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单:整本书阅读的“进阶”密码

2024-05-10 22:03彭晓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任务单进阶

彭晓霞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学生一生学习奠基,可是现状不容乐观。为了使学生乐于阅读,主动思考,笔者分别从整理、联结和共享三种类型“任务单”入手,帮助学生有效地阅读整本书,提升阅读能力,获得整本书阅读的“密码”,从而使语文能力落地生根。

【关键词】任务单  整本书阅读  进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3-0139-03

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文化经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非常重视整本书阅读,把它列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旨在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从而为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问题寻秘:名著阅读的现状扫描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册都编排“快乐读书吧”,重在引导学生从单篇课文学习延伸到整本书阅读。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主题是“漫步世界名著花园”, 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骑鹅旅行记》整本书时,感到困难重重。现象一:文化背景陌生,难坚持。《骑鹅旅行记》以一个瑞典地形为路线图的冒险故事,中间穿插着瑞典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还有当地民间传说故事,这些内容对于我们学生都比较陌生,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因为没有生活“底子”,无形中消磨了阅读兴趣,难以坚持读完整本书。现象二:阅读内容繁多,难理清。当前,“碎片化”阅读模式影响到学生,让学生难以静心读整本书,更难以进行深度阅读。《骑鹅旅行记》小说共有55个章节,近一半是瑞典的地名,学生在阅读时弄不清各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搞不懂前后旅行地点的变化顺序,内容上容易混淆,故事情节梳理不清。现象三:阅读水平有限,难理解。《骑鹅旅行记》是一部享誉世界的童书。这样一本巨著,包含的文化价值非常厚实,但是學生阅读能力有限,常常停留在故事本身,难以理解文字背后的东西。导致每位学生的关注点和持续性不同,就很难发现作者写作中隐含的意思,理解不够,就会出现减“料”的现象。

基于以上学生存在的阅读困难,老师们想尽办法寻找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能更有兴趣、更有效地去阅读。经过探索,笔者发现了“任务单”,它能帮助学生经历真实的阅读过程,真正展开思考,培养阅读整本书的良好习惯,为人生阅读奠定基础。

二、路径探秘:“任务单”的运用之巧

名著阅读任务单:是学生在阅读前、中、后,由教师提供主题或学生自主确定主题设计图、表,来帮助学生降低阅读难度、梳理知识、提炼方法、拓展学习, 增加阅读兴趣的一种半自主阅读辅助方式,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贴心朋友。它来辅助《骑鹅旅行记》整本书阅读,我们发现了其诸多优点。

(一)符合学生心理——有趣

六年级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是具有形象思维的特质,整本书,他们因为没有被关注而难以坚持。任务单就大有不同了,它图文结合,表格整理,更可以加入自己喜欢的元素进行整合,来梳理自己阅读中获取的信息、习得的方法和引发的思考。

(二)适合学习要求——有力

针对《骑鹅旅行记》中人物、地名、事件线索众多,学生难理清的问题,阅读任务单用简单的图表梳理和整合,可以让孩子习得更多的阅读方式,帮助学生关注字里行间的那些隐性信息,提升信息搜索和提取的速度,更好地与文本对话,揣摩语言艺术和精神内涵,促进理解与表达。

(三)契合学科特点——有料

当学生面对名著大餐时,不能随意看完,简单交流,草草收场。我们将任务单伴随《骑鹅旅行记》整本书阅读过程,通过多种形式,搭建思维的桥梁,统整、内化,在主题、内容、文学价值上挖掘“料”,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深入内里,慢慢消化吸收。

那么,我们是如何实践的?笔者针对学生年段特征结合整本书阅读特点,对《骑鹅旅行记》进行阅读引导,用任务单的方式通过“类型逐层梳理、内容梯度搭建、策略进阶导航”(如图1),来帮助学生有效地阅读整本书,提升阅读能力,获得整本书阅读的“密码”。

三、进阶解密:“任务单”的破壁之旅

“任务单”辅助《骑鹅旅行记》整本书阅读的探寻是一个破壁过程,它运用的巧妙之处是让学生经历“整体、局部、细节”的梳理过程,让学生的阅读从盲目到有序,更有深度地思考和经历思想过程。

(一)整理任务单:从“无从下手”到“有迹可循”

