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2024-05-10 06:10刘晓军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学、评教学评一致性初中数学

刘晓军

【摘要】初中的数学学科是一门注重知识应用的科目,对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观念注重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互进,适应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满足初中学生的求知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鉴于此,初中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要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教育观,在科学的教学策略指导下切实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  初中数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3-0097-03

教学、学习、评价是课程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三个组成部分,与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等直接挂钩。将教学、学习与评价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授课中,教师要贯彻以评促学、以评定教、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1],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学、评三者结合的优势,切实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各项数学能力。

一、初中数学贯彻“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探究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育观念区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教学观念,前者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主体,以及评价的主体,“教”与“评”二者都围绕学生“学”的实际状况展开,针对“评”反馈出的教学结果可以调整教师的教学计划,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既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又尊重了极个别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优化数学课堂设计

初中数学教师将教、学、评三者统一于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课堂评价的过程,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突出重点,层次分明。教、学、评三者的结合也对教师设定课堂教学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提出了更加严格、更具针对性的要求,有利于教师在全新的教学计划指引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来自多方的评价,从而精简授课内容,优化课堂中的流程设计,开展高效的课堂实践活动,有效避免教学内容繁琐杂糅,减轻了学生参与课堂的负担,数学课堂设计更加合理化与科学化,使数学课堂迸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为学生构建起更高质量的数学学习课堂。

二、初中数学贯彻“教、学、评”一致性的现存问题

数学学科虽然具有较高的逻辑性与抽象性,但与现实生活依然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部分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善于将教、学、评三者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关注生活中蕴含着的数学知识,学生不会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相应的数学概念,在学习中体会不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无法利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際问题,造成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脱节,不利于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无法对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迁移,更无法培育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阻碍学生提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2]。

三、初中数学贯彻“教、学、评”一致性的路径探究

(一)以评价为基准,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导向作用,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实现教、学、评三者的高度融合,就要参考数学课程的评价标准,制定好数学课堂的教学计划,实现“教”与“评”的有机统一。在此基础上设定出的教学计划,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多重心理需求,增强学生“学”的实效。

初中教师需要深入剖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针对课堂教学提出的相关要求[3]。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解放自己的思想,改革数学教学的方法,由数学课程忠实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决策者,开发更多的数学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出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以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课“有理数”的教学过程为例,教师在制订这一章节的教学计划时,要先对本章节的知识内容作准确的定位。“有理数”这一小节是本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第一节,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教师本课的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了后面课程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制订本节的教学计划时,要把握好教学的方向,不应为学生设置难度系数过高的教学计划,以打好基础,培养对有理数这一部分知识的兴趣为主,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情况与基本技能掌握状况。

在明确好教学计划的方向后,教师需要确定有理数章节的教学目标,使教学计划层次分明,提高教学计划的可行性。教师可以采用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学生制定知识技能层面、过程方法层面以及情感态度层面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条理性。在知识技能层,学生需要理解有理数代表的意义,学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并且要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重要作用;在过程与方法层面,学生要树立起分类讨论的学习观念,掌握正确归类的能力;在情感与价值观层面,学生要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方法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该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还应为学生划清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使教学计划重点突出,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教学计划制订完成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理解情况以及技能掌握情况,判断学生是否跟上制订的计划进度,适当选择加快或者推迟教学的节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改善计划,使计划真正起到引导教学,提升数学课堂效率的作用。

在教师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充分参考了新课标的评价建议要求,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在把握本课教学方向、理清教学重难点、设定分层式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制订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并且在教学实践中适时调整,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路径指引,体现了教、学、评三者的和谐统一。

(二)以评价为指引,优化课堂设计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价值,利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完善课堂评价体系,优化课堂流程设计,提升数学课堂流程设计的科学性,彰显出“评”的价值,使“教”与“学”统一于“评”,使“评”服务于“教”与“学”,增强数学课堂的活力。

