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新进展、新任务和新举措

2024-05-10 02:29李斌雄罗梓桥
中国德育 2024年7期

李斌雄 罗梓桥

摘 要 新时代十余年来,中小学校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党组织的领导、管理工作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并取得历史性成就。迈上新征程,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章等党内法规制度所规定的新任务。应以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关键点,以破除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中的不良倾向为着力点,以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为落脚点,使中小学校党组织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全面提升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质量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党的建设;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中小学校内部治理

作者简介 李斌雄,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罗梓桥,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既关系到党长期执政的根基,又关系到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成效,还关系到教育强国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确立的目标任务。2022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指出:“要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内容,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2]那么,新时代十余年来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取得了哪些新进展?迈上新征程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须贯彻落实哪些新要求新任务?为践行好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必须实现的基本要求,在中小学校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使中小学校党组织成为有效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应当采取哪些新举措?对这些问题,目前学界尚缺乏相关研究。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黨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结合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实际,对此作出初步探讨。

一、新时代十余年来中小学校

党的建设工作的新进展

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涵括了各级党组织对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领导、管理、监督,中小学校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及中小学校党组织在学校内部治理过程中所发挥的领导、组织、管理、监督、教育作用。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和成效。

(一)各级党组织加强对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领导、管理和监督

新时代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组织不断强化对中小学校党组织的领导、管理和监督;同时,中小学校党组织作为学校全部工作的领导核心,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领导、管理和监督作用,如此构成纵向贯通的党组织领导工作体系。第一,领导主体逐渐明确。“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3]资料显示,2016年,全国公办中小学校有党员350万名,约占教职工总数的31%,且这一比例随着年份不断增加。基层党组织在全国公办中小学校中普遍建立并全面覆盖。党全面领导教育工作,各级党组织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贯彻落实,学校党组织集体讨论决策学校内部“三重一大”的事情,并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发挥着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第二,领导关系逐渐理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领导主体与中小学校内领导主次关系不明晰的状况得到改善。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党组织领导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在学校内部,学校党组织在学校方向性、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上履行领导管理职责,党组织书记是学校“一把手”,校长在党组织领导下负责具体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第三,领导体制逐渐完善。中小学校的领导体制从校长负责制转变为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校以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重点,健全制度机制,强化基础保障,把握实施要求,稳步推进领导体制改革。学校内部党组织和校长厘清权责,分工合作,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中小学校领导体制。

经过新时代十余年来的持续努力,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中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的问题得到解决。在校外,地方各级党委及相关部门党组(党委)对学校的领导有了组织依托;在校内,中小学校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推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二)中小学校党组织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新时代以前,部分中小学校党组织政治建设乏力,思想建设薄弱,组织管理涣散,不正之风蔓延,领导纪律松弛,制度刚性约束不足,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新时代以来,中小学校党组织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管理,各方面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各地中小学校党组织加强政治建设,提升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引导干部队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加强思想建设,提升党员教职工思想理论素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育干部队伍。加强组织建设,规范党的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多项组织活动制度,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加强作风建设,持续纠治作风、校风、教风、学风突出问题,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纪律建设,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学校规章制度与党内法规制度相衔接,严格落实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定期沟通制度,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制度,领导干部定期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以正风肃纪反腐为重要抓手,持续发力纵深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各省市县相继开展中小学校作风与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谨防教育腐败。

新时代十余年来,中小学校党组织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4],聚焦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解决党组织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党组织建设得更为坚强有力。

(三)中小学校党组织在学校领导和治理中发挥有效领导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前,一些地方党委和教育部门党组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弱化,学校内部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没有落在实处。经过新时代十余年来的不断努力,中小学校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组织在学校领导和治理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中小学校党组织全面领导学校工作,涵盖教学、德育、体育、科研及管理,关涉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党组织负有抓好政治方向、决定重大事项、开展思政工作、加强基层党建等领导职责。新时代以来,中小学校党组织重新理顺体制机制,“学校党组织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5],党组织会议集体讨论决策重大事项,党组织班子成员妥善分工职责,推进党组织各项工作的有效展开;同时,采取培育管理人才、严密组织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为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提供坚实保障。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制度得以顺畅执行,领导、组织、管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校管理效益逐步增加。