我们尝试在学生阅读存在共性困难时,提供任务单给学生共享,从原来的漫无目的到带着计划和问题去阅读,无序阅读到有序梳理,帮助学生理清脉络、罗列方法、提升能力。

1.关照整体,理清路线。《骑鹅旅行记》是关于地理学、生物学和民俗学的教科书,它讲的是小男孩尼尔斯骑着雄鹅环游瑞典的故事。这些地点从南向北,又从北到南,来回贯穿整个瑞典。为更好地让学生理清尼尔斯的旅行路线图,给学生送上一张“瑞典地图”任务单, 让学生边读,边在地图上尼尔斯到过的地方标上小红旗,也可以自己动手画一画尼尔斯的旅行路线图。这个任务单的运用,引导学生站在整体角度去梳理,一图便能包揽一本厚厚的书,简单明了,更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全局观,跳出平时只关注局部细节、精读的习惯,从整体方面关照整本书内容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全局思维力。

2.关注人物, 架构图谱。世界名著人物多,关系复杂。阅读时,让学生画一画人物图谱。《骑鹅旅行记》开头部分:先是男孩尼尔斯,他变小成了小狐仙,接着出现了麻雀和鸡、鹅,下一个遇到的是猫,接着三头牛愤怒控诉,教训了他。最后写到了大雁和雄鹅,尼尔斯骑上雄鹅,飞上了天空。阅读时,我们就可以形成这样一个人物图谱(如图2)。文中还有大雁、乌鸦、老雕等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阅读时请学生画人物图谱。这样,书本就一目了然,方便随时查阅。

3.关联事件,梳理情节。《骑鹅旅行记》中有许多丰富的传说,这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我们可引导学生将真实的内容和传说故事归类进行探究,目标集中专一,话题容易深入。《骑鹅旅行记》第12章的目录是“大蝴蝶”,作者花了相当多的笔墨来写这部分内容,其实“大蝴蝶”指的就是“厄兰岛”,作者通过真实的地形与奇妙的想象、丰富的传说结合,特别适合学生深入探讨。为此,可让学生读相关章节,并找关联内容,以“真实内容—传说故事—你的想法”三块内容完成任务单。学生在关联事件的梳理中提取信息、进行归类分析,最后查询资料,做出判断。这样有利于整体感知整本书的内容,把握重点信息。

(二)联结任务单:从“散而无章”到“聚而有神”

阅读整本书,我们不仅要了解故事情节,更要探寻本书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骑鹅旅行记》中塑造一个个丰富、立体、多面的人物形象,通过引领学生阅读与揣摩,能让其感受作者刻画人物特点的又一方法。

1.立足关键点——“心灵成长”。顽童尼尔斯被施了魔法之后,随着旅程的进程,经历种种考验,逐渐认识自我和世界,内心发生了变化,实现了精神世界的成长。于是,教师可设计阅读主题为“心灵成长路程”的阅读任务单,指引学生有目的、主动趣味地阅读。在搜索过程中,梳理了内容行,概括了事件,提升了学生的洞察能力。

2.比较相似处——“自我对话”。好的阅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会从眼前这一本书出发,联系到另一本书,然后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结,连接自我世界。阅读这本书时,笔者设计的任务单是“书中的内容让你想到了什么?而你所认识的世界是怎样的?”让学生在阅读时联系自身,寻找相似点,与书本建立联系。

3.点击个性面——“人物”品味。《骑鹅旅行记》中人物形象鲜明而富有个性。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往往注重情节,忽视人物描写,再加上原著语言相对现代文较为生涩,学生阅读的动力也弱。为提升阅读质量,教师有必要在学生初步阅读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引领。而“人物名片”这份新颖的任务单,形式活泼,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内驱力。(1)“名片”巧设计。为使这份“人物名片”设计得更理想、更全面、更具个性,教师可引领学生共读比较喜欢的人物——尼尔斯,回读书中相关章节,引导学生多角度设计人物名片,可根据一个故事设计人物名片,可从他的性格特点设计人物名片……学生再“举一反三”,给书中的其他人物设计交友名片。(2)“交友”人气榜。故事中的次要角色在不经意间成为了尼尔斯的人生领路人,如领头雁阿卡、白鹅莫顿、老鹰高尔果等,他们教会了尼尔斯什么道理,你从中学会了什么?如果是你,你会选择谁做你的好朋友,理由是什么?学生在书中寻找理由,制作人气排行榜的时候就是在分析、对比中,对人物的形象进行更深入的探究。(3)“角色”辩论赛。故事中的很多角色曾经面临选择,比如雄鹅莫顿要不要跟着雁群去做长途飞行?大雁阿卡要不要照顾失去父母的雄鹰?长大的雄鹰高尔果要不要继续留在燕群?尼尔斯要不要信守诺言继续过囚禁的生活?你怎么看待他们的选择?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辩论中,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引发人生思考。

