活。

(三)常态化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8]。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规划了九个常态化项目,引导学雷锋活动进入新阶段。随后,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文化部等十余个部门也纷纷发文倡议,通过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等多种方式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掀起了21世纪以来学雷锋活动的高潮。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9]201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以公共文化设施为平台,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2023年,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教育部、民政部、体育总局等分别印发通知,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这一时期学雷锋活动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其中学雷锋志愿服务成为学雷锋活动在新时代的创新实践,促进了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开展。

二、学雷锋活动变迁的逻辑理路

学雷锋活动变迁的逻辑理路可以从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和活动主体三个主要方面来理解。

(一)活动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凝聚奋进力量

虽然不同时期学雷锋活动政策的具体内容不同,但学雷锋活动总体目标始终围绕国家发展的需求,不断挖掘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为社会主义建设凝聚奋进力量。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通過全国范围的学雷锋活动,旨在弘扬雷锋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激发全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掀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改革开放之后,学雷锋活动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引领价值观念和凝聚思想共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新时代,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的学雷锋活动,激发人们的道德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二)活动内容:顺应时代需求

学雷锋活动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找准活动与时代的契合点,解决现实问题,促进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学雷锋活动主要是宣传和学习雷锋模范事迹,通过组织有关雷锋的各种讲座、报告、事迹展览等活动,引导人们学习领会雷锋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德,学雷锋做好人好事,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学雷锋活动从内容到形式、广度和深度上均有了新进展,与城乡文明建设、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立足岗位学雷锋、走向社会学雷锋成为活动重点,为树立社会新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新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道德建设面临现实困境,学雷锋活动号召大家自觉将学雷锋与个人道德建设相结合、与国家大局相结合,积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使人们增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三)活动主体: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学雷锋活动的演进历程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首先,党的领导是学雷锋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党中央结合时代要求和人民需求,适时出台符合时代特征的学雷锋活动政策,发挥了思想引领、制度安排和社会动员等重要作用。其次,各级政府是学雷锋活动的执行者。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承担着学雷锋活动的具体实施职责,各地立足实际,从活动的安排部署、检查、表彰等方面积极着手,为学雷锋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再次,各级各类学校是学雷锋活动的重要阵地。在用雷锋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学校发挥了关键作用。最后,群众在学雷锋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正是广大群众的主动参与,创新了学雷锋活动的形式,为活动注入了新活力。

三、新时代学雷锋活动的实践路径

结合上述分析,提出新时代新征程学雷锋活动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推进学雷锋活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良性互动,激发学雷锋活动新动能

把国家的引领和群众的创造结合起来,是60年学雷锋活动的重要经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更好地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激发出学雷锋活动的新动能。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政策引领。坚持以政府作为主导力量,不断丰富雷锋精神的内涵,深化拓展学雷锋活动的载体,做好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完善学雷锋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保护学雷锋人员的合法权益,形成“人人学雷锋、人人做雷锋”的生动局面。另一方面,重视基层创新,自下而上汇聚群众智慧。要坚持群众在学雷锋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群众成为学雷锋活动的内生力量。

(二)增强教育合力,形成良好榜样教育生态

首先,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学校要作好整体规划,将雷锋精神时代价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行动上自觉以雷锋为榜样。其次,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家长要将雷锋精神作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资源,自觉践行雷锋精神,与学校协同发力,提升学雷锋活动的实效性。最后,发挥社会的支持作用。推进物质形态文化建设,加强雷锋纪念馆、雷锋学校等基地的开发和建设,使之成为雷锋精神传播的重要途径。提供舆论支持,做好雷锋精神的广泛宣传,针对歪曲雷锋形象及学雷锋群体的声音及时澄清和应对,在全社会形成弘扬雷锋精神、关爱学雷锋群体的良好氛围,激励引导更多人参与到学雷锋活动中。

(三)发挥榜样力量,绽放雷锋精神的时代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10]新时代,要有效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用雷锋精神凝聚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一是榜样的选树要突出时代导向。不断挖掘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选树符合时代需求、体现时代精神、满足群众需要的榜样。二是榜样选树与弘扬相结合。既要讲好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大人物”故事,突出功勋模范人物的典型引领作用;也要讲好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的“小人物”故事,突出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和身边榜样的辐射带动作用,让人人皆可找到学习效仿的榜样,营造崇尚榜样、对标榜样、成为榜样的浓厚社会氛围。三是榜样的宣传要贴近受众。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平台和传播方式讲述榜样的事迹和贡献,拉近群众与榜样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增强榜样教育效果。

(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当前,志愿服务已发展成为践行雷锋精神的有效形式和重要载体,成为最鲜活的学雷锋行动。新时代,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应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度环境,健全志愿者活动制度、培训制度、征信制度、激励制度和保障制度等,强化工作保障,提升学雷锋志愿服务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另一方面,搭建实践平台。不断探索和丰富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领域和内容,将雷锋精神与工作、生活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人们把学雷锋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参考文献:

[1]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N].人民日报,1963-03-05(1).

[2]习近平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N].人民日报,2023-02-24(1).

[3]陶倩,曾琰,谢婧怡.雷锋精神内涵的时代变迁与媒体建构——基于《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的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9(7):115-120.

[4]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团中央分别发出通知 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N].人民日报,1963-02-16(1).

[5]全国总工会向各级工会组织发出通知 号召广大职工向雷锋学习[N].人民日报,1963-03-08(3).

[6]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G].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162-1163.

[7]姜洁,郭正光.志愿服务与雷锋精神[N].人民日报,2003-03-04(11).

[8]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1).

[9]习近平: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EB/OL].[2024-03-26].https://www.gov.cn/xinwen/2014-03/11/content_2636565.htm.

[10]杜尚澤.奋力书写东北振兴的时代新篇[N].人民日报,2018-09-30(1).

责任编辑︱何 蕊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在勤工助学中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2022-ZDJH-0033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逻辑理路雷锋精神
“体用不二”抑或“中体西用”
习近平文化自信相关论述的逻辑理路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主要特征和逻辑理路探析
中国梦产生的逻辑理路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逻辑理路探析
浅谈雷锋精神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发扬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精神做好雷锋精神的研究与弘扬工作
用雷锋精神加强党员干部“四种”精神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