经过新时代十余年来的不懈努力,中小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力增强,治理效能提升,“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小学校党组织成为增强党的基层教育领导力的重要基础,引领学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新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6]。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需要中小学校立足自身实际坚定不移推进党的建设工作,完成时代赋予的新任务。

(一)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基本要求

现行党章中规定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建设六项基本要求,并明确指出党的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任务。

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务必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目标指引下,加强黨对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始终贯彻落实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调动中小学校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在中小学校党组织中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中小学校党组织的建设质量。把中小学校党组织建设成为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领导学校治理、推动中小学校改革发展、团结动员师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坚强战斗堡垒。

围绕党的建设基本要求,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几点。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学校党组织要把准正确政治方向,不断提升党员教职工的政治觉悟与政治站位,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的实现。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具体的领导管理工作中切实执行党的思想路线。第三,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锻造高素质党员、干部和人才队伍。第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团结奋斗。第五,坚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学校党组织坚持集体领导,发扬党内民主,实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第六,中小学校党组织要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进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提升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质量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7]新征程中小学校党组织要积极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以高质量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学校治理效能提升。

一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迈向新征程,必须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在目标、内容、方法、评估等层面形成有效治理。第一,管党治党目标上,根据全面从严治党目标要求,学校党组织应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将长期目标分解为易操作、便理解的阶段性目标,确保学校党组织始终成为中小学校坚强的领导核心。第二,管党治党内容上,在思想教育、干部管理、作风建设等方面从严要求,管党治党内容务必涵盖党的建设各方面各领域。同时,“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8],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第三,管党治党方法上,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9]。第四,管党治党评估考核上,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党的建设基础工作及重点工作中采取量化项目、单项计分等办法,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有效激励“一把手”、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一级带一级,主体责任有效传导、层层分解压实,真正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

二是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10],“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11],以及强化政治监督,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基于此,中小学校应当以党内监督为统领,有效构建学校内部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完善监督问责制度;中小学党组织则需要加大对党内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深刻理解党内法规制度的权威性,增强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将党内法规制度贯彻落实的实践举措转化为从严治党的政治效果。

(三)依据党内法规制度开展对学校党员及校内部党组织的领导、管理和监督、教育

迈上新征程的中小学校党组织应当全面落实党内法规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一系列规定。《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强调:“切实把抓好党支部作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管党治党的基本任务、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12]中小学党组织要严格贯彻落实这一条例,重视党支部、善抓党支部,将党支部建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实现支部建设同业务活动紧密联结,推进党建引领下教育教学的提质增效。

《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方式、程序,规定党员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标要求。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需按照这个条例的规定,完善党员管理的制度建设,将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鼓励党员自我教育,增强党员教职工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观念,由此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激发党组织生机活力,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三、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新举措

迈上新征程,中小学校党组织要“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13],采取多项有益举措,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领导作用,助推新时代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以推动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关键点,健全领导制度、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

中小学校党组织要深入理解并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加强制度体制机制建设,以规范、完善的制度机制保障领导体制的改革。

一是健全学校党建工作的领导机制。明确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作用及落实机制,深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完善决策机制,厘清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委会等议事权限、程序、原则,学校教职工依托教职工代表大会发挥民主参与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召开党政部门负责人碰头会、党政联席会,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的沟通,保证学校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开展。落实治理机制,遵照“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要求,将党支部建在学科及年级组上,党支部将更好地结合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实际落实决策部署、布置具体工作,扎实推进党员教职工集中学习、教育教学工作、师德师风建设。将党组织的领导纵向贯彻到底、横向贯彻到边,在支部活动和教研工作中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理顺学校党建工作责任制。一方面,细化学校党建工作任务分解,分管领导分管党建工作,党务工作人员负责党内日常事务和具体的党内管理活动,确保责任传导、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实现学校党委统筹抓、党委书记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和党务人员直接抓,构建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保证学校党组织稳稳抓牢教育。