(三)共享任务单:从“个体探究”到“抱团合作”

1.组内比拼:知识乐积累。每位学生根据故事提炼关键词(可以是人物、地名、事件核心词等)自主制作“任务单”,让组内学生以摸奖方式,抽取任务单。这不仅锻炼了学生提炼关键词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语言组织的能力。

2.组间 PK:智慧会发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创作任务单,进行组间PK。对学生个性独特的见解,不必深究孰对孰错,学生在判断、辨析、讨论的过程中,思维的火花得以碰撞,思考的深度、广度得以拓展,人物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

3.班级秀场:能力微展示。要让学生乐于阅读,坚持阅读,还要利用丰富的活动,鼓励学生设计各种有趣的任务单进行共享,激发其阅读兴趣,使其进入最佳阅读状态。比如,结合小说特点进行多个版本对照读,观看影视作品与评书,学生制作了“海报任务单”;设计“读书任务单”——打卡阅读时间、章节,定期评选读书小达人;设计“故事任务单”——选取精彩的片段用表演、讲故事的形式学习、演绎;“论坛专题任务单”——学生选取感兴趣的点,成立志同道合的研究共同体,二次阅读后以小论坛的方式呈现。进行研究辩论,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四、体系再觅:“任务单”的放牧之行

关于名著整本书阅读不能只停留在单一的方式,因此需要我们的实践从学生实际出发,将教师提供的阅读任务单和学生自主设计的阅读任务单梳理整合,进行多主题开发,形成“名著阅读任务单微课程”,此课程与学校理念文化对接,相辅相成,成為一个分支。

(一)资源库建立——可自取

现今,线上资源颇为丰富,在它的支撑下,我们收集学生自己创作的“任务单”,形成整本书阅读的资源,分成“梳理任务单”“人物任务单”“积累任务单”等系列,关注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的提升,给整本书阅读的学生共享使用。线上资源库的建立,能增加任务单运用的广度,增加它的辐射力。

(二)多主题开发——可自主

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任务单格式能进行自主开发,我们就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点”,让兴趣激励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可以适当地指引方向和提供大致框架,让学生有目的、有内容,有迹可循,实效会大大提高。这样的“任务单”设计,巧妙地把课内课外链接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素养在开发中提升。

(三)跨学科整合——可自创

学习从来就不是孤单的,我们提倡全学科学习。全学科的整本书阅读任务单也是我们实践的方向,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欣赏品鉴美文时总是会有所触动,那么就可以联合音乐学科,用音乐旋律、文字结合美术学科的多彩画面进行设计“任务单”。当阅读到科普文时,那么就联合科学用记录本的方式进行设计“任务单”;当读到情感类文章时,就联合心理、品德学科,用“心电图”的方式进行设计“任务单”……这些“任务单”充满了独特的气息,学生喜欢,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这样的学习才是有生命力的。

名著整本书阅读“任务单”的实践,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时多了许多乐趣, 少许多难度,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走向深度阅读,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实现阅读真生活,提升语文能力,有这样一个阅读“伴侣”不失为一件美事。

参考文献:

[1]马世晔.阅读素养与国家竞争力——国外阅读素养测试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7):13-15.

[2][美]Eric Jensen, LeAnn Nickelsen.深度学习的7种策略[M].温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任务单进阶
点电荷的平衡与非平衡问题的进阶学习
传祺GM6:家用MPV新进阶
领克进阶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空降兵进阶课
进阶中的北汽新能源
基于学情的学习任务单在培养小学生英语合作学习能力中的应用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关于“不定积分概念”的教学设计
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