诊断性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已有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储备,数学教师对学生开展诊断性评价有利于确定教学的起点,调整课程教学的重难点,使教师的教学计划与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相适应,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的教学过程为例,教师首先可以对学生掌握的几何知识情况进行初步摸底,观察学生对于几何知识是否感兴趣,了解学生对于之前学过的图形移动变换、面积体积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了解学生几何知识的学情基础上,设计出与学生现阶段发展需求与实际能力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在几何学习上取得最大程度的进步。

形成性评价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设问、书面测试等形式展开,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学生找出问题的根源,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节“探索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合理设问,检验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如“在△ABC中,D是BC上的一点,若AB=10,BD=6,AD=8,AC=17,求线段CD的长。”这道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解题,考验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如果学生难以灵活变通,教师就要及时优化教学流程,在平时的数学练习中增加变式题的训练,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会运用逆向思维等多种开放思维思考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

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数学教师对学生开展总结性评价,不仅可以得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本学年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量化,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还可以为下一学年的教学做准备,保证数学教学的连贯性。例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多少个?对全等三角形这一部分知识理解不够的学生可能只能找出两种或三种,于是教师根据这部分学生的回答反馈可以大致了解学生对于全等三角形还存在的知识漏洞,然后提醒这部分学生加强理解与记忆,将判定图形全等的知识尽快弥补起来。

这三种评价方式完善了课堂的评价体系,为教师转变教学手段,合理安排课堂内容,优化课程设计奠定了基础,将评与教、学相结合,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以评价为依托,引导深度学习

初中数学教师在建立与完善课程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可以对评价形式作适当的创新,使学生参与到评价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来,教、学、评三者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活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有深度的数学学习。

初中数学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将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使学生自己评估自己,在自我评价中总结成功的学习方法,吸取失败的教训,自己鞭策自己,促进学生自我提升。以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为例,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知识之后,应教会学生使用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求解法等多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并为学生设置一题多解等解方程题目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求解,学生要尽可能地拓展思维的广度,运用发散思维对一元二次方程求解。针对学生的求解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与总结,从求解的正确率、求解速度、求解方法的多少等各个方面展开自我评价。于是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求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正确率不高,还是做题过慢,或是解题方法单一,又或是书写潦草等,学生经过自我反思,比传统以教师为唯一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更加有利于学生了解自身在数学学习中的长、短板,促进学生弥补短板,坚持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除了开展学生自评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互评的方式,进一步为课堂评价体系增添新鲜活力,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完善数学教学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教、学、评三者朝着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共同目标前进。以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教学过程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广泛存在的轴对称现象,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感受轴对称图形的设计艺术,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了解轴对称的基本知识。教师可以划分学习小组,在学习完部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之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利用剪纸设计出美丽的轴对称图形,鼓励学生加强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并在作品完成后,开展小组互评。小组组长可以就各个成员的职责分工、默契程度、合作态度等各个方面展开评价,小组成员也可以对组长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如有没有在小组中起到协调统一的作用?有没有为小组成员树立榜样?职责分工是否明确与合理?小组成员内部之间也可以展开评价,可以考虑成员所提出的剪纸图案是否具有创意性?剪纸过程中是否细心?是否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是否善于听取成员的意见等各个方面进行总结评价。在组内通过剪纸合作的形式开展互评,有利于学生从实践中深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感受轴对称设计艺术,并且在小组互评中,弥补了自我评价中较为主观的缺点,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便于学生借鉴他人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四、结语

由此观之,教、学、評结合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升现代教育的质量。初中数学教师要深入贯彻“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观念,以评价为基础,以评促教,提高教学计划制订的科学性,优化课堂流程设计。以评促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展开放性、多样化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实现数学学科的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开泳.教学评一致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3(29):4-6.

[2]赵强.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策略与方法探讨[J].名师在线,2023(24):35-37.

[3]赵娣.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践研究[A]//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 2023教育理论与管理第二届“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论坛”论文集(一)[C]. 2023:3.

猜你喜欢
教、学、评教学评一致性初中数学
高中化学“教、学、评 ”一致性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总体路径与思考
探寻构建“教、学、评”和谐有效的语文课堂
从“教、学、评”三个步骤出发浅谈如何搞好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地理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评一致性”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