三是完善学校党建工作的制度保障。一方面,修改完善学校章程,将党组织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写入学校章程,结合办学特色和实际,明确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另一方面,健全配套制度,严格落实党委领导班子联系学校制度、校级领导干部学年述职述评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教职工参与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等等,以完备的制度体系保障党建育人动力的释放。

(二)以破除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中的不良倾向为着力点,提升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质量

新时代以来,中小学校逐步重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与领导作用,但部分学校对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把握不足,导致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出现不良倾向。如党建与业务“两张皮”,党的建设工作未能有效引领学校各项工作,难以转化为学校实际治理效果和育人效应;党内生活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不足,市场化的利益观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对学校部分党员教职工带来负面影响,党支部生活出现急功近利现象;形式主义现象仍较突出,部分学校党建工作没有落在实处,监督检查过于频繁、党建活动做表面文章,既消耗了党组织力量,还影响了学校工作的有效开展,等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举措。一是抓好学校党建工作班子建设。党组织书记、校长以上率下,起带头示范作用,提高学校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认知和实践水平。深入贯彻执行《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中小学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考核、激励、监督、退出等工作,在中小学校“建设一支符合好干部标准的高素质领导人员队伍”[14]。培育高水平的党员干部,定期举办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加强各地中小学校党务工作者的经验交流,业务、党务两手抓,在提高业务工作水平的同时,于党务工作中打开工作思路、提升工作能力、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二是创新实施“党建+”工程。以党建为引领,党建带团建,党建带队建,党建带师德师风建设,党建带教学教研,学校工作在党建的引领下开展,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保证“党建+”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展开。三是打造特色党建品牌。落实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鼓励倡导中小学校打造高质量、有创新、具特色的党建育人品牌,以党建好品牌拉动学校教育影响力,联动家庭、社会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充分发挥党建对教育的赋能作用。

(三)以构建中小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为落脚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质量水平的检验标准实质体现在立德树人水平上。学校党组织要不断改进工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完善管理和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质量水平,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打造业务能力精湛、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良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首先,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和培养体系,在党支部组织下定期开展集中学习,做到育人者先育己。其次,加强党支部建设,通过开展党支部日常活动、党员教师与非党员教师的沟通交流,发挥党组织联系群众的重要作用。再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师聘用、管理、考核、监督、惩处、激励等各方面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完善师德师风激励机制,改进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建立多方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失责必问、问责必严,使教师在教学管理中把准价值导向,实现“五育”并举。

二是以党建为引领办好新时代思政课。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鍵课程。首先,推进新时代党领导下的大小学思政课改革。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方向,以党建引领为动力,积极构建大中小一体化育人体系,纵向衔接各学段思政课,横向贯通劳动价值、健康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追求,让党的建设真正融贯于大中小一体化育人体系机制中。其次,发挥党组织统一领导作用、思政课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不同学段特点,科学设计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使思政课“活”起来。再次,统筹资源,拓展思政课教学阵地。实现教室小课堂、校园隐性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新兴课堂的结合互补,做好“大思政课”,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思政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6][7][10][1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7,63,67,65-66,66.

[2]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N].人民日报,2022-01-27(1).

[3]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2.

[5][13]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R].人民日报,2022-01-27(6).

[8]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N].人民日报,2016-11-03(5).

[9]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N].人民日报, 2023-01-10(1).

[12]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N].人民日报,2018-11-26(1).

[14]中共中央组织部 教育部 关于印发《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EB/OL].[2024-02-29].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319/zb_2017n/2017_zb02/17zb02_wj/201701/t20170123_295587.html.

责任编辑︱李亚静

*本文系教育部202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研究”(23JD20007)的研究成果。通讯作者:罗梓桥;联系方式:lzq